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课讲稿(精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训深刻揭示了节约的重要性,在岁月长河中时刻提醒着我们珍惜资源。在当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意义深远,为党政机关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抵制铺张浪费之风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今天,我们聚焦这一条例,深入学习其内涵与要求。回首往昔,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物资极度匮乏,环境恶劣,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着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让全体军民齐心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不仅解决了物资短缺难题,更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
2、神。正是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让党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共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塑造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在部分党政机关悄然滋生。公务接待超标准、公车私用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行为不仅造成大量公共资源浪费,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社会上,奢靡之风也逐渐蔓延,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过度消费、盲目攀比等行为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修订并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成为遏制不良风气、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保障国家资源合理利用的迫切需求
3、条例的核心内容解读条例内容全面细致,涵盖党政机关运行的各个关键环节。在经费管理方面,强调全面统筹财政资源,将所有收入与支出纳入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坚决杜绝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禁通过虚列支出、转移或套取财政资金等不正当手段违规使用资金,也禁止向下级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摊派、转嫁费用。严格把控各类公务活动经费,如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预算执行准确率,防止年底突
4、击花钱等不合理现象发生。公务接待严格规范流程,实行公函制度,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一律不予接待。明确接待标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与陪同人员数量,严禁提供高档菜肴、香烟和酒,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在公务用车管理上,实行编制管理与严格的配备标准管理,依据单位实际工作需求合理确定车辆编制,严控车辆购置和运行费用。大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鼓励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用车方式,降低行政成本。办公用房严格依照规定标准配置,对不同级别、职能的部门和人员明确相应办公用房面积标准,严禁超标准配备和使用。定期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对违规占用的办公用房及时清理腾退,实现办公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方面,积极倡
5、导绿色办公理念,大力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如节能灯具、节能空调等,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办公用品管理,实行集中采购、按需领用制度,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浪费,鼓励办公用品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党员干部如何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羽L条例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首先,要筑牢思想根基,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政绩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杜绝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避免因盲目决策、冲动投资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有限资源用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关键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
6、住房等民生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其次,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从细微之处做起。在国内差旅中,严格执行内部审批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行程,严格控制人数和天数,杜绝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坚决抵制变相旅游。在公务接待中,严格按照公函和标准执行,不搞特殊化,不超规格接待。在办公过程中,养成良好节约习惯,做到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双面打印文件,充分利用办公设备节能功能等。再者,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在单位内部,通过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举办节约知识讲座、设立节约标兵评选等方式,营造浓厚节约氛围,引导同事树立节约意识。在家庭生活中,向家人宣传节约理念,倡导合理消费、绿色生活,带动家庭成员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同时,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条例精神,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节约倡议等方式,扩大条例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行动中,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