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效能建设创建文明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56人,在职人员中党员34人,占6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6人,占79%;职工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精诚团结、作风务实,富有青春朝气的战斗集体。近年来,在省、市局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本着“发展为上,服务为先,执法为民,安全为天”的宗旨,在全面履行“三大职能”,扎实做好“三大服务”的同时,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质监事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组织开展了“文明行业创建年”、“效能建设年”、“规范管理年”、“全面提升年”等活动,切实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和文明创建工
2、作力度。先后被共青团亳州市委命名“青年文明号”、亳州市文行委授予“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县委、县政府命名“文明单位”、“依法治县先进单位”,县人大常委会授予“人民满意单位”。(一)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八荣八耻”学习教育和“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爱岗敬业、争创“优秀公务员”“办案能手”“技术能手”活动。(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八条禁令”,严明岗位职责和责
3、任追究。着力解决“效率低下”和“执行不力”的问题。一是改进执法监督行为,创新和优化监管方式,为“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注重执法方式的研究,倡导理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保姆式服务,实行“检查预告、处罚备案,罚教并举、同步帮扶,案结回访、跟踪服务”。推行“首错不罚”制,对情节轻微、无主观故意、对社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违规企业,以教育和帮扶为主,对于企业产品质量非主要指标不合格的不予处罚,帮扶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对行政处罚相对人进行定期回访,主动帮助和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落实完善股、所、队联动工作机制,控制对企业检查的次数,严禁干扰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二是强化效能建设
4、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重点,以创建“六型机关”为目标,以提高效率、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为目的,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制定了效能建设年实施方案,出台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三是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为“全民创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保障和支撑。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三大服务工作。重点从生产领域的基础性环节入手,紧紧围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要求,主动融入全民创业活动。紧贴县委、县政府“1234”工程部署,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
5、务,变后期服务为超前服务,实行了领导干部分包企业对口帮扶,落实对口帮扶企业26家。四是找准工作切入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鼎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我县地方经济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党委政府的关注点、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点、找准质监工作的切入点,运用各种方式鼎力支持全民创业活动。重点指导、帮助中小型企业制定、完善产品标准、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先后引导帮助7家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积极扶持质量效益型、自主创新型的优秀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活动,结合县域经济和企业实际,制定了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培育出安徽省名牌产品6个、中国免检产
6、品2个,被县委县政府通报嘉奖。(三)规范管理行为,提升服务水平面对前所未有的良好工作局面,局党组继续瞄准和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标,立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特点,积极探索深化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把2007年确定为“规范管理年”,在局机关开展“抓效能、强作风、严管理”活动,把机关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机关工作达到权限法定化、责任明晰化、运转程序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制度化。要求机关人员树立“四个理念”,提高“四种能力”,努力当好“四员”,即:树立服务理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当好经济发展的“服务员”;树立效能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维护市场秩序的“裁判员”;树立和谐理念,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当好“两
7、大安全”的“维护员”;树立人本理念,提高队伍履职能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努力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四)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一是实行领导干部定期回访企业制度。由党组成员轮流对全县与我局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逐一进行了回访,主动征求意见。二是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我局召开座谈会,并请县纪委纠风办领导参加,此举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友谊,改进了作风,促进了工作。三是落实“三卡一表”制度。“三卡”(工作任务卡、工作流程卡、服务跟踪卡)。“工作任务卡”由每个员工每天上班时填写,记录当天工作计划,并交直接领导签字确认,第二天再确认新
8、的工作任务卡时须先确认上一次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否则领导不得确认新的工作任务卡。”工作流程卡”记录了文件流转,会议纪要以及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执行者在移交下一程序时,在卡上记录该环节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时间。”公务活动跟踪卡”由工作人员到企业开展服务和监管时携带,出发前由相关领导在卡上签字批准(否则视为私自检查),结束时由行政相对方签署意见。从而避免了工作的无序性、执法的随意性、服务的盲目性,使各项政务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一表”(收费明白表)。技术所针对本所与企业间业务关系,印制了服务收费明白表,发放到各个企业,明白表载明服务收费项目、收费依据和标
9、准,举报投诉电话、投诉受理联系人等内容。增加工作透明度,以便于企业有效监督。(五)推行首问负责制,建立首问负责制接待室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树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良好形象。设立了“首问负责制接待室“,接待室实行局党组成员轮流值班,当日值班领导为首问责任人,接待室负责外来人员办事接待、引导、介绍。首问责任人要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对外来办事人员所需办理事项认真填写首问事项登记表,并予以耐心解答、及时办理,对于需要各业务股室办理的事项,认真填写工作任务流程卡,明确办结时限后交相关股室办理。首问接待室配套建立了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六)完善政务公开“阳光工程”将职能、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制度、收费标准等社会关注的热点、干群心中的疑点,政府关心的重点在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监督。同时从人大、政协、企业聘请了部分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主动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有力促进了行风、政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