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申报书申报主体(XX市XX县/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融合路径口科技服务口工业设计平台服务质量服务口现代物流口节能环保口制造衍生服务口其他(可多选)联系方式负责人职务县(市、区)或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同志联系人所在部门及职县(市、区)或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同志手机邮箱通讯地址主要定量指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个)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收(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个)数字化转型覆盖率()
2、省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量(个)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个)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收(亿元)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利润(亿元)省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数量(个)主要定量指标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个)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个)省级及以上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数量(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个)其他省级及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平台数量(个)省级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数量(个)省级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数量(个)省级及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数量(个)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数量(个)主要定性指标(略,详见导则附件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创建指标表)(略,在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建设方案7中阐明
3、申报主体人民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意见)(盖章)年月日(申报主体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意见)(盖章)年月日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建设方案(提纲)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区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创建服务型制造集聚区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短板(围绕导则附件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创建指标表阐述)。第二部分:建设目标未来三年集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具体目标及分年度计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第三部分:重点任务未来三年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主体培育、打造融合生态、推动集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以条目式列出。第四部分:落实举措围绕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拟出台的政策措施、开展的具体工作和奖补资金使用计划。如培育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开展诊断宣贯、推介典型案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举办工业设计赛事等,以条目式列出。第五部分:组织保障服务制造集聚区建设的人员、制度、机构等保障,探索开展“两业融合”统计监测的具体举措等。附:承诺书单独一页,包括承诺保证申报材料、数据和项目真实有效,2022年至今未发生过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恶劣影响的社会稳定事件,如有不实承担一切后果等相关声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