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6篇(精选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1179 上传时间:2025-08-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6篇(精选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6篇(精选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6篇(精选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6篇(精选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 6篇(精选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2025年乡镇基孔肯雅热应急预案一、总则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2025年XXX乡镇可能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的影响,保障辖区居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编制。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乡镇行政区域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监测报告、应急响应、医疗救治、防控处置等全过程工作。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处置,分级负责、联防联控,的原则,建立

2、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指挥部成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副乡镇长任副总指挥,卫生院、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各村(居)委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包括: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应急处置策略,调配应急资源,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下设工作组1 .医疗救治组:由卫生院牵头,负责病例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医疗废物处理,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2 .防控处置组:由各村(居)委会牵头,联合卫生院、农技站,负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地、实施疫点消杀。3 .后勤保障组:由财政所、民政办组成

3、负责防控经费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及困难群众救助。4 .宣传维稳组:由乡镇宣传办牵头,负责疫情信息发布、健康教育宣传及舆情引导,协调派出所维护社会秩序。三、监测与预警监测网络1 .病例监测:乡镇卫生院开设发热门诊,对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登记排查,对疑似病例采集标本送检,严格执行“逢热必登、逢疑必检”制度。2 .媒介监测:每月对辖区内居民区、学校、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伊蚊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评估风险,指数超过5时启动强化灭蚊措施。预警分级1 .蓝色预警:周边乡镇出现病例,本乡镇存在输入风险;或布雷图指数连续2周超过5。2 .黄色预警:本乡镇发现1例输入性病例。3 .橙色预

4、警:本乡镇出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4 .红色预警:本乡镇出现5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或出现重症、死亡病例。预警信息通过乡镇政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村广播等渠道发布,明确防护提示和防控要求。四、应急响应响应启动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响应:蓝色预警:启动IV级响应,由分管副乡镇长组织召开协调会,部署灭蚊防控和健康宣教。黄色预警:启动m级响应,总指挥主持会议,开展病例追踪、疫点消杀,加强发热门诊监测。橙色预警:启动n级响应,应急指挥部全员值守,对疫点周边50o米范围实施管控,开展全员健康排查。红色预警:启动工级响应,报请上级疾控部门支援,对重点区域实施交通管控和集中消杀。处置措施1 .病例管理:确诊病例立即

5、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每日随访体温和症状。2 .环境消杀:对病例居住环境、活动场所进行全方位消杀,重点清除积水容器,对下水道、绿化带等区域喷洒灭蚊药剂,确保48小时内将疫点布雷图指数降至2以下。3 .健康宣教:通过村微信群推送防控知识,发放宣传单页,组织医务人员入村开展讲座,普及“防蚊、灭蚊、避蚊”要点,提醒群众出现症状及时就医。4 .物资保障:紧急调拨口罩、防护服、消杀药品等物资,确保医疗机构和防控人员需求;民政办对隔离家庭和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物资配送。响应终止连续21天无新增病例,经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评估后,宣布终止应急响应,转入常态化防控。五、保障措施人员

6、保障组建由20名医务人员、30名村(居)干部组成的应急队伍,定期开展流调、消杀、采样等技能培训,每年组织12次应急演练。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口罩5000只、防护服300套、消毒液2000升、灭蚊设备50台及常用药品,每季度盘点更新,确保物资有效期。经费保障财政所设立专项防控经费50万元,用于物资采购、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实行专款专用,动态补充。六、附则本预案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由XXX乡镇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根据实施情况和上级要求适时修订。二、关于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防控目标1 .最大程度降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在校园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7、2 .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与蔓延。3 .提高师生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良好的校园卫生习惯与防控氛围。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把预防工作作为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重点,加强校园环境整治,消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上遏制疫情的发生。2 .科学防控:依据相关疾病防控的科学知识与技术规范,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 .全员参与: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控工作,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4 .快速响应:一旦出现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减少

8、疫情对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健康的影响。三、组织管理1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校医、班主任等。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的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方案与措施,组织实施疫情应急处置等。2 .明确各部门职责后勤部门:负责校园环境整治、卫生清洁、垃圾清运、积水清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消杀活动,确保校园环境整洁卫生,无蚊虫孳生地。教学部门: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协助做好学生的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工作。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

9、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校医室:负责对师生进行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报告。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隔离处理,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同时,为师生提供防控知识咨询和指导。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校医室。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卫生清洁活动,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向学生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四、防控措施1 .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定期清理积水:安排专人定期检查校园内的积水情况,包括花盆托盘、

10、水桶、水槽、废弃容器、轮胎等易积水的地方,及时清理积水,避免蚊虫孳生。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水池等,可投放杀蚊幼虫剂或饲养食蚊鱼,以控制蚊虫繁殖。清理垃圾杂物:及时清运校园内的垃圾,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定期清理绿化带、灌木丛中的杂物,避免垃圾堆积成为蚊虫的藏身之所。修复破损设施:对校园内的下水道、排水管道等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破损的管道,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积水。2 .开展灭蚊行动定期消杀:在蚊虫繁殖高峰期,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校园内的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绿化带、操场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杀,使用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成蚊和蚊幼虫。设置灭蚊设施:在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间、卫生间

11、等,安装灭蚊灯、电蚊拍等灭蚊设施,方便师生随时杀灭蚊虫。3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学生上课,向学生讲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举办专题讲座: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专业医生来校举办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题讲座,向师生普及防控知识,解答师生的疑问。利用多种渠道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发布防控信息和提示,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4 .做好健康监测晨午检制度: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班主任每天早上和中午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体状况检

12、查,发现学生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及时报告校医室,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就医。因病缺勤追踪: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追踪,了解学生的病情和就医情况,如发现学生疑似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及时报告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并配合疾控部门做好调查和处置工作。教职员工健康监测:要求教职员工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学校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5 .加强家校合作宣传防控知识:通过家长群、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做好家庭卫生清洁,清理积水,防蚊灭蚊,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督促学生做好防护:要求家长

13、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如穿长袖衣服、长裤,使用驱蚊剂等,避免被蚊虫叮咬。及时沟通信息: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学生疑似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就医,并配合学校做好防控工作。五、疫情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校医室应立即向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情况等。2 .隔离治疗: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安排专人将其转移至隔离场所,进行隔离治疗。隔离场所应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防护用品。同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指定医院进行

14、进一步诊断和治疗。3 .疫情调查:配合疾控部门开展疫情调查,提供病例的相关信息,如活动轨迹、接触人员等。协助疾控部门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追踪,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观察其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4 .强化防控措施:在疫情发生期间,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和灭蚊行动,增加消杀频次,扩大消杀范围。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监测,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暂停大型集会活动,减少人员聚集。5 .信息发布: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应及时向师生和家长发布疫情信息,通报疫情的发展情况、防控措施和要求,避免引起恐慌。同时,积极回应师生和家长的关切,解答疑问,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六、

15、物资保障1 .防护物资:储备充足的防护物资,如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确保在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得到保障。2 .消杀物资:购置足够的消杀物资,如杀虫剂、杀蚊幼虫剂、消毒水等,满足校园日常消杀和疫情应急处置的需要。3 .医疗物资:校医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常用药品等,以便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七、监督检查1 .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由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牵头,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校园内的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2 .检查内容:检查内容包括校园环境整治情况、积水清理情况、灭蚊行动开展情况、宣传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健康监测制度执行情况、疫情

16、应急处置准备情况等。3 .反馈与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反馈,要求其限期整改。监督检查小组应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八、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 .定期组织师生对本预案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师生熟悉预案的内容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3 .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三、2025年基孔肯雅热培训考核试卷题库及答案一、单项

17、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是OA.细菌B.病毒C.真菌D.寄生虫2 .基孔肯雅热主要传播媒介是OA.脾虫B.蚊子C,跳蚤D,苍蝇3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OA.1-3天B.3-7天C.7-10天D.10-14天4 .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症状是()A.腹泻B.咳嗽C.关节疼痛D.头痛5 .以下哪种不是基孔肯雅热的常见临床表现OA.发热B.皮疹C.呼吸困难D.肌肉疼痛6 .基孔肯雅热病毒属于()A.黄病毒科B.布尼亚病毒科C.披膜病毒科D.弹状病毒科7 .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措施是OA.接种疫苗B.避免接触患者C.防蚊灭蚊D.加强锻炼8 .基孔肯雅热患者隔离期限为OA

18、发病后3天B.发病后7天C.发病后10天D.至症状消失9 .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属于O类传染病管理。A.甲类B.乙类C.丙类D.未纳入分类10 .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侵犯OA.神经系统B.心血管系统C.关节肌肉D.消化系统答案:1.B2.B3.B4.C5.C6.C7.C8.B9.D10.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有OA.蚊媒传播B.接触传播C.空气传播D.母婴传播2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原则包括OA.对症治疗B.抗病毒治疗C.支持治疗D.手术治疗3 .基孔肯雅热患者可能出现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有OA.白细胞计数减少B.血小板计数减少C.肝功能异常D.肾功能异常4 .

19、预防基孔肯雅热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OA.穿长袖长裤B.使用蚊帐C.涂抹驱蚊剂D.避免前往流行区5 .基孔肯雅热与以下哪些疾病症状可能相似OA.登革热B.疟疾C.风湿性关节炎D.流感A.患者B.隐性感染者C.带毒非灵长类动物物D.康复者6 .医疗机构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应采取的措施有OA.隔离治疗患者B.报告疫情C.开展消毒D.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 .基孔肯雅热病毒可存活的环境有OA.蚊子体内B.患者血液C.被污染的物品D.土壤中8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措施包括OA.疫情监测B.媒介控制C.健康教育D.疫苗接种9 .基孔肯雅热患者护理要点有OA.休息B.补充水分C.观察症状变化D.给予心理支

20、持答案:1.AD2.AC3.ABC4.ABCD5.ABCD6.ABC7.ABCDABC9.ABC10.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IO题)1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O2 .基孔肯雅热病毒在寒冷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O3 .基孔肯雅热患者只要症状缓解就可以停止隔离。O4 .目前有特效的基孔肯雅热疫苗用于预防。O5 .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O6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O.防蚊灭蚊是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关键措施。O7 .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关节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短。O8 .医疗机构对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实行网络直报。O答案:1.J2.X3.义4

21、义5.义6.义7.X8.JX10.V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1 .简述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答案:典型症状有发热,多为急骤高热,体温可达39o(2以上;关节疼痛,多累及四肢小关节,疼痛剧烈;皮疹,多为斑丘疹或丘疹;还可伴有肌肉疼痛、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2 .基孔肯雅热的诊断依据有哪些?答案: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前12天内到过流行区或有蚊虫叮咬史;临床表现,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等。3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关节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注意休息,补充足够水

22、分和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 .如何做好基孔肯雅热的社区防控?答案: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认知;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进行灭蚊行动;做好病例发现与报告,对患者家庭及周边环境消毒;动员居民做好个人防蚊措施。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1 .讨论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时,多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及协作模式。答案:多部门协作很重要,卫生部门负责诊疗防控,疾控部门开展监测流调,社区协助宣传与防控,环保部门参与环境整治灭蚊等。协作模式包括建立联合指挥机制,定期沟通信息,共同制定防控策略,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协同行动,形成防控合力。2 .谈谈基孔肯雅热对公共卫生体系带来的挑战及应对

23、策略。答案:挑战在于快速诊断、防控物资储备、公众认知不足等。应对策略为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储备防蚊灭蚊及治疗物资,开展多渠道健康教育普及知识,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3 .探讨基孔肯雅热疫苗研发的难点及意义。答案:难点包括病毒变异快,疫苗研发技术难度大,临床试验样本要求高。意义在于有效预防感染,降低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为防控疫情提供有力手段,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4 .说说在基孔肯雅热防控中,如何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答案: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提高公众认知;社区组织宣传活动,增强居民防范意识;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灭蚊等防控行动;及时

24、发布疫情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增强公众信任,从而提高参与度。四、2025年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其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以及关节疼痛。在全球范围内,基孔肯雅热的流行态势日趋严峻。截至2025年6月,已有H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本地传播情况,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为切实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在本地区传播,全方位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特精心制定本工作方案。I-V工作目标.搭建一套精准且高效的基孔肯雅热监测与预警体系,显著提升对疫情的快速响应能力,确保能够第一时间精)隹发现并及时上报病例。2 .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

25、对病例实施科学管理与有效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发生率与死亡率。3 .采取综合性手段,切实将伊蚊媒介密度控制在安全阈值以下,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趋势。4 .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渠道,大幅提高公众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深度,全面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二、组织管理(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成员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该小组全面负责统筹规划与协调全院的防控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实战演练以及督导检查等关键工作,确保防控工作的高效推进。(二)疫情

26、监测与报告组由公共卫生科担任牵头部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乡村医生共同参与其中。主要职责为广泛收集、系统整理并深入分析基孔肯雅热相关的各类监测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和敏锐洞察力及时甄别出疑似病例,并按照规定流程迅速上报。积极主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精准追踪传染源以及清晰梳理传播路径,全力协助上级疾控部门高效开展疫情处置工作。(三)医疗救治组以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骨干人员组建医疗救治组。主要承担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严格依据最新的诊疗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救治服务,扎实落实病例的防蚊隔离措施,杜绝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重症病例,及时、安全地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详细做好转诊记

27、录以及后续的跟踪随访工作,保障患者的救治连续性。(四)蚊媒防控组积极联合当地爱卫办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工作。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辖区内伊蚊孳生地的全面清理和高效消杀工作。定期对蚊媒密度进行科学监测,客观评估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同时,深入社区,指导居民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防蚊灭蚊方法,切实提高整体环境治理效果。(五)宣传教育组由办公室和公共卫生科协同负责。精心制定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教育方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防控知识,切实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及时、)隹确地发布防控工作动态以及健康提示,积极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问题。三、防控措施(一)监测

28、与预警1 .病例监测: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门诊日志制度以及传染病报告制度,针对出现发热、皮疹以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和全面的排查。在伊蚊活动频繁的蚊媒活跃季节,重点加强对登革热样病例(即体温高于38C,同时伴有皮疹或关节疼痛,且无咳嗽、咽痛等典型上呼吸道症状者)的监测力度,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确保不遗漏任何疑似病例。2 .进境人员监测:加强与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准确获取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入境人员信息。对于入关时进行相关健康申报,或者在检疫过程中出现疑似症状的入境

29、人员,迅速启动筛查程序,并实施有效的追踪管理,严防疫情输入风险。3 .媒介伊蚊监测:严格按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的具体要求,定期针对辖区内伊蚊的种类、季节消长规律、抗药性状况以及孳生地分布等情况开展全面监测工作。一旦疫情发生,立即增加监测频次,实时掌握蚊媒密度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制定防控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二)病例管理与救治1 .诊断与报告: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应迅速采集样本并及时送检,严格依据基孔肯雅热诊断(WS/T5902018)标)隹进行准确诊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疑似病例均需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在报告疾病类别时

30、准确选择“其他传染病一基孔肯雅热”,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2 .隔离治疗:处于病毒血症期(即起病7天内)的患者,原则上需安排住院并严格落实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计算,不少于7天,待患者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状态且持续超过24小时后,方可解除防蚊隔离。若患者因特殊情况无法住院,医疗机构务必详细告知其防蚊隔离的具体要求,辖区疾控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需提供全程指导,患者应自行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管理,防止病毒传播。3 .医疗救治:鉴于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手段。医疗救治组需严格依照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精心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

31、时、妥善处理各类并发症,尽最大努力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对于重症病例,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前后各个环节的衔接与信息沟通工作,保障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救治。(三)蚊媒防控1 .环境治理: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翻盆倒罐行动,彻底清除各类可能积水的容器,及时填平树洞、竹洞、洼地等蚊虫易于孳生的场所。定期对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水养植物容器等易积水部位进行清理。对于储水容器,要做到严密加盖,或者投放安全可靠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各类垃圾,避免废弃瓶罐等形成积水环境,从源头上减少蚊虫孳生条件。2 .化学消杀:在疫情发生期间,蚊媒防控组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蚊媒

32、密度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消杀人员对疫点及周边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成蚊杀灭工作。超低容量喷雾作为杀灭成蚊的首选控制措施,要求雾滴大小精)隹控制在1一20微米,可根据实际需要每天多次进行喷雾作业。对于难以彻底清除的孳生地,采用投放杀虫剂的方式进行灭蚊幼处理,确保蚊媒密度得到有效控制。3 .效果评估:定期对蚊媒防控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通过监测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关键指标,客观判断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持续优化防控工作方案,确保蚊媒密度始终控制在安全水平,切实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四)宣传教育1 .线上宣传:充分借助卫生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

33、及时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健康提示以及疫情动态等重要信息,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精心制作防控知识科普视频、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2 .线下宣传:在卫生院门诊大厅、病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醒目的宣传海报、摆放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向就诊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发放精心编制的宣传手册、折页等资料,面对面宣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早期症状等关键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咨询活动,安排专业人员现场为公众解答疑问,切实提高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四、培训与演练1 .培训I: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参加基孔肯雅热诊疗知识

34、培训,重点围绕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防蚊隔离措施等核心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针对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与报告、蚊媒防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其防控工作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防控队伍。2 .演练: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演练,全面检驹和优化防控工作流程,显著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疫情突发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五、督导与评估防控工作领导”组定期对各”组的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细致的督导检查,重点关注疫情监测与报告、病例管理与

35、救治、蚊媒防控、宣传教育等关键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在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评估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持续提升防控工作水平。医院卫生院名称具体日期附件:职责分工小组名称负责人成员主要职责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姓名副组长及各科室负责人姓名负责统筹协调全院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督导检查等工作,保障防控工作顺利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方案疫情监测与报告组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姓名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乡村

36、医生收集整理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及时发现上报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助上级疾控部门处置疫情,建立并维护监测数据档案医疗救治组内科/急诊科负责人姓名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人员承担病例诊断、治疗与护理,落实防蚊隔离,及时转诊重症病例,做好转诊记录与随访,参与制定并执行院内诊疗流程蚊媒防控组爱卫办负责人姓名(或指定负责人)爱卫办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实施伊蚊孳生地清理消杀,监测蚊媒密度,评估防控效果,指导居民家庭防蚊灭蚊,制定蚊媒防控计划并监督执行旦传教育组办公室负责人姓名/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姓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制定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多渠道普及防控知识,发布防控工作动态与健

37、康提示,回应社会关切,策划制作宣传资料五、关于卫生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提高卫生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消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上预防疫情的发生。2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3 .科学防控:依据科学的防控知识和技术规范,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

38、效性。4 .联防联控: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三)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登革热诊疗指南基孔肯雅热诊疗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卫生院辖区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二、组织管理(一)应急领导小组成立以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决策重大事项。(二)医疗救治组由临床科

39、室业务骨干组成医疗救治组。负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三)疫情防控组由防保科、公共卫生科人员组成疫情防控组。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蚊媒监测与控制等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防控建议。(四)后勤保障组由后勤科室人员组成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和管理,保障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物资需求,做好医院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1 .病例监测:加强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监测,特别是对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

40、断、早报告。2 .蚊媒监测:定期开展辖区内蚊媒密度监测,掌握伊蚊的孳生、分布和消长情况,重点监测医院、学校、社区、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3 .环境监测:对疫情发生地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估蚊虫孳生地的清理和控制效果。(二)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通过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途径收集病例信息,对疑似病例及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2 .蚊媒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等方法进行蚊媒监测,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3 .环境监测:通过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疫情发生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包括垃圾清理、污水排放、积水处理等情况。(三)预警机制建立疫情预警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和疫情发展趋势

41、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预警:L辖区内发现首例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4 .蚊媒密度监测结果超过预警阈值,如布雷图指数大于1005 .周边地区出现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疫情,且存在输入风险。四、疫情报告(一)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疑似或确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应立即向防保科报告。2 .防保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同时向院长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 .疫情防控组负责对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二)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三)报告时限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在2小时

42、内完成网络直报。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1 .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按照登革热诊疗指南基孔肯雅热诊疗指南进行规范治疗,采取隔离、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2 .对于重症病例,及时转送至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做好转诊过程中的防护和病情交接工作。(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排查密切接触者。1 .调查病例的发病前14天内的活动轨迹、蚊虫叮咬史、接触史等信息,绘制传播链。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14天,每日询问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检测和处置。

43、三)疫点疫区处理1 .疫点划定:以病例居住地或工作场所为中心,半径100米范围内为核心区,100400米范围内为警戒区,400米以外为监控区。2 .环境整治:组织发动群众,对疫点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各类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填平坑洼,定期更换室内水生植物的水,减少蚊虫孳生地。3 .蚊虫消杀:在疫点及周边区域开展大规模的蚊虫消杀工作,采用化学药物喷洒、烟熏等方法,杀灭成蚊和幼虫。核心区应在3天内完成全覆盖消杀,警戒区在7天内完成消杀,确保蚊媒密度迅速降低。消杀工作应连续进行35天,之后根据蚊媒监测结果,调整消杀频次。(四)蚊媒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1 .在疫点及周边区域持续开展蚊媒监测,评

44、估蚊媒控制效果。核心区每天进行蚊媒监测,警戒区每周进行12次监测,监控区每两周进行1次监测。2 .根据蚊媒监测结果,调整防控措施。如蚊媒密度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加强环境整治和蚊虫消杀工作,查找原因,及时改进。(五)健康教育与宣传L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微信公众号、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广泛宣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3 .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等。4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诊断、治疗和防控能力。六、物资保障(一)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组负责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

45、包括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手套等)、消杀药品(如杀虫剂、消毒剂等)、检测试剂、医疗设备和器材、急救药品等。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二)物资调配建立物资调配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合理调配物资。优先保障疫情严重地区和重点岗位的物资需求,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七、培训与演练(一)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培训,包括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防控措施、疫情报告等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演练定期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后的报告、诊断、救治、防控等环节,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各

46、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八、附则(一)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进行修订。(二)预案的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六、关于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会对单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为切实保障单位全体人员的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在单位内的传播,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规模及办公环境特点,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一)提升防控意识通过系统的宣传培训,使单位全体员

47、工对基孔肯雅热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等核心知识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知晓率达到100%,并能将防控知识转化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每季度开展一次防控知识竞赛,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二)营造安全环境建立常态化的办公环境治理机制,每周对单位内部及周边进行蚊虫孳生地的全面排查与清理,确保积水彻底清除,将蚊虫密度控制在极低水平,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每月邀请专业机构对单位蚊虫密度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标准。(三)完善监测机制构建覆盖全体员工的健康监测体系,实现对疑似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明确监测流程和各环节责任人,确保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在20分钟内完成内部上报,1.5小时内上报至相关部门,报告准确率达到100%。(四)强化应急能力每半年组织两次不同场景的应急演练,让员工熟练掌握从病例发现到疫情控制的全流程操作,确保在突发疫情时,能在40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有效阻止疫情扩散,保障单位正常工作秩序。二、组织管理(一)成立防控领导小组1 .组长:单位负责人姓名,作为防控工作的首要责任人,全面负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