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课讲稿(精选)同志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的这句千古名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耳贵,深刻地揭示了节俭与奢靡对国家兴衰、家族存亡的关键影响。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宛如一条坚韧的精神纽带,贯穿于华夏文明的悠悠长河;更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的政治本色,成为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作风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围绕这一条例,深入探讨其
2、时代背景、核心内容与实践要求,力求将勤俭节约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中,化作实际行动。-S把握时代脉搏:条例出台的深刻背景(一)红色血脉中的精神传承回望党的光辉历史,勤俭节约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是融入共产党人血脉的红色基因。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条件异常艰苦,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规定夜晚办公只点一盏灯,红军战士们更是将用过的子弹壳重新装填火药,反复使用。在那艰难岁月里,每一份资源都显得弥足珍贵,正是凭借着这种对资源的珍惜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红军才得以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顽强坚守。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残酷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积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
3、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拿起锄头,开荒种地;妇女们纺线织布,齐心协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打破了敌人的围困,不仅实现了物资的自给自足,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延安精神。这些历史片段充分证明,勤俭节约是我们党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是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生动体现。它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二)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尽管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依然严峻。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的粮食可达1800万吨,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相当于3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些
4、被浪费的粮食,本可以为无数人解决温饱问题,却白白地被丢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在党政机关领域,个别单位仍存在公务接待超标准、办公用房超标、公车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例如,某地曾因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耗费巨额资金却未充分发挥实际效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刻不容缓,必须以制度的刚性力量来遏制奢靡之风的蔓延,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切实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战略布局的长远考量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这对党政机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政机关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动经济社会
5、发展中发挥着弓I领和示范作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通过严格落实条例规定,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关乎当下的发展,更是着眼于国家的长远未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聚焦核心内容:条例的重点与亮点(一)织密经费管理“安全网”条例对经费管理作出了全面而严格的规定,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能得到合理、规范的使用。在预算编制环节,要求各单位必须坚持“先有预算
6、后有支出”的基本原则,严禁出现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的情况。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一些单位随意花钱、盲目开支的现象。同时,坚决杜绝虚报冒领、巧立名目套取资金等违规行为,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动态监控机制,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和电子票据管理。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推行,使得每一笔公务消费都能留下清晰的记录,便于监督和管理;电子票据管理则实现了票据的电子化流转,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资金使用全程留痕、透明可查,让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一目了然。例如,某省通过搭建财政大数据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各单位经费支出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
7、时发现并精准纠正违规支出行为。在该平台的有效监管下,全省“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5%,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财政资金真正花在了刀刃上。(二)划定公务活动“硬杠杠”公务接待和会议活动是厉行节约的重点领域,条例在这些方面划定了明确的“硬杠杠”,为规范公务活动提供了清晰的准则。条例明确规定,公务接待要简化礼仪、控制标准,严禁超规格接待、公款吃喝和违规赠送礼品。某省积极响应,推行“公务接待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列出20项禁止行为,如禁止提供高档烟酒、禁止安排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这一制度的实施,让公务接待有了明确的“红线”,有效规范了接待行为。据统计,该省实施“公务接待负面清单”制度后,接待费用同比
8、下降30%,不仅节约了财政资金,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接待氛围。在会议管理方面,大力倡导“少开会、开短会、开视频会”的理念,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时间和经费。坚决整治“文山会海”现象,避免因过多、过长的会议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某市通过推行“无会周”制度,规定每周有特定的几天不安排会议,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实施后,每年减少会议数量40%以上,节约会议经费数百万元,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扎紧资产配置“铁笼子”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是条例规范的重要内容,旨在扎紧资产配置的“铁笼子”,防止资产的滥用和浪费。在办公用房方面,严格核定
9、编制和使用标准,对不同级别、不同职能的部门和人员明确相应的办公用房面积标准,做到标准清晰、界限明确。全面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对违规占用的办公用房及时进行清理腾退。同时,推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和共享使用的模式。部分地区建立了办公用房“共享池”,将闲置的办公资源进行整合,集中管理。当其他单位有临时性办公需求时,可以从“共享池”中申请使用,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在公务用车领域,持续深化公车改革,严格控制车辆编制和购置标准。大力推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车辆的使用情况,杜绝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某省直机
10、关通过公车改革,减少车辆运行成本50%,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遏制了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实现了公务用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三、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条例落地见效(一)加强思想教育,筑牢节约意识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地见效,首先必须加强思想教育,筑牢节约意识的根基。将学习该条例纳入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教育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学习。组织专题党课,邀请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进行深入解读,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条例的重要意义、核心内容和具体要求。开展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因违反条例规定而受到处理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党员干部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举办警示教育活
11、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节约知识、宣传节约典型案例,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单位宣传栏张贴节约标语、宣传海报,营造浓厚的节约氛围,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二)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严格的监督检查是确保条例制度执行到位的关键。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条例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检查内容涵盖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各个方面,确保检查全面、深
12、入、细致。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和媒体对党政机关的浪费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于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属实的问题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确保条例的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作常态化开展推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贯彻落实,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在节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
13、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浪费现象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处理,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制度的宣传培训L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熟悉制度内容,掌握制度要求,自觉遵守制度规定。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同志们,“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让我们以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契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勤俭节约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以实际行动践行条例要求,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中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我们的国家不断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