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供给侧改革分析研究 区域经济学专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2955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供给侧改革分析研究 区域经济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供给侧改革分析研究 区域经济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供给侧改革分析研究 区域经济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供给侧改革分析研究 区域经济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消费结构升级来看供给侧改革分析研究 区域经济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供给侧改革也将会是我国后续宏观经济管理主攻方向与政策着力点。本文从消费结构升级角度来分析理解供给侧改革,通过对升级消费的特点与问题的分析,分析供给侧改革缘由,从而说明供给侧的改革重要性与必然性。关键词: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一贯很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从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为52%,超过投资一跃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面对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总体局势,消费仍然是各国经济增

2、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充分发挥消费经济带动效应,就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行供给侧改革,从而根本上推动消费升级和改造,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一、消费升级的规律和趋势1 .消费升级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特征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消费资料的选择比例则构成了消费结构,消费升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消费实物量的增加;二是消费更高品质的既有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增加新的消费内容;四是利用新的消费形式,而居民消费品质的提升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总体上是按照“非耐用消费品一耐用消费品一医疗保健等康乐服务”的路径进行,通过对发达国家消费支出结构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非耐用消费品的比例在3

3、0%左右趋于稳定状态,耐用消费品则在10%左右趋于稳定,而医疗保健等服务类的比例一般维持在60%左右。2 .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历程和消费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优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向和路径受到西方发达工业国的强烈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大国,我国居民同时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消费过程中又表现出中国特有的鲜明特点。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根本性的改善。如下表所示,消费热点交替带来了整个社会消费的排浪式升级,居民生活消费内容更加丰富和现代化。每一次消费都是从高端逐

4、渐走向大众化,消费普及的速度超过了一国经济增长速度,新三件到老三件的过渡实现不足十年,此外,消费不再是单纯的满足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需求,人们越来越追求使用价值之外的价值,特别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品味,更高档的住宅和汽车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焦点。总而言之,在消费升级的初期,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炫耀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的特点尤为明显,人们消费追求的是消费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和对社会身份地位的界定,而在新时期,人们消费更加追求品质化和个性化,消费的个性化特点异常突出。表1新中国以来居民消费演化升级历程时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20世纪90年21世纪前2021世纪中叶消费阶段温饱不足基本温饱初步小康全

5、面小康比较富裕消费热点农产品老三大件新三大件住宅汽车服务消费类型贫困生存温饱生存生存发展发展生存发展享受消赞特点平均化,低消费家庭分化式群体分化式共富式,个性化与世界其它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居民消费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居民消费率偏低。见下表所示,除在个别年份,我国比新加坡消费率微高外,与大部分国家比较都处于低水平,不仅仅低于美国和日本等相对发达国家,还低于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偏离了世界经济发展标准结构与发展趋势的消费率,由此在我国,积极扩展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挖掘经济潜力的增长方向;其次,在我国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存在着二元化特征,农村与城镇居民之收入差距是为消

6、费二元结构存在之根本,现阶段农村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支出比率依然很高,而非耐用消费品、医疗、文化、卫生等服务类产品消费占比仍然很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消费潜力有很大提升空间,因而在刺激消费方面,不仅应扩大城镇居民消费,更要充分调动农村居民消费潜力。表2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居民消费比较单位:年度国家:199020002005200820092010中国46.746.738.134.935.0384印度65.664.257.259.956.063.2美国66.669.070.170.771.272.3新加坡45.343.140.138.139.337.4南非57.163.063.161.860

7、356.9日本53.056.257.057.759.360.1二供给侧改革背景、宗旨1 .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2007年以来,紧接着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年下滑。在需求侧看来,其中外需,全球出口的增速十年来见顶回落,在过去三年中持续以零增长,中国也不能够幸免,加工制造低成本的优势不再凸出,低端的制造业已逐步向东南亚进行迁移。在内需角度看来,2011年中国的人口出现了拐点,2012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又见底回升,2013年房地产的走势低迷,中国逐步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投资增长速度也持续下行。从表面上看来经济整体下行是需求不足造成的,可是在2008年为了扩大内需而进行的四万亿元财政的

8、刺激计划、2015年央行五次降息和降准的实施、发改委2万多亿元的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最终都以惨淡收场,形势依旧严峻。在消费领域中,国内消费的增速放缓,航空客运的增速也是逐步下行,然而中国海外消费量却攀高,大批量中国人到海外疯狂购物,跨境旅游量增速迅猛,这说明我国经济的问题不是在需求不足,实质是供需错误搭配,此外也能说明,中国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而且还在持续释放,通过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在根本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尤其是提升长中期供给质量,这是我国消费升级内在要求与驱动力。2 .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与目标供给侧改革,是相对而言的。在经济学中,一般把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持续性的三驾马车,而这三驾马

9、车从需求的角度发力,前两者是内需,后者是外需。传统意义上,政府认为经济的下行主要是因为有效的需求不足造成,因此政府会相应的采取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进行刺激需求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所要实现的是在充分配置条件下中长期潜在经济的增长率。供给侧改革就是回到增长创新本源,强调制度供给和构建发展的新型体制,希望通过供给端发力来破除增长困境,释放红利达到增长。主要目标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使各要素实现配置最优,提高经济的增长数量时更要关注提升质量。三、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消费升级1 .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驱动力是消费结构升级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转变需要经济发展方式

10、的,我国内需扩大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战略方向。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消费升级。在我国,供给不足问题严重制约了消费升级,特别在服务消费领域更为明显,如医疗卫生保障、文化教育资源等服务都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足,从而成为经济增长之障碍。因此,通过改革供给侧,提升消费实物量、提高消费品质、提供更多的消费内容与形式就显得尤为关键。2 .消费升级的推动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建议居民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是消费结构升级,改革供给侧是消费结构升级基础与保障,由此推进供给侧改革才能购在根本上保证居民消费的升级。首先,鼓励、规范市场供给,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建设多层次消费体系用以适应不同群体消费升级的需求;第三,要加强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形成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第四,推行融资的体制改革,提高创新意愿,进而发挥资本市场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王蕴,黄卫挺.消费升级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2俞建国等.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3】姜超,顾潇啸.关于“供给侧改革”看完这十个问题你就懂了。华尔街见闻,2015(12).【4】“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中国总会计师月干L2015(11).5世界银行WDl数据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