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XX幼儿园2025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幼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属于易感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为有效防范该疾病在园内传播,保障师幼生命安全与校园正常秩序,结合本国实际,制定本防控方案。一、防控核心目标L认知全覆盖:通过分层分类宣传,使教职工、幼儿、家长对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核心知识知晓率达100%,形成主动防控的共识。2,环境零隐患:建立“随时清、定期查”的蚊虫孳生地治理模式,确保园内无积水死角,蚊虫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以下。3 .响应即时化:构建“监测-报告-处置”闭环
2、机制,疑似病例从发现到上报不超过1小时,应急处置流程启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4 .防控常态化:将防控措施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定期演练与评估,使应急处置能力保持稳定,全年无聚集性疫情发生。二、组织体系与责任网络(一)防控指挥小组 组长:园长姓名,负责审批防控方案,协调外部资源(如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突发疫情时下达决策指令。 副组长:教学园长姓名,分管宣传教育与教学调整工作,监督班级防控措施落实,组织开展防控主题活动。 副组长:后勤园长姓名,分管环境整治、物资保障与应急消杀,确保防控物资供应与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成员:各班班主任、保健医生、后勤专员、安保人员、家长代表(2名)。家长代表参与
3、方案审议与监督,反馈家庭防控建议。(二)岗位责任清单L班主任:每日晨检时观察幼儿是否有蚊虫叮咬痕迹及异常症状,利用晨间谈话开展“防蚊小知识”5分钟微课堂;离园前提醒家长为幼儿涂抹驱蚊液,每周与3名家长沟通家庭防蚊情况并记录。2 .保健医生:每周对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区域进行蚊虫密度监测,使用蚊虫诱捕器统计数量;建立“健康观察台账”,对体温375c的幼儿进行持续追踪,直至排除感染风险。3 .后勤专员:负责消杀药品的安全储存与领用登记,确保药剂符合幼儿场所使用标准;每周对园内雨水井、空调接水盘等隐蔽处进行积水清理,拍摄对比照片存档。4 .安保人员:在园区入口处设置“防蚊提示牌”,提醒外来人员进入前检
4、查是否携带蚊虫;禁止外卖、快递人员进入教学区,物品由保安转递并对外包装消毒。三、分层宣传教育实施路径(一)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1 .季度专题培训:邀请社区医生开展“基孔肯雅热识别与处置”实操培训,现场演示防护服穿脱、消毒液配比(1:100与1:200浓度的视觉区分方法),培训后进行情景模拟考核(如“发现疑似病例如何转运”)。2 .每月经验分享:利用教职工例会,由后勤专员分享“蚊虫孳生地排查技巧”,保健医生讲解“幼儿发热鉴别要点”,形成“防控经驹手册”并更新电子版。(二)幼儿“防蚊小卫士”培育工程1 .分龄活动设计:托小班:通过“小蚊子快走开”手指谣、粘贴“防蚊贴”体驹活动,认识驱蚊用品。中大
5、班:开展“蚊子的生命周期”科学小实验(观察蚊卵孵化过程视频)、“防蚊工具大比拼”(比较蚊帐、电蚊拍、驱蚊液的作用)。1.环境渗透教育:在户外活动区设置“蚊虫观察角”,摆放放大镜与记录板,鼓励幼儿发现并报告蚊虫聚集处;在洗手池张贴“七步洗手法”卡通图示,标注“防蚊也要勤洗手”。(三)家长“协同防控联盟”建设1 .线上资源包:每月通过公众号推送“家庭防蚊日历”(标注雨水后3天需重点清理积水)、“幼儿被叮咬后处理流程图”,附本地疾控中心24小时咨询电话。2 .线下互动日:每学期举办“防蚊亲子工作坊”,邀请家长学习制作薄荷驱蚊水(提供简易配方与材料),签订家庭防蚊承诺书,承诺每周清理阳台积水并拍照反馈
6、四、环境防控精细化操作规范(一)日常清洁“三维度”标准1 .物体表面:桌面、玩具架等每日用“消毒湿巾”擦拭(标注消毒时间与执行人),幼儿绘本每两周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30分钟,避免交叉接触。2 .空气流通:每日上下午各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使用风扇促进空气流动;活动室安装“防蚊纱窗”,每周检查是否有破损并记录。3 .地面处理:户外活动场地采用“洒水降尘+定期除草”模式,避免蚊虫栖息;走廊地面使用“防滑消毒地垫”,兼具清洁与防蚊功能。(二)蚊虫孳生地“四查四清”行动 查容器:每周清理废旧花盆、水桶等,倒置存放于指定区域,拍摄“清零照片”上传工作群。 查管道:每月疏通排水沟,投放“缓释灭蚊块”,记
7、录溶解情况,确保管道无淤积。 查绿植:保育员每日检查班级植物角,托盘积水不超过1厘米,超过后立即倾倒并擦干。 查基建:对施工残留的积水坑,要求施工方24小时内填充,后勤专员现场验收。(三)科学消杀“三时段”安排1 .晨间预防性消杀:幼儿入园前1小时,对楼梯扶手、门把手等用75%酒精擦拭,开启走廊灭蚊灯。2 .午间重点区域消杀:幼儿午睡时,对卫生间、垃圾桶周边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消杀,使用儿童安全型药剂。3,离园后全面消杀:每周五放学后,由专业人员对全国进行滞留喷洒,关闭门窗1小时后通风,次日晨检前再次通风30分钟。五、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一)多节点监测体系1 .入园监测:采用“三查模式”一一保
8、健医生查体温、班主任查皮疹、保育员查衣物(是否携带蚊虫),发现异常立即引导至“临时观察室”(配备儿童专用座椅、玩具安抚)。2 .户外活动监测:保育员每30分钟检查一次活动区域蚊虫数量,超过5只/10平方米时,立即组织幼儿转移至室内,同步启动临时消杀。3 .家庭联动监测:家长通过“健康打卡小程序”每日上报幼儿体温,出现发热等症状自动触发提醒,保健医生跟进核实。(二)疫情处置“四步流程”1 .隔离与报告:疑似病例立即佩戴儿童口罩,由保健医生护送至关停使用的备用教室(独立通风),1小时内完成向教育部门与疾控中心的报告。2 .轨迹追溯:班主任根据“幼儿活动记录表”(含同桌、玩伴信息),30分钟内梳理密
9、切接触者名单,交由保健医生报备。3 .全域消杀:按照疾控中心指导,对病例停留区域进行“三次消杀”一一首次应急消毒、间隔2小时二次消毒、24小时后终未消毒,每次消毒后留存样本检测。4 .教学调整:密切接触者所在班级改为“线上活动+错峰户外”模式,其他班级实行“分餐制”“区域不交叉”管理,取消集体性活动。六、保障措施与长效管理(一)物资储备“双清单”1 .常规物资:按幼儿人数1:2储备驱蚊贴、炉甘石洗剂,每周盘点;食堂配备防蝇灯、灭嶂胶饵,每季度更换一次。2 .应急物资:专用防护服(儿童尺码2套)、N95口罩(师生用各30个)、应急消毒包(含喷壶、手套、警示带),存放于带锁的应急柜,钥匙由保健医生与园长分别保管。(二)考核与改进机制1 .月度检查:由防控指挥小组对各班“防蚊日志”“消毒记录”进行检查,发现漏记一次扣班级考核分2分。2 .年度评估:结合疾控部门反馈的蚊虫密度数据、家长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低于80分需整改),修订下一年度方案,形成“防控工作白皮书”。本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由XX幼儿园防控指挥小组负责解释,如遇政策调整或疫情变化,将动态修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