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价设想.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7993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评价设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的评价设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评价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评价设想.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的评价设想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苗 健 添加时间:2007-6-27 10:44:00 前两天,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女考完试后哭着回家了。原来,她数学考试得了96分,在他们班排第7名。我问她喜欢数学吗?她回答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最怕考数学,一丁点儿想不到,分就没有了。” 考试的本意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可是,我们往往侧重于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那么,对于评价,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评价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注意使用过程评价去考察教学状况,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取消考试这种呆板的评价手段,而改

2、用观察、访谈、面试、收集代表作、反思笔记等学生喜欢的人性化过程评价,再辅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法,必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为此时,我们发现的是学生“好”的一面,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并从中悟出一些做人和生活的道理,从而实现评价的本意。 如果我们注意使用过程评价去考察教学状况,通常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来自过程评价的反馈信息也会帮助学生确定目标、自觉独立地学习。 其次,评价是进行教学决策的主要工具。要保证所有的学生能深入并高质量地学习,评价和教学必须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

3、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除了像考试和小测验等评价活动外,教师也应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个别交流和书面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我们可以选用开放题、解答题、选择题、操作题、观察谈话和学生的反思性笔记等多种作业方式。用简单的选择题和解答题进行小测验能检查学生应用系统知识的情况,操作题可以很好表明学生把数学应用于复杂或新情景的能力,观察谈话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反思性笔记能够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变化。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评价在教学上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对学生解答过程表面的“对”与“错”分析,转向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分析。评价不应只是判断学生做错了什么,而应努力通过分析学

4、生的错误帮助他们进步。 评价应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目标,预测学生可能怎样进行数学思维,很好地掌握评价学生知识的手段以及正确地理解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信息。(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铜山县何桥镇中心中学) 三、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以课堂为主要途径,以学习方式为重点,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

5、,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案例4:高中思想政治模块2,政治生活的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强调社会听证制度。 老师结合春游活动开了一次听证会。老师简单介绍了听证会常识,学生兴趣极大,许多同学报名,会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仔细询问各旅行社报价,会上积极踊跃发言,向旅行社提出了若干疑问,包括具体价目、行车安全、伙食标准等,有理有据。使他们消除了疑虑,增加了社会经验。学生对政治学习更感兴趣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过程性评价为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及时反馈的信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行为及各种表现,对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作出肯定和鼓励,指导

6、学生掌握某一学习内容的方法和思想。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观察自己的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并进行及时的修正。 过程性评价能灵活全面调动教师的思维活动,教师的备课要求变了,教学手段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评课标准也变了。教师要认真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把这些信息作为检查学生、评价自己教学上的不足的依据,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使评价目标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作用于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但在学生评价中,教师需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指令和要求要明确、具体、清晰;要注意评价的教育性,保证评价的公正度和信度;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学生的隐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以鼓励为主;与教学协调统一。要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反思不足,促进其思维水平的提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明确方向;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和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