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2850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疗急救中心“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采购需求一、项目介绍:.“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打造全市一体化的智能信息传输平台,有效串联起患者、救护车、急救中心、医院等各个急救节点,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图像、人工语音等急救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共享,推动急救工作前置,达到接警即开始救援的目标,同时,将平台建设与医院“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更多胸痛、卒中等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二、功能需求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供应商可以采用不低于推荐品牌的其他品牌产品参与投标。序号产品名称功能描述(一)

2、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1急救公共平台急救患者就医轨迹跟踪平台2区域时钟同步平台3生命体征信息传输系统4急救质控平台5区域移动协同救治管理平台6120车辆GPS定位与跟踪分析系统GPS定位与跟踪系统7标准化胸痛急救平台管理系统1套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系统胸痛急救监护系统胸痛数据统计系统8标准化卒中急救平台管理系统1套卒中急救电子病历系统卒中急救监护系统卒中数据统计系统9标准化创伤急救平台管理系统1套创伤急救电子病历系统创伤急救监护系统创伤数据统计系统10区域移动协同救治终端1套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1新冠病毒肺炎防疫平台管理系统1套具体功能参数见后(二)平台配套硬件设备12超融合主机4台、配套超融合软件(核

3、心产品)100O00/节点,4节点,三年超融合软件标准服务。推荐联想、中科可控、曙光、H3C品牌,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3网闸1台(核心产品)推荐中新网安、金电网安、天融信、品牌,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4防火墙1台推荐曙光、H3C、安恒、浪潮品牌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5三层万兆核心交换机1台(核心产品)品牌参考华为、H3C、思科、锐捷;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6接入二层千兆交换机1台品牌参考华为、H3C、锐捷;具体功能参数见后(三)120急救车车载系统软硬件17车载智慧急救终端系统1套(含救护车版、手机版终端软件、)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8车载视频服务器套装1套具体功能参数见后19车载无线路由器1台具体功能参数见

4、后20平板电脑1台具体功能参数见后21无线耳麦1个具体功能参数见后(四)机房UPS电源系统22UPS不间断电源推荐品牌:艾默生、梅兰日兰、山特;具体功能参数见后23UPS电池32节推荐松下、艾默生、梅兰日兰,具体功能参数见后24UPS电池柜2组具体功能参数见后25机柜1套具体功能参数见后26地插、防雷击插座、漏电保护器、空开等附属用品数量按机房实际功能需要配置功能要求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1区域移动协同救治管理平台1 .支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登记时间、腕带编号、病历编号、身份证号、本人和联系人电话、填写门诊ID等信息。2 .支持以患者为中心,首诊医生建档,建档完成后根据急

5、救类型将医院的所有相关医生自动默认进入到工作组,工作组里的医生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完善其病历信息。支持文字、语音、图片的即时交互。工作组里的医生都能接收到相关信息。3 .首诊医生建档后,系统能自动生成急救的病历模板,支持记录和采集各时间节点,同时同步至病历库,避免重复录入。提供软件相关界面截图。4 .支持新冠病毒肺炎筛查,病例数据创建、修改、管理。2区域移动协同救治终端1. 支持以患者为中心,首诊救护车出诊医生建档,建档完成后根据急救类型将医院的所有相关医护人员自动默认进入到工作组,工作组里的医生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完善其病历信息。支持文字、语音、图片的即时交互。工作组里的医护人员都能

6、接收到相关信息。后进入工作组的医护人员也可以查阅该工作组之前沟通的诊疗信息。2、采用结构化数据,可以直接在数据库表单中查看到结构化数据存储,可安装于医护人员常用手机,方便医护人员记录救治过程及录入精准的操作时间。3、首诊医生建档后,系统能自动生成急救的病历模板。4、可记录急救的关键时间点及救治过程,节点包括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心电图诊断时间等,自动生成时间轴。2 .支持快速获取和调阅最新病例信息。6、支持扫码自动绑定患者和设备、上传医疗检测设备数据。3 .救护车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情况随时发起即时会诊请求,提供移动视频会诊功能。4 .满足救护车的使用需求。5 .支持聊天会话窗口

7、中发送的心电图图片存储为院前或院内首份心电图。6 .支持通过蓝牙耳机或语音录入的方式实时记录患者病历信息的功能。7 .支持新冠病毒肺炎筛查模板;12支持基于移动APP开展会诊和转诊。手机移动APP配送提供数量不少于满足医院或者中心实际工作需要的配置数量。3区域时钟同步控制系统1 .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统及智能控制器等网络设备。2 .所有显示时间的终端设备(系统内的时钟)均由统一的时间源提供。3 .必须保证系统中的数据安全,保证系统中的数据不被非法阅读、篡改,确保非法用户不能进入本系统,数据必须加密存储和传输。4 .必须保证系统的365X7X24正常运行,并提供

8、在异常情况下的后备解决方案。4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传输系统1 .运用4G网络通讯技术把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包括血压、血氧、体温、血糖、肌钙蛋白等传送到医院,急救科专家根据此数据,并通过音视频系统对现场医生进行远程指导,进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院前急救治疗服务。2 .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传输,传输载体上保存传输的数据内容。3 .应用范围:院内医护人员根据生命体征数据判断患者所处状态,及时作出抢救措施;系统自动保存此数据作为患者病历的一部分。4 .能与院前120调度指挥系统对接,自动获取患者呼救信息,即时更新急救任务状态及信息,自动生成院前电子病历供医生在线填写。5 .可以实现网络医院和中心医院,120急

9、救医疗机构的救护人员的协同救治沟通,相关医疗数据和时空数据可以采集到急救数据平台,整合到病历信息中。5患者就医全程轨迹分析系统1 .系统能支持在急救的重点区域搭建时间自动采集器,可以自动扫描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标识设备,自动记录到达和离开时间,患者到达急诊科,佩戴上时间标识设备,一直到患者离开,完成在重点区域活动的关键时间点的采集,自动关联到移动急救相关电子病历系统,为了避免干扰院内检查检验设备,需使用蓝牙解决方案,具备一种在急救医疗过程中应用蓝牙技术进行时间采集和管理的方法和系统功能。2 .系统需支持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专业特定病种规范化救治流程关键节点时间获取和记录要求,进行关键节点

10、的时间采集和统计分析,提高各个环节的处理效率(具备标准的,如胸痛中心验收标准,卒中中心验收标准的,需严格遵照并满足;不具备标准的,需遵照相关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中的要求。)。3 .根据患者身份ID自动接入IP网络的方法要求;建立自动统计的传感闭环系统。6120车辆GPS定位与跟踪分析系统1 .系统应支持辖区和城区(尤其是医院所在城区以内的区域)电子地图的精细化显示,车辆定位功能。2 .具有车辆轨迹回放功能。3 .中心可实时监视前方路况、120急救车行驶情况、车内伤者患者状况。4 .医护人员通过语音将伤者患者情况与医院沟通,使医院能够根据伤者患者情况及时安排相关医疗人员及诊治方案。7急救全程质控管

11、理系统1 .能实现质量目标可测量,而且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可量化,以便比较实施结果,进行持续改进。2 .能够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的大过程,再识别每个大过程中包含的子过程,包括最高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过程。3 .能够确定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接受输出的对象和过程之间的接口。4 .能确定每个过程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及其提供者。5 .能确定对过程的能力和输出结果的测量准则和方法。6 .能实现急危重症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和使用管理,促进信息共享,使医护人员、决策者、管理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其所需信息,提高工作质量。7 .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之间的流程断裂。8 .能优化

12、和整合医院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医院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9 .能够合理调配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控制医疗过程中的物耗,减低成本。10 .加强救治时间窗过程监控,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实时了解医院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11 .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决策,帮助医生进行基于循证的医疗决策和医疗计划的制定,支持临床应用科研的开展,促进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12 .具备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和临床评分标准。还包含以下数据库功能:1. .1.发病6h内记录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或已考虑到但不适合或不能实施该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百分比(如果未

13、进行血管内治疗,应记录其原因)。12. 2.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行颅内血管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术后30d内发生卒中或死亡的患者百分比。12.3.记录最初严重程度评价指标的SAH、ICH和AVM的患者百分比。12.4.在SAH发病48h内入院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外科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间中位数。12.5.在发病后48h内入院但在入院后36h内未开始栓塞或夹闭治疗并注明未治疗原因的动脉瘤性SAH患者百分比。12.6.在动脉瘤性SAH诊断后24h内开始尼莫地平治疗(60mg4h或30mg2h)并持续至出血后21d或出院(如果在发病后21d内出院)的患者百分比。12.7.意识水平下降合并脑室扩大的

14、SAH患者接受脑室外引流(externalventriculardrainage,EVD)治疗的百分比。12.8.动脉瘤性SAH患者在发病后314d期间接受无创性血管筋挛监测频率的中位数。12.9.动脉瘤夹闭和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12.10.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升高(1.4)的华法林相关性ICH患者从到达医院到开始应用促凝药(如新鲜冰冻血浆、重组Vna因子、凝血酶原复合体浓缩剂)纠正INR治疗的时间中位数。12.11.在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后30d内发生卒中或死亡的AVM患者百分比。12.12.从其他医院转送至CSC并且记录首次呼叫

15、CSC(与卒中项目成员或中央转送联络)至到达CSC时间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百分比。12.13.收入各种类型单元(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内科ICU、外科ICU、普通ICU、冠状动脉监护病房、烧伤ICU、卒中单元、其他类型治疗单元、神经内科病区及其他病区)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百分比。单独计算各种类型单元的患者百分比。12.14.在诊断性神经血管造影后24h内发生卒中或死亡的患者百分比。12.15.EVD后出现脑室炎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患者的百分比。12.16.以缺血性卒中、SAH.AVM、颅内出血、颈部动脉颅外段狭窄、颅内血管狭窄或TIA收治入院并被纳入临床研究的

16、患者百分比。12.17.系统自动提取关键字信息,并生成病人就诊时间序列。8区域胸痛急救平台管理系统参照中国胸痛中心标准设计,以临床医疗为主线,完全覆盖胸痛患者自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e)直至转归结束,采用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支持B/S和C/S混合架构,根据临床研究方案和胸痛中心要求,将数据完全自动化导入到胸痛中心数据库,不需要人工方式进行干预,数据满足胸痛中心标准要求。包含如下功能: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系统1. 支持胸痛急救一体化电子病历模板,支持病历基于院内工作站或移动客户端的创建、修改、记录、查阅、维护、归档、打印等功能,提供急救基本信息、高危状态评估、病情记录、来院方式、生命体征、胸痛诊疗

17、患者转归的完整医疗信息记录功能;2. 支持病历填写完整度检查与提示功能,提供不同颜色区分提示病历完成度,提供不同完成度病历数量实时统计数据,并对病历中必选未填项给出界面明确提示;3. 支持结构化病情记录单功能,医护人员通过勾选即可完成病情记录和体格检查信息,还需同时支持手工录入补充信息功能;4. 支持对接读卡设备自动获取患者证件信息,同时支持手工录入;5. 支持通过对接医疗设备、第三方系统自动获取生命体征、检查检验数据、影像数据、心电图数据功能,可随时调阅、查看,在不具备对接条件情况下,需同时支持手工数据录入和上传;6. 支持胸痛诊疗的各类评分、评级功能,包括GRACE评分、TlMl评级、K

18、illiP分级等;7. 支持胸痛急救过程各类情况完整时间节点记录,支持自动获取当前时间,对接获取自动采集时间节点数据;支持病程及救治过程关键节点时间记录功能,时间轴管理,救治登记表生成及打印功能;8. 支持转归信息记录:支持根据不同患者转归途径提供住院时间、费用记录,其中,针对转出患者需支持列表选择转出医院名称;9. 支持转诊功能,提供转诊过程信息记录;10. 支持急救运送途中的即时移动会诊与记录功能。11. 支持患者情况备注和日志记录功能,其中,日志功能需列出自病历创建至患者转归的时间和事件序列,并支持患者纸质病历资料扫描上传功能;12. 支持急救状态流转,根据急救不同阶段切换模板内容,前序

19、与后继急救阶段病历内容自动提取与衔接;13. 支持更新病历覆盖提示功能。14. 支持移动端语音录入病历;15. 支持病历列表查看及基于条件的查询筛选功能;16. 支持患者标签标识管理功能;17. 支持客户端扫描绑定监测设备从而建立患者病历与监测数据的关联功能,同时支持解除绑定功能;支持多种表单生成及打印功能;18. 支持病历存档功能,包括:D对于急救结束的病历信息医护人员可对其发起存档申请;2)根据权限及身份的不同,可对待审核的病历信息进行审核3)审核后的病历分为审核通过与审核拒绝留存相关数据。胸痛急救监护系统1. 支持针对胸痛病患监测数据的自动获取、实时监测、查看功能,至少提供12或18导联

20、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氧、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监测。2. 支持意识、呼吸、脉搏、体温、心电图、心率、血压、血糖的生命体征记录,血清肌酎、肌钙蛋白、cTnIcTnTMyoCKMBCrCT彩超等检查、检验及影像数据,KilliP分级,并支持上述所有数据与病历的关联与整合。胸痛数据统计系统8.1.1 支持针对中心医院及网络医院不同时间段的统计查询,支持高级数据统计、人口学数据统计、其他数据统计,支持胸痛数据初步诊断趋势图及饼状图查看。8.1.2 高级数据统计查询条件包括初步诊断类型、呼救方式、工作时间、来院方式、出车单位、转出医院名称、远程心电传输、绕行急诊(仅呼救120和转院)、溶栓地点

21、溶栓再通、介入治疗、D2B延误原因、患者转归等,可以选择统计对象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统计分析,同时可选择时间趋势图、平均时间月趋势图、中值时间月趋势图、达标百分比月趋势图进行查看,也支持横向对比统计和启用时间段对比统计,同时支持统计数据的导出功能。8.1.3 高级数据统计条件具体包括:1)初步诊断类型:STEMLNSTEMLUA、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非ACS心源性胸痛、其它非心源性胸痛;病因未明、放弃诊疗;2)呼救方式:无呼救、本区域120、区域外120、当地医疗机构;来院方式:呼救(120或其他)出车、转院、自行来院、院内发病;3)出车单位:本院院前、外院救护车、120救护车、院外来车;溶

22、栓地点:外院溶栓、本院院前救护车、本院急诊科、本院心内科;4) 介入治疗:STEMI-直接PCI、STEMI-溶栓、STEMI溶栓+补救PCI、STEMI-择期PCI、STEMI-急诊仅造影、STEMl-择期仅造影、STEMICABGSTEMI-其它、STEMl-无再灌注措施、NSTEMI/UA-紧急介入治疗、NSTEMI/UA-24H内介入治疗、NSTEMI/UA-72H内介入治疗、NSTEMl/UA-择期介入治疗、NSTEMI/UA-紧急仅造影、NSTEMl/UA早期仅造影、NSTEMIUA-CABGNSTEMl/UA其它、NSTEMl/UA保守治疗;5) D2B延误原因:症状不明显延误诊

23、断、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知情同意时间过长、经费问题、家属未到场、超过再灌注时间窗、病情不稳定、心内科会诊时间长、医生决策延误、未实施绕行急诊方案、绕行急诊科但未直接入导管室、排队挂号、缴费、办住院时间长、导管室人员未到位、导管室占台、急诊科处理时间长、药物缺乏、缺少担架员转运时间长;6)患者转归:出院、转院、转科、死亡;7)统计对象:基于时间统计、来院方式统计、首次医疗接触、D2B延误原因统计、介入统计、绕行急诊趋势图、绕行CCU势图、ACS行PPCI直到导管室、溶栓地点统计、溶栓再通统计、远程心电传输统计、远程心电传输分布、GRACE评估统计、患者转归统计、死亡率统计、住院费用统计、住院天数

24、统计、术前TlMl等级、术后TlMl等级。8.1.4 人口学数据统计包括诊断类型、呼救、性别、年龄段、患者转归等,可以选择图表样式显示相应的图表,可以选择统计类别来显示相应的数据。8.1.5 人口学数据统计具体包括:1)初步诊断类型:STEMLNSTEMLUA、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非ACS心源性胸痛、其它非心源性胸痛;病因未明、放弃诊疗;2)呼救:区域120、区域外120、当地医疗机构;未呼救;3)年龄段:0-19岁、20-39岁、40-59岁、60-79岁、80岁(含)以上;4)患者转归:治愈出院、好转出院、放弃出院、脑死亡出院、转院、死亡、转科;5)图表样式:饼图统计、柱状图、月趋势图

25、年柱状图、年趋势图;6)统计类别:年龄段、性别、所有胸痛患者ACS比例、死亡率、主诉胸痛统计、ACS治疗措施统计。8.L6其他数据统计包括:首诊地点、网络医院、非网络医院统计,介入医生直接PCl和D2B时间统计,并发症类型和发生地点统计,接诊医生统计,接诊护士统计、接诊医生直接PCl和D2B时间统计、接诊医生直接PCI知情同意谈话统计,时间采集器使用统计,工作量统计,出院带药统计。胸痛质控系统1. 支持基于时间数据,参照胸痛中心验收标准指标进行质量控制;2. 支持针对胸痛病人类型、胸痛验收版本进行质量控制;3. 支持基于多时间段统计进行质量控制;4. 支持实时查看相关考核指标的月趋势或比例统

26、计图表;5. 支持配置有效值域,筛查排除异常值,更客观的分析数据结果。6. 质控数据部分针对重点时间节点,给出具体的时间参考值供医护人员参考,也同时为数据统计设定标准值。9区域卒中急救平台管理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系统参考中国卒中中心标准,以临床医疗为主线,完全覆盖卒中患者自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C)直至转归结束,采用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支持B/S和C/S混合架构,根据临床研究方案和中国卒中中心标准,保证各电子病历子系统均能与数据库实现无缝隙连接整合,使临床研究所需要记录数据可从电子病历的结构化数据中实时提取。卒中急救电子病历系统1 .支持卒中急救一体化电子病历模板,支持病历基于院内工作站或

27、移动客户端的创建、修改、记录、查阅、维护、归档、打印等功能,提供急救基本信息、高危状态评估、病情记录、首次医疗接触及来院方式、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辅助检查检验、脑卒中诊断、患者转归的完整医疗信息记录功能;2 .支持发病情况和时间详细记录,需至少提供确切发病时间、估计发病时间,及是否为醒后发病选项;3 .支持病历填写完整度检查与提示功能,提供不同颜色区分提示病历完成度,并对病历中必选项给出界面明确提示;4 .支持结构化病情记录单功能,医护人员通过勾选即可完成病情记录和体格检查信息,还需同时支持手工录入补充信息功能;5 .支持对接读卡设备自动获取患者证件信息,同时支持手工录入;6 .支持通过对接医疗

28、设备、第三方系统自动获取生命体征、检查检验数据、影像数据、心电图数据功能,可随时调阅、查看,在不具备对接条件情况下,需同时支持手工数据录入和上传,并提供既往史和用药史记录功能;7 .支持脑卒中诊断的各类评分、评级功能,包括NlHSS评分、LAPSS,改良RANKIN量表、辛辛那提院前评估、GCSHUnt-Hess等;8 .支持救治关键节点体征和评估数据的连续记录功能;9 .支持脑卒中急救过程各类情况完整时间节点记录,支持自动获取当前时间,对接获取自动采集时间节点数据;支持病程及救治过程关键节点时间记录功能,时间轴管理,救治登记表生成及打印功能;10 .支持转归信息记录:支持根据不同患者转归途径

29、提供住院时间、费用记录,其中,针对转出患者需支持列表选择转出医院名称;11 .支持转诊功能,提供转诊过程信息记录;12 .支持急救运送途中的即时移动会诊与记录功能。13 .支持患者情况备注和日志记录功能,其中,日志功能需列出自病历创建至患者转归的时间和事件序列,并支持患者纸质病历资料拍照上传功能;14 .支持急救状态流转,根据急救不同阶段切换模板内容,前序与后继急救阶段病历内容自动提取与衔接;15 .支持更新病历覆盖提示功能。16 .支持移动端语音录入病历;17 .支持病历列表查看及基于条件的查询筛选功能;18 .支持患者标签标识管理功能;19 .支持客户端扫描绑定监测设备从而建立患者病历与监

30、测数据的关联功能,同时支持解除绑定功能;支持多种表单生成及打印功能;20 .支持病历存档功能,包括:D对于急救结束的病历信息医护人员可对其发起存档申请;2)根据权限及身份的不同,可对待审核的病历信息进行审核3)审核后的病历分为审核通过与审核拒绝留存相关数据。卒中急救监护系统1. 支持针对卒中病患监测数据的自动获取、实时监测、查看功能,至少提供12或18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氧、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监测2. 支持意识、呼吸、脉搏、体温、心电图、心率、血压、血糖的生命体征记录,MRKCT、超声等检查、检验及影像数据,智能综合卒中评分、评级(卒中量表(NIHSS)、院前中风筛查(LAP

31、SS)、改良RANKIN量表(MRS)、辛辛那提院前评估(CinCinnati)、Glasgow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等),并支持上述所有数据与病历的关联与整合。卒中数据统计系统9.1.1 支持针对中心医院及网络医院不同时间段的统计查询,支持高级数据统计、人口学数据统计、卒中NtHSS评分统计,支持卒中数据初步诊断趋势图及饼状图查看。高级数据统计查询条件包括卒中类型、时间段、来院方式、外院/本院头颅CT、治疗措施、延误原因、患者转归等,可以选择统计对象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统计分析,同时可选择时间趋势图、平均时间月趋势图进行查看,同时支持统计数据的导出功能。9.1.2 高级数据统

32、计条件具体包括:9.L2.1来院方式:呼救(120或其他)出车、转院(包含任何医疗机构)、自行来院、院内发病;9.1.2.2外院头颅CT、本院头颅CT9.L2.3治疗措施:药物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9.L2.4延误原因:不接受医生推荐,不签知情、院内延误、无亲属在场、服用抗凝药、脑梗塞已形成;9.1.2.5患者转归:出院、转院、转科、死亡;9.L2.6统计对象:基于时间统计、来院方式统计、延误原因统计、治疗措施统计、溶栓前后NIHSS评分、患者转归统计、住院天数和费用、可以选择图表样式显示相应的图表,可以选择统计类别来显示相应的数据。9.1. 2.7人口学数据统计具体包括:1)类型:大动

33、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指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2)年龄段:0T9岁、20-39岁、40-59岁、60-79岁、80岁(含)以上;3)图表样式:饼图统计、柱状图、月趋势图、年柱状图、年趋势图;4)统计类别:年龄段、性别、类型。卒中质控系统1. 支持基于时间数据,参照卒中中心验收标准(脑防委标准)指标进行质量控制;2. 支持针对卒中病人类型、卒中验收版本进行质量控制;3. 支持基于多时间段统计进行质量控制;4. 支持实时查看相关考核指标的月趋势或比例统计图表;5. 支持配置有效值域,筛查

34、排除异常值,更客观的分析数据结果。6. 质控数据部分针对重点时间节点,给出具体的时间参考值供医护人员参考,也同时为数据统计设定标准值。10区域创伤急救平台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以临床医疗为主线,采用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基于HTML5技术,保证各电子病历子系统均能与数据库实现无缝隙连接整合,使临床研究所需要记录数据可从电子病历的结构化数据中实时提取,再根据临床研究方案和创伤中心建设的要求,将数据完全自动化导入到专病数据库,不需要人工方式进行干预。包含如下功能:创伤急救电子病历系统10.1.1 提供创伤急救电子病历模板,支持病历基于院内工作站或移动客户端的创建、修改、记录、查阅、维护、归档、打印等功能

35、具体包括:10.1.1.1 病历创建包括:姓名、性别、籍贯、详细地址、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地点、体重、身高、时间采集选择、来院方式、救护车选择;10.1.1.2病例列表包括:急救ID,姓名,性别,年龄,登记时间,状态,创伤等级,病历完整度,来院方式的查看编辑;10.1.1.3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籍贯(详细地址),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地点(详细地址),体重,身高,时间采集,身份证号,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门诊ID,住院ID,床位号,病情记录;10.1.1.4基础疾病信息: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一般、较差),现病史,药物过敏史,慢性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脑卒中病史、

36、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病史、消化系统病史、神经系统病史、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史、血液系统病史、传染病史、肿瘤疾病史、免疫系统病、其他病史);仅造影、动脉溶栓、动脉取栓、支架、手术治疗;10.1.1.5来院方式记录及修改功能10.1.1.5.1 来院方式:包含120出车、外院转入、自行来院、院内发病、呼救时间、决定转院时间、受理时间、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离开现场时间、医院大门时间、接诊时间、进入抢救室时间。开始抢救时间。离开抢救时间、出车单位(本院救护车、外院救护车、120救护车)、救护车信息、出诊医生、接诊医生、是否启动绿通等信息;10.1.1.5.2 会诊信息:包含现场会诊、远程会诊、通知会诊

37、时间、会诊时间;10.1.1.5.3 入院诊断信息:包含入院诊断时间、是否致命性损伤、入院诊断的记录;10.1.1.5.4 1.1.6院前信息记录及修改功能,包含:10.1.161创伤原因记录,包括:钝器/殴打、爆炸伤/枪伤、碾压伤/刀伤、烧伤、坠落伤(坠落高度、有无障碍物)、冻伤、电击伤/雷击伤、咬伤及地伤、其他、交通意外(患者身份:司机、乘客、行人、其他);I(H.1.6.2创伤类型记录,包括: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10.Ll.6.3仓IJ伤部位记录,包括:a)颅脑: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组织损伤;b)颅面及颈部:颌面软组织损伤、颌面骨骼损伤、眼部损伤、耳部损伤、鼻部损伤

38、颈部损伤;c)胸部:胸廓创伤、创伤性气胸、创伤性血胸、气管、支气管、肺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食道损伤、胸部其他损伤;d)腹部:腹部开放性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胃损伤、肠损伤、肝脏损伤、肝外胆道损伤、脾脏损伤、胰腺损伤、腹部大血管损伤、创伤性膈肌破裂、腹内多脏器损伤、输尿管损伤;e)骨盆及会阴部:骨盆骨折、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男性生殖系统损伤、女性生殖系统损伤;f)手部周围血管及神经:手创伤、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g)脊柱及脊髓:脊髓震荡伤、出血或血肿、挫伤、受压、断裂;h)脊髓内部的病理改变:早期、中期、晚期;i)四肢骨关节:四肢长骨骨折、经(近)关节骨折、关节脱位、其他; 生命体征

39、记录:意识、呼吸、脉搏、血氧、体温、血压、心率; 气道信息:通畅、阻塞、部分堵塞; 呼吸情况:正常、困难、急促、浅表、无呼吸、其他; 有无大出血:失血量记录,出血部位(颅内、耳、鼻孔、眼、口腔、腹腔、四肢、其他部位); 循环情况:脉搏正常、脉搏弱、无脉搏:梳动脉、足背动脉、颈动脉、其他;10.1.2院前救治记录及修改功能,包含:10.1.2.1 清除气道堵塞物:用手,吸管,其他器械;10.1.2.2人工气道处置记录: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10.1.2.3氧疗记录:如有,给氧条件(低流量给氧、中流量给氧、高流量给氧、呼吸机辅助);10.1.2.4有效止血措施记录:指压法,加压包扎

40、法,止血带法,屈曲关节止血法,钳夹止血法,抗休克裤,其他;10.1.2.5药物止血记录:如有,记录药物名称、药物剂量,操作(增加多条给药记录/编辑/删除);10.1.2.6心泵障碍处理记录:手术处理(穿刺抽血、敷料密闭创口、胸穿抽气),药物治疗(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氯化钙、异丙肾上腺素);10.1.2.7心肺复苏时间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10.1.2.8缺血治疗措施记录:人取平卧位、适当抬高下肢(颅脑外伤忌用头低位),抗休克裤,输液(晶体液:胶体液、代血浆、左旋糖酎),输血(细胞悬液、浆、冷沉淀、血小板、其他(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V11因子);10.1.2.9包扎处理

41、记录: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便捷材料包扎法,其他;10.1.2.10固定处理记录:夹板固定法,自体固定法,锁骨骨折固定,常见的四肢骨折固定,其他;10.1.2.11搬运处理记录:扶行法,背负法,拖行法,轿杠式,双人拉车式,器械搬运;10.1.2.12抗休克措施记录:周围静脉、中心静脉、骨通道、药品名称、剂量,药品种类(液体、晶体、胶体、血制品、其他,并支持增、删条目);10.1.3院内救治信息记录及修改功能,包含:10. 1.3.1抢救时间节点记录:进入急诊室时间、出急诊室时间、进入放射科时间、出放射科时间、进入CT室时间,出CT室时间,进入超声室时间,出超声室时间,首次进手术室时间、首次

42、手术开始(刀碰皮)时间、手术总次数、确定首次手术治疗时间、下医嘱时间;10.1. 3.2患者自诉血型选项及输血科检验最终血型;10.1.3.3申请输血时间,开始输血时间及核对者签名,需紧急输血记录;10.1.3.4抢救措施记录:深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开放气道、呼吸支持、静脉通道、胸外按压、电除颤、制动、药物支持治疗、氨甲环酸、一包管;10.1.3.5抢救说明记录;10.1.3.6呼吸机:如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是否发生肺炎;10.1.3.7生命体征记录:意识、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心率;10.1.3.8TI评分:根据受伤部位、损伤类型、呼吸状态、意识状态、循环状态给出创伤等级(轻度伤、

43、重度伤、严重伤);10.1.3.9GCS评分:根据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动作反应给出GCS评分(重度创伤、中度、轻度);10.1.3.10AlS评分记录;根据受伤部位的轻重程度给出AlS评分;10.1.3.11辅助检查记录:X线平片选项及记录(头部、胸部、腹部、骨盆、上肢、下肢、脊柱),血管造影记录,CT记录,B超记录;10.1.3.12特殊检查记录:颅内压测定记录,MRl记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记录;10.1.3.13检查检验记录:胸片记录,血常规记录,凝血功能记录,感染全项记录,生化记录,检查检验说明;10.1.4患者转归情况记录:10.1.4.1住院总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住院天

44、数、ICU住院天数,总费用),是否需要转诊;10. 1.4.2转归情况:1 .出院:出院时间、治疗结果:治愈、好转、其它原因离院、脑死亡离院、患者情况备注,病例填写说明;2 .转送其它医院:是否是本院网络医院、名称、本院派车、外院转接、自行转院、原因、出院时间、医院接诊医生、接诊护土、患者情况备注,病例填写说明;3 .转送其他科室:转科时间、接诊科室、转科原因描述、患者情况备注,病例填写说明;4 .死亡: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以及原因描述、患者情况备注、病历填写说明;10.1.5 转会诊功能:提供转诊流程支持,生成转诊过程记录(转入医院,转出医院,姓名,性别,年龄,转入科室,初步诊断信息、主要现病

45、史、治疗经过、预计转入时间,派车选项、转诊医生及其联系电话);提供转诊运送途中,通过移动客户端APP建立会诊群组,发起移动会诊及记录功能,召开视频会议,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等信息会诊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的病历;10.1.6 可通过查询医院名称、救治状态、录入时间、受伤时间、性别、来院方式、出车单位、创伤等级、创伤类型、转归情况等定向查询患者;10.1.6.1支持病历列表查看及基于条件的查询筛选功能;10.1.6.2支持病程及救治过程关键节点时间记录功能,时间轴管理功能;10.1.6.3支持患者标签标识管理功能;10.1.6.4支持客户端扫描绑定监测设备从而建立患者病历与监测数据的关联功能,同时支

46、持解除绑定功能;10.1.6.5支持病历存档功能,包括:a)对于急救结束的病历信息医护人员可对其发起存档申请;b)根据权限及身份的不同,可对待审核的病历信息进行审核;C)审核后的病历分为审核通过与审核拒绝留存相关数据。创伤急救监护系统1. 支持针对创伤病患监测数据的自动获取、实时监测、查看功能,至少提供12或18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氧、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监测2. 支持意识、呼吸、脉搏、体温、心电图、心率、血压、血糖的生命体征记录,血清肌酎、肌钙蛋白、cTnIcTnTMyoCKMBCrCT彩超等检查、检验及影像数据,评分和分级(TI,RTS等),并支持上述所有数据与病历的关联与

47、整合。11新冠病毒肺炎防疫平台管理系统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相关指南设计,支持B/S和C/S混合架构,聚焦当前抗击疫情所需疫情排查、病例登记与上报、转会诊等关键使用场景,涵盖自首诊医生首次接触开始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救治各环节,全程关注患者。所有数据整合到数据平台形成完整病历记录,不需要人工方式进行干预。包含如下功能:1. 支持新冠病毒肺炎电子病历模板,支持病历基于院内工作站或移动客户端的创建、修改、记录、查阅、维护、归档等功能,提供新冠肺炎患者急救信息、新冠肺炎疑似初筛、生命体征、治疗措施、病历资料、患者转归等完整医疗病历信息记录保存;2. 支持通过问询的方式对疑似患者进行初筛。3. 支持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工作群组的功能。病历创建成功即可自动把相关科室值班人员拉入群组。群里内值班人员可通过图文、音视频通话等方式及时沟通患者病情。同时支持患者急救病历、生命体征等数据的实时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