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出 辞辞 气气 远远 鄙鄙 倍倍2021/3/251授课:XXX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读解:读解: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
2、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借鉴价值。2021/3/252授课:XXX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容貌颜色辞气,喜怒哀乐之所由表达容貌颜色辞气,喜怒哀乐之所由表达。鄙之与雅,倍之与顺,正之与邪,信之与伪,鄙之与雅,倍之与顺,正之与邪,信之与伪,暴之
3、与和,慢之与庄,即中节、不中节之分。暴之与和,慢之与庄,即中节、不中节之分。后人皆喜读后人皆喜读孟子孟子、中庸中庸,若其言之,若其言之阔大而高深阔大而高深。然曾子此章,有据有守,工夫。然曾子此章,有据有守,工夫平实,病危临革而犹云云,可见其平日平实,病危临革而犹云云,可见其平日修养修养之诚且固之诚且固。言修身者,于此不当忽。言修身者,于此不当忽。2021/3/253授课:XXX 子曰: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本章有两义:一是君子之贵于言
4、言贵本章有两义:一是君子之贵于言,言贵而后道重。轻言,则道亦随之而轻矣。而后道重。轻言,则道亦随之而轻矣。又一说:君子贵识人,不识人,则将失又一说:君子贵识人,不识人,则将失言,然亦有恐于失言而遂至失人者。人才难言,然亦有恐于失言而遂至失人者。人才难遇,当面失之,岂不可惜。遇,当面失之,岂不可惜。2021/3/254授课:XXX言与不言的利和弊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唐太宗语)(唐太宗语)是啊,谈何容易。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是啊,谈何容易。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搞懂。搞懂。一方面,一方面,“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可以
5、兴邦”,“一言而丧邦一言而丧邦”(子(子路)。三寸不烂之舌,敌过百万之师。因此,可以发挥语路)。三寸不烂之舌,敌过百万之师。因此,可以发挥语言作用的时候不言作用的时候不 去发挥,是失去机会,失去人。去发挥,是失去机会,失去人。另一方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另一方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言不当,反自伤出言不当,反自伤也。也。”(说苑)因此,要看人说话,不轻易开口。一旦(说苑)因此,要看人说话,不轻易开口。一旦开口,则开口,则“言必有中言必有中”(先进),说到点子上。既不失(先进),说到点子上。既不失人,也不失言。人,也不失言。有道是:有道是:知音说与知音听,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不
6、是知音莫与谈。2021/3/255授课:XXX 孔子曰: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本章三愆,皆因侍于君子而始见。侍于君子必知本章三愆,皆因侍于君子而始见。侍于君子必知敬,敬,三愆皆由无敬意生三愆皆由无敬意生。若竟日与不如己者为伍,。若竟日与不如己者为伍,敬敬意不生,有愆亦不自知。意不生,有愆亦不自知。故人能常侍君子,则己之德故人能常侍君子,则己之德慧日长矣。慧日长矣。2021/3/256授课:XXX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把握好
7、说话的时机 这里的君子指长官、前辈等,用朱熹的解释,这里的君子指长官、前辈等,用朱熹的解释,指指“有德位之通称。有德位之通称。”其实,就是一般朋友、同学、其实,就是一般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说话,这里的几点也都是适用的。同事之间说话,这里的几点也都是适用的。孔子所指出的三个毛病,的确也是我们一般人孔子所指出的三个毛病,的确也是我们一般人容易犯的,第一个毛病是容易犯的,第一个毛病是急躁而爱出风头急躁而爱出风头,没有耐,没有耐心听人说话的涵养,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一点心听人说话的涵养,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一点尤其致命;第二个毛病是尤其致命;第二个毛病是阴隐阴隐,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该说话的时候不说
8、给人以城府很深,人很阴的感觉,尤其容易失去朋给人以城府很深,人很阴的感觉,尤其容易失去朋友;第三个毛病是友;第三个毛病是不长眼睛不长眼睛,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说话不看人家的反应,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这是炮筒子一类的人,尤其不能做与人交往、接待、洽炮筒子一类的人,尤其不能做与人交往、接待、洽谈等方面的工作。谈等方面的工作。2021/3/257授课:XXX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改作?”子曰: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读解:读解:不言则已,
9、言必有中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闵子骞为人沉稳持重,平时少言寡语。但一次鲁昭公开始闵子骞为人沉稳持重,平时少言寡语。但一次鲁昭公开始扩建长府,闵子骞就忍不住打破了沉默。原来,长府是鲁国财扩建长府,闵子骞就忍不住打破了沉默。原来,长府是鲁国财货武器聚藏之所,鲁国政权早旁落在三恒大夫之手,而鲁昭公货武器聚藏之所,鲁国政权早旁落在三恒大夫之手,而鲁昭公打算扩充军事实力以收回政权。打算扩充军事实力以收回政权。闵子骞正是从扩建长府这一点闵子骞正是从扩建长府这一点看出了鲁国内政危机。看出了鲁国内政危机。于是他哀叹道:于是他哀叹道:“维持现状又怎么样呢维持现状又怎么样呢?何必去打破现状(政治格局)呢?何必去打破
10、现状(政治格局)呢?”孔子赞叹他一叶知秋洞孔子赞叹他一叶知秋洞察时局睿智深刻,夸他:察时局睿智深刻,夸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果不其然,。果不其然,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改作失败,被三恒逐出鲁国,客死他乡。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改作失败,被三恒逐出鲁国,客死他乡。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闵子骞平时是闵子骞平时是“訚訚如也訚訚如也”,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次却一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次却一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真
11、不简单。真不简单。2021/3/258授课:XXX 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像日本电影明星高仓键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像日本电影明星高仓键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人厉害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人厉害多了。所谓多了。所谓言多必失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了,说上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了,说上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向倡导的向倡导的“谨言谨言”精神。精神。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少,少说几
12、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说几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2021/3/259授课:XXX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夫子何为?”对曰: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使乎!使乎!”读解:读解: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拜访孔子,使者辞出后,孔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拜访孔子,使者辞出后,孔子赞美:子赞美:“使乎,使乎。使乎,使乎。”论语集解论语集解曰:曰:“再再言言使乎使乎者,善之也,言使得其人者,善之也,言使得其人。”蘧伯玉派蘧伯玉派得能称其职的人,是谓得能称其职的人,是谓“得其人得其人”
13、淮南子原道篇:淮南子原道篇:“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年非。”庄子则阳篇也有类似的记述。可见蘧伯玉庄子则阳篇也有类似的记述。可见蘧伯玉确是时常欲寡其过,使者的话恰如其分。确是时常欲寡其过,使者的话恰如其分。使者言愈使者言愈卑,而其主之贤愈益彰。卑,而其主之贤愈益彰。所以孔子加以赞美。所以孔子加以赞美。2021/3/2510授课:XXX 冉有曰: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子贡曰:“诺,吾诺,吾将问之。将问之。”入,曰: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伯夷、叔齐何人也?”曰:曰:“古之贤人也。古之贤人也。”曰:曰:“怨乎?怨乎?”曰:曰:“求仁而得
14、仁,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又何怨。”出,曰:出,曰:“夫子不为也。夫子不为也。”读解:读解: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违反等级名分等级名分极为不满。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孔子赞为极为不满。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孔子赞为求仁得仁。可知孔子讲求相让,而非相争。子贡一求仁得仁。可知孔子讲求相让,而非相争。子贡一听了然,乃出告冉有曰:听了然,乃出告冉有曰:“夫子不助辄也夫子不助辄也”。
15、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礼。2021/3/2511授课:XXX 子曰: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本章见郑国造一辞命,如此郑重。又见子产本章见郑国造一辞命,如此郑重。又见子产之能之能得人而善用得人而善用,与群贤之能,与群贤之能和衷而共济和衷而共济。即由造。即由造辞命一事推之,而子产之善治,亦可见矣。辞命一事推之,而子产之善治,亦可见矣。”办一件外交文书,经过四道手续,由四位大夫办一件外交文书
16、经过四道手续,由四位大夫各尽所长,始告完成,足见如何慎重其事,更可见各尽所长,始告完成,足见如何慎重其事,更可见子产能够知人用人,而不自用。子产能够知人用人,而不自用。2021/3/2512授课:XXX子曰: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读解:读解:就一般情况说,就一般情况说,“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是针对是针对“巧巧言令色,鲜矣仁言令色,鲜矣仁”而言的。强调而言的。强调言辞以表达意思为言辞以表达意思为目的目的,反对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语,反对开口就是一,反对雕琢浮夸的花言巧语,反对开口就是一大篇的夸夸其谈。大篇的夸夸其谈。就写文章而言,就写文章而言,“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是是“清水出芙清
17、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好文章其实就是真正的好文章其实就是“辞达辞达而已矣而已矣”,而不是,而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这方面的问题,在写作学上研究得很多,而其基本这方面的问题,在写作学上研究得很多,而其基本精神,还是来源于孔子这句精辟的名言。精神,还是来源于孔子这句精辟的名言。“辞达而已矣。辞达而已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饶舌我们也就没有必要饶舌了。了。2021/3/2513授课:XXX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读解:读解: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
18、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这种踏实
19、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2021/3/2514授课:XXX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曾子说: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腾文公下)下)儒者
20、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仅孔子对“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
21、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的话,时时警惕警惕那些那些花言巧语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子。2021/3/2515授课:XXX 或曰:或曰:“雍也仁而不雍也仁而不佞佞。”子曰:子曰:“焉用佞?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读解:读解: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说的
22、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要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不以嘴服人。孔子早就说过孔子早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话,的话,又一再主张又一再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因此,是绝对不,因此,是绝对不喜欢耍嘴皮子,靠伶牙利齿讨生活的人的。喜欢耍嘴皮子,靠伶牙利齿讨生活的人的。2021/3/2516授课:XXX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侃如也;与
23、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与与如也。读解:读解: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俗话说:俗话说:“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不同的场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庸俗,而是待人处世恰如其分的问题。恰如其分的问题。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辩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话,而在庙堂和朝廷上却明辩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辩
24、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2021/3/2517授课:XXX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 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的口气和态度,那会有什
25、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是不堪设想的了。所以,到哪个坡唱哪个歌,所以,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什么人面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前说什么话,这本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这本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行为区别开来罢了。2021/3/2518授课:XXX 子曰: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读解:读解: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这一章解释的
26、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2021/3/2519授课:XXX 读解:读解:有德的人必定有言,有言的人不一定有有德的人必定有言,有言的人不一定有德。德是德行,言是有益于人的言语。德。德是德行,言是有益于人的言语。有德有德行的人行的人说话不会害人,只想对人有好处,所说话不会害人,只想对人有好处,所以以必有有益之言必有
27、有益之言。但有有益之言的人,或是。但有有益之言的人,或是言不由衷,或是能说不能行,所以不一定有言不由衷,或是能说不能行,所以不一定有德。德。仁源于德,德源于道,仁源于德,德源于道,有道德的仁人有道德的仁人作作道德之事,道德之事,必然勇为必然勇为,无勇不能成事,便不,无勇不能成事,便不能成为仁者,所以仁者必有勇。有勇的人虽能成为仁者,所以仁者必有勇。有勇的人虽然勇于作事,但若不与道德相合,便不算是然勇于作事,但若不与道德相合,便不算是仁,即使奋不顾身,也只是无意义的仁,即使奋不顾身,也只是无意义的匹夫之匹夫之勇勇,所以勇者不一定有仁。,所以勇者不一定有仁。2021/3/2520授课:XXX 子所
28、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孔子之重雅言,一则孔子之重雅言,一则重视古代之文化传统重视古代之文化传统,一则,一则抱天下一家抱天下一家之理想之理想。论语讲要论语讲要 孔子所用雅言,是在诵读或教授诗书执礼之时。诗书执礼皆孔子所用雅言,是在诵读或教授诗书执礼之时。诗书执礼皆是雅言也。是雅言也。刘氏正义引论语骈枝:刘氏正义引论语骈枝:“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又云,昔周公著尔雅,释古今之又云,昔周公著尔雅,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以西周王都
29、之音为正。刘氏云:异言,通方俗之殊语。以西周王都之音为正。刘氏云:“夫子夫子凡读易及诗书执礼,皆用雅言,然后辞义明达凡读易及诗书执礼,皆用雅言,然后辞义明达。后世人作诗用。后世人作诗用官韵,又居官临民,必说官话,即雅言矣。官韵,又居官临民,必说官话,即雅言矣。”2021/3/2521授课:XXX 言语有地方之殊,有时代之异,诗言语有地方之殊,有时代之异,诗书等五经皆先王典法,读音解义不能随书等五经皆先王典法,读音解义不能随时随地变迁,故读诗书,宣礼仪,皆以时随地变迁,故读诗书,宣礼仪,皆以雅言,不用土音,务须正言其本音,音雅言,不用土音,务须正言其本音,音正然后义全,纵遇君亲师长之名,亦不正然
30、后义全,纵遇君亲师长之名,亦不可讳。可讳。民族之统一,文化之保存发扬,民族之统一,文化之保存发扬,皆赖乎是。居今之世,论雅言者,必学皆赖乎是。居今之世,论雅言者,必学文言,使无文言,则无雅言矣。文言,使无文言,则无雅言矣。2021/3/2522授课:XXX【民国小学生作文民国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卢焯坡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2021/3/2523授课:XXXThank you!2021/3/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