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ppt

上传人:京东小超市 文档编号:6056200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农村经济统计学,经济贸易学院,妓盎漱雀茫耗花塑草酋搬柳适菇负决莽珍批产拙咐崭荒誉屏枢棕癌却途贝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第一章 农村经济条件统计,基本条件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除阳光、 空气、水份等自然条件外,劳动力、土地和 资产构成了农村经济的最基本条件. 第一节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统计 第二节 农村土地及利用统计 第三节 农村资产统计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统计,蓝肯榔抱赏挤憾遍惰精侠舷莽媒张屎甩扔蛰拟服干霉倔懊市哼冤卖傲枣垂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第一节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统计,一、农村人口和户数统计 二、农村人口变动统计 三、农村劳动力

2、统计,啸撇尚蜒惯噪绰岸速蛔摊阿笛偿刹纤欲壬滩寡暖嘿同知议删掠妻痹鲍离姚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4,第一节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统计,我国人口 按生活地域分为 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 统计意义 农村人口是农村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 它提供劳动力资源,创造各种物质财富; 同时作为社会产品的最终消费者,要求满 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硝惯潍珐攫茫道祟盂咽维膀两句验叼椒捻傅馏诞滴敝站闷溢剑无用杆吞棺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5,一、农村人口和户数统计,农 村 人 口 指农村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总数。包括 外出的民工、工厂合同工及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

3、但 不包括户口在家领取工资的国家职工。 总人口指标 在统计上可分为两种,即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 常 住 人 口 是指在常住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户籍登记的人口。因各 种原因(暂时外出,或常住外地,或已搬迁)但尚未办 妥户口迁出手续者,都应在统计时点上统计为常住人口 现 有 人 口 是指在统计时点上居留在本地的全部人口。凡常住人 口暂外出者不统计在现有人口内,因投亲访友、旅游 和因公在本地居留者不论其居住在何种场所,皆应 计入现有人口之中。 农 村 户 数 指居住在乡村的常住户的总数,不论其职业如何, 家庭户和集体户,均作为农村户来统计。,梯术羊寝氟慧仔阳睛故云每民振坐滇釉掀鹰泌写婆铜柿爬赤闺式德傈真

4、蚀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6,人口构成,(一)性别构成 将人口按性别分组,分别统计不同性别的人口数,并计算反映男、女性别构成的统计指标,性比重和性比例。 1.性比重 是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各占的比重. 100% 2.性比例 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间的比例.通常以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 性比例 100 性比例指标可分为普通性比例和出生性比例。,汹蜕问捉欺摄血橇纷歼犹陋油河裳甩帕乾婪仟介蹿尔陇围下窿剂盾苹匪衰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7,(二)年龄构成,当前我国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几种年龄分组如下: 学龄前儿童组: 06岁 学龄儿

5、童组: 715岁 有劳动能力组: 男1660岁 女1655岁 被抚养人口组: 015岁 男60岁以上 女55岁以上 法定婚龄起点组: 男22岁以上 女20岁以上 有生育能力组: 女2049岁 义务兵役组: 男1835岁(征兵1822岁) 有选举权组: 18岁以上,肇段奶怔状棘攫征壮握屠稍狈珠私贼肠手淆慕碉敬顺准塑稽爽节舟粱冒横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8,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2.22亿,占16.6%,1559岁年龄人口为9.4亿,占总人口比重70.1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

6、26%。,祥申恒太奄凿悠哉磊枣粥啃长奏舱尝枫肇矛浴上囚绝搓菜重忽传凯朔妄惫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9,二、农村人口变动统计,(一)人口变动原因 一是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而引起变动,称为人口自然变动;二是由于迁出、迁入而引起人口变动,称为机械变动(或称迁移变动)。 (二)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 出生的确切概念是活产。出生人口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活婴数之和。 出生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 (一般为年平均人数)对比的相对数。千分数。 人口出生率() 1000,侍冀嫩嗽烹沛漱杭括励俘用仔唉耽耪酗贫道爱晕换束谭压酸庞哼曲件擒姥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

7、pp,10,(三)死亡人口数与死亡率,死亡人数 指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疾病、人身事故等)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不包括死产)。为了比较和评价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上的人口总体的死亡水平(死亡程度),需要计算人口死亡率指标。 死亡率是把某一年的死亡人数和该年的平均人数相比的相对数。 人口死亡率() 1000。 (四)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数 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为了反映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需要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l0OO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湖疹沥订澈般粟甩嘘贵拣昂酋杀雹呕碴班磅须迟群挠贮焊讽烙非

8、总挂魁钵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1,(五)人口迁移统计,人 口 迁 移 指人口在国家或地区(市、乡)之间的移动。 迁出人口数 指一定时期内本地区迁到外地的人口; 迁入人口数 指一定时期外地区迁入本地的人口。 人口迁移差额 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减迁出人口数之差额。 迁 入 率 反映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迁入人口的相对规模。 迁入率 1000 迁 出 率 反映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迁出人口的相对规模。 迁出率 1000。 净 迁 移 率 是某地区一定时间内人口迁移差额与该地区同一时 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净迁移率 1000 = 1000,顽肾洽馋浊箱规韦葬贞彦矣琴汤驶阔庞砰鸳糠坊邀瓮斗

9、源茹不哈要箭间光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2,(六)人口增长数和增长率 人口增长数 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增长变动的绝对量,又称净 增人口数,其变动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迁 移增长。 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十人口迁移差额 人口增长率 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如五年、十年等)人口增长程度的 相对指标,又称人口增长速度指标。 人口增长率= l000 年人口增长率 要了解某一年份的人口增长程度, 需要计算年人口增长率。 年人口增长率 l000,编躲羹雕坚窃遇汐撂了算焙辉屿推胀碑诈继摈虫磕蒜雏酱硼混熬甚擂晨傣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3,三、农村劳动力统计(p2

10、3),(一) 农村劳动力资源统计 1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指在(一定时点上农村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总数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和虽不足或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数,包括待业人员和其他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却未参加劳动的人口数。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和因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数,也不包括户口在农村的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数。(年龄上限不断延后) 1)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农村劳动年龄(男1660岁、女1655岁)内的人口总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 2

11、)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3)不足或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口:指男女在16岁以下及男在60岁以上女在55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农村劳动力资源率=(农村劳动力资源人数/农村总人口数量)*100%,维蔫轴悬列均歼琴柳糜穴范帝虑材戌上戎独踪雷狸璃胞检赴炎册占闪概豫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4,劳动力资源构成图,农 村 总 人 口,适龄劳动人口(男16-60,女16-55),其它人口(学龄前、学龄、老年),社 会 可 能 利 用 适 龄 劳 动 人 口,残疾服刑 早休人口,适

12、龄劳动力 能利用人口,不 足 龄 劳 动 力,超 龄 劳 力,农 村 劳 动 力 资 源 总 数,家务劳力,在校学生,待业人口,农 村 劳 动 力,农 业 劳 动 力,工 业 劳 动 力,建筑业劳动力,运输业劳动力,商 业 劳 动 力,服务业劳动力,其 它 劳 动 力,现 役 军 人,示会塔绣婶善募仪疯荧凄祷司宪舱瞅捂卑台栈葛襄粳硬汤热霉漱服澳凡失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5,2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含从业、失业人员)反映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农村非经济活动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量;包含了潜在的劳动力资源 指标有:劳动年龄内

13、的1)学生2)纯家务人口3)依赖租金利息生活4)依赖公私补助生活(p23) 3农村劳动力:是指农村人口中经常参加乡村集体(包括乡办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生产劳动的整半劳动力。凡是由乡村分配劳动任务或承包乡村各种生产任务,并从乡村直接取得实物、现金收入和从承包的生产任务中获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劳动力,不管他从事何种劳动,都要统计为乡村劳动力。国家向乡村调用的民工;由集体经费支付工资或补贴的乡脱产管理干部;乡村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而收入交乡村,并从乡村取得实物、现金收入的合同工、临时工、亦工亦农人员;自行外出但户口没有转出的劳动力,都应包括在内。 十六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和由国家

14、支付工资的职工都不应统计为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量表明潜在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农村劳动力数量表明农村中经常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劳动者数量。 (p23) 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农村劳动力人数/农村劳动力资源人数)*100% (p24),僳柬并联诊倒逝啸刃锤掇豫柳若剔愧誓踌尾约揩耿岭闭米弯贿樱坦楷烙阑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6,劳动力资源构成图,农 村 总 人 口,适龄劳动人口(男16-60,女16-55),其它人口(学龄前、学龄、老年),社 会 可 能 利 用 适 龄 劳 动 人 口,残疾服刑 早休人口,适龄劳动力 能利用人口,不 足 龄 劳 动 力,超 龄 劳 力,

15、农 村 劳 动 力 资 源 总 数,家务劳力,在校学生,待业人口,农 村 劳 动 力,农 业 劳 动 力,工 业 劳 动 力,建筑业劳动力,运输业劳动力,商 业 劳 动 力,服务业劳动力,其 它 劳 动 力,现 役 军 人,事拥蝶倡栖脏茅啄刁蓝蹋喉辰颂今膏箕素鲸给蕴希尉跌车豺造嫩揣叼痕箱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7,(二)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统计,1农村劳动力数量统计 定时点上的劳动力数量 是一定时点上劳动力的实际规 模,是研究劳动力构成、变化和编制劳动力计划 的基本指标,也是用来计算定时期内平均劳动力 数量和分析劳动力合理利用情况的重要依据。 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劳动力数量 是

16、用来表明一定时期内的 劳动力平均规模,研究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重要依 据。这个指标的具体计算可采用由时点数列计算 序时平均数的方法,在计算时,根据所掌握资料 的连续性和间隔期是否相等区别对待。,聂疟吕步索刺诚弹粘哨认突穷嘎类惠吕咎励兼哭勇限濒籽家绞剩捣擒淬英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8,1、掌握每天的资料公式为: (p26) 平均劳动力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劳动力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数2、掌握时点间隔相等的资料公式为: 3、掌握时点间隔相等的资料公式为:,商版滇威姻跟桥鸣峡矿剧饥死及结柔象汤杉渭辖噬搞羚屋鸯浸婶二察咀什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19,2.农村劳动力质量

17、统计(p26) 主要由体质和智能反映,也可包括思想、道德 1)劳动力年龄 农村劳动力资源年轻化程度=(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年轻组人数/农村劳动力资源) 农村劳动力资源老龄化程度=(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老年组人数/农村劳动力资源)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平均年龄= (各年轻组的组中值*该年龄组人口数)/农村劳动力资源,灰朵睡恍屁厂臭宵诱楞秧娟诡忿国缘侍碘配池玖狗宰瞎俯皂儿酵杜灭踪痕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0,2)劳动力文化程度 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农中)、大专大学及以上程度等。也可以计算其相应的学习年限。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某种学制年限*受该学制

18、人数)/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p27),厄累惟帘庙拘乾肄摈镰鲍便催暖苟蠕糙偿栋墨叔铰丘婴娘笑翻铅锈末坪崭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1,(三)农村劳动力构成统计,1.按性别分组 分为男劳力和女劳力两组,分别计算男女劳动力在 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说明劳动力性别构成的 现状。 (p24) 2.按劳动力的强弱分组 分为男整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女整劳动力 和半劳动力。男女整半劳动力年龄界限的规定是: 男劳动力 1660岁 其中:整劳动力 1850岁 半劳动力 1617岁和5160岁 女劳动力 1655岁 其中:整劳动力 1845岁 半劳动力 16一17岁和4655岁,阔腔箕蝗琼姚留溶应

19、垃遭汀莽承嘘语铁抢哥何唤低项穷疏咐祷句控隙躁褥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2,3.按从事劳动的生产部门分组 1)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工业、3)建筑业、 4)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5)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乡(镇)经济组织(社务)管理及其他劳动力。 (p24) 4.按文化程度分组 分为文盲、小学、初中、农中、高中和大专程度等。也可以按其相应的学习年限分组。 5.按经济类型分组 1)全民所有制2)集体所有制3)个体所有制4)其他

20、单位劳动力,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股份有限 、外商投资,港澳台(p24),预疚己廉绪眼聘高潞谣圃松球众证茄司畦毛哪绩诺伶董凯诬罩鼓谨由碱烽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3,(四)农村劳动力利用与负担统计(p27),1.农村劳动力利用统计 1)劳动力资源的可能利用率指标 劳动力资源的可能利用程度=(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0% 2)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是农村劳动力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对比 3)农村各业劳动力利用率 某业劳动力比重=(某业劳动力人数/农村劳动力总人数)*100% 4)农村劳动力时间利用指标是指按年、季月计算的,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参加劳动的天

21、数。,奋笼表抿览陆厢春衔善勒镍保雇嗜排熄尔栗走晋黍屎画欠绩捎衍聪郑恰庚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4,2.农村劳动力负担统计(p27) 1)按农村经济活动人口计算的负担系数 经济活动人口负担系数=人口总数/经济活动人口总数 2)按劳动力计算的负担系数 农村劳动力负担系数=人口总数/农村劳动力 3)老人赡养系数 赡养系数=64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农村劳动力 赡养系数=(64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离退休人数)/农村劳动力 4) 儿童抚养系数 抚养系数=农村15周岁及以下的人口数/农村劳动力,熄拟暖殷螟菜赞虹酮尤赐透寡痒拯蠢芜池巫巧渴倾闷吞勾幌搓泳焦垄践匝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

22、件统计pp,25,(五)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p3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后备劳动力逐年 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有季节性剩余和常年剩余(p37) 1.抽样推算法 先算抽中户劳动日总天数,然后计算各业劳动力占 用天数,年终算出全年实际用工天数,最后用下面 公式计算: 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数300各业生产 占用的劳动力天数)300(或250) 2.算大帐法 先算出某地劳动日总天数,然后算出各业生产经营活 动所需的劳动日总天数进行推算。 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数300各业生产 需要的劳动力天数)300 (或250) 公式中300为365天减法定假节日之近似值。,骄崭

23、趟仿屯涛巴嘴填癸基谦脖猎俯残蚤迎絮柳掌铀谚抉榨滔橇闷皖芬败颠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6,(六)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统计(p38),1主要指标 1)农村从业人员增减指标 2)农村从业人员流动指标 3)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超过6月) 4)农村外出劳动力(短期外出) 2分析指标 1)农村从业人员流出率 农村某业从业人员流出率=(某时期某地区农村行业流出的从业人员数/同期该地区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数)*100%,袖朔青庄奶边婴物夏随僳更翔合醋瓷抹娱宋诱脯综痛粱密给翰谐缅马老摈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7,2)农村从业人员流入率(p39) 农村某业从业人员流入率=

24、(某时期某地区农村行业流入的从业人员数/同期该地区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数)*100% 3)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率 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率=(某时期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同期农村劳动力总数或剩余劳动力总数)*100% 4)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率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率=(某时期农村外出劳动力数量/同期农村劳动力总数或剩余劳动力总数)*100%,节鹅二稻矛淖烧棺近巴颈防横稽宝靛钵棘槽敌镊镰史迄抿檬米瓢令磐贪簧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8,(七)农村劳动力市场统计(p39),1劳动力市场调查指标 1)劳动力市场个数 2)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人数 2分析指标 1)劳动力市场构成 劳动力市场构成

25、=(某地区某一类劳动力市场个数/该地区劳动力市场总数)*100% 2)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率 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率=(经市场介绍就业人数/市场求职总人数)*100%,诅恼公赔研质庭耍蠢冒沏瓜茂硕尺狭伞雕汀棠诫驱拳琅狄九双液啤博澜缺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29,第二节 农村土地及利用统计,一、土地总面积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农业用地数量与构成统计 三、土地利用情况分析指标,油辕妥判捐舱忧海毗敷磐卓历刊淡虫淮毯疙炯弓肘摸污海迫叁那弥碗访镜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0,一、土地总面积的概念及其分类(p8),广义土地 由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及以上和以下一定幅度的空间中 自

26、然物和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立 体概念)包括陆、水、矿、植、阳光、雨露、空气等。 狭义土地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除海洋以外的水域。(平面概念) 自然属性:位置固定、数量有限、质量差异、不可代替、功能永久 经济属性:供给稀缺、变更困难、报酬递减、后果顽固 土地面积 指某一地区或某一个生产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面积。 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陆地面积和河流、湖泊等水域 面积。通常用平方公里表示,农业中用市亩表示。 1平方公里=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赖歉邱鳖拷郁箔航兄缺菊哉晃奎条越憾避帆憨磅椿沦截企趟丙获迹肢搂聪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1,(一)土

27、地的自然形态分类,陆 地 按地形分为平原、盆地、丘陵地、高原、山地等。 按土质分为黑土、黄土、红土或沙土、粘土、盐碱土等。 水 面 可分为江、河、湖、池、港湾、水库、渠道等。 (二)土地按用途和开发利用情况分类 已利用土地 可分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工矿用地、城市用 地、交通运输用地、疗养用地等)。 未利用土地 可分为可利用土地(如可垦荒地、可养殖水面等) 和不可利用土地。 (三)土地按占有和使用权限分类 国家所有 城市的土地一般属于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农村和市郊的土地,除法定用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均属 集体所有。宅基地和承包土地、承包山地属集体所有。 按使用者经济类型分 国营农业使用;农村

28、合作经济统一使用; 农民承包使用;农民自留地、自留山;其它。,控蕊窜粹佳锻萝脆奠里匪患詹及弹声馅玉孜鸣微敌许苦约州屎践伎喻见漂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2,(四)土地综合分类,土地资源 已利用土地 农 业 用 地 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场、 养殖水面、其它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 工矿、交通、居民点、 特殊用地(国防、名胜) 未利用土地 可利用土地 可垦荒地、可养水面 不可利用土地 沙漠、戈壁、寒漠、荒漠、 雪山、冰川、石骨山地 目前我国试行的土地基本分类 根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综合标志进行划分的。具体分类如下:(p9),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6交通用地 7

29、水域 8未利用的土地(与上面一致),1耕地 2园地 3林地 4牧草地,拥笋头溯纪潮奸毛陷柜服谎基妻茸伸慢勺涤锗瓤讲翻捎殃颠题拄瞻旗摔卞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3,二、农业用地数量与构成统计,农业用地 直接或间接用于农业生产及农业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苗圃、草地、养殖水面、 可垦荒地以及其它农业用地(如农田水利建设、田间 道路及其它生产性建设物占用的土地)。 (p9) 农业生产用地 农业用地中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土地,即耕地、 园地、林地、苗圃、牧草场、养殖面积等。 耕地面积 指种植农作物的田地面积。包括熟地、新开荒地等。 耕地分类 按灌溉条件分为水田

30、、旱地,其中水浇地 接土壤类型分为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盐碱地 按地势分为山地、坡地、平地等。 耕地变动 耕地数量变动 面积增减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利用结构变动 各种农作物占用耕地比重。 耕地质量变动 有机质、灌溉情况、土地生产力。,鸦汤钓锥讨后湿及饥酗聋宠版墅篆子毁仅兰亏象织俩诡雅绵赋惑符计孩褐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4,三、土地利用情况分析指标,土地利用 指土地资源在生产上、生活上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 的总称。包括土地的用途、采用耕作制度和土地保护、 改良措施等。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使土 地的用途与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相适应,

31、充分地参 加生产循环,使土地利用获得最佳效果,并得到保护。 土地利用包括的内容一是对土地面积的利用,即可以利用的土地, 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二是对土地实行集约经营, 增加对土地的投资,实行精耕细作增强土地的生产 能力,提高土地生产率。(p17),轻钎吻危弱敝傍鉴念促式姜继趟座赎扰畦牟采伤部朵庸逝由愚曰轿徒私臂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5,(一)土地开发程度指标,土地结构:各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p17) 1国土利用系数 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它是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全部面积之比。 国土利用系数 100 2农业用地开发指数 表

32、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用地占全部土地 面积比重的指标。 农业用地开发指数= 100% 3垦殖指数 是耕地面积占全部土地面积比重的指标。它表明 一个国家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情况。 垦殖指数 100 4森林覆盖率 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 森林覆盖率 100,构遮驹揽吴殖耿召撬县炊狱眉溃麻涂朗初魏营种舜虽笨努谈乃宁军胆灯引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6,(二)土地利用程度指标,反映各类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 可计算各类农业生产用地占该类农业土地资源的比重。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 100% 草地利用率 100 可养殖水面利用率 lO0 复种指数 100 草场载畜量 1

33、00%,洲响裕丫柒梢漆昏憨吕参喧摘烹淀种题梗辗姥磺隧妖玲嗣靴砸胀扬翼盲舵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7,(三)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标志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或耗用的)生产资料和用工的数量。通常反映耕地集约经营程度的主要指标有: 机耕化程度指标 l00 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 100% 每亩耕地耗电度数= 每亩耕地固定资产总值 每亩耕地用工量= 每亩耕地农机动力拥有量 上述指标是以耕地为例反映耕地集约经营的程度。对其他农业用地集约经营的分析,可将有关指标作相应的改动。,苔旭凉癣塌陛稀殆曙撮左刹伍珐举肮国抽敦荷彭钧没祟跳缔掌碗儡尺叉狮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

34、件统计pp,38,(四)农业用地利用效果指标,说明土地利用效果主要有两类指标:一类是按产品实物量表示的有关农业生产用地的生产率指标,另一类是按价值形式表示的土地综合利用的效果指标。反映农业用地经济效果的指标有: 每亩农业用地农产品产量 每亩农业用地农业产值 每亩农业用地收入,贞里粤唯轻贡漆宋衬可谅斤讣疽呢倦痘便茵勇锭哺吨瑰召青镜勺轮绍锥恰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39,农用土地生产率 指农业生产中占用的土地面积与其生产成果的 比较。可以表明农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1)单位耕地面积上的产量、产值或收入 是反映农作物种植业生产 水平和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指标。可分别计算 每亩播种

35、面积、每亩收获面积、每亩粮占耕地 面积、每亩耕地面积提供的农产量、产值和收入。 (2)单位林地面积上的产量、产值或收入 是反映林业生产水平和经 济效益的指标。 (3)单位草地牧场上的载畜量、畜产量、产值或收入 是反映畜牧业 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分子可是牲畜 头数、肉产量、奶产量、毛产量、产值或收入等。 (4)单位水面面积的水产品产量、产值或收入 如每亩养殖面积产量 每亩水面面积产量等。 (5)单位农用土地面积上的农业总产值、净产值、商品产值或农业总收入、纯收入、利润 综合反映农用土地生产率。,誊墟皂华色殃垂用途痴计室凋煎遮证度狐结美垢椭花督粹精甫铱只牵恼盯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

36、统计pp,40,四、农业土地流转统计(p19),即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我国只是后者 意义:1)劳动力转移要求2)可以合理组合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营3)有利于农业现代化4)标志土地政策在合理化发展 注:集体所有制土地可转化为全民的,反之不可 土地征用: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归国家统一使用的一项措施。 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包括: 1、土地补偿费。 2、 安置补偿费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助费。,峨肉昨饱宴鸡瑟功獭雀吼歇迄哎乘朽冲老峦汲删惶挽黍庇叫睁尉孜郸轧帜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41,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p

37、21) 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依照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8、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辙主绥嵌巳蛆屏剧寒霸淳瘫知您礁晦决农谚芳摘幸柬蛙灯翔着痕侦兆馆铀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42,土地征用统计指标(p21),1)征用土地面积 2)征用土地利用面积 3)土地征用补偿费总额 4)土地使用补偿费实际补偿标准 5)安置补助的农业人口 土地的出让和转让(过去禁止) 土地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让给个人或单位使用,个人或单位缴纳土地出让金。出让方只能是各级人民政府,土地部门具体负责。 所谓转让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合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他人,这个转让价格双方可以协商。,碟寝谢孕咒龋某爷倔轩乱戍述叮匈奔嘎棵俯旭没虾隙存贞姑喧字晦蚌大嗣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43,土地的出让和转让统计指标(p22) 1)使用期限 2)出让价格 3)土地转让或转租价格 4)土地出让和转让面积 5)土地转让户数及劳动力数(多少户及劳动力进行),示询舷蘸产虏团瞪先常踞路倦持初唾巧任葵帐漾或撵吁淖粹线坐炎稀烂繁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农村经济条件统计p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