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2671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党课: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必须让子孙后代铭记于心。我们要坚守初心,永远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孕育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构成了红色基因的核心要素。继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今天,我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题,给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加强纪律教育,做到学纪、知纪、明纪、

2、守纪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加强纪律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党章这个总源头出发,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深入贯彻学习条例精神。各级党组织应将学习条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领导

3、领学、个人自学、辅导解读、集中研讨、交流发言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逐条逐项深入学习条例,确保条例学习的清晰性、透彻性和到位性。同时,将学习条例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从理论源头深化对党的纪律规矩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强化日常学习,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学习,确保党纪学习教育的全面覆盖。(二)精准把握纪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精准掌握“六项纪律”的核心要义和具体规定,明确区分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界限,确保思想上警钟长鸣、行动上严守法度。必须加强对条例的深入解读和系统培训,

4、通过发布权威解读文章、开展专题辅导课程和制作精准解读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助力党员干部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准确运用其规范要求。(三)强化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确保思想上有所敬畏、言论上有所约束、行动上有所节制。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充分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违纪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四)严守党的纪律与规矩。党员干

5、部必须将纪律与规矩置于首位,恪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及生活纪律,确保不越雷池一步、不触碰底线。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定,对任何违反党纪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查处,确保纪律的威严与严肃性。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并重,将纪律教育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二、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红色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伟大实践中孕育而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构筑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对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铭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持续奋斗,具有深远的历

6、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一)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红色基因意识。各级党组织需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参观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使党员干部能够亲身体验和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崇高精神,从而进一步强化红色基因的传承意识。(二)加强红色文化宣传,营造传承红色精神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和宣传阵地,深化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传播红色故事,大力弘扬红色精神,积极营造传承红色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例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红色文化专栏、专题节目,宣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红色精神;利用微信公众号、

7、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文化文章、图片、视频等,吸引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关注和参与;在城市广场、公园、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红色文化雕塑、宣传栏、文化墙等,让红色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三)将红色精神融入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践行初心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必须将红色精神深刻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践行“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在具体工作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展现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勇气,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执行。在生活中,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三、深化务实行动,巩固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

8、是我党之优良传统与作风,彰显了党的性质与宗旨。党员干部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务实行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巩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运用数字工具,拓宽联系群众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工具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建议,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例如,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设立了“网上群众工作部”,有效整合了各类政务服务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对群众咨询、投诉、建议等事项的集中受理,确保了群众诉

9、求能够得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高效处理。此举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创新协商机制,提升群众参与度。构建和完善群众参与的协商机制,拓展群众参与的渠道,确保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并积极参与到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例如,在社区治理领域,通过举办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会议等多种形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共同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形

10、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为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是治国理政之根本,关乎全局,影响长远。必须着力构建和完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明确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确保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具体而言,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同时,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此外,还需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专项行

11、动,着力解决突出难题。针对当前作风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开展专项行动,实施集中整治,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具体而言,要开展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党员干部工作不实、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漠视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同时,开展针对违规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四风”问题的反弹和回潮,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加强监督检查乃确保作风建设成效显著的关键措施。必须构建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持续加强对作风建设状况的日常监察与专项审查,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督促整改,对违规违纪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例如,成立作风建设

12、监督检查组,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鼓励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行监督举报;加强媒体监督,对作风建设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曝光,形成舆论压力。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作风建设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纪律教育,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强化务实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赠

13、篇:【写材料用典】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例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子,曾多次强调集体力量的重要性:“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他还说:“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能够把众人的力量和智慧集结起来,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文子通玄真书,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鸟获不足恃也。【释义】意思是,得到众人的力量就能无往而不胜,使用众人的力量就连大力士乌获也不需要依靠了。比喻要重视并善于运用群体力量。【赏析】古人讲,“积力之所举,则

14、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绝,历久弥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北史吐谷浑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阿豺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勤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正所谓“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坚不可摧。积力和众智,饱含朴素的民本思想。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持和践行这种思想,始终坚持一切

15、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取得了改天换地的巨大成就。淮海战役中,人民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解放区先后有543万人民群众奋勇支前,平均一名解放军战士身后就有9名普通百姓支援战斗。男女老少齐上阵,给解放军送军粮、送衣被、送武器、运伤员,仅小推车就有88万多辆。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事实证明,只要军民同心、军政团结,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用法】主

16、要适用于动员部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团结干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增强“一盘棋”意识,同行同向、同心同德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写材料用典】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贝【例文】古人云:“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面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干部要在“牢骚话”中找到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了解工作的得失,帮助群众疏通心中的“郁结”,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同时,扑下身子调查研究,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不断增强抓基层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群众的“批评声”变成“掌声”,最终让群众有更多“欢声笑语”。(中国纪检监察报善听群众“逆耳言”)【典故】出自论语子罕篇,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

17、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释义】意思是,符合礼法原则的话,能够不听从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只有分析鉴别以后才是可贵的。【赏析】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别人对子路提出的批评意见、指出的缺点错误,子路持高兴和欢迎的态度。宋代陆九渊也曾讲,“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意在劝诫人们,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时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时应当不隐讳,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应当毫不害怕。“不闻其过,最患之大者。”听不到、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和问题,就是最大的隐患。共产党人坚持和运

18、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毛泽东曾讲:“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陈毅一向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他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一诗中写道:“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铮友,当面敢批评。”这种豁达的胸怀,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胸怀格局,善于听真话、察实情,不断在改正错误、校正方向中干事创业。【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缺点不足。【写材料用典】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例文】当前,国家面临

19、的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军队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只有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以“过尔优逸,恐不堪事”自警自励,把打仗当事业干、把打赢当专业钻,不怕辛苦劳累、无惧风霜雨雪,在流血流汗、掉皮掉肉中,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才能在哨位、战位、岗位上书写优异的强军答卷。(解放军报多些“过尔优逸,恐不堪事”的清醒)【典故】出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释义】意思是,过于安逸,恐怕无法胜任大事。【赏析】古人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纵观人类文明史,“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智慧,是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谁不保持惶惶

20、之忧,谁就可能在放松懈怠、忘乎所以中灭亡。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危难之时打败对手,建立后唐,却在成功之时宠信伶官,身死兵火之中。欧阳修有感于此,写下史论名篇伶官传序,其目的就是警示后人以史为鉴,不要再犯庄宗之类的错误。其文写道:“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李存勖的一生告诫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对面临的考验和危险总是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在党的七大上,“十七条困难”郑重提醒全党“准备吃亏”、“准备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毛泽东同志慨叹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深刻指出,“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履职尽责的工作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用法】主要适用于防范化解风险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