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XX 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0912 上传时间:2025-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XX 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5XX 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5XX 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5XX 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5XX 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一、指导思想以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强化社区防控措施,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确保社区内基孔肯雅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若防控不力,极易在社区内扩散蔓延。因此,社区防控工作必须严谨细致,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二、工作目标疫情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基孔肯雅热

2、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确保在社区内出现首例病例后,能在24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安排专人负责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每周形成监测报告,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蚊媒控制:通过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社区内伊蚊(主要传播媒介)的密度。在疫情发生时,核心区域(病例周边200米范围内)3天内成蚊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如双层叠帐法09只/顶。小时),5天内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警戒区(核心区周边500米范围)7天内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在非疫情时期,每季度对社区内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确保布雷图指数长期控制在5以下,从根本上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基孔肯雅

3、热的认知水平,确保防控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使居民能够主动采取防蚊灭蚊措施,减少感染风险。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群体,开展差异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疫情处置:在出现本地疫情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流程进行处置,做到“1天划定风险区+3天全覆盖灭蚊+5天控密度”,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将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做好疫情处置后的总结评估工作,完善防控预案,提高应对类似疫情的能力。三、工作内容监测与报告建立社区监测网络: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物业管理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构建多层次的疫情监测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设立专门的诊室,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和试剂,对前来

4、就诊的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登记,详细记录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时上报给上级医疗机构和社区防控工作小组。物业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要划分责任区域,每天对所负责区域进行至少两次巡查,留意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居民,及时引导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疫情信息收集员。信息收集与上报:设立专门的疫情信息收集员,负责汇总和整理社区内的疫情相关信息。每天定时收集社区卫生服务站、物业和志愿者反馈的信息,对疑似病例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表现、发病时间、活动轨迹、接触史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街道办事处、区疾控中心保持实时沟

5、通,确保信息传递畅通。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渠道上报,同时启动内部信息通报机制,让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蚊媒控制孳生地清理:组织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活动,全面清理社区内的蚊虫孳生地。重点清理城中村、建筑工地、轮胎堆放点、废品回收站等高风险场所。对社区内的各类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玻璃瓶、塑料瓶等进行彻底清理,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对于暂时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水池等,要定期投放灭蚊幼剂。定期对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的集水井进行检查和清理,每半月至少一次,防止积水滋生蚊虫。对于建筑工地的建筑反梁积水,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排

6、水和填平处理,并建立巡查台账,确保整改到位。加强对社区内绿植的管理,定期修剪枝叶,避免因枝叶过于茂密导致积水,同时教育居民合理浇水,避免花盆托盘积水。药物消杀: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进行蚊虫消杀。在疫情发生时,优先采用超低容量喷雾(雾滴10-20微米)对社区公共区域、绿化带、楼道、垃圾中转站等进行大面积消杀,每天至少一次,连续进行3天,快速降低成蚊密度。同时,辅以滞留喷洒对墙壁、门窗、家具背面等蚊虫栖息场所进行处理,每周一次,延长杀虫剂的作用时间。对于一些难以清理的积水区域,如下水道、污水井等,采用热烟雾机进行消杀,每半月一次。在消杀过程中,要提前通知居民做好防护

7、措施,避开消杀时间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消杀效果的同时,保障居民的安全。监测与评估: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社区内的伊蚊密度进行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双层叠帐法、诱蚊灯法等科学方法进行评估。在非疫情时期,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增加监测频次,每天对核心区域和警戒区进行伊蚊密度监测,每两天对监控区进行一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蚊媒控制措施,如增加消杀频次、扩大消杀范围等。建立监测档案,对每次监测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教育与宣传宣传资料制作与发放: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资料,包括宣传手册、海报、折页、宣传画

8、短视频等。宣传资料内容涵盖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个人防护方法、疫情报告渠道等。针对老年人,制作字体较大、内容简洁的宣传资料;针对儿童,制作卡通形象的宣传画和短视频,提高其兴趣。通过社区宣传栏、物业公告栏、居民微信群、公众号、电梯广告屏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发放和推送。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每月至少一次,将宣传资料逐户送到居民手中,并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宣传,解答居民的疑问,确保宣传资料覆盖到社区内的每一户居民。健康讲座与培训:定期举办基孔肯雅热防控健康讲座,每季度至少一次,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疾控专家等专业人员为居民进行授课。讲座内容包括基孔肯雅热的最新防控知识

9、蚊媒防制技巧、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疫情应急处置方法等。同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等进行防控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疫情监测、信息上报、蚊媒控制等工作的流程和方法,更好地开展防控工作和为居民提供服务。媒体宣传与互动:利用社区广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播放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和宣传标语,每次播放时间不少于10分钟。在社区广场、主要出入口等位置设置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防控知识和宣传视频。积极与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合作,每月至少发布1-2篇社区防控工作动态和防控知识科普内容,提高社区防控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通过居民微信群、公众号等

10、平台,每周设置一个互动话题,如“我的防蚊小妙招”等,鼓励居民分享自己的防蚊灭蚊经验和防控心得,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疫情处置风险区划定:一旦社区内出现确诊病例,立即按照相关规定,以病例居住点为中心,划定核心区(周边200米范围)、警戒区(核心区周边500米范围)和监控区(警戒区周边100o米范围)。组织专业人员对风险区进行实地勘查,确定具体的边界和范围,并绘制风险区示意图。在风险区边界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如警戒线、警示牌等,明确禁止和限制的行为。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限制人员随意出入,对确需进出的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体温检测,防止疫情扩散。患者管理与隔离:配

11、合医疗机构,对确诊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隔离。若患者病情较轻,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社区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如定期上门进行健康监测、配送药品和生活物资等。若患者病情较重,要及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患者在隔离期间得到妥善的照顾和医疗服务,防止交叉感染。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按照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居住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传播。环境消毒与清理:对病例居住场所、活动轨迹涉及的区域进行全面的环境消毒和清理。在消毒前,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对

12、患者的房间、卫生间、使用过的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如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浸泡衣物等,防止病毒残留。对病例活动过的公共场所,如电梯、楼道、小区花园、健身器材等进行重点消毒,每天至少两次,连续消毒7天。在消毒过程中,要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同时,对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居民生活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关注风险区内居民的生活需求,成立专门的生活保障小组,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每天收集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与周边的超市、药店等建立合作关系,及时为居民配送必要的生活物资、药品等。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

13、门服务。建立居民沟通渠道,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了解居民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协调解决。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居民提供在线心理辅导,缓解居民的焦虑情绪,确保居民的生活不受太大影响,维护社区的稳定。四、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成立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代表、辖区单位负责人等。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防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设立综合协调组、疫情监测组、蚊媒控制组、健康教育组、后勤保障组等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分工。综合协

14、调组负责统筹协调各小组工作,做好信息传递和反馈;疫情监测组负责疫情监测和信息上报;蚊媒控制组负责蚊媒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健康教育组负责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控物资的储备和供应。确保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物资保障:建立防控物资储备库,选址要安全、干燥、通风,便于管理和取用。储备充足的消杀药品(如高效氯氟菊酯、敌敌畏、灭蚊幼剂等)、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宣传资料、监测设备(如布雷图指数调查工具、诱蚊灯等)等防控物资。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调整物资储备计划,确保物资的充足供应,一般情况下,物资储备量要满足30天的使用需求。加强物资管理,建立物资出入库登记

15、制度,详细记录物资的名称、数量、入库时间、出库时间、领用单位等信息,做到账物相符。合理调配物资,优先保障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和关键岗位的物资需求,避免浪费和滥用。积极与上级部门和相关企业沟通协调,拓宽物资采购渠道,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物资供应的稳定性。人员保障:加强社区防控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招聘、调配等方式,充实防控工作力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蚊媒控制技术、疫情监测方法、应急处置流程等。组织动员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建立志愿者招募和

16、管理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登记和培训,明确其职责和任务,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补贴。建立人员调配机制,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和工作需要,合理调配人员,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足够的人员保障。同时,关心关爱防控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经费保障: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积极向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申请专项防控经费。同时,社区可通过自筹、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专项防控经费,用于防控物资采购、人员培训、消杀作业、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宣传等防控工作。合理安排经费使用,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加强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

17、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防控经费。定期对防控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公示,每季度公示一次,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五、工作监督与评估工作监督:成立社区防控工作监督小组,由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成员不少于5人。监督小组负责对社区防控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每周进行一次不定期抽查。监督内容包括疫情监测、蚊媒控制、健康教育、疫情处置、物资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向相关工作小组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督促相关工作小组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设立举

18、报电话和邮箱,向社区居民公布,接受社区居民对防控工作的监督和举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在7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工作评估:定期对社区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评估。评估工作由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邀请疾控专家、上级部门领导等参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疫情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蚊媒控制效果、居民防控知识知晓率、疫情处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物资保障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分析、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评估数据,对防控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对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等;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进行问责,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等。六、附则本方案由XX社区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要求适时进行调整。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