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滋、梅毒、乙肝、丙肝弱阳性检验报告如何报附流程图“术前四项(HBSAg/HIVHCVTP)所相关的传染病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法定传染病,也是病人入院、进行侵入性检查、输血、手术等医疗操作前的重要步骤。这四项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特点是二值化,即“非黑即白,非有即无,这样的二值化结果容易给患者造成“一锤定音”的假象。因此,“术前四项”的检验结果对于临床和患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HBsAgHBsAg检测流程见下图:HBsAg出现3、5阳性时,高度怀疑结果的真实性,其可能性较大;若出现4、5阳性或单独5阳性,则存在HBsAg真阳性的可能性;而在其他模式下,HBSAg真阳性的概率较小。在面对可疑
2、的检测结果时,建议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按照需要进行随访,必要时可以请临床专家进行会诊,进行核酸检查以确定感染状态以及治疗方案。我们经常遇到HBSAg结果呈弱阳性,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在遇到弱阳性结果时,我们需要根据复查结果和临床诊断来判断该样本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弱阳性结果中,真实阳性结果多出现在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正在接受核甘酸类药物治疗的乙肝患者、早期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等情况。2、HIVHIV检测流程见下图:当HIV检测结果出现弱阳性时,我们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们会重新离心,然后使用原始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对样本进行再次检测。根据两次检测结果,我们可以使用上图进行比对
3、以帮助判断是否需要将样本外送至CDC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3、梅毒梅毒检测包括病原学和血清学两种方法。其中,病原学检测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并不普遍,因为梅毒螺旋体很难被培养。相比之下,血清学检测更为常见,它分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两种类型。1:非特异性抗体检测与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检测目标和临床意义上有何不同?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宿主细胞受到损害并释放梅毒螺旋体本身含有的类脂质物质,从而引发宿主产生抗类脂质抗体。当前的研究认为,这种抗体的滴度与梅毒的活动性存在关联。在检验科,通常使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如TR
4、UST/RPR)来检测这种抗体。这种检测并非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抗原,但是能够反映梅毒的活动性,同时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相比之下,特异性抗体检测所使用的抗原是针对梅毒特异性的。例如,CLIA采用基因重组TP抗原,TPPA采用精制的梅毒螺旋体菌体抗原。此外,还有一些临床使用较少的检测方法如FTA-ABS和WBo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2:针对梅毒检测方法和流程的多样化,应如何进行选择?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有三种常规的梅毒筛查流程。早期的传统流程逐渐被反向流程和ECDC流程所取代。反向流程中,采用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免疫学检查;而在ECDC流程中,则采用纯抗原和纯抗体进行检测
5、所使用的流程是在ECDC推荐的流程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使其更适应实际情况。以下为您展示这三种常规流程:梅毒检测和诊断流程TP检测流程见下图:当检测结果显示TPAb阳性(+)而TPPA阴性(一)时,报告单上应备注:TPPA结果为阴性,TPAb结果为灰区/阳性,建议临床医生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4、HCVHCV检测流程见下图:HCV-Ab弱阳性结果比较常见,是因为HCV-Ab的灰区范围比较宽。当出现弱阳性结果复查仍为弱阳性的,可报告阳性,并备注“已复查”。即使是这样,也不排除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性。所以遇到“弱阳性”结果,无论是“复查结果同阳性”,亦或是“两阳一阴”,如果要确定是否现症感染,还是要做核酸RNA定量检测或免疫印迹检测来确认。这是目前HCV抗体检测所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