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60886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特征码 vxWQrsvJjZbNYiqjiEDU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也挂悬壶来济世 好招妙手共回春 今天,中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过渡为崛起中的农业强国,但在新 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了近十年的时候,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否 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一时还无法定论。只要留意,我们似 乎还听到了许多来自农村教育的叫苦叫累叫穷的声音,还看到 了许多农村教育的不先进不入流不和谐的画面。究竟农村教育 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每一个勇于担当的教育人,都得“不辞镜里朱颜瘦” ,以一种 “先农村之忧而忧,后农村之乐而乐

2、”的大胸怀、大智慧,为 农村教育的又高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教育问题探因 透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最早谈及农村教 育的是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 第 2 页 漱溟。他认为中国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下, 教育必须从乡村入手,要优先改变农村教育。时至今日,中国 农村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把教育作为 一种纯粹的政治工具或经济工具,不再只重知识而轻能力或重 能力而轻知识,也不再忽视人的自身发展。但参照十八大报告 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对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联系农村 教师的真实体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农

3、村教育价值取向“浪打船摇道位移” 。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 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农业大国,国情已经决定了我们得 优先重视和发展占有更大人口比例的农村教育,让更多的合格 公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但事实上,农村教育 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忽视了乡村 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而把纯城市教育当成了其改造和发展的 价值取向。这种“离农性” “唯城市化”和“泛城市化”

4、 ,使得 如今的农村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课程计 第 3 页 划、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机制,不论在确定培养 目标还是在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衡量教育的评价指标上都显出了 城市化特征,都与城市教育毫无区别。在农村,教育仅仅被作 为一种升学的工具,当作走上仕途和爬上官阶的阶梯,被沦为 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被异化为跳出“农”门的筛选工具,亦或 成为向城市输送半成品的加工厂。纵使有许多农民子女因此而 如愿以偿,但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的大 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越来越不能掩盖大多数农民的失望 与对这种教育的拒绝。走出分享稀缺教育资源的角逐场,他们 开始醒悟,既然此路

5、难通,那么何必十多年来苦学苦练?在这 种思想背景下,农村教育应试成风,厌学成风,甚至罢考成风, 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偏离,农家子弟只好将本应升挂在文化天空 的明月照向了名利的沟渠,既不爱应试教育的“武装” ,也不爱 全面发展的“红装” 。 2、农村教育公平“难入寻常百姓家” 。 相比十七大来说,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 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 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 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 第 4 页 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

6、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 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审视现实,政策指向了公平,却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公平,甚 至越呼吁什么,就越不公平。公平几乎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戏弄。 有人戏称:“中国经济以牺牲上海,换来深圳的振兴,继而发 展沿海,却蓦然回首时,发现中部已经塌陷。 ”那么教育也一样, 相比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的简直是沧海一粟。仅以上海复 旦附中一所学校为例,就足以管中窥豹。该校因 100 多辆教师 私家车无处停放,且校舍带有浓郁的上世纪末的色彩,游泳馆、 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很完备,立马投资 3.5 亿,把校 舍推倒重来。据说,上海的生均教育经费为每人 2

7、0000 元。这 些都可以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 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说明教育政策 对于农村教育还有很大的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现化化走的是一条效率至上的道路,将有 限的教育资源配置给最能够发挥效益的地区和学校。在农村, 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城镇“重点学校” “示范性学校” “实验” 。而 对于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则仅以满足基本 需要、危房改造、普九等。教育资源配置被重点学校任意掠夺, 显然效率至上的现化化之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相悖。 第 5 页 追求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本质。但在农村教育中,虽然教 育机会均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

8、精英教育使培优补差工作并没 有完全到位,出现了教育过程上的不公平;由于城镇重点学校 和乡村快慢班的存在,更出现了教育成就上的不公平。从一个 班的班额配置来看,大班额的教学形态在农村依然比比皆是, 人均受用资源严重不公平;教师囿于各种诱惑,屈于各种压力, 在“抓中间带两边”的教学实施策略中,往往由于“中间抓不 住,两边都放掉”又出现更多微观上的不公平。 倡导教育均衡,其实也是保障教育公平。十八大的报告强调,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但由于种种原因, 农村教育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学科结 构、教育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均衡。在进行教育 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

9、时,由于不同程度地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 的阻挠、人事调整过程中的制约、学生分流环节的限制,推进 缓慢,困难重重,已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 头” 。 3、农村教育质量“年年长恨总伤心” 。 农村教育质量,似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近年来,更 第 6 页 是严重滑坡。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曾说: “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 的孩子几乎占到 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 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见光明日报20XX 年 1 月 5 日 2 版)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约为 50,重 点高校仅为 30。专家学者们研

10、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多集中流 向了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用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 话来说, “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 ”。在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高考录取率迅速攀升的今天,一方 面是知名大学的校园越来越美丽,教学楼、宿舍楼日渐增多, 而其中的农村孩子身影却正在日益减少。更有甚者,迫于当前 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农村学生担心上完大学也很难找到好工 作,被迫选择外出打工。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农村师资力量太薄弱,教育观念 太陈旧,教学方式太落后,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都不能顺应大 时代的大转型和大变革,农村教师的教育敏感力相对弱点,一 时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找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

11、价值观,构建义 务教育道德和超义务道德,在具体的道德性行动中,难以发扬 新人文精神,难以进行教学方式变革,难以进行教学转型和策 略研究。相反,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师更多地面临着家长对 自身权益和对学生权益前所未有的关注压力。农村教育职业, 第 7 页 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另外,中国目前还在重视点的改革, 没有面的改革,没有改变应试教育,中小学孩子不愿读书,大 学毕业的孩子不愿到乡村工作,大家都在这个圈内按惯习工作。 更在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大环境中,老师们很难做到争福于 教,道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有所滑坡。这些都致约着老师的发 展,老师难发展,学生就更难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机制又不十 分科学健

12、全,以致农村教育质量长期以来,成为人民心中一个 永远的痛。 5、农村教育经费“上错花轿嫁错郎” 。 如今,国家在农村的确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经费,改善了许多育 人环境。但面对现实,钱并没有很好地用到刀刃上。其实,好 的学校并不在于楼有多高、面积有多大、设备有多新,而在于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育人能力有多强,在于学生的学习资 源有多丰富,生均占有量有大,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育人方 式等。农村许多学校争取到资金后,就一味的进行硬件重复建 设,更换配套设施,不切实际地升级学校,创示范,办重点, 抢实验。而家长也喜欢迎合,冲着更优越的办学条件盲目地择 校,以致于相对薄弱边缘的学校不断萎缩,给布局调整和资

13、源 整合带来冲击。而不甘走向绝境的薄弱学校只好不断发展应试 教育,希望以精英教育换来软实力,以软实力求得发展经费。 第 8 页 这样一来,应试教育附在素质教育身上借尸还魂,逐步演变成 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又是拿着更多纳税人的钱来践踏教育公 平,形成恶性循环。 更为滑稽的是,每年前几个月国家经费没有发下来,学校建设 行为迟迟难以启动。而在每年的后几个月刚刚启动,审计预算 却按时来临。对还没有投放的资金进行国库收缴。学校只好抢 在收缴之前立即花光。 十八大报告中说:“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可在贫 困生生活补助方面,居然有更多的家长把该项教育经费当作国 家福利,用到家庭日常生活开销上。在

14、农村,这笔钱对于教师 来说,都可算得上一种不小的诱惑。教师的工资已经远远落后 于人均消费水平!教师的幸福指数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 教学的质效。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钱多了,是好事,但有了钱, 如何合理使用,更大面积地提升教育质量,又成了一个新教育 难题。 6、农村教育变革“潮打空城寂寞回” 。 第 9 页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 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 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 体系。 ”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

15、教学内容方 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 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 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 ;高中 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 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 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 。此外,还对学 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 但课改在中国,重课改形式,轻内涵发展。在农村,教学内容 方式与城市保持一致,考试招生制度与城市保持一致,质量评 价制度也与城市保持一致,优待政策并没有下嫁到普通老百姓。 城市学生在学习资源和方式

16、方面、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在与 国际接轨方面,依然优于农村学生,教育上的梯度差异、城乡 差异、县域内学校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一任经济全球化、资讯 网络化、人权普适化、文化本土化,但农村教师并没有感到职 第 10 页 业工作的幸福化,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 化,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也没有多大变化。纵使少数骨 干教师和校长到城里参加了各种培训,但短期培训并没有帮助 老师们挣脱落后的教学行为惯习的束缚、教材点状编排的束缚、 传统备课框架的束缚,并没有大面积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变革, 农村学生还是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农村教育依然面临 厌学厌教的的挑战,依然难以给学生全面发展之基和

17、终生发展 之基,农村义务教育很难深层次的进行内涵式发展。 二、农村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教育事业做的是人的事业,教育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其次 才是物的问题和体制的问题。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学生 厌学和教师厌教。只要让农村学生找到接受教育的出路,让农 村教师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其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是以, 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再那么神秘。 1、让学习前途“柳暗花明又一村” 。 首先,消除“读书无用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在信 息化年代,在知识产业化的时代,谁拥有大量的知识,谁能将 知识转化为能力,谁将幸福自在地发展。城里人如此,农村人 第 11 页 也不例外。 其次,指明学

18、习新出路。城里学生固然在享有更多优质资源的 同时,还可在国内更多地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甚至可在国外作 出更多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就没有选择的空间。 同时,在就业方面,我们农村子女身上,照样均匀地洒满了用 人单位赏识的阳光。大变革时期,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也是经济社会的客观需求。条条道路通 北京,我们农家子弟没有必要在千军万马涌向热门行业的时候, 就迷失人人发展的方向欲渡,以致在成长路上, “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2、让优质资源“水近楼台好得月” 。 既然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有些紧缺,显得缥缈,那么最好的解 决方式就是化被动的选择为主动的传送。

19、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 进行教育布局调整,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就是千方 百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在现在机制下,我们既要巩 固好“名师培养工程” ”青蓝工程” “影子工程” “卓越工程” “帮扶工程” “置换工程” ,完成好“支教动作” “援边动作”和 “自选动作” ,也要尝试城里的委托管理,让优质学校和发展中 学校自由恋爱,两厢情愿,达成委托意向,由政府买单,以期 第 12 页 产生“牵手效应” ;尝试走名校集团化之路,在政府无钱买单, 出现教育“圈地运动” “牛奶”稀释、简单复制等问题时,化敌 为友,联盟壮大,以期产生“坐电梯效应” ;尝试优质项目推广, 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创新,

20、以期产生“涟漪效应” ;尝试一校 多区,利用品牌效应,扩充优质资源,以期产生“孵化效应” 。 而在教育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则最大可能地向农村学校、 薄弱学校倾斜。 3、让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 农村教师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裤管 还不时高高地卷起” 。虽然说得有些过头,但足以表明农村教师 的幸福指数不高,物质拥有不丰富,精神财富也羸弱。相比上 海七宝中学的教师,每天跑步锻炼一次尚且可以领到 10 元钱, 一个班主任节每人就可拿到 3000 元,一个教师节每人就可领用 7000 元,每月的工薪都在 10000 元左右,乡村教师的所谓幸福 只能成为精神支柱上的烟雾萦绕

21、。难怪在一处乡村精神病院里, 40患者为教师。原本经济基础如此薄弱,又得顶着教育观念 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地位低下的压力, 从事着应试教育、塔尖教育,他们在几乎成为成人游戏和搏弈 的变态考试中,往往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和幸福来捞得一点点好 名声和小利益,还不时在高危职业中看着鲜活地生活走向死亡 第 13 页 和堕落,灵魂开始苍老,精神开始分裂。 那么,给农村老师们松绑吧!给他们从道德上松绑,不要再用 什么神圣的光环来迷醉,不要用道德至上的观念来弱化,不要 用去道德化的倾向来贬损,不要用泛道德化的手段来禁锢。帮 帮他们,让他们从个体与集体、公正与关怀、主流与多元、功 利与理想的冲突

22、中解放出来,只要他们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就 行,惊喜于他们对义务道德的超越,让他们做一个真实的人、 自由的人、幸福的人。其次,从贫困上松绑。让教育经费更多 地用在刀刃上,用在从事教育事噗的人上,用在人的人基本生 活保障上,用在工作环境的改善上,用在师资培训上,用在教 育执行力的共振上。第三,从理念上松绑。多一点理解,多一 份关心,多一段期待,他们会踩上时代的鼓点,与先进合拍, 与和谐共鸣。 4、让教育内涵“花有清香月有阴” 。 (1)刷新教育观念。农村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在终身教育 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观念,为具体的内涵发展行动作 好储备。为了远离应试教育,首先要重建基础观、评价观、过 程观

23、、内容观和价值观。在基础观上,能认识基础教育的“基 础性” ,既重视夯实知识技能、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等硬性 第 14 页 基础,也重视奠定志向理想、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行为习 惯、道德品质等软性基础;既学会分类打基础,也学会分段打 基础。在评价观上,能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开发多元价值,从 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从重“甄 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从重“知识 的 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 在内容观上,学会整合资原,既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关注 结构的迁移价值;既关注课间内容,也关注课外内容。在价值 观上,既要有多元价值观,更

24、要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学 生立场,重在教会成人成事,关键在于培养生命自觉,明自我, 明他人,明环境。 (2)变革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再不能以教定学,必须变为 以学定教;我们再也不要关注学会什么,而要关注学生是否会 学;我们既要给好学生定位,也给好的教学定位。我们面向当 下,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指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基。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 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 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 ,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 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 和教材文本,进行资源开发,基于教学目标制订的

25、层次设计、 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和组织的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规划。 第 15 页 我们既要有教学整体视野,也要有教学开放交互的动态视野。 (3)提升办学品位。农村学校教师基本上都存大精神层面的缺 失和意识层面的偏差,不同程度地陷入业务水平层面的低迷。 我们要转变行政职能,强化校本管理,注重管理效能,促进学 校自主发展。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交流体会、相 互渗透等方式,使教师逐渐形成办优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良好 精神状态,树立责任意识、用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思想取代 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思想,迅速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 建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意识作为引 领,正视学校

26、的差距,寻找自我的欠缺,充分认识到决定学生 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源的好坏,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 阶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形成统一的学校价值的追求, 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同时建构在自我发展的体系之中,自我发 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融为一体,从“热爱生活”到“追求 卓越” 。而这些形成办学理念,形成学校文化,绝不能只是放大 的口号,闪光的标语,要在教学中转化,在管理中转化,在研 究中转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重点是校园文化,我们要一如 既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校本研修 文化、特色创建文化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一起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