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613608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特征码 wjTKqTiGkYlaLjQWEKxc 浅谈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教师教育学院 20XX 级英语班 舒文超 杨善洲,男,汉族,1927 年 1 月生,云南省保山市施甸人。 1951 年 5 月参加工作,1952 年 11 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 1988 年退休,20XX 年 10 月 10 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 命工作近 40 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 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 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 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

2、,一干就是 22 年,建成 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第 2 页 杨善洲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始终艰苦朴素、廉 洁奉公,始终心系群众、全心为民,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 从心底去佩服他,去敬仰他。他的崇高品质和宝贵精神将与大 亮山一样永存。 杨善洲走了,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万亩郁郁葱葱的山林, 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和 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 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 杨善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 。他 担任领导干部多年,工作思路、工作方

3、法是典型的“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在这里笔者仅从一名普通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应该从杨善 洲同志身上去学到些什么。 一、感恩桑梓,回报家乡 1988 年 4 月,60 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 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 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 第 3 页 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多好的同志啊,我们的 老书记辛苦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临近晚年却依然惦记着 在贫困里挣扎的父老乡亲!他毅然回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 地农民缺衣少粮,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饮水都要到 几公里外的地方去人挑马驮的贫

4、困山沟沟里,他说, “我是在兑 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 ;他觉得“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 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 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他们宁愿每天挤在 大城市拿可怜的工资,也不愿回到家乡去服务村民,有的人不 得已回去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想着找机会早点跳出生 养自己的地方,当然,有一颗谋求发展的心是好的,但只顾着 为自己的利益谋求发展就不好了。 二、敢于超越,不怕困难 在林场建立初期,由于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又没有资金, 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 他把原来摆放在家里的几十盆雪松、白梅、银杏盆景也全部移 种

5、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 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发动全场职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 第 4 页 1990 年林场修公路,为了省钱,杨善洲找来仪器,找了几 个小工,自己测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条长 14 公里的山路, 每公里路花费不到 1 万元。 林场没有资金扩大种植面积,无法发放林场工人工资,他 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共为林 场争取到 300 多万元资金支持。 1999 年 11 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 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这拐杖执意爬上了 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艰苦奋斗, 尽量少花钱多

6、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 7000 多元钱盖油毛毡房 40 多格,一住就是 8 年,有三个职工住了 9 年半才出去。没有 钱购买农具,他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 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每人买一盏马 灯 为了让林场发展壮大,最终决定以林养林,为此,他们办起了 茶叶基地,又建起茶叶精制厂,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场鼠患, 一只只肥大的老鼠几夜之间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树啃死了,人们 辛勤多年的茶园毁于一夜。面对这挫折,有的人畏缩了,但杨 善洲却没有被困难压垮。他鼓励大家,茶园毁了可以重新种植, 第 5 页 人的精神垮了,事业就真正完了。他要职工振奋精神,重新与 大自然搏斗。初建林场的

7、 3 年,他们好不容易种活了将近 3 万 亩华山松,有近 400 亩松树被一种叫紫荆泽兰的毒草侵扰死了, 杨善洲又鼓励职工不要泄气,振奋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 下,林场职工始终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其实每个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敢于超越是一种勇气,超越 自我就是胜利。有句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大学生,说得多,做得少,整天怨天尤 人,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任何一点小困难就可以让其惊慌失措, 裹足不前。学习杨善洲,更要学习他这种因难而上、越挫越勇 的精神。 三、艰苦朴素,苦干实干 一顶草帽,一双草鞋,一身蓝布中山装,保山干部群众亲切地 称杨善洲为“草帽书记”

8、。 在杨善洲同志工作的地方,杨善洲 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 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 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 墙疙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 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 第 6 页 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 两张用旧的洗脸毛巾。大亮山林场挂牌后,杨善洲不是场长, 却没少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 种树,吃的是一个锅子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为 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

9、住的火 塘过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 “白天造林、晚上烤火, 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 不变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共 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 活简朴,两袖清风的精神将永远作为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的镜 鉴。 而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大学生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在一些场合 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有的成天在宿舍睡觉和打网络游戏,实 在是应该好好反思。 后记 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善洲的一生, 是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忠于党的事业, 第 7 页 牢记党的宗旨,坚守自己本分,严于律己,让党放心,让人民 满意。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我们应该以杨 善洲同志为榜样,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从每一个小细节 做起,加强内心自省,营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 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作风,力争在以 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舒文超,男,1987 年 04 月出生,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人,大学 就读于昆明学院。酷爱旅游和摄影,积极热衷于乡村文化开发 与研究,交际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