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本).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1101 上传时间:2025-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年XXX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总则(一)目的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为有效防控这两种疾病在本辖区的传播,保障居民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确保疫情发生时,我院能迅速响应、科学应对,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卫生院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监测、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涵盖日常防控举措,以及疫情各阶段的应对行动。(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居民与医护人员防控意识;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前排查风险,落实预防措施,降低疫情发生概率。2 .快速响应:建立高效应急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预案,做到病例早

2、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迅速遏制疫情传播。3 .科学防控:依据相关法规与专业技术规范,运用科学方法制定防控策略,确保防控工作精准、有效。4 .联防联控:加强与上级部门、疾控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及社区的协作,形成防控合力,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二、疫情概述(一)疾病特点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发,经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出现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基孔肯雅热同样通过伊蚊传播,主要症状为高热、关节剧痛,如同骨头断裂,还伴有皮疹。多数患者病程较短,但部分人关节痛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影响生活质量。(二)流行现状全球范围

3、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交流频繁,其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发病人数持续上升。我国南方沿海省份因气候适宜伊蚊滋生、人员往来密集,存在较高疫情输入风险,境外输入引发本地传播的情况时有发生。三、组织管理(一)成立防控领导小组我院成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防控工作。组长由院长担任,全面指挥防控工作,制定策略与决策。副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协助组长落实防控措施,监督检查工作进展,现场指挥应急处置。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防控任务,组织培训与演练,及时报告异常情况。(二)职责分工1 .医疗救治组:由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病例诊断

4、治疗与护理。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及时救治患者,降低重症与死亡风险。做好患者隔离防护,防止院内感染。2 .疫情监测与报告组:以预防保健科为主,联合检验科人员。负责疫情监测,收集、分析、报告疫情信息。重点监测发热门诊、住院部患者,及时发现疑似病例,按规定程序准确报告疫情。3 .消杀灭蚊组:由后勤部门牵头,组织专业消杀人员。负责医院及周边环境消杀灭蚊,清理卫生死角、积水容器等伊蚊孳生地。疫情发生时,加大消杀力度,降低蚊媒密度。4 .宣传教育组:由办公室和健康教育科人员组成。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宣传栏、宣传折页、新媒体平台、健康讲座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和医护人员普及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动员公

5、众参与防控。四、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1 .病例监测:加强发热门诊、住院患者监测,对有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包括近期旅行史、蚊虫叮咬史等。及时对疑似病例采样检测,确保早诊早治。2 .蚊媒监测:与疾控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医院及周边蚊媒监测。采用科学方法监测伊蚊密度与分布,重点关注花坛、花盆托盘、下水道、闲置容器等易积水区域,评估传播风险。3 .环境监测:关注医院周边环境卫生,包括垃圾清理、污水排放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的环境问题。(二)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方法:在发热门诊设监测点,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测量、症状询问与流行病学史登记。疑似病例按规

6、范采集血样,进行快速检测与核酸检测,检验科及时出具报告。2 .蚊媒监测方法:每月定期监测蚊媒。在医院不同区域随机抽取不少于25户进行调查,记录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观察伊蚊活动习性。3 .环境监测方法: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医院周边环境,检查垃圾清理、污水排放等情况,记录问题并及时反馈整改。(三)预警机制1 .预警指标:出现以下情况启动预警:医院内发现1例及以上确诊病例;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大于10;周边地区出现疫情且有传入风险。2 .预警发布:疫情监测与报告组发现预警指标达标后,立即向防控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核实后,向上级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并向全院及周边社区发布预警信息。3 .

7、预警响应:预警发布后,各小组迅速响应。医疗救治组做好患者收治准备,增加资源配备;消杀灭蚊组加大消杀力度,全面清理环境;宣传教育组加强宣传;疫情监测与报告组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强化监测报告。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1 .诊断与隔离:疑似病例按诊疗规范诊断,确诊后安置在专门隔离病房,病房配备防蚊设施,防止蚊虫传播病毒。2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降温、止痛、补液等,缓解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重症患者组织专家会诊,全力抢救,降低病死率。3 .医疗资源调配:疫情发生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根据患者数量与病情调整床位,增加物资储备,保障临床需求。合理安排

8、医护人员工作,确保服务质量。(二)疫情调查与处置1 .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与报告组联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调,详细了解患者信息、发病经过、就诊情况、流行病学史及活动轨迹,追踪密切接触者,评估传播风险,确定疫情来源与传播途径。2 .疫点划定与处理:根据流调结果划定疫点,一般为病例活动场所周边半径100-300米区域。对疫点居民进行健康告知,组织消杀灭蚊组全面消杀,清除蚊虫孳生地,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3 .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医护人员防护操作。与社区、学校等部门配合,开展环境整治与宣传活动,监督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整改问题,确保防控效果。(三)蚊媒

9、控制1 .环境治理:消杀灭蚊组联合后勤部门,全面清理医院及周边环境。清除积水容器,定期更换水生植物用水,疏通下水道,减少蚊虫滋生环境。2 .化学消杀:使用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定期对医院内外环境喷洒消杀。重点区域增加消杀频次,确保蚊媒密度得到控制。注意消杀药物使用安全,避免危害人员与环境。3 .生物防治:条件允许时,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投放食蚊鱼、种植驱蚊植物等,降低蚊媒数量,建立长效防控机制。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计划1 .定期培训:每季度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防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疾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监测报告及防控措施等。邀请专家授课,提升专业水平与防控能力。2 .针对性培训:根

10、据疫情形势与防控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如疫情高发季前,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强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病例早期识别诊断方法;对消杀灭蚊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规范操作流程。3 .新入职人员培训:新入职人员进行岗前防控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医院防控要求与自身职责,掌握基本防控技能。(二)演练方案1 .演练组织:防控领导小组制定演练方案,组织全院应急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流程、人员职责等,确保演练科学有效。2 .演练内容:演练涵盖疫情监测报告、病例诊断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蚊媒控制、个人防护等环节。模拟真实疫情场景,检验各部门协作、应急响应及防控措施落实能力。3 .演练评估与总结:演练结束后,组织评

11、估演练效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完善演练方案与应急预案,提升医院应对疫情能力。七、保障措施(一)物资保障1 .物资储备:设立防控物资储备库,储备充足防护用品、药品、消杀用品及其他相关物资。定期检查更新,确保物资质量与有效期。2 .物资调配:建立物资调配机制,疫情发生时,根据防控需求及时合理调配物资。明确调配流程与责任人,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二)人员保障1 .人员配备:根据防控需求,合理配备医护、消杀、后勤等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人员培训管理,提高专业素质与工作积极性。2 .人员轮班与休息:疫情防控期间,合理安排人员轮班,保障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关注工

12、作人员身心健康,提供心理支持疏导,确保工作状态良好。(三)经费保障1 .经费预算:将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医院年度预算,确保有足够资金用于物资采购、人员培训、疫情监测、应急处置等。根据疫情形势调整预算,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 .经费管理与监督:加强防控经费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合理。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审计公示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八、后期评估与改进(一)评估机制疫情结束后,成立评估小组,对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小组由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专家等组成,确保评估专业客观。(二)评估内容1 .防控措施效果评估:评估疫情监测、病例救治、疫点处置、蚊媒控制等措施的实

13、施效果,分析是否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降低发病率与病死率,评估蚊媒密度控制情况。2 .组织协调与部门协作评估:评估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能力,各部门协作配合情况。检查各部门是否按职责开展工作,信息沟通是否顺畅,协作机制是否高效。3 .物资保障与经费使用评估:评估防控物资储备、调配与使用情况,检查物资是否充足、调配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合理。同时评估经费预算、使用与管理情况,确保经费合规透明、效益最大化。4 .培训与演练效果评估:评估培训与演练对提升人员防控能力的作用。检查培训内容是否实用、方式是否有效,演练是否达到预期,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三)改进措施1 .总结经验教训:根据评估结果,总结防控工作

14、经验教训。推广成功经验,深入分析问题原因,为今后防控提供参考。2 .完善应急预案: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优化防控流程,调整部门职责,更新防控措施,提高预案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3 .加强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医院防控能力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提高专业素质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疫情监测敏感性与及时性。4 .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丰富宣传形式内容,扩大覆盖面,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控的良好氛围。通过本预案的全面实施,我院将不断提升应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的能力,切实保障辖区居民健康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