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59957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汪伦教案设计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赠汪伦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赠、汪、舟、欲、踏、潭”等六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初步感知送别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的感悟也层层递进,真正读懂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三个字。 2、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友情的珍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理解诗题1、(孩子们,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大家知道多少诗人?(抽生说)那你们知道李白的诗有哪些?(单独抽生背

2、)齐背望天门山2、简单介绍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写过许多好诗,很多人都非常崇拜他,人称“诗仙”,今天我们走进他写的又一首好诗赠汪伦,(板书:赠汪伦)3、解题:(读读课题目吧!注意“汪”是后鼻音,这也是本课要求写的一个字,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吧,三点水写得窄,王字可以写大一些。还和哪个字长得像,“注”字。伦和哪个字很像“论”好了,再读读。看看这个字“赠”,谁能读好它?你来,你把平舌音读准了,你也来,别忘了它是后鼻音。你再试试,真好,跟着这个小老师读。谁知道赠是什么意思?送你看看,赠的左边是宝贝的贝,意思是把自己最宝贝的东西送给别人了,我们之前有学过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苏轼写诗送刘景文,那今

3、天这首是谁写诗送给谁?)学生回答板书:李白、汪伦那我明白了,李白赠送给汪伦的宝贝就是一首诗呀!4、介绍汪伦。(说到这个汪伦呀,他是当地一位有名的人,他和李白一样,性格豪爽,喜欢吟诗对对子,挺有才气,他十分崇拜李白,就邀请他到自己家乡玩,用美酒佳肴盛情款待,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因此两人成了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几天以后,李白要走了,古诗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多媒体出示汪伦给李白信的内容)二、初读古诗,感知友情1、提读书要求,学生自由读诗。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认清字开,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不懂的字,请教同学或文中的小叶子,开始吧。2、个别读。(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漂亮,谁能来展示展示?

4、你能把古诗读通顺,不错,你的语音很标准,真行。)3、齐读。(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吧。)4、认识生字 (1)出示带拼音生字,学生认读、组词读。课件出示:乘 舟欲 踏 潭(带拼音的) (看,你们的动听的读书声叫生字宝宝吸引来了,你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咱给他们找个朋友吧!) (2)说说记字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这个方法好,你用部首表意法来记)边说方法,边解释字意,舟字穿插指导写字 (3)脱掉拼音认字词。 课件出示:乘 舟欲 踏 潭 赠 汪伦(不带拼音的)4、写字课件出示:乘 舟(写在田字格中) (这些字中还有一个生字要求会写,乘字,举起手跟着老师写,我先

5、写一个千字,横要尽量往上靠,再写一个扁扁的北,分布在竖的两边,撇和捺的书写位置要看好,让它乘风而上,展翅高飞。下面轮到你们展示写字本领了,乘、舟、汪别写一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提醒写字姿势) (5)评价。(这是同学的作品,谁来夸夸他哪儿写得好?你真会观察,是个细心的孩子)三、再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抽生读、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孩子们,瞧瞧,这些生字太调皮,又跑到课文中去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得很流利,我略略听出了一些节奏。)2、师范读,学生小声读。3、抽生读。4、齐读。四、理解古诗

6、词语意思接下来我们来理解一下古诗的意思,自己来理解,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学生自己理解。 (2)师生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五、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1)观察插图,课件出示:插图 (你们看,图上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是从哪儿知道的?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读读这行诗吧。) (2)出示第一行诗。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也来读一读吧) (3)理解诗句意思反复读。(李白乘上小船干什么?那这个将欲行就是快要走了的意思对吧,他要和好朋友分别了,心情如何?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吧!读得怎么样?你也试试吧) 5、学习第二行诗课件出示: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7、,忽闻岸上踏歌声。 (1)正当李白依依不舍乘舟欲行之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 (2)出示第二行诗,个别读。 (诗中只用了七个字写你这句话,快读读吧!你的意外) (3)理解“忽闻”、“踏歌声”。(这事李白之前想到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忽就是忽然,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呢?李白忽然听见什么?踏歌声是什么意思?)6、感读诗句。课件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然看到这样的场面,李白心情如何?)7、 再次感读(李白就是这么厉害,一个字,就可以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了,两行诗就可以记下一件事来,快来再读读吧) 8、我们与朋友亲人告别的方式一般是示意、拥抱等,而汪伦和李白的告别方式是(板书:踏

8、歌相送)9、学习后两行诗(李白看着汪伦带着家人和朋友前来相送,不禁感叹)课件出示:桃花潭图片和文字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理解“一千尺”(用楼层来比较理解,潭水真的有一千尺吗?作者只是想写潭水很深,板书:水深?。)(2)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理解“不及”(不及是什么意思?) (3)完成填空课件出示:填一填桃花潭的水_,但是_汪伦送我的情谊深。(用你们对诗句的理解,填一填这题。学生填完。师:是呀,难怪李白会说(学生读诗句)再请一位读,李白是这样想的,在诗里也是这样写的(学生读诗句)再请一位读,所以李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读诗句)汪伦踏歌送李白,李白赠诗给汪伦,此时,

9、这首诗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首诗了,更多的是他们的(板书:深情厚谊)六、读诗文,体验深情厚意 (汪伦和李白之间怎么会结下这比千尺深的潭水还要深厚的友谊呢?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诗文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此时,他们抱拳相送,李白要走了,汪伦会说写什么呢? 2、面对汪伦的深情厚谊,李白又会说些什么? 3、想象他们会讲什么?你就是李白,你是汪伦。(学生讲,教师评价)课件出示:点击音频高山流水4、再读:此时你就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齐读三、四行。即将分

10、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行。)七、课外拓展,培养诗意过渡:船渐渐远去,李白告别了汪伦,他们的友谊谱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这也是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1、课件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是一位特别重视友情的人,他把与朋友离别的伤感都融入到诗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2、课件出示送元二使之安西(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是谁送谁?读读吧)3、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回去收集一些,读一读,背一背。八、 板书设计:赠汪伦李白 汪伦踏歌相送情深意重课后反思:在讲课之前,我是用学生已会的古诗导课,给学生自信。续而引

11、发今天要学的古诗赠汪伦。开课之后,引入汪伦与李白之间的趣味故事,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好这节课的前提,有了兴趣,才想去学新的知识,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学习古诗中,我先让孩子找生字、读生字,自己先理解词语意思。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学生就觉得有些难了,师生一起梳理诗意,并告诉学生这是“连词成句解释”的方法,为后续的故事学习奠定基础。整堂课我是先让孩子学生字,读古诗、解诗句、明诗意、悟诗情的步骤带领学生学习。 在体会他们之间的感情时,我运用了一步一步的引导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最后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设计了句式训练,体会诗人的表达,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其一、重点体会“踏歌声”和“深千尺”的时候,没有运用表演、动作、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这是最失败的地方。其二、学生说得、理解的还不到位,这都是指导不够。其三、课堂气氛不是太积极,孩子们的状态没有真正融入诗中,这与我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今后的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走进课堂,融入文中,我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得努力做好带学生一步一步潜泳于课堂中。 翟晓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