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公司2025年优秀年轻干部暨关键人才能力提升(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各位学员、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七月的沈阳,万物丰茂,生机勃发。今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事业的坚定执着,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2025年优秀年轻干部暨关键人才能力提升(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公司党委,向参加本次培训的56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培训班顺利开班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看着大家一张张朝气蓬勃、充满睿智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你们是公司从两级本部、三级主管到项目部副部长等关键岗位上千挑万选出来的精英骨干,是支撑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青”梁砥柱。
2、青舟启航正当时“,今天,我们共同为这艘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青春之舟”扬帆起航,我内心感到由衷的振奋与喜悦。公司党委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X总经理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亲临现场,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业务培训,更是公司着眼长远、布局未来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它既是我们落实年度重点任务、锤炼干部队伍作风的关键行动,更是我们直面行业变革、推动战略转型、构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这次培训,对在座的每一位而言,是一次“充电”蓄能的“加油站”,更是一次审视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练兵场二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深入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为何要学?要深刻认识我们所处时代的宏大叙事与
3、公司的战略抉择。第二,我们应该学什么?要精准聚焦我们应对挑战、赢得未来的核心能力。第三,我们学成后怎么干?要清晰描绘我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磅礴力量的行动路径。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深刻理解“为何学”同志们,我们常说“学习是前进的阶梯”。但在今天,我想说,学习更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迫切地、系统地组织大家学习?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能源革命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首先,这是顺应国家“双碳”战略、担当能源报国使命的时代要求。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已从顶层设计转变为覆盖全产业链
4、的刚性约束。我们看到,政策的力度空前强大。到2025年,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绿电使用比例的要求已高达25.2%至70%;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消费比例更是强制要求达到80%。这意味着,绿色,不再是点缀,而是我们一切业务的底色;低碳,不再是口号,而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能源建设领域的“国家队”,我们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我们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家战略,确保公司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同频共振。其次,这是应对行业激烈竞争、实现集团战略蓝图的现实需要。我们所在的中国能建集团,已经吹响了“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能建”的号角,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控
5、股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0GW的宏伟目标。这意味着,集团的业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根据集团2024年的财务数据,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32%,并且持续增长。我们东电一公司,作为集团军的重要一员,承压前行,使命在肩。如果我们不能深刻洞察这一趋势,不能主动拥抱变革,我们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就会迅速老化、固化,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优势就可能成为明天发展的包袱。我们学习,就是为了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紧跟集团步伐,在转型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再次,这是推动公司自身转型突破、构筑人才核心优势的迫切任务。大家都很清楚,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多元发展,行业一流
6、的国际化工程公司。这个目标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我们的业务形态正在从传统的火电建设,向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领域深度拓展。这种转型对我们的人才队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我们擅长的是把火电项目做到极致,但今天,我们需要懂光伏、懂风电、懂储能、懂氢能,还要懂数字化、懂金融、懂法律、懂国际规则。本次培训班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从“能源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到“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再到“法律风险防控与市场开发”,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考量。我们学习,就是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能力结构,打造一支公司党委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复合型管理团队,为公司的战略目标筑牢最坚实的人才
7、根基。所以说,这次学习,关乎国家使命,关乎集团战略,更关乎公司和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志的前途命运。希望大家从这个高度,深刻认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聚焦核心,靶向提升,精准把握“学什么”明确了“为何学”,我们就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此次培训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是“对症下药”的“营养套餐”。我认为,所有课程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公司提出的“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八字核心发展理念。这八个字,是我们的发展战略,也是大家未来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我希望大家在学习中,重点围绕这四个维度深思践悟。第一,要在“绿色”上定锚,抢抓能源转型的时代机遇。“绿色”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未来的最大增量。我们东电一
8、公司以火电建设起家,有着辉煌的历史,这是我们的骄傲。但面对未来,我们不能只躺在功劳簿上。如何将火电的“存量优势”转化为新能源的“增量优势”,是我们必须破解的课题。一是学“新赛道”的专业知识。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非常快,商业模式日新月异。比如,在火电灵活性改造中,如何应用“构网型储能”技术来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构网型储能技术在弱电网、新能源大基地等场景的应用模式、成本构成、政策导向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的。我们不能只做新能源项目的“施工队”,更要成为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思想库”和“引领者”。二是学“新业态”的管理方法。火电项目和新能源项目的管理逻辑有很大不同。例如,新能
9、源项目分布广、数量多、单个体量小,对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尤其在安全管理上,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比如光伏、储能场所强制安装与消防部门平台直连的AI火情诊断系统,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跟上的合规要求。我们学习,就是要补上绿色发展的知识短板和能力弱项,真正成为驾驭绿色能源项目的行家里手。第二,要在“数智”上赋能,重塑企业管理的业务形态。如果说“绿色”是方向,“数智”就是我们实现这个方向的最强劲引擎。“数智”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一是学数字化技术如何与业务深度融合。比如,我们集团下属的中能建建筑集团,通过构建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了BlM
10、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每年仅在材料、水电、安全等方面就能为30个项目创效超过1200万元。再比如,我们的优秀项目经理雷双良同志,在X热电项目中,通过推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管道数字化配管、5D施工模拟,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向业主交付了完整的数字化电厂模型,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这些都是“数智”赋能的生动案例。大家要思考,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去?二是学智能化手段如何提升管理效能。未来的工程项目,一定是智慧化的。从设计、采购、施工到运维,全生命周期都离不开智能化。比如中国电建集团打造的智能仓储与供应链管理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贯穿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11、有效降低了成本。大家要学习这种系统性思维,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预测风险、优化决策、提升效率。第三,要在“创新”上驱动,培育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我们工程建设企业而言,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管理上的精益求精。我重点想讲讲管理创新,特别是本次培训的核心课程之“合同全生命周期创效”。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背靠背”地干项目,合同怎么签,我们就怎么干,重履约、轻策划,重过程、轻结果。这种模式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已经难以为继。“合同全生命周期创效”理念,要求我们从被动履约者转变为主动价值创造者。这需要我们做什么?首先,要在合同签订前就介入。
12、深入研究招标文件,识别风险,挖掘创效点。其次,在合同履行中精打细算。像我们的标杆人物X同志在新疆某项目上,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二次经营”方案,对工程量清单和原材料成本进行精算调整,硬是在“红海”中开辟出了一片“蓝海”,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效益,该项目也因此荣获了“全国工程总承包铜钥匙奖”。这就是管理创新的力量!最后,在合同收尾时,要做好索赔和结算工作,确保颗粒归仓。这种全链条、全周期的创效意识和能力,是未来衡量一个优秀项目管理者的核心标准。希望大家通过案例式教学真正学到精髓,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精打细算的“样板工程二第四,要在“融合”上引领,构建协同共生的发展生态。“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最高境界
13、它要求我们打破壁垒,内外兼修。对内,要促进技术、业务、管理和团队的深度融合。比如,我们要推动“绿色”与“数智”的融合,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绿色能源项目的管理水平。我们要推动不同业务板块的融合,火电板块的经验如何赋能新能源项目?新能源项目的市场机会如何反哺传统业务?我们要推动不同专业团队的融合,让设计、采购、施工、财务、法务等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对外,要构建与业主、分包商、供应商乃至整个产业链的融合生态。我们的眼光要超越单个项目,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与业主形成更深度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优秀的供应商共同成长,从而有效降低项目的
14、全生命周期成本。这种“融合”思维,将帮助我们从一个工程承包商,向一流的工程总承包商和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迈进。同志们,学好“绿色”“数智”“创新”“融合”这四门功课,我们就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拥有穿越周期的定力和能力。三知行合一,担当作为,切实回答“怎么干”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得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到“干”上。如何将一周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给大家提三点希望和要求,与同志们共勉。第一,要怀揣“归零”之心,从“书本”走向“战场二在座的各位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希望大家能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把这次培训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要珍惜这次系统
15、学习的机会,静下心来,沉下身去,认真听讲,积极研讨。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培训结束后,大家要带着问题回到工作岗位,以培训所学为“镜”,精准查摆自身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以培训所学为“尺”,重新度量我们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以培训所学为“剑”,去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和干好工作的本领。第二,要秉持“工匠”之气,从“项目”走向“精品二我们是干工程的,工程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工匠精神,就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完美的执着坚守。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不仅要提升宏观的战略思维能力,更要锤炼微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要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一件艺术品
16、去雕琢。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要字斟句酌,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以业主评价和社会评价为最高导向,用一个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擦亮我们“东电一公司”的金字招牌,实现管理效率和自身综合水平的全面跃升。第三,要永葆“闯将”之勇,从“守成”走向“开创二当前,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我们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太平官”,而是敢闯敢试的“开拓者”。在座的年轻干部,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最富有创新精神。我希望你们能脱去“老成”的外衣,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于向不合理的流程说“不”,敢于对陈旧的模式进行革新,敢于在新的业务领域开疆拓
17、土。公司党委将为大家的创新实践撑腰鼓劲,为大家的成长进步搭建舞台。希望你们能在创新实践中彰显担当,在攻坚克难中建功立业。最后,我还想对大家提三点政治上的要求,这也是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一是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勤勉务实,敢于担当。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组织的信任。三是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同志们,“青”舟已启航,未来在远方。时代的浪潮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公司的发展为我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希望大家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组织的殷切期望,通过这次培训,真正实现思想上的淬炼、政治上的历练、实践中的锻炼和专业上的训练,努力成长为政治过强、本领高强、意志顽强的栋梁之才,为把我们公司早日建成“多元发展,行业一流”的国际化工程公司,贡献我们全部的青春、智慧和力量!预祝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