识字5 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76367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5 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识字5 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识字5 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识字5 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识字5 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识字5动物儿歌(核心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识字5动物儿歌课时2内容分析动物儿歌是一首读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儿歌,节奏明快,有韵律,内容生动有趣,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部分组成的,并以此来停顿。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中,“藏、造”是平舌音,“捉、食是翘舌音,“藏、粮、房、网”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识记字形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归类、字理、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6个会写字中,有4个是半包围结构,其中“造、运”的偏旁是走字底,要指导学生了解先内后外的笔顺规则,走字底的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一笔写成,平捺要写舒展;“网”也是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左右结构

2、的“物、欢”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韵文中的词语“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可通过联系生活、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体会。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朗读韵文,感受汉语的韵律之美和结构之美。语言运用:能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儿歌。思维能力:能够对生字进行归类,并能主动识字。审美创造: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思政元素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认识与动物相关的生字,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重点难点1.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掌握6个字的书写和1个笔画的写法。2.了解形声字和象形字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

3、1)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尝试认读。(2)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一些活动。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物、捉”等12个生字和牛字旁、虫字旁、户字头3个偏旁;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2.会写“物、造”等6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问:“看,多么美丽的地方!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2.(课件播放关于昆虫的视频)引导学生说一说视频中昆虫的名字。3.教师揭题,导入新课。【学生活动】1.观察插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

4、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2.观看关于昆虫的视频,说出视频中昆虫的名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插图和播放视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表达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初步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为理解动物儿歌的内容做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教师活动】1.范读课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13个要求会认的字,并提示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随后进行正音。3.出示“物”字,指导认识新偏旁牛字旁,讲解:“物”是牛字旁,因为右边来了新朋友,长横改为提(4),这是动物的“物4.出示动物名称“蚂蚁”:指名读、抢读,其他学生判

5、断正误;出示生字“蚂、蚁”,引导学生思考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对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棒!像“蚂”和“蚁这两个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部首一一虫字旁。虫字旁表示这些字所代表的事物属于虫类,和动物有关系。同时,它们右半边的发音和整个字的发音相同或相似。比如说,“蚂”右边的“马和“蚂”读音相近,“蚁”右边的“义”和“蚁”读音相似。我们把这类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合而成的字,叫做形声字。在以后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这个规律,更快地认识和记住更多的字哦。5.组织学生玩识字游戏“找朋友”:准备分别写有“虫马”义的卡片,邀请一名学生手拿“虫”字卡片,向其他同学呼喊:

6、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邀请另外两名学生分别手拿“马”“义”字卡片,手拿“马”字卡片的学生迅速跑到拿“虫”字卡片的学生身边,回应:“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一起举起卡片,带领大家齐读蚂”字。接着,手拿“虫”字卡片的学生再次呼喊:“我是蚂蚁的蚁,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拿“义”字卡片的学生跑过来回应,两人一起举起卡片,带领大家齐读“蚁”字。6.组织学生玩“编字歌”游戏:教师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如“虫与马,交朋友,蚂、蚂、蚂,蚂蚁运食粮”,再让学生合作编字歌。7.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开火车认读。8.出示生字”迷、造、运、食、粮”,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引导学生交流识记这些字的方法。9.教学生

7、字网:提问:“谁见过蜘蛛网?你们能画一画吗?”指名画蜘蛛网;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结合课文彩图,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网”字,发现象形字的特点,指导组词。10.教学生字藏: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一臣被追踪(臣),躲进茅草中(三),瓦片反手拿(),刀戈握手中(戈)”;出示词语“捉迷藏”,让学生齐读,提问学生是否玩过该游戏,以及游戏玩法。11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读,改变生字顺序再读,最后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学生活动】1.看插图听老师范读课文。2.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认真听老师讲解牛字旁和“物”字。4.参与“蚂蚁”相关的认读和识字方法交流活动,认真倾听老

8、师对形声字规律的总结,理解形声字的特点;参与“找朋友”识字游戏,按要求找到朋友并一起认读生字;参与“编字歌”游戏,合作编写字歌;开火车认读生字。5.认读“迷、造、运、食、粮”,交流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6.见过蜘蛛网的学生举手,被指名的学生画蜘蛛网,观察“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了解象形字特点,跟读老师组词。7.学习“藏”字的儿歌,齐读“捉迷藏”,分享自己玩“捉迷藏”游戏的经历。8.开火车读去掉拼音的生字,给生字组词。【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认读和识字方法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生字,提高识字能力,感受汉字的魅力,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环节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

9、用田字格展示的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讲解字的书写重点:“造、运都是半包围结构且都有“”,写时后写“工(笔顺口诀:走之旁,真辛苦,先装货物再赶路)。“造”的“告第二横在横中线上,“运”的云”撇折写在中心往上一点。重点笔画:横折折撇短横起笔低,稍往上斜,往左下折,形成尖角,而后面的折撇写得自然圆转。“房、网”都是半包围结构,写时先外后内。“房”的户”要写得扁,“方横稍长。“网”的框大而正,里面两个撇、点分布均匀。“物、欢都是左右结构。“物”的第三笔为提;“欢”的长撇从中心点往右些起笔。3.学生描红、临摹时,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书写作品,相互评价,推

10、荐优秀书写作品;投影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引导师生交流哪些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4.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读读写写。【学生活动】1.观察田字格中的会写字,了解字的结构和笔画位置。2.跟着老师书空,记忆书写要点。3.认真描红、临摹,在小组内交流书写作品,参与评价,推荐优秀作品;观看投影展示的作品,参与师生交流。4.用会写字和熟字组词,读读写写。【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通过交流评价和组词练习,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和运用。环节四:交流收获,作业设计【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说说自己喜欢哪种识字方法,并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识字。2.组织同桌之间

11、互相听写由6个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互查互纠。3.布置本课对应训练。【学生活动】1.分享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用其尝试识字。2.同桌间互相听写词语,认真检查纠错。3.课后完成对应训练。【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强化识字和写字知识,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多样化的导入环节成效显著。通过展示精美的插图和播放有趣的昆虫视频,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热烈分享自己在插图和视频中的发现,课堂氛围活跃,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识字教学环节采用了多种趣味方法,如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开展“找朋友”和“编字歌游戏等,

12、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生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理解较好,尤其是在形声字的学习上,能够举一反三,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在书写指导部分,对每个字的结构、笔画位置和书写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书空、描红、临摹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了正确的书写方法。小组交流评价书写作品的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二)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识字游戏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书写练习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书写和完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在识字和书写教学中,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字的理解和

13、书写掌握不够好,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在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时,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而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三)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提前预估每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确保各环节顺利完成。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为他们创造更多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程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2.理解儿歌,自编儿歌,了

14、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环节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包含会认字、会现在我们来开火组织学生认读。老师随机说一个【教师活动】1.生字认读:(出示生字卡片,写字)“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车读,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读完后我们再来齐读。”2.游戏互动:”接下来我们玩我说你找的游戏,字,大家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它,举起来并且读两遍,看谁找得快、读得准。进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3.话题引导:“小朋友们,动物世界可有趣啦!大家都想和小动物做朋友吧?你最想和哪种动物做朋友呢?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引导学生发言。4.上台展示:“请几位同学举着词卡上台,带大家读三遍这个动物的名字,然后用一句话介

15、绍一下这个小动物。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学生活动】1.积极参与开火车读和齐读生字,准确读出字音。2.认真听老师说字,迅速找出对应的生字卡片,大声读两遍。3.思考自己喜欢的动物,积极发言介绍,如“我想和小猫做朋友,它毛茸茸的,很可爱”。4.上台带读动物名字,介绍小动物,其他同学认真跟读和倾听。【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生字和有趣的游戏,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介绍小动物,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对儿歌中动物的学习。环节二:朗读儿歌,积累语言【教师活动】1.自主发现:(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儿歌)“请大家自由朗读儿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儿歌的结构特点。2.节奏划分:“大家发现儿歌每

16、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那我们依据这个来划分朗读节奏。大家先自己读,然后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感受一下儿歌的节奏感。”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并朗读。3.词语朗读:(出示词语: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停顿的变化,边读边想象动作描写的情景,还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引导学生朗读并做动作。4.多样朗读: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拍手打节拍读等。进行师生对读,“老师来问,大家来答,读出节奏和重音,比如蜻蜓半空展翅飞这句J示范提问和回答,之后师生角色互换;“我们来对比朗读这些句子,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出示对比句子:蜻

17、蜓展翅;蜻蜓展翅飞蝴蝶飞舞;蝴蝶捉迷藏蚯蚓松土;蚯蚓造宫殿蝌蚪游水;蝌蚪游得欢蚂蚁运食粮;蚂蚁搬家蜘蛛结网;蜘蛛结网忙)引导学生体会儿歌语言的趣味性。5.表演朗读:“请几组同学上台来表演读,把儿歌中的动作都展示出来,让大家看看谁表演得最生动。”邀请学生上台表演,给予鼓励和评价。6.拓展词语:“大家想一想,像蜻蜓展翅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呢?引导学生拓展,如“知了唱歌”“公鸡打鸣大雁南飞”等。【学生活动】1.自由朗读儿歌,发现儿歌结构特点并发言。2.划分节奏,自主朗读后与同桌互读,感受节奏感。3.朗读词语,做动作,想象情景。4.参与多种形式朗读,在师生对读中积极回应,感受节奏和重音;对比朗读句子,体

18、会语言趣味性;认真观看表演读,学习他人优点。5.积极思考并说出类似“蜻蜓展翅的词语。【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加深对儿歌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拓展词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积累。环节三:研读儿歌,创编儿歌【教师活动】1.学习儿歌:(课件出示“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及相关图片)“这句写了哪两种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大家来做蝴蝶扇动翅膀飞舞的动作,想象一下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像不像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呀?”引导学生想象;“谁能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蜻蜓、蝴蝶活动的场景?它们有什么生活习性呢?引导学生交流,讲解蜻蜓、蝴蝶的习性。(课件出示“蚯蚓土里

19、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及相关图片)“请大家用画出动物名称,它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动物和活动;“造宫殿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蚯蚓在土里松士,我们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感受一下它的勤劳。”引导理解;“观察蚂蚁运粮图,你觉得蚂蚁具有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认识蚂蚁团结的精神,讲解蚂蚁习性。(课件出示“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及相关图片)“用画出动物名称,它们在做什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蝌蚪、蜘蛛的什么习性呢?引导学生回答;“你还知道蝌蚪、蜘蛛的哪些生活习性?大家来交流交流。”拓展学生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儿歌内容进行连线、朗读,巩固对动物习性的认识;“大家熟读儿歌,试着用结合图片背诵

20、定位填空背诵、同桌互问互答背诵等方法来背诵儿歌。指导背诵。2.创编儿歌:(课件出示蜜蜂花间采蜜、蟋蟀草丛鸣叫、青蛙在池塘叫、小鸟筑巢图)“大家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J引导学生观察。“现在请大家模仿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分小组合作编儿歌。组织小组活动,巡视指导。“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编的儿歌?”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对学生的创编进行评价和鼓励;评选出优秀句子,授予作者“优秀小诗人称号。【学生活动】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做动作想象,交流蜻蜓、蝴蝶的活动场景和习性;画出动物名称,理解“造宫殿”含义,感受蚯蚓勤劳,观察蚂蚁运粮图,认识蚂蚁团结精神,了解蚂蚁习性;画出动物名称,回答蝌蚪、蜘

21、蛛的习性,交流拓展知识;进行连线、朗读,背诵儿歌。2.观察图片,小组合作编儿歌,积极参与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创编,学习借鉴;获得“优秀小诗人称号的学生感受成功喜悦。【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儿歌,让学生深入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创编儿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环节四:实践拓展,作业布置【教师活动】1.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体会吧J引导学生分享收获。2.观察实践:“大家在生活中观察过蚂蚁、蜘蛛、知了、麻雀等小动物吗?在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观察完后

22、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家人和同学听,在交流中加深对小动物习性的认识,要记得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哦。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3.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大家要认真完成哦!”【学生活动】1.分享学习体会,如“我知道了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习性2.课后观察小动物,记录观察结果,和家人、同学交流,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3.完成对应训练,巩固知识。【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观察实践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联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作业布置巩固课堂所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

23、读,学生对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了较好的把握,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在研读儿歌环节,学生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入了解,并且在创编儿歌时积极参与,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习性时,部分学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可能是因为讲解不够生动形象,缺乏直观感受。在小组合作创编儿歌时,个别小组合作不够默契,存在个别学生主导的情况,可能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观察实践和作业布置环节有些仓促,对观察要求和作业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可能对任务的完成方式和要求理解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对于抽象概念,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组织小组活动前,明确小组分工和活动规则,加强对小组合作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对观察实践和作业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任务,提高教学效果。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