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综合改革与新型农业现代化中共杞县县委党校张建昌联系电话:18937833887一、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综合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三农”农村改革的基本思路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
2、农业现代化道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二、十八届三中全会解决农村问题的主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8日至12日召开决定以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七个允许”、“四个鼓励”、“五个保障”、“六个推进”、“三个建立”、“六个完善健全”、“四个制度改革”、“五个城乡统筹”的农村改革任务和新举措。1、三个赋予: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
3、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土地制度改革给农民三大政策红利第一个政策红利:5000万亩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用于出让、租赁、入股,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失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第二个政策红利:2亿亩农村宅基地试点抵押退出转让,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公开规范运行,农民用自己建的房子和宅基地抵押贷款可以极大地撬动农村内需市场第三个政策红利:18亿亩承包地通过确权颁证,可用于抵押贷款、入股、转让,进一步放开农民对承包地的处置权、抵押权、转让权2、七个允许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
4、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通过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3、四个鼓励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4、五个保障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
5、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5、六个推进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允许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有序推进县改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6、三个建立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
6、民化挂钩机制。7、六个完善健全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8、四个方面的制度改革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9、五个方面的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三、三、2013年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
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1、耕地红线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严防死守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
8、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2、承包地位不可取代、承包地位不可取代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
9、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确保群众舌尖安全、确保群众舌尖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
10、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4、要让农民安居乐业、要让农民安居乐业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
11、发展。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5、“三留守三留守”必须重视必须重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四、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2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
12、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二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避免“非粮化”“非农化”。三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四是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五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13、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用好这个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粮食安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将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其最终的目的是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此提出的五条具体措施最终都是围绕着粮食安全这一主题而来。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而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受损,耕地、淡水等资源紧张
14、中国目前每年进口8400多万吨粮食,除6000多万吨大豆外,谷物进口也达到近1500万吨。此外,中国每年还要进口450万吨棉花,454万吨食糖,809万吨植物油。今年中央加紧部署农垦改革,力促一些农垦企业巨头到国外去开拓资源。“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中央还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这包括农村水利设施、饮水安全以及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方面,这可以夯实农业的基石,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这也是在宏观
15、经济形势不景气下政府刺激政策的着力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之后也有利于培育农村市场,扩大国内的需求。“因此未来对农村的投资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势头。”: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夯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础等。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做好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然后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当然,该种地的地方不能去种其他东西。也就是说要防止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上述人士称。2014年9月29日,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12月2日,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