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60797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实际 特征码 TVTTzBuTclUGHFgMHDrx 黑红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 就是张季明,通州市四安镇一个普通却又极不普通的村支书。 近 40 年的基层工作打造了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豁达与干 练。张季明同志原是四安镇老沿防村村支书,镇村区域调整时, 沿防村和镇街道合并为四安镇社区居委会,他凭借出色的工作 能力继续担任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现在居委会总人口 4200 人, 其中农业人口 1200 人,20XX 年人均纯收入达 5300 元,全居民 营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两家企业产值超千万元。 居里的这些点滴变化和发展,都凝结了

2、张支书的智慧和心血。 兴办事业,我在前 多年来,村干部的旧观念是“税费收好了,矛盾不上交, 工作就做到家了” 。但张支书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此,早在 1986 年,他就想到,这样的工作是被动的,他认为应该把心思放在 如何帮助和带领全体居民致富上,而这单凭开开广播会、做做 他人的思想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创业的带 头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和村民陈均合作,从创办预制场入 第 2 页 手,以作坊起家,当时租地 295 亩,建了一个 800 平方米的 场地,年产值达到 50 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为今后的 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1999 年初,四安镇规划了民营经济园区, 张支书瞄准这个机

3、会,又与村民王建中合伙承包了镇纺织厂下 设的一个车间,由于他经营有方,车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 增添了他兴办民营企业的信心以及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2000 年 2 月,张支书将自家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并以房产抵押 借资,与王建中共合资 50 万元兴办了久安棉绒有限公司;20XX 年又动员村民吴浒潭参股,新办了久酒纺织有限公司,投资总 额达 250 万元;20XX 年下半年,张支书借着四安镇着力发展民 营经济的契机,又联系了本村两位在外老板吴雪峰、方杰军回 乡投资,公司规模得到不断壮大,投资总额达到 450 万元,共 拥有汽流纺两台,环绽纺 8 台,职工 110 多人,产值 1200 万元,

4、销售收入 1000 万元,利税 100 万元。企业可谓是红红火火,蒸 蒸日上。 “要想说了算,得先干起来看” ,作为支部书记,张季 明大胆办厂的创业举动给居民们起到了示范作用,给先富起来 的老百姓集股办厂吃了一颗定心丸。 带民致富,我来干 张季明同志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不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他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 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居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 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 第 3 页 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尤其是贫困户,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的,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 他们一把,不让

5、任何一个掉队。凭借自己办企业走南闯北的胆 气和见识,他想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就 业机会。一方面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 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 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一方面去南通、走上海、奔京广,根据 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 在,80%的村(居)劳动力都走上了经商务工的道路,其中有近 100 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居老百姓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四安街道,提起张支书的好,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 来。不把路修好,干啥都不行。他在老沿防村任村支书的时候 就寻思着要修路,测量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钱。20

6、XX 年道路 建设一炮打响,这回,修路所需的资金,张季明全掏了;出工 出力,乡亲们全包了。环村 4 公里的黑色路、至户 5 公里的砂 石路,把家家户户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 问题。在镇成立工业园区之初,他积极响应,与村民一起动手 备土打坝,为园区的开辟打了前哨。现如今,全居已实现道路 通达化、灌溉防渗化、住居楼房化、厂企园林化、主要干道路 灯化,为富民强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时候,我来上 第 4 页 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张支书也深深明白这个道 理,为了招商引资,他想尽了办法,为投资者铺平道路。办企 业,需要厂区,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 手上征用土

7、地,难度可想而知,工业园区里的十几位企业家对 此都深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支书挨家挨户帮他们上 门做工作,将一分分土地征集起来变成了厂区,白天农户没人 在家,张支书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和农户签 好字、订好合同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不少农 户就这样被他打动了,同意出让承包的土地。在张支书的带动 和努力下,全居近 40 家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其 中有达 1000 万元的定报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同时也 为全居提供了 1000 多人的就业机会,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纯 收入逐年提高,居经济也逐步好转,成了零债务村,且有盈余。 开展活动,我领先 平日的工

8、作他总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将老百姓的纠纷化解 在萌芽状态;税费征收期间,他是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 人,广播会开到喉咙沙哑为了努力改变居委会的面貌,也 为了创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商贸成果,张支书带领着居委会在各 项工作上都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是统一农民群众思想,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载体,是 农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也是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生 第 5 页 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张季明与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居委会创建文 明街道,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在农民素质教育中,他组织 居民开展“双思”教育,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农 村改革年来的变化中深刻领悟致富思源“源”在党

9、的富民 政策。与此同时,他把居党支部、居委会下一步工作计划交由 居民代表讨论,使居民看到了富而思进的前进方向。平时居里 的工作,无论是农业税费征收、民事纠纷调解还是道路桥梁建 设都走在全镇前列,居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全 居七星级以上的文明户占总户数的 90%以上,劳动力转移达 85% 以上,科普示范户达 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社区 居委会一举夺得江苏省唯一的科普文明街道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早上 5 点钟起床、晚上 12 点以后才休 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张支书尽可能地在村里工作, 夜里,他开始在厂里办公,既管生产业务,又抓企业财务,通 宵达旦是常事。如有

10、需要,他还亲自走南闯北,进原料、销产 品。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甜。正是由于张季明的吃苦精神, 他实现了人生的“双赢” 。面对飞跃发展的形势,一向不甘落后、 勇于进取的张支书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且看他的行动和计划: 年底前全居再新办 3 家民营企业,产值 1.5 个亿,居民人均收 入突破 6000 元。个人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 150 万元,新 建厂房 1400 平方米,力争实现产值、利税翻番。 每每谈及这些,淳朴的张季明总是淡然一笑。用他的话讲, 第 6 页 “如果这也能算得上成功的话,那么这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 那就是想 。凡事只要认真地去想,反来复去、设身处地地去 想,疏漏就会少了,办法就会多了,成功的把握就大了” 。看似 很普通的一席话,而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却是每一 个村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之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