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篇XX医院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防控方案预案(合集)一、防控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在院内的传播与流行,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内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人员,包括门诊、急诊、住院部、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等,涉及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患者的诊疗、护理、转运、环境管理等各个环节。三、组织管理1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医疗、护理、院感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预防保健科、药剂科、设备科、后勤保障科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院基孔肯雅热和登革
2、热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监督各部门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明确各部门职责。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临床科室对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患者的诊断、治疗工作,制定诊疗规范和流程,并监督执行;组织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协调多学科会诊,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部:负责制定护理工作中的防控措施,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和防护工作;监督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手卫生等防控要求;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开展。院感科:承担院内感染防控的专业指导和监督职责。制定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防控技术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医疗
3、废物等进行监测和管理;开展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和考核;及时发现和处理院内感染隐患,对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置。预防保健科:负责与当地疾控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获取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导;开展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病例信息;组织开展医院内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药剂科:负责保障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治所需药品的供应,包括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对症治疗药物以及消毒药品等;做好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和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及时性。设备科:负责配备和维护防控工作所需的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如防蚊设施(纱窗、纱门、蚊帐等)、消
4、毒设备(紫外线灯、喷雾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和蚊媒消杀工作。加强医院内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组织专业人员按照规定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消杀,降低蚊虫密度;保障医院水、电、气等后勤设施的正常运行,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防控方案和诊疗规范,落实消毒隔离、防蚊灭蚊、手卫生等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本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I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报告本科室发现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
5、例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四、防控措施1.加强监测与预警。病例监测: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科室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等信息。对于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且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的患者,要高度怀疑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环境监测:院感科定期对医院内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包括病房、门诊诊室、走廊、卫生间等区域,重点监测蚊虫密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等指标。同时,密切关注医院周边环境的蚊虫情况,与当地疾控部门保持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预警工作。1.严格隔离措施。患者隔离:一
6、旦确诊为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患者,应立即将其安置在单独的隔离病房进行治疗。隔离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安装纱窗、纱门等防蚊设施,配备蚊帐,防止蚊虫飞入。对于疑似病例,也应实行单间隔离,待明确诊断后再进行相应调整。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严格按照标)隹预防的原则,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止病原体传播。1.强化消毒与清洁。环境消毒:后勤保障科定期对隔离病房、门诊诊室、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地面、墙壁、床单位、医疗设备等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按照规定浓度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消
7、毒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天至少进行2次终末消毒。病房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1-2次。医疗器械消毒: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应在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或低温灭菌方法处理。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妥善保管,防止再次污染。患者用品消毒:患者的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应定期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高温洗涤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的方法,消毒后在阳光下暴晒晾干。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应单独清洗,采用煮沸消毒或高温消毒的方式进行处理。1.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
8、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如注射器、输液器、敷料、棉签等,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利器(如针头、刀片等)应放入利器盒内,密封后注明“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感染性废物标识。转运与暂存: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转运,转运过程中应确保包装完好,防止泄漏。医疗废物暂存间应符合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暂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暂存间应配备防蚊、防鼠等设施,避免蚊虫滋生。处置: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规定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置,做好交接记录,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规范的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扩散。1.开展蚊媒控制工作。环境整治:后勤保障科定期组织开展医院
9、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清理医院内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及时倒掉积水,并将容器倒置存放。疏通下水道、排水沟等,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滋生蚊虫。对医院内的绿化带进行定期修剪和清理,清除杂草和落叶,减少蚊虫栖息场所。蚊虫消杀: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蚊虫消杀工作。使用符合国家标)隹的杀虫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喷洒。重点对隔离病房周边、门诊大厅、急诊室、卫生间、楼梯间等区域进行消杀,降低蚊虫密度。消杀工作应选择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如清晨和傍晚)前进行,确保消杀效果。同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消杀人员中毒。1.加强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培训:医务科、院感科定期组织全院医务
10、人员开展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隹、治疗方法、防控措施、个人防护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增强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授课、线上学习、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患者及家属教育: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应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告知他们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穿长袖衣物、涂抹驱蚊剂等,避免蚊虫叮咬。同时,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和防控工作。
11、1.应急物资储备。药品储备:药剂科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储备一定数量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治所需药品,包括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止痛药物、止血药物以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等。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和检查,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及时补充短缺药品,保障临床用药需求。防护用品储备:设备科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等。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防蚊设施和消杀用品,如纱窗、纱门、蚊帐、电蚊拍、杀虫剂、喷雾器等。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质量和数量满足应急防控工作的需要。五、监督与评估1 .日常监督检查:院感科联合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
12、部门,定期对各科室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隔离措施执行情况、消毒与清洁工作落实情况、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蚊媒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情况以及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要求相关科室立即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2 .效果评估:定期对医院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医院内感染病例发生情况、环境监测数据、蚊虫密度监测结果等指标,综合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方案,不断提高医院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水平。关于XXX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一、总则(一)目的登
13、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均为借助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速度快,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威胁。为扎实做好本院这两种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保护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公众的健康,维持医院正常的医疗运转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秉持预防为先、防治一体,依规行事、精准防控,全院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准则。把尽早发现病例作为关键,加强对蚊虫的监测与管控,优化诊疗环节,力求实现疫情的早期控制,减少扩散范围。(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医院所有科室和部门在院内及所属责任区域内开展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报告以及应急处理等相关工作。二、组织架构(一
14、)防控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处、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各临床科室主任以及后勤保障部负责人等。该小组主要负责全面协调医院的防控工作,制定应急处理策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对重大防控事务做出决策。(二)医疗救治组由感染科、急诊科、儿科、检验科等科室的资深医生组成。主要负责对病例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为重症病例提供会诊服务,指导临床科室开展规范的诊疗工作。(三)疫情监测组以疾病预防控制科为核心,联合各科室的护士长和兼职疫情报告人员。承担着收集、核实和上报病例信息的任务,跟踪疫情的发展动态,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四)感染防控组在感染管理科的带领下,后
15、勤保障部和保洁人员共同参与。负责院内环境的消毒工作,清理蚊虫滋生的场所,指导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等感染防控相关工作。(五)宣传教育组由宣传科和医务处共同组建。负责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控知识的培训I,向患者和公众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普及这两种疾病的防治知识。三、日常防控举措(一)病例监测与早期发现3 .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在接诊发热患者(体温38C)时,要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是否去过疫区旅行以及是否接触过类似病例,同时留意患者是否伴有皮疹、关节疼痛、出血等症状。4 .各临床科室在接诊患者过程中,要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纳入鉴别诊断的范围,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启动排查程序。5
16、检验科设立快速检测通道,对于疑似病例优先进行血常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保证在48小时内出具关键的检测结果。(二)蚊虫防控与环境整治1 .感染防控组每周对医院的整体环境进行蚊虫滋生地的排查,重点关注住院部病房、门诊大厅、卫生间、绿化带、污水处理区域以及闲置的容器等地方,发现积水及时清理,对于无法清理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2 .每月进行两次全院范围的成蚊消杀工作,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等方式,对病房楼道、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区域进行处理,并在消杀完成后的24小时内做好效果评估。3 .在住院部、门诊楼等区域安装纱门和纱窗,在出入口设置防蚊帘,为病房内的患者提供蚊帐或电蚊拍,以降低被蚊虫叮咬的可能性
17、三)医护人员防护与感染控制1 .医护人员在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必须穿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消毒。2 .确诊病例需进行单间隔离治疗,病房内配备专用的垃圾桶,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医疗器械使用后要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3,每天对隔离病房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两次终末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通风换气不少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小时。四、病例处理流程(一)病例诊断与上报4临床科室发现疑似病例后,要立即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向疾病预防控制科报告,同时采集患者的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检测。5 .确诊病例经医疗救治组复
18、核确认后,疾病预防控制科需在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完成上报工作,详细填写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6 .对于聚集性病例(同一科室或区域在3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相关联的病例),疾病预防控制科要在1小时内上报给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协助开展溯源调查。(二)治疗与护理7 .轻症患者在感染科或指定的病区进行隔离治疗,按照最新的诊疗指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8 .重症患者要立即转入ICU1由医疗救治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重点预防和治疗休克、出血等并发症,必要时启动多学科会诊。9 .患者治愈出院需满足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临床症状消失、病毒检
19、测结果为阴性等条件,出院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复诊要求。(三)密切接触者管控10 .感染防控组对确诊病例的医护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实施14天的健康监测,每天记录体温和身体症状,在此期间避免参与大型聚集活动。11 .若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安排其到发热门诊就诊,在排查结果出来之前,进行居家隔离或在指定区域隔离。五、应急响应办法(一)应急启动情形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由防控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响应: 1周内本院累计确诊病例达到5例及以上; 出现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蚊虫监测显示布雷图指数10,存在疫情扩散的风险。(二)应急处理措施12 .医疗资源调配:暂停部分非紧急的
20、手术和门诊,从内科、儿科等科室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感染科,确保隔离病房的床位充足,呼吸机、抢救药品等物资储备齐全。13 .加强蚊虫控制:感染防控组联合专业的消杀公司,对全院进行连续3天的强化消杀,将消杀范围扩大到医院周边500米区域,每天公布蚊虫密度的监测数据。14 .信息发布与沟通:宣传科每天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动态和防控进展,安排专人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咨询,防止谣言传播引发恐慌。六、培训与演练安排(一)培训计划15 .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医护人员的防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病例识别、防护规范、消毒流程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考核合格率达到100%。16 .对新入职的员工开展岗前专项培训
21、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列为必修内容。(二)应急演练17 .每年开展两次实战演练,模拟输入性病例的处理、聚集性疫情的应对等场景,检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18 .演练结束后形成评估报告,针对演练中发现的流程漏洞及时修订预案,并对参与人员进行复盘培训。七、保障手段(一)物资储备后勤保障部建立防控物资储备库,储备充足的防护用品、消杀药剂、检测试剂等,定期进行盘点和更新,确保物资的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二)经费保障医院设立专门的防控经费,年度预算不低于业务收入的05%,用于物资采购、人员培训、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的使用接受财务科的全程监督。(三)技术支持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合作机
22、制,聘请传染病防治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为疫情处置提供专业的指导。八、附则(一)预案修订本预案每年评估一次,根据国家防控政策的调整、疫情的流行情况以及演练的反馈结果进行修订,修订后提交院务会审议通过。(二)解释权本预案由XXX医院医务处负责解释。(三)实施日期本预案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25医院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院内感染防控方案一、防控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在院内的传播与流行,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内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人员,涵盖门诊、急诊、住院部、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等,涉及基孔肯雅热和
23、登革热患者的诊疗、护理、转运、环境管理等各个环节。三、组织管理19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任组长,分管医疗、护理、院感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含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预防保健科、药剂科、设备科、后勤保障科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院“两热”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与措施,监督各部门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防控问题。20 .明确各部门职责。医务科:组织协调临床科室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制定并监督执行诊疗规范和流程;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协调多学科会诊,保障患者及时救治。护理部:制定护理防控措施,指导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护理与防护;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手卫生等
24、要求;合理调配护理人力,确保护理安全有序。院感科:承担院内感染防控专业指导与监督。制定防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监测管理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医疗废物等;开展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发现并处理感染隐患,调查处置院内感染事件。预防保健科:与当地疾控部门沟通,获取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导;开展疫情监测和报告,按规定上报病例信息;组织院内健康教育,提高相关人员防控意识。药剂科:保障防治药品供应,包括抗病毒药、退热药等及消毒药品;做好药品采购、储存、调配和管理,确保质量与供应及时。设备科:配备和维护防控所需医疗设备与防护用品,如防蚊设施、消毒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定期检查保养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环
25、境卫生和蚊媒消杀。加强公共区域清洁,定期清理垃圾和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消杀,降低蚊虫密度;保障水、电、气等后勤设施运行。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患者的接诊、诊断、治疗和护理。严格执行防控方案和诊疗规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医务人员培训管理,提高防控和应急能力;及时报告病例信息,配合疫情调查处置。四、防控措施21 .加强监测与预警。病例监测: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接诊时,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对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且近期有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的患者,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实现“早发现、早诊断”。环境监测:院感科定期监测医院环境,包括病房、诊室等区域
26、重点关注蚊虫密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等。密切关注周边蚊虫情况,与疾控部门沟通,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预警。22 .严格隔离措施。患者隔离:确诊患者立即安置在单独隔离病房,病房需通风良好,安装防蚊设施,配备蚊帐。疑似病例也实行单间隔离,待确诊后调整。医务人员防护:接触患者时,按标准预防原则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23 .强化消毒与清洁。环境消毒:后勤保障科定期对重点区域消毒。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按规定浓度擦拭或喷洒,每天至少2次终末消毒。病房空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1-2次。医疗器械消毒: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耐高温耐湿的
27、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低温灭菌。消毒后妥善保管。患者用品消毒:患者衣物、被褥定期更换消毒,可高温洗涤或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暴晒晾干。餐具单独清洗,煮沸或高温消毒。24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收集,感染性废物放黄色袋,利器放利器盒,密封后注明标识。转运与暂存:专人转运,确保包装完好防泄漏。暂存间符合要求,定期清洁消毒,暂存不超过48小时,配备防蚊防鼠设施。处置:交由有资质单位集中处置,做好交接记录,确保安全规范。25 .开展蚊媒控制工作。环境整治:定期整治环境卫生,清理积水容器,疏通下水道,修剪绿化带,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蚊虫消杀:专业人员定期消
28、杀,使用合格杀虫剂按规定浓度和方法喷洒,重点区域消杀,选择蚊虫活动高峰期前进行,做好消杀人员防护。26 .加强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培训:医务科、院感科定期组织培训,内容涵盖疾病流行病学、诊疗方法、防控措施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确保效果。患者及家属教育: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告知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指导做好个人防护,配合防控工作。27 .应急物资储备。药品储备:药剂科储备防治药品,定期盘点检查,及时补充,保障用药需求。防护用品储备:设备科储备充足防护用品和防蚊、消杀用品,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五、应急处置28 .病例报告与响应: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按规定上报
29、启动相应应急响应,迅速组织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29 .隔离与管控:对病例所在区域进行隔离管控,限制人员出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出现症状及时处置。30 .消毒与消杀:对病例活动区域及接触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和强化消杀,防止病原体扩散。六、监督与评估1 .日常监督检查:院感科联合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各科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包括隔离、消毒、医疗废物管理等。对问题及时反馈,要求整改并跟踪效果。2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防控工作效果,分析感染病例、环境监测等数据,评价措施有效性。根据结果调整完善方案,提高防控水平。七、保障机制1 .组织保障:防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防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 .经费保障:医院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应急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环境消杀等防控工作,保障资金到位。3 .人员保障: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合理调配人员,确保防控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