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10212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探究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摘 要: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增加课外实践,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课内外结合为导向”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探究式探究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和生物学家施瓦布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特定的问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

2、、技能、情感等。我们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增加课外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课堂改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1.提出问题。在课程开始阶段,要求学生以3-5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形成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梳理清晰,针对其中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应用性,贴近生活且能引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探索。例如,在讲解糖酵解、糖异生代谢内容前,提出“如何解释人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发酸

3、,过后又会恢复的现象”,在讲解脂肪代谢前提出“当今广告中推崇的左旋肉碱减肥药是否有依据,左旋肉碱在脂肪代谢中有什么作用”,让小组课后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等资料进行探讨,并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组织讨论。在课堂上,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努力创设民主、宽松、有序的讨论氛围,让各组学生针对先前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课堂上组长先代表本组进行发言,其他组员再进行补充,小组之间观点不同时可以进行辩论。由于时间限制,每次选择3组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营造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命题讨论。3.改革成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普遍较高,课后也主动预习,查找资料,制作ppt。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二、课外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外延续课堂不仅是教学的主战场,更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地方。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书本上的许多理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实验也是保证探究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师应将学习的战场进

5、一步搬到课外,将课堂上讲到的一些应用型内容设计成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同样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外合作完成。1.实践设计。课外实践项目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在开始阶段可设计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具有一定趣味性且贴近生活的实验,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传递和操作能力培养的验证性实验。在课程后半阶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具有研究性和设计性的综合实验。我校以学院化学实验中心为依托,开设了两项开放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的技术路线,论证可行性,最后合作完成。2.改革成效。实现了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课内外结合为导向”的转

6、变。我校以增加课外实践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意识,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不仅拓展了对本课程内容探究的广度和深度,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完成情况较好,其中更不乏一些具有创意的实验设计。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型基础课程,既需要牢固的知识储备又需要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实现了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的转变。参考文献:1张丽萍,杨建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谭帮换.浅析施瓦布科学探究思想及科学教师培养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49-52.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342)。作者简介:柯薇,女,江苏常熟人,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化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