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7838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XX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对 XX 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特征码 EtRUptrdiYglFMCyikgo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产品告别了长期短 缺,但又出现一些新问题:一些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尤其是 低质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产不增收;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 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工 企业对原料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数量扩张的粗 放型农业增长方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大。党 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农 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 续

2、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那么,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困难 和问题有哪些呢?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困难、问题呢?笔者就 此对地处浙江南部山区的象溪镇进行了调查。 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 2 页 转载网络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 对落后,农业是镇里的支柱产业。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象 溪镇就开始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 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实施“生态立镇,绿色兴镇”的战略 方针,大力发展板栗、脐橙、名优茶等主导产业,并坚持山、 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建立高效示范基 地。全镇共发展板栗 1.30 万亩,脐橙 0.8 万亩,

3、成为“浙南板 栗之乡” 、 “浙江脐橙之乡” ,香菇、蚕豌豆、蔬菜、西瓜等效益 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象溪镇的经济 作物和粮食作物的比例已达到了 6:4,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 高。但是从当前来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 困难。 1.农民自身对农业结构调整应当“怎么调、调什么”很难 把握。 面对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面对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 第 3 页 广大农民都认识到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因此都想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在“怎么调、调什么”的问题 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农民长期受指令性计划的束缚,依 赖思想较为严重,面对调整结构的问题,可以说是

4、束手无策。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都有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他们不仅 希望政府帮他们解决种什么的问题,更希望政府能把种出来的 产品保收购。同时,由于农民素质不高,也使得在农业结构调 整中很难把握市场。在全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 化程度的比例不到 6%,而且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素质好的劳 动力已脱离了农业生产,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居 多,这必然影响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制约着效益的提高。 2.政府“急功近利” ,往往作用适得其反。 政府强调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但以政府号召或命令式的 调整仍给一部分农民蒙上阴影,以致有“政府号召的千万别去 种”的说法,给指导和引导结构调整、形成

5、规模效应带来困难。 第 4 页 形成一个产业,需要较长时间,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容 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期望短期内调出一个新兴产业。新 产品的开发,新基地的扩张,往往因一季的失败,一年的失败, 就被认为没有效益,而没有从提高科技含量、开拓市场、深度 开发、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加以思考。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多数村集体没有有效的 收入。农业产业调整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好的基 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所需要的经费从农户中收取一般难度比 较大。因此,村集体普遍缺钱也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 例如,象溪镇 35 个行政村,20XX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20

6、 万元以 上的仅 1 个村,收入在 5 至 10 万元的 4 个村,收入在 5 万元以 下的有 30 个村,占到总村数的 85.7%。这样的村集体经济力量 难以承受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也 制约着结构调整。 第 5 页 4.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农业科技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技术推广的加 快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目前,随着农业完全市场化, 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众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生产经营体制与 农技推广体制存在矛盾。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农业生 产经营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技术推广部门与经济主体的利益 不挂钩,因此科技人员推广农业

7、技术缺乏积极性,科技成果转 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慢、成效差。二是农技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新 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不少是七八十年代的农科 员、农机员、农经员、畜牧兽医员,他们年龄比较大,对于大 综农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比较熟悉,对新兴产业和名、特、优 产品难以提供有效服务。而年轻的、有较高学历的农技推广人 员,则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安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 于农技人员的办公经费为包干使用,难以参加各类知识培训, 缺少考察参观的机会,自身素质难以提高,在结构调整中,农 技员难以为农民出高招,提不出新办法、新措施。三是农技员 第 6

8、 页 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与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矛盾。由于农技推广事 业经费包括人头经费都依靠乡镇政府财政补助,致使一些人错 误地认为:农技人员吃财政的就应干行政事。在这样的思想主 导下,大多数农技人员把行政工作作为重点,而把农技服务作 为次要工作,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 5.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 农产品加工增值、市场拓展,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 效益农业的支撑点。农产品加工不发达、产品档次低、市场半 径狭窄始终制约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我 国农村经济结构仍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加工业比例甚小。 农业发达国家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在消费中的比例已达 2:8, 而我国还不到 8:2。发

9、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总 产值的 1-2 倍,而我国仅为农业总产值的 15%20%。目前许多 地方都希望通过农业产业化,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应当说 这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 企业来带动,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农村缺少龙头企业;有的地 第 7 页 方即使有龙头企业,但由于企业本身实力有限,面对千家万户 的农民,难以起到组织生产的作用,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 现象。从政府部门来看,现在仍有不少乡镇干部对农产品销售、 加工的作用认识不足, “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根深蒂固。政府 几乎没有农产品流通管理机构或组织,农产品运销基本是农民 自发进行,缺少流通企业。对农民

10、经纪人的培育和壮大缺乏得 力措施,农产品市场中介不健全,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消费 需求信息不灵,农产品的“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紧密联 结。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考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 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调整 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科技兴农、 典型示范的思路进行。具体地说,调整农业结构应把握以下几 个环节: 第 8 页 1.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搞好规划。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科学决策和长远 规划,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思路。发展 一个行业、一个品种,销售某种产品,都需要进

11、行充分的市场 调研,熟悉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的变化动态。在此 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防止盲目 性,避免趋同性和一哄而上。否则,难免增产不增收,甚至劳 民伤财。在搞好市场调查的同时,要对引进品种与当地的地理 环境、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进行论证和试验。在尊重 市场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理清调整思路,制订村、户的农 业结构调整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领导、有组织地稳 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第 9 页 “机制一活天地宽” ,要顺利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是完善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主要 是在稳定家庭承

12、包经营的基础上,根据“自愿、依法、有偿” 的原则,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 使用权灵活有效地流转,使土地资源的流转向规模开发,向效 益大户聚集。二是健全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打破城乡界 限、三大产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农业 结构调整的投入,特别是鼓励个体运输、工商业主投资农业, 建立并逐步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乡村集体投入为主 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三是探索股份合作的 市场运作机制。主要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资金、土地、技术、 市场等要素聚集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科技与土地紧密结合 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农业项目的开发。四是改革农技推

13、广 体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法 ,政府财政 预算要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确保逐年增长。在机 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纠正一些盲目实施农技推广 机构与财政脱钩的错误做法。改革现行的农技人员管理制度,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做到人员能进行合理流动,不断改善现有 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广大农技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 的水平。 第 10 页 3.大力发展产后农业 产后农业,就是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中, 突出抓好保鲜、贮运、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并以此为“龙 头” ,拉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

14、村产业结构 向高级化发展、产品多层次利用和增值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市场问题。要审 慎从事,稳步发展。要鼓励、引导和发动国有、集体、个私企 业、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科研单位等社会各方面 的力量,参与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储藏、保鲜、运销、包装业、 加工鲜活农产品,经过冷藏保鲜,放到淡季出售,既可成倍增 值,又能均衡上市,满足消费者需要。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信 息服务网络。各涉农部门和供销、商业等部门都要从各自的职 责出发,围绕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副 产品营销信息服务组织和市场分析咨询机构,延伸到经营服务 和物化服务一条龙的形式,引

15、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防止发生 第 11 页 农业结构趋同现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市场行 情、生产决策、购销等服务,确保为农民提供各类不同层次的 实用信息,推动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鼓励农技人员创 办、领办或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去,直接服务于农 民。 4.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在结构调整中,必须把农业科技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农产品 的科技含量上,以科技创新启动结构调整。一是启动种子种苗 产业。种子科技含量提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的关键。要像重视抓工业新产品开发一样,重视并花大力气抓 好“种子工程” ,把种子作为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二是技 术更新。

16、要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新型高效农作 制度和轻型简化、省工节本、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加强引进、 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三是 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和内容。按照确定的主导产业和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在农村职业学校以传统专业为基础, 第 12 页 增设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立足于培训应用 型、技艺型人才,打破专业界限,坚持系列化、多专业培训四 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全面实施无 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认证 体系建设,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组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 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