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1305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02学分:6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后续课程:LinUX系统管理、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Android基础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制定人:孙振华一前言1 .课程性质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必须的物联网系统集成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物联网以及其系统集成技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从

2、事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2 .设计思路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物联网系统集成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继续学习以及就业打下基础,遴选课程内容。基于紧密围绕工作岗位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化构建的课程教学体系。紧紧围绕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的重点是物联网系统设计规范,系统设计文档编

3、写,系统施工图绘制等。课程的难点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过程化、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强调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成绩考核主要采取了课堂表现、实验实训记分、考试等方式。建议开设102课时,理论课时为51,实训课时为51,理论与实践并行。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各学习项目的建议学时数如下表所示:序号项目建议课时1物联网工程方案设计142物联网工程设备的选择123物联网工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204网络层设备配置与布线205物联网系统配置

4、与集成246物联网系统管理和维护129总计102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岗位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从事物联网专业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I)掌握物联网项目需求分析方案的编写;(2)系统地掌握物联网项目网络结构的相关知识;(3)理解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4)熟悉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和调试软件的使用;(5)熟练掌握各种电气、施工安全知识;(6)熟练掌握项目中各种设备的配置、调试和维护方法;(7)能够制定及规划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8)了解数据

5、通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9)理解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和物联网的应用方式;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各种工具操作使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3)培养学生物联网项目硬件搭建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系统设备的配置、调试和维护的能力;(5)培养学生系统故障的整体分析能力。(6)能够分析物联网工程的关键技术;(7)能够对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技术分析;(8)能够制定及规划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9)能设计并实现物联网应用系统;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

6、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的性格;(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8)会进行工程设备的查询和选择;三、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前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仪器仪表使用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规划、系统集成和设备调试、管理和维护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具体内容和要求参考下表。模块教学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物联网工程方案设计需求分析1 .掌握需求分析的目标;2 .掌握定性、定

7、量分析需求目;3 .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编制;4方案设计的流程1 .了解方案设计的流程;2 .掌握项目功能构架设计;3 .掌握Visio软件的使用;4 .掌握系统的详细设计;10物联网工程设备的选择设备的选择的原则和方法1 .了解工程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方法;2 .掌握感知层设备的选择;3 .掌握控制类设备的选择;4 .掌握网络层设备的选择12物联网工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方法1 .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2 .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3 .掌握各类控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4 .掌握网络摄像头、智能门锁的安装与调试;20网络层设备配置与布线网络综合布线方法1 .了解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2 .

8、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常用的施工工具和材料;3 .掌握配线间、设备间工程技术;4 .掌握综合布线整体设计的方法8网络设备配置和集成1 .了解网络系统集成的相关标准,行业情况等;2 .掌握物联网系统架构;3 .掌握交换机的配置;4 .掌握路由器的配置;5 .掌握网络服务器的配置;12物联网系统配置与集成物联网系统配置与集成方法1 .掌握物联网设备的组装与调试;2 .掌握搭建物联网系统网络;3 .掌握物联网系统的集成与调试;4 .掌握物联网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24物联网系统管理和维护物联网系统管理和维护方法1 .掌握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2 .掌握物联网系统各个模块功能测试方法;3 .掌握性能测试方法

9、4 .掌握负载测试方法;5 .掌握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方法;6 .掌握故障排查及修复方法;12四、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I)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采用电子多媒体课件和其他电子资源进行授课。以此来代替传统的课堂形式的讲解,突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的内容。(2)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动手实践以及对实践结果进行思考获取知识,避免灌输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来解决遇到

10、的学习问题。(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的课程教学思想,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与接收能力,内容覆盖符合职业层次要求,深度适宜,注意理论知识阐述分析“必须、适度、够用”,实际运用“举一反三”的原则,将知识与技能培养并重。2 .教学评价(1)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自选项目完成情况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 评价比例:平时表现30%(考勤、作业、学习态度等)+

11、阶段考核30%(期中考试、自选项目)+期终考核40%(理论考试)。3 .教学基本条件(1)师资条件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物联网工程实施方向课程,具备实际的物联网系统集成操作经验,具备讲师职称或讲师以上的职称,须具备物联网工程实施的专业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具备一定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即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还应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2) 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物联网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同时,需要配常用的开发软件

12、和开发平台。4 .教材选用与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通过工作过程、典型案例和项目任务,来阐述软件工程学科中的软件测试理论及技术运用,在基础知识构建建和基本技能培养两方面结合紧密,双重并举。(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演示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法、新工艺、新思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

13、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推荐教材(1)杨垠等,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黄传河等,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式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金佳雷。参考书:网络技术论坛和厂家资料、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方案、案例源代码等5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

14、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4)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5) 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网络与通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