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传播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旦单位出现病例,不仅会损害员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作停滞、秩序紊乱。为切实守护员工生命健康,保障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结合X单位的办公环境、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一)深化防控认知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手段,让全体员工深入理解基孔肯雅热的致病原理、典型临床表现(如突发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主要传播路径(伊蚊叮咬)及科学预防措施。确保员工对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100%,并能主动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每季度开展“防控知识能手”评选,通过笔试、
2、实操结合的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二)构建无蚊空间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整治”的办公环境治理模式,每周对单位内部及周边50米范围内的蚊虫孳生地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彻底消除积水隐患,将蚊虫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0.5只以下。每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用蚊虫密度监测标准方法(如诱蚊灯计数法)进行检测,确保数据达标并形成监测报告存档。(三)完善监测体系搭建覆盖全员的健康监测网络,实现疑似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明确从员工自测到部门汇总再到单位上报的全流程责任链条,规定异常情况15分钟内完成内部层级上报,1小时内同步报送属地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均需达到100虬(四)提升应
3、急效能每半年组织3次差异化场景应急演练(如单例病例处置、聚集性疫情防控、突发输入性病例应对等),确保员工熟练掌握病例隔离、环境消杀、密接追踪等关键流程。突发疫情时,30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4小时内完成疫点封锁与消毒,有效阻断传播链。二、组织管理(一)成立防控指挥组1 .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姓名),作为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统筹方案制定、资源调配与效果督查。每月首周周一召开防控工作例会,分析研判疫情风险,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加强与属地疾控中心的联防联控,建立每月至少1次的沟通机制,获取专业技术支持。2 .副组长:(单位分管后勤/行政领导姓名),协助组长推进日常防控工作,重点督查各部门措施落地情况。
4、每周三对员工健康台账、环境消杀记录等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当日形成整改清单,跟踪闭环管理。3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医务室医师、后勤主管、行政专员、安全专员组成。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医务室医师承担健康监测、病例初步诊断及医疗咨询;后勤主管负责环境治理与消杀;行政专员负责信息汇总与上报;安全专员负责外来人员管控与应急秩序维护。(二)细化部门职责1 .业务部门:每日晨会增设“健康播报”环节,由部门负责人询问员工身体状况,记录异常情况。建立“因病缺勤追踪表”,详细记录员工缺勤原因、就医情况及返岗时间,每日10点前报送行政专员。2 .医务室:每周更新“员工健康档案”,包含体温记录
5、症状反馈等信息。每2个月组织一次防控技能培训,涵盖体温计校准、防护服穿脱等实操内容。设立防控物资管理台账,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物资出入库记录准确无误。3 .后勤部门:制定“消毒作业时间表”,明确办公区(每日2次)、卫生间(每2小时1次)、食堂(餐前餐后各1次)的消毒频次与标准。每周五开展“孳生地清零行动”,重点清理屋顶排水沟、室外花池、废旧轮胎等易积水点,清理后拍照存档。与消杀公司签订年度服务协议,要求其每次消杀后提供包含用药名称、浓度、范围的详细报告。4 .行政与安全部门:在单位入口设置智能测温通道,配备红外热像仪,对体温三37. 3。C人员自动报警。外来人员需提前24小时通过单位官
6、网预约,经审批后持身份证原件登记,由对接部门人员全程陪同,活动范围限定在指定区域。三、宣传教育(一)分层培训机制建立“新员工入职必训+在职员工季度轮训”制度。新员工入职当日需完成线上防控知识考核(满分100分,80分合格);在职员工每季度参加线下集中培训,邀请疾控专家结合本地疫情案例进行讲解,培训后发放“防控知识手册”。针对保洁、保安等岗位,编制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卡”,贴于工作岗位显眼处。(二)多渠道宣传在电梯轿厢安装动态宣传屏,滚动播放防蚊短片(每3分钟1次);在茶水间、走廊等区域设置“防控知识角,摆放宣传折页与mosquito防制工具实物展示。利用单位公众号每周推送3期防控专栏,内容包括
7、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鉴别要点”“家庭防蚊植物推荐”等实用知识,鼓励员工留言互动。(三)家属联动宣传在员工家属开放日设置“健康咨询台”,由医务室医师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开展“防蚊小卫士”亲子活动,组织员工子女制作防蚊手抄报,优秀作品在单位大厅展示。通过员工微信群推送家庭防蚊指南,包含“每周积水清理清单”“儿童防蚊贴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四、环境整治(一)精细化消毒采用“分区负责”制度,将办公区划分为6个责任区,每个区域由专人负责消毒。消毒使用的含氯消毒液需现配现用,由后勤人员每日早8点按比例调配,并标注配制时间。对会议室麦克风、打印机按钮等高频接触物,配备专用消毒湿巾,使用者每次使用后自行擦拭
8、消毒。(二)孳生地管控建立“积水点分布图”,对单位内所有可能积水的位置编号建档,实行“销号管理”。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池),每周投放缓释型灭蚊幼剂,记录投放量与水体PH值。定期检查空调冷凝水管,确保其接入下水道,不形成外溢积水。(三)科学消杀根据蚊虫活动规律,调整消杀时间(黎明、黄昏各1次)。春季重点对单位周边绿化带进行预防性消杀;夏季增加办公区外围蚊账屏障设置;秋季开展全方位药物滞留喷洒。每次消杀前1小时通过单位广播通知员工关闭门窗,消杀后通风1小时方可进入。五、监测与报告(一)健康监测网络1 .员工自测:为每位员工发放电子体温计,要求每日早晨自测体温并通过单位APP上传,发现发热、关节
9、痛等症状立即居家隔离并报告部门负责人。2 .重点监测:医务室每周对食堂、保洁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2次核酸检测(基孔肯雅病毒RNA检测),结果异常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 .外来人员管理:物流配送人员禁止进入办公区,在单位门口设置中转货架,由后勤人员消毒后转运。快递包裹需在室外静置30分钟,消毒后再分发。(二)环境监测措施每月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孳生地调查,在单位内随机选取50个监测点,指数5时启动强化消杀。在办公区、宿舍区设置10个诱蚊灯,每日统计诱捕蚊虫数量,绘制“蚊虫密度趋势图”,密度连续3天上升时增加消杀频次。(三)规范报告流程发现疑似病例后,医务室立即将其安置在负压隔离室,同时拨打12
10、0与属地疾控中心电话。行政专员在1小时内完成突发疫情报告表填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密切接触者名单等。防控指挥组组长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六、物资保障体系(一)分级储备标准按照“30天满负荷运转”标准储备物资,具体包括:医用防护口罩(每人每天2只)、防护服(50套/月)、含氯消毒液(20OL/月)等。建立“物资预警机制”,当储备量低于15天时自动触发采购流程。(二)全流程管理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建立“应急采购库”,确保物资短缺时能4小时内送达。防控物资储备室安装温湿度记录仪,每日记录2次数据,确保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存储条件符合要求。每月末由医务室与后勤
11、部门联合盘点,形成物资盘点报告报防控指挥组。(三)精准分发机制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交物资申请,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到后勤部门领取。为外勤人员配备“防蚊包”(内含驱蚊液、防蚊贴、消毒湿巾),每月发放1次。建立“物资使用反馈表”,收集员工对防护用品适用性的意见,及时调整采购品类。七、考核与奖惩(一)多维考核体系实行“日常检查(40%)+月度考核(30%)+年度评估(30%)”的考核模式。日常检查由副组长带队,每周随机抽查2个部门;月度考核采用量化评分表,从宣传教育、环境治理等5个维度打分;年度评估结合疾控部门检查结果综合评定。(二)奖惩措施对考核优秀的部门授予“防控先进集体”称号,给予部门负责人当月绩效的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颁发“防控标兵”证书,优先参与年度评优。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责令负责人提交书面整改报告,限期7天整改;对因防控不力导致疫情扩散的,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X单位防控指挥组负责解释。各部门需根据本方案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如遇上级部门防控政策调整,本方案将同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