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58320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特征码 DerpUhTILUdiDZiBXlmK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 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 项重大历史任务。它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也是一项紧迫 的现实任务。 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一贯战略思想的延续和深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建国五十多年的历史中,建设 社会主义新

2、农村这个提法曾多次出现过。五十年代中期,党中 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很 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入新世纪,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内涵和举措有了重大转变, 解决“三农”问题更是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20XX 年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基础地位”提升到 “重中之重”的位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 第 2 页 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 “两个趋向”的论断,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确定了新时期、新阶 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3、,并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这与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改 革发展的目标,在战略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从 20XX 年开始,党中央连续*年把关于“三农”问 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这种举措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过, 充分显示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魄力。今年的一号 文件,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 部署,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战略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

4、程 的关键性问题。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 gdp 已超过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增加值结构大约为 :,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 城镇化水平为%。我省 20XX 年农业和非农产业增加值结构 为*.*:.*,农业与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 .*:.*,城市化水平达到%。这表明,目前我省已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农业 第 3 页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 积累的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们从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致富农民, 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必须

5、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尽管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农 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发展还不稳固,农村与城市 的差距也在拉大。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 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 过去*年中减少了*亿亩,人均下降到*.*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 平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 大到*.:*;不少地区农村面貌变化不大,一些地方的农村 交通不便、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子女上不起学。农 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敲响了警钟,这种状况与广

6、大农 民奔小康的强烈要求还有距离,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存在落 差,并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瓶颈。如果不尽快 改变,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阻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 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 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例如, 第 4 页 日本在战前处于以农养工阶段,上世纪年代末开始转向工 业反哺农业阶段,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韩国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起实现经济腾飞,创造了“汉城奇迹” ,但地区发展不平衡,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他们通过“新村运动” ,相对缓 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

7、人们合作与和谐共处意识,推动了社会 的文明和进步。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 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 严重受阻。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国情,党中 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出台一系列重大措施,顺应社会 进步的要求,合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共同愿望。没 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 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 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 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 则国家昌

8、。只有*亿农民群众加入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 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 需求;只有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 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 下坚实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 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是顺应民心的举措,必将激 第 5 页 发起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巨大热情。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阶段中央指

9、导“三农” 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 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 向前推进。 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 内涵非常丰富。最集中的反映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句 话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以及 20XX 年中共中央*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这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进行的全方位的定位和规划,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 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0、第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 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经验,这一点,任何时候 都不能动摇。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发展农村经济、 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离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 心,农村其它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加强农 第 6 页 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环节。相对而言,我们城市的发展较快、面貌变化较大,而农 村面貌的改变比较慢。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农民生产生活

11、条件和农 村整体面貌的重要措施。只有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 面貌不断改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缩小,广大农民才能真正 得到实惠,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第三,提高农民素质、造 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农民是农村建 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 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培 训、创业培训等,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具备基本的文化素 质,有能力掌握技术,有能力参与社会管理,从而在新农村建 设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 献。 世界一些国家发展农村和农

12、业的做法和经验,也能让我们 更好地理解建设新农村的内涵。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个 典型。韩国政府是在上世纪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 运动”的,因为当时占全国人口%以上的韩国农民生产和生 活状况落后,而政府也没有钱。在“新村运动”初始阶段,政 府向全国所有*.*万个行政里(行政村)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 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又筛选出*.*万个村庄 第 7 页 作为“新村运动”样板,带动全国农民主动创造美好家园。 “新 村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开始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 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到年代末, “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包 括农民自发修筑乡村公路、整治村庄环境、帮助邻里修

13、建房屋、 兴办文化事业、关心和照顾孤寡老人等。之后, “新村运动”逐 渐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在 这期间,韩国为“新村运动”立了法,对“新村运动”的性质、 组织关系和资金等作了详细规定,还成立了全国性的领导机构 “新村运动本部” ,并在各直辖市和道(相当于省)成立“新村 运动指导部” ,在各市和郡(相当于县)成立救持会,健全了 “新村运动”指导网络。韩国在长期开展“新村运动”的过程 中,形成了“勤勉” “自助” “协作”的基本精神。 “新村运动” 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弥补了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会发展的 盲区,疏解了民众的不良情绪,被誉为韩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的润滑剂

14、。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特别是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小城镇建设的强力推进,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民营经济的 蓬勃兴起,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并且涌现了江阴的华西、 常熟的蒋巷、武进的五一、扬中的双新、高淳的武家嘴、邗江 的三笑、海门的中南、姜堰的河横、涟水的王嘴、赣榆的宋口 村、徐州的马庄、射阳的东南、宿豫的张油坊等一批在全国有 影响的名村,他们的创造性实践,走出了一条农村致富促城市, 第 8 页 城市发展带农村,城乡互动并进的路子。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弘 扬这些名村精神和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既要 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强农村 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

15、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 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促进农民自身素质的 提高。 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三农”工作。 可以说,江苏的发展是从农村改革首先起步的。按照中央当时 的部署,我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泗洪县率先试点,到 年全省全面推开,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粮食总产连续跨越万吨、万吨两个台阶。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 苏北”的方针,这是指导全省全面工作的方针,从某种意义上 说首先是指导农村工作的方针。江苏是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八 十年代的乡镇工业一直占全省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 。江

16、苏的 乡镇工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致富农民的崭新道路,开创了 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 业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的崭新 道路,也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造农民小生产者的有效组织形 式。在年 12 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旗帜 鲜明地提出“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 第 9 页 把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力争农村工作每年都有新的 进步,农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的台阶” 。年底召开的 省第九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 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实际上是强 调要加快苏北农村的小康

17、和现代化建设。年省委在徐 州召开了“全省加快小康建设会议” ,并确定每年为农村办几件 实事,如中低产田改造、农民住房草改瓦,乡村道路建设,饮 用水源治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乡镇卫生院改造等等。为了 促进苏北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发展,我们采取“五位一体”挂钩 帮扶措施,即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部省属大中型 企业、苏南有关县(市)共同帮扶苏北贫困县。为了解决苏北 农村的通电问题,省里从年开始,用*年时间,在全省 实施每度电加*厘钱的办法,共筹集资金多亿元。为了打破 苏北的交通“瓶颈”制约,年 1 月我们在扬州召开了 苏北、苏中*市市长会议,专题研究这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经过连续多年的艰

18、苦奋斗,苏北的交通已大为改观。与此 同时,在水利方面也抓了一批骨干工程。近几年,省委、省政 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思路,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 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加大了 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了 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全省上下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 第 10 页 全面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朝着新 的宏伟目标迈进。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省从总体上讲仍然处于爬坡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 根本扭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

19、有根本改变, “三农”问题仍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现在,党中央再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带来 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趁势而上,按照中央的要求,下更大 的力量,扎扎实实地把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这件大事抓紧抓实 抓好。 一、必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相互融 通,相辅相成,但首要的、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县域经 济对于发展农村经济至关重要,省里市里都要大力支持县域经 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要通过拓展农业发展 领域、拓展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产品市场、

20、拓展农村社会化服 务领域等途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拓宽农民增 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我省采取的推进现代高效农 业规模化、农业工业化等举措,就是从省情出发,走新型“三 农”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二、必须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新 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就是看我们工作能不能解决农民迫切需要 第 11 页 解决的问题,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 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开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 乏保障等突出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农民 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务工潮向创业潮跃

21、升,进一步挖 掘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 薄弱的环节。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 %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倍, 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 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增加农村 公共产品供给;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 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 要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三、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我国

22、的国 情很复杂,农村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有条件的地方 能快则快,能好则好;暂时条件不具备的,要实事求是,量力 而行。这是我们过去指导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条 重要经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 地区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绝不能搞“一刀切” 。要搞好 第 12 页 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防止 重复建设、分散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 的历史任务,决不可脱离客观条件盲目攀比,也绝不能搞那种 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大轰大嗡的表面,必须牢记党的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和求

23、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不可急于求成、浮躁 冒进。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 农村建设,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 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 受益。 四、必须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要加 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要发挥 地方人大的作用,加强民主监督。认真研究乡镇和村合并后的 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村民民主自治,促进乡镇机构良性运转。 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 利,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

24、管理 权、监督权。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加工、 销售、出口、信息服务等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农村各类中介 组织的发展,为农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 务。加快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使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与发展动力。 五、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要健全完善 第 13 页 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综合协调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 的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搞好政策和资金整合。要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责任,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各部门要主动把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纳入到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要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这既 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发挥各方面积极 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 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