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与思路、目标和存在的5方面问题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概述1 .评价概念及内容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是主要由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的,以被评价单位全部财政资金(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为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被评价单位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其中预算编制主要从预算编制和目标设置情况方面进行评价;预算执行主要从制度建设、资金、项目、资产、人员等管理方面进行评价;资金使用效益主要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公平性方面进行评价。2 .绩效目标的设定(1)制定年度绩效目标根据单位当年主要工作任务,预计在本年度内履行职能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
2、果,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按照年度主要任务和计划分类列式年度总体目标,突出年度工作重点。(2)设置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依据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结合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确定各项工作任务预期产出以及达到的效果,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行业标准、单位历史数据等,结合单位工作目标、年度预算规模来确定绩效指标目标值。3 .绩效评价过程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时,评价小组应站在被评价单位整体履职的高度,充分发挥职业敏感性,分析被评价单位履职产出和履职效果,对被评价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收集资料、访谈、工作过程记录、预决算信息、年度总结
3、上级部门考核等文件资料多渠道获取被评价单位年度履职信息和重点工作内容。重点评价被评价单位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客观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履职绩效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中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以履职目标为导向,主要从单位履职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设计问卷,问题不能太笼统,且问卷问题设置数量一般不宜过多。4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可参考财政部门印发的部门整体支出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三部分。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可从单位“三定”方案着手,根据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责分工,结合单位中长期规划要求及
4、年度重点任务要求,分析、设计个性化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产出类和效益类指标。首先,梳理单位内部各处室职责并进行分解。其次,梳理单位中长期规划及目标,并与部门职能进行匹配。以目标为导向,在中长期规划目标框架下,梳理单位年度目标及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最后,将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与预算安排挂钩,细化分解年度绩效目标,最终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5 .绩效评价报告结构第一部门概况,主要介绍部门基本职能、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部门组织架构、人员编制情况、年度收支及资产情况等。第二评价组织实施情况,主要介绍评价目的及对象、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第三具体指标分析、总体评价结论及意见,主要介绍评价得分情况、
5、评价等级、总体评价意见等内容。第四部门工作成效,介绍单位年度取得的工作成效。第五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合扣分项梳理分析单位存在的问题,可分别从单位对外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和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第六是其他6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评价结果整改应用机制,督促被评价单位落实整改,不定期抽查整改情况,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与单位考核挂钩,促使被评价单位从“重分数”向“用结果”转变。同时鼓励单位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履职效能。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本情况部分评价思路基本情况梳理是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第一步工作,而部门整
6、体支出绩效评价则是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因此,本文尝试把部门整体支出基本情况的梳理工作归纳为对“职能线”“资金线”“业务线”这“三条线”的梳理。第一条“职能线”梳理围绕“部门职能-职责分解-人员配置”,涵盖部门设立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业务分布、任务计划、管理对象、服务范围等综合情况。从操作实施细节上来看,可从编委批复的部门“三定方案”、部门设定完善细化的工作职责、部门编制的工作规划、部门及其下属职能部门
7、设定的业务岗位职责及其制订的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规整表述。值得注意的是,对部门规划的梳理应关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完成情况、分年规划内容的明确性和推进计划落实情况,年度工作计划则应关注常规性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制订的明确性,尤其是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还需要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政府实事项目等角度予以分类。第二条“资金线”梳理围绕“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涵盖部门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全过程的情况。从操作实施细节上来看,先列示出近三年部门预算安排与执行情况总表,反映部门总体预算变动情况和执行率;再列示出评价年度分项目类型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表,反映结构式部门预算安排和实际执
8、行情况;最后列示出专项项目预算安排和执行明细表,细化特定目标类项目的具体内容,反映精细化规范式三层架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其中,总表的列示可衡量和分析部门整体预算管理的精准性水平;年度分类预算可从人员类、运转类、特定目标类三个维度展示预算支出结构,进而为分析人均支出成本和机构运行成本(包括人员定额标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奠定基础;特定目标类(即专项项目)预算通过细化支出内容,可从预算编制的规范性、支出内容的合理性、标准依据的科学性等衡量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与预算一体化建设中的固定标准和暂定标准相衔接。在列示清楚预算信息的基础上,再将“年度工作内容与预算资金”匹配起来,从计划执行和实际执行两
9、个维度做好资金与项目内容的匹配:一是将年度工作计划梳理分解到相应职能部门,明确预算资金安排类型,并将实际工作内容完成情况与工作计划进行列表对比;二是关注工作任务实施的方式和完成结果的形式,可从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科研课题和活动、资本性支出等角度归纳分析匹配。第三条“业务线”梳理围绕部门“核心业务管理实施”,涵盖相应管理制度和办法、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部门“核心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实施和开展情况,从而便于考察和验证部门履职所需的制度保障、机制保障、计划保障、措施保障等健全落实情况。例如,出版社对出版刊物读物课本的审查监督制度程序,卫健委对医生执业资格或执业道德行为的检查监督制度
10、流程,应急管理部门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监督检查制度机制、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财政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推进计划、工作机制、工作要点、成果报告等。梳理“三条线”的基本情况所需的信息采集渠道一般有两种:一是列出资料清单,资料提供方经常涉及被评价部门的综合科室、业务科室和财务科室,有时还涉及财政部门;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访谈,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案头分析并形成相应问题的基础上,再对不同内设机构和不同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总之,“三条线”的基本情况梳理是一个遵循“整体目标一部门活动一项目支出”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三位一体”地将部门职责落实到部门战略目标和任务目标之中,进而
11、细化为具体的活动和项目。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个验证成绩经验或查找不足之处的过程。在部门基本情况梳理清楚的前提下,才能深入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真正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点。因此,能否梳理并描述清楚基本情况,也体现了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梳理预算绩效管理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梳理归纳则是成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期工作。为确保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所依据的绩效目标具备引领性特征,本文认为目标梳理归纳需要关注三个要点:第一,绩效目标应与职能、计划、项目相匹配,既要与部门职能、部门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一致,也要与年度特定目标类预算项目投入及项目分类属性特点匹配
12、第二,绩效目标应体现阶段、年度的特征,年度工作计划则体现了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具体目标,部门年度目标的设定应与部门规划中的阶段性或分年目标相结合;第三,年度目标应细化量化,与预算投入匹配,目标细化量化应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五个方面梳理。其中,数量目标的设置一般须与预算资金投入(或年初工作计划,因部分部门人员类经费占比较大)相匹配,先有绝对数、再有相对数;质量目标一般须与行业技术规范或者服务标准相匹配;时效目标一般须与工作推进时间节点相匹配;成本目标一般须与预算控制额、定额标准、支出标准等相匹配;效益目标一般须与部门履职职能、核心业务及其专项项目属性相匹配。目标值的设定还应与预先计划的
13、文件要求的、历史的、区域性的等行业水平相匹配,避免忽高忽低不合理的情况。此外,在梳理归纳部门目标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目标表表式需要规范统一,应从目标类型、目标名称、目标值、目标值出处、目标值依据进行五个栏目细化量化列表列示,并从三级项目目标开始梳理清楚;第二,对一些部门职能及其业务涉及范围较广的,则可以考虑将主要的工作任务归集为一级或二级目标,在正文中描述清楚,三级目标则可作为附表展示出来。总体来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梳理应从总目标、年度目标、具体目标开始,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对一些部门业务涉及面广、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多的,归纳时应将目标从三级开始提级归纳,提炼时应与部门申报表相结合
14、厘清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与部门人、财、物、事之间的相关关系。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在完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分标准的构建后,就可以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分和绩效分析,继而形成评价结论。在这一过程中,评价人员应关注评价得分和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公平性,统筹考虑被评价部门在行业内、区域内的实际履职成效与评价得分及结论的匹配性,从而发现该部门存在的问题。wx:jx55602遵循绩效分析过程中匹配对应的原则,问题分析则可以强调聚焦、准确和针对性,具体来说,分析重点应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注意评价问题的指出应与评价指标扣分点的一致性,避免“两张皮”现象。二是判断部门整体支出目标管理中
15、存在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问题。对不同原因产生的问题进行区分,包括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认识不足、财务与业务部门绩效责任未落实、绩效理念认知不足等多种。三是区分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规范性和精准性不高的问题。对不同预算管理阶段产生的问题也作适当区分,具体包括预算计划编制阶段(项目库管理和预算细化度)、预算执行阶段(执行率低下和调整率过高)、预算决算阶段(专项转向和结余结转)等。四是关注部门工作实施推进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对工作管理阶段不同的问题进行区分,包括制度机制建设、计划推进、过程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多个阶段。五是聚焦部门履职目标的实现度方面存在绩效未达标或履职绩效无法显现的问题。对属于不同偏差原因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区分,区分产出与投入产生偏差、产出质量不达标、产出时效不及时、部门履职效果衡量无法显现等多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