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58042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特征码 ZhpHdInjdDxaStaEzZAv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1、综合情况分析 本次所教班级六(1)班 46 人,平均分 80.17,优秀率 48%,及 格率 89%。六(2)班 46 人,平均分 81.11,优秀率 61%,及格 率 85%。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两极 分化较严重,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 识的能力尚未建立。 2、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降低, 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算能 第 2 页 力

2、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强化了过程的 重要性。四是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 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二、试题具体分析 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 项目一:认真思考,准确填空。 其中有一道:把一根四米长的铁丝剪成同样长的 5 段,每段的 长是( )米,第二段是全长的( ) 。由于平时做的时候问题 的顺序不同,以致于学生写反了。这说明那部分学生没有真正 理解这道题。 又如六(1)班今年植树节植树成活率为 80%,那么未成活棵数 和种植总棵数的比是( ):( ) 。学生没有认真看题,是谁 和谁的比。 项目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

3、其中有一道:阶梯教室每排有 24 个座位,共有 13 排,六年级 第 3 页 有 239 位同学。可以用 24*10=240 来确定阶梯教室够 239 个人 坐。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错的,甚至连优秀生都认为是错的,怎 么乘 10,正确算法应该是乘 13 才对。说明他们完全忘记了可 以通过估算来判断是否够坐,不用算出具体数。能较好到体现 出学生的辨析能力。几 项目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选择题的第 1 题将长方体展示图展开,问原来可能的样子,学 生选错的很多,说明他们空间想象力还有所欠缺。 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三是不会 合理选择方法。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

4、教会学 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项目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 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 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 每比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考点:主要侧重于 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 4 页 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还不够熟练,缺乏观察数 据特点,盲目计算,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能力不是很强;二是学 生基本已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 误较多,对简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 进行合理计算。 今后

5、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 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 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 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项目五:用心观察,精心计算。 考点:用数对表示位置、平移、旋转图形等; 答题情况:一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非常好,答题率在。 二是大部分同学能在正确画三角形,此题的答题率非常可观。 失分原因:还不能找到平移旋转方向。 项目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5) 第 5 页 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 用题、比的应用、利息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第 1 道题哪种大米便宜一些?部分学

6、生算出了结果,却没有写 结论,就失分了。 第 3 题用比例解,很多学生完全看不懂这道题的图形,还有部 分没有按要求用比例去解。第 4 题的列方程算价格,大部分同 学都会,但是得数却算错了。 第 5 题考的是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但是却要很灵活地 去运用和变化,才能全部拿分,很多同学可能难以理解。 第 6 题为统计,4 道小题目全是选择题,由于是复式折线统计 图,很多学生没有看清楚就选,结果失分了。 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 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二是有关长方体棱长的数量掌握不到位; 三是圆周长的理解不到位。四是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

7、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 第 6 页 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 三是概念的落实,如学生一定要明白长方体棱长的数量。 三、改进措施: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 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 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 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 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 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 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

8、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 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 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 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 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 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 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 第 7 页 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 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