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59586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附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 元(附答案) 特征码 QnhafpmqdzWQvkEwFjtO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阅读与练习(华师出版)第六单元 (附答案) 26为学 一、文学常识 为学)选自_,作者_。此篇的原题是_,可 见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_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逮()2 庸()3迄()4 屏()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资之音,不逮人也。昏: 2.吾材之庸,不迷人也。庸: 第 2 页 3.旦旦而学之。旦旦: 4.其与庸无以异也。无以: 5.卒于鲁也传之。卒: 鲁: 四、文段阅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

2、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 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 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 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 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有的读音 也不同,试解释它们,并注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读音。 (l)蜀之鄙有二僧 (2)贫者语于富者曰 (3)于何恃而往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翻译句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 (

3、2)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3说一说下面两个“学”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第 3 页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 (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学:_ 4试分析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为什么第句用问号,而第 句则用感叹号呢? 答: 5 “乎” “矣” “也” “焉” “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请 说明下面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4)僧富者不能至 而贫者至焉()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 _ 。 (请用原文回答) 27木兰诗 一

4、、文学常识 1 木兰诗选自朝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时北方的一 首民歌。 2这首叙事诗以为线索,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故事。安排了“替爷征” (以下都用三个字概括) “” “赴戎机” 和“” “” 五个情节。 二、诗节阅读 () 第 4 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加_点字注音。 (1)溅溅() (2)胡骑() (3)燕山()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

5、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 3 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 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句照应前面的“_” ;句可用后面的“_”来概 括。 5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 B描写征途遥远,表 现不畏艰难的决心 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 沙场的英雄气概 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 的心情 6对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 第 5 页 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

6、气氛 C描写边塞阴森、 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7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 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 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 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 抗议 (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 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7、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 (1)_通_(2)通 2为加点字注音。 第 6 页 (l)阿姊() (2)云鬓() (3)著裳()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出郭相扶将 (2)著我旧时裳 (3)双兔傍地走 4文中第二段概括出一个成语是_. 5文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句是_和_,句是_和 _. 6这个语段第一自然段是写_,第二自然段是写_. 7.对木兰解甲归田,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 () A.木兰还乡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 劳动者本色 B 木兰厌恶

8、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 C木兰建立 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做官,这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 妇女的结果 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 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 28卖油翁 一、文段阅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 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第 7 页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 而遣之。 1本文选自_作者_是

9、_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1)睨() (2)颔()(3)忿()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l)自矜: (2)但: (3)轻: 4比较下面三个“以”字的用法。 (1)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3)徐以杓酌油沥之 5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词句 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答: 6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 二、运用知识的能力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这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

10、好骑,复而 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 第 8 页 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 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加点的词。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人皆吊之() (3)此何遽不 为福也() (4)其子好骑,堕而折髀() (5)其马将胡骏 马而归() 2翻译句子。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此何这不为福也?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5)丁壮引弦而战。 3.根据此故事写出一句成语来。 答: 4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 29宋定怕捉鬼 一、文学常识 宋定伯捉鬼的作者是_,他是_(朝代)人。本文选自_ 这是一部

11、记录_的书。 二、字词知识 (1)习 新死,不习水性。 ()学而时习之。 () 第 9 页 (2)是 我是鬼。 () 如是再三。 () (3)故 我新鬼,故重耳。 ()新死,不习渡水故耳。 () 2从课文中找出与下面代词意思相同的文言词,填在空格内。 (1)我:_(2)你:_(3)他:_、_ 三、翻译 1翻译下列句子。 (l)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答: (2)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 答: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A 路上遇 到洪水,定伯命令鬼先渡河 B路上遇到发大水,定伯让鬼先 渡河 C路上遇到一条河,定伯让鬼先渡河 D路上遇到一条 河,定

12、伯命令鬼先渡河四、文段阅读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 着肩上, 。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_,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 百,乃去。 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注音。 (1)著() (2)咋() 2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空缺的语句。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索下 (2)径至宛市中下著地 (3)唾之 (4)乃去 4对“索下,不复听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第 10 页 A(鬼)要求放开让他下来, (定伯)不再听从他 B (定伯)要 求放开让他下来, (鬼)不再听从他 C (定伯)想要把鬼放下, 但鬼不再听他的了 D (鬼)想要下来,不再听从定伯的话了 五、运用知识的能力

13、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 (zhang3)百兽,公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我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有一个成语出自上面那刚短文,它是_. 2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 。 (l)虎求百兽而食之。 (2)观百兽之见我敢不走乎!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3下列翻译最为恰当的句子是哪一项?将编号写在括号里。 (1)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A.虎认为自然是这样,于是就跟它一起走。 B.虎认为(狐)说得对,于是就跟它一起走。 C虎认为可能是这

14、样,于是就跟它一起跑。 (2)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A百兽看见狐狸都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畏惧自己而跑的, 第 11 页 还以为是畏惧狐狸呢。 B百兽看见老虎都走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畏惧自己而去的, 还以为是畏惧狐狸呢。 C百鲁看见狐狸和老虎都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畏惧自己而 跑的,还以为是畏惧狐狸呢。 4这则短文的寓意是什么? 30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 1曹操字_,_时期人,既是_家、_家,又是重要的 _. 2文学史上所说的“三曹”是指_、_、_。 3杜甫字_,唐代伟大_主义诗人,与唐代伟大_主义 诗人李白并称_. 4 如梦令选自_,作者李清照是_朝女词人,号

15、、_. 是_派词人的代表。 5 西江月选自作者是时期的爱国词人。 二、解释下面带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 2 会当凌绝顶 3次北固山下 三、诗节阅读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第 12 页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 (2)星汉灿烂 (3)山岛竦峙 2曹操的观沧海是写景抒情之作,所写之景既有眼前的实 景,又有想像之虚景,写想像之景的诗句是:“_”课文注 解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 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

16、四个字) ,并指出这首 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答: (二)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 接音节意义单位划分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 第 13 页 是()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 2.词中的哪一个词表明该作是回忆性作品? 答: 3词中的“误”字将_的少女的慌乱形象地表现出来。 4.该词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往事的怀念之情以及 _之情。 5该词所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渲染的意境特点是_。 (三)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

17、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杜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 2词的前两句是六个名词短语的排列,这种形式,我们在谁的 哪篇作品中见过?相关的语句是什么? 第 14 页 答: 3 “稻花香里说丰年” ,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答: 4“路转溪头忽见”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 回答) 答: 5 “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字是哪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了 什么作用? 答: 7 “惊鹊” 、 “鸣蝉” 、 “蛙声”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夏夜风光? 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 答: 第六单元过关

18、测试 班级_姓名_成绩 一、基础知识(20) 1文学常识.(10 分) (1) 宋定伯捉鬼选自,这是一部记录的书。 (2) 卖油翁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3)杜甫,字,时期著名诗人,有“”之称。 (4) 如梦令选自,作者是时期女词人。 2按要求默写。 (10 分) 第 15 页 (1) 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 西江月里两组对偶句分别是_ (3) 望岳中最能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60) () 天下事有难易呼?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 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

19、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 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 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 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给下列字注音。 (4 分) (1)鄙() (2)僧() (3)恃() (4)钵() 2解释加点的词。 (5 分) (l)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第 16 页 (2)学之 (3)西蜀之去南海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越明年 3指出“鄙”的古今不同含义。 (2 分) 含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3 分

20、)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子何恃而往? 5作者提出一个很富有哲理的道理是:_.(用原文答) 。 (2 分) 6哪句话最能表现贫僧的决心、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2 分) 答: 7.哪句话恰好证明“富僧”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2 分) 答: 8僧贫者之所以能够抵达南海,是因为他_,而僧富不能至的 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 。 (4 分) (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抱,著我旧时裳

21、,当窗理 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 17 页 1给下列字注音。 (4 分) 勋 踢 姊 朔 2形近字辨析组词。 (8 分) 姊_鬓 帖_朔 涕_髫_ 贴_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6 分) (1)策勋十二转() (2)赏赐百千强() (3)出郭相扶将 () (4)着我旧时裳() (5)雄兔脚扑朔() (6)雌兔眼迷 离() 4指出第 2 自然段中的通假字。 (4 分) (1) “_”同“_” (2) “_”同“_” 5回答下列问题。 (5 分) (1)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22、运用的修辞方法除了对偶之 外还有什么?这句话应怎样翻译? 答: (2)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 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运用的是什么倏辞方法? 答: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之中有一成语,是_,意为 _ 第 18 页 。 (2 分) 7. “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改为陈述 语气. 答: 8诗中最后一自然段意在_ 。 (2 分) 9根据要求填写原文。 (3 分) (1)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 (2)表现木兰不贪日富资利禄的句子:_ (3)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 三、课外阅读(20) 十五从军征

23、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 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 狗窦入, 雉从架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6 分) (1)八十始得归 (2)松柏冢累累 (3)不知贻阿谁 2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从哪一诗句看出来?(2 分) 谷: 第 19 页 3主人公的家现在什么样?(用诗句回答) (5 分) 答: 4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 人公的感受怎样?(3 分) 答: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4 分) 答: 附:参考答案 26为学 一、白

24、鹤堂集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 学习,学有所成 二、1dai42.yong13.qi44.bing3 三、1胡 涂,迟钝 2平常 3 天天 4 没有什么 5终于迟钝 四、1 (l) 边境(2)yu4 告诉(3)您(4)难道 2 (1)我想去南海,怎 么样?(2)我多年来想买条船去(南海) ,还没能做到。 3 (1)学问(2)学习 4第句问中带有怀疑的意味,第 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富者对贫者的举动不以为然,是嘲笑对方。 5 (l)疑问语气(2)感叹语气(3)肯定语气(4)加强语气 (5)反问语气 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乎,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7 木兰诗 一、1宋

25、郭茂倩南北朝 2时间辞爷娘见天子还故乡 二、 (一) 1 (l)jian1(2)ji4(3)yan12(1)水流声(2)过(3)北 方 3B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庭若飞 第 20 页 5C6A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 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9A (一)1 (1)帖一贴(2)火一伙 2 (l)zi1(2) bin1(3)zhuo23 (1)外城(2)穿(3)贴着地面 4扑朔迷 离 5 排比排比对偶对偶比喻 6木兰返乡与家人团聚木兰女扮 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对她的谨慎、机警

26、予以赞美 7AB 28卖油翁 一、1 欧阳文忠*集归田录欧阳修北宋人(l)ni4(2) han4(3)fen23 (1)自夸(2)只是(3)看不起 4 (1)因 为(2)凭、靠(3)用 5睨、颔。无礼:自矜;吾射不亦精 乎 3 忿然;尔安敢轻吾射。6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二、1 (1)丢失(2)慰问(3)怎么(4)大腿(5)带着 2 (1)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那里去了。 (2)这怎么就不(能) 变为福呢?(3)他的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 (4)这怎么就 不(能)变为祸呢?(5)壮年的男子都拿起了弓弦去作战。 3塞翁先马,焉知祸福。4 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9宋定伯捉鬼 一、干宝

27、东晋搜种记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神奇怪异故事 H、1 (1)熟悉温习(2)是这样(3)所以缘故 2 (l)吾 (2)汝(3)之其 三、1 (l)南阳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 里走路遇见鬼。 (2)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怕什么。 第 21 页 ”2C 四、1 (1)Zhuo2(2)ze22 急执之化为一羊 3 (l) 要求(2)一直(3)用唾沫吐(4)离开 4A 五、1狐假虎 威 2 (l)指代百兽,相当于“它们” (2)结构助调,无实在 意义(3)指代狐,即“它” (4)指代虎和孤,相当于“它们” 3 (1)B(2)C4依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或欺压人。 30 诗词五首 一、1孟德东汉军事政治文

28、学家 2曹操曹丕曹植 3 子美现实 浪漫李杜 4漱玉词宋易安居士婉约 5 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宋朝 二、 1大自然 2;登 3,停泊 三、1 (1)水波动荡的样子(2)银 河(3)耸立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 (“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 的总体评价) ,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要避免出 现“悲” “凉”等离题甚远的理解。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 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 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二)1C2常记。3游兴已尽酒醉欲归 4对大自然及美 好

29、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5恬适淡远 清幽 (三)1夏季。从 “鸣蝉” “稻花” “蛙声”看出。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蛙。拟人。 表现出词人陶醉在丰收在望的喜悦里。4社林边旧时茅店。 第 22 页 5副词。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情充分地表现 出来。6 一是点题夜行黄沙道中,二是衬托出作者为乡村 夜景所陶醉的心精。7描绘出一幅幽静、欢快、丰收的夏夜 风光图。平静、欢愉的心情。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 一、1 (l) 搜神记古代民间传说中关于 神奇怪异故事(2)欧阳修北宋(3)子美后代诗圣(4) 漱玉 词李清照宋朝 2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30、若出 其里(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 点雨山前(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 (一)1 (1) bi3(2)sheng1(3)shi4(4)bo1 2(1)做学问(2)学习(3) 距离(4)难道(5)到了 3古:边境今:语言,行为恶劣 4 (1)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2)你 凭什么去呢?5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6 吾一瓶一钵足矣。 7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于何恃而往!”8 “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 1xun1 ci4 zi3 shuo42 (1)姊妹涕泪(2)4 鬓 角垂髫

31、(3)字帖补贴(4)河朔追溯 3 (1)次(2)有余 (3)外城扶持(4)穿(5)爬搔(6)眯着眼小(l)帖贴 (2)火伙 5 (l)互文;打开我东、西阁的门,坐在阁内的床 上。 (2)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3)对偶 6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7反问。双兔傍地 第 23 页 走,不能辨我是雄雌。8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 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加以讴歌和赞美 9 (1)同行十二年,不 知木兰是女郎。 (2)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3)愿驰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三)1 (l)才(2)坟墓(3)赠,赠送 2.80 岁。 “八十始 得归。 ”3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4家中已没有亲人,主人公感到十分孤单。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 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 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