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6月21日上海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材料1:国家层面推动体重管理的政策,上海层面健康管理的政策发展,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出台。材料2: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这些健康风险,如何科学有效应对?做好体重管理,让健康“关口前移”。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为啥全民要管好体重?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
2、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关乎个人健康,也是影响社会经济负担的民生问题。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体重管理的一大目标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怎样进行体重管理?体重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全社会联动二材料3:自2008年起,上海向市民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及实用健康工具,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各类健康科普,促使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09%,实现17年“连升”,市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上海市民“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将从饮食控制、运动促进、规律作息和必要医学干预手段等维度,组织全市临床、营养、公共
3、卫生和运动健康专家编写,并将积极运用Al技术提升体重管理成效。将印发数十万本纸质读本,并将通过电子书、有声书和视频等,进行全媒体推广传播。除了惠及本市市民,也可辐射至长三角和全国各地。据了解,上海市民“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教授牵头编写。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要把更多体重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市民,帮助市民树立主动健康的理念,知行合一,坚持养成健康习惯,持续提升健康素养,为健康上海夯实民众基础。问题:上海卫生健康委促进处编写一本上海”体重管理
4、健康科普手册,假如你是促进处的工作人员,请以编委会的名义为上海”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编写前言,不超过500字。要求:结构完整、语言简洁。刖百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倡导全民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上海作为健康城市试点先行区,率先出台健康上海行动实施方案,将体重合格率纳入“健康园区”考核指标,让”健康体重”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降低肥胖发生率”的核心指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立足超大型城市健康管理特点
5、特编制本手册。本手册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促进处牵头,特邀贾伟平教授、吴凡教授等权威专家团队编写。内容涵盖科学饮食、运动处方、睡眠管理、心理调适等维度,既融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又结合上海本土化案例。手册采用“问题导向-图解辅助-行动清单”的编排方式,力求让健康知识可知、可感、可行。希望这本凝聚多方智慧的手册,能帮助市民朋友树立“体重管理是终身健康投资”的理念,用科学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从科学管理体重开始,共同迈向健康美好的未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6月XX日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材料1:上海某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安装充电桩,推进很不顺利,小区在推动充电桩安
6、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个老旧小区本来停车就很难,小区燃油车主说充电桩也占位置,装了充电桩侵占了空间,造成停车更难,形成停车难充电难的恶性循环;安装充电桩的意见征集过程不民主,很多居民蒙在鼓里,居民不知道要装充电桩,居委会物业的业主大会上,有100多页内容,而装充电桩是其中一项,居民不清楚流程等问题;同时,居民担心电力不足,引发火灾;一些居民抱怨,没有充电桩的时候,飞线充电有安全隐患;有居民抱怨买了电动车没地方充电还要跑去外面充电;前几天,某位业主找到物业反映,说自己女儿车技不好,装了充电桩影响他们停车。某专家讲新能源汽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问题:结合材料,请归纳老旧小区装
7、充电桩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500字以内。问题:1.停车空间紧张。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安装充电桩进一步侵占停车空间,有限的停车位因充电桩的安装而减少,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2.信息传达不畅。资料复杂、居民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对安装流程等关键内容缺乏了解,产生误解。3.安全隐患担忧。居民对电力不足引发火灾,飞线充电现象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电线容易引发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对策:一要优化空间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库,根据小区内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和充电需求,合理分配快充桩和慢充桩的数量,将充电桩安装在停车位的侧面或后方,与停车位保持适当的距离,方便车辆充电和人员操作,提高空间利用率。二要加强信息沟通。将充电
8、桩安装的相关信息单独整理,通过小区公告栏、微信群、短信等多种渠道向居民发布;召开充电桩安装专题说明会,邀请专业人员为居民讲解充电桩的安全性、使用方法、收费标准等问题,解答居民的疑问,消除居民的顾虑。三要消除安全隐患。对老旧小区的电力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和升级改造,根据小区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电力容量,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加强对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在小区内设置专门的充电区域,配备消防设施,确保充电安全。第三题:大作文(60分)材料: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
9、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多次强调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人民,要改到实处,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问题:结合国家实际,以“改”在民生关键处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100o-1200字。智改民生痛点创优上海温度“让为民服务有温度,兜底保障有精度,民生改革有力度。”上海市长龚正在部署2025年民生工作时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群众最期盼的领
10、域破题攻坚。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始终以“改”破题、以“智”增效、以“实”惠民,上海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在基层减负、居住升级、“一老一小”三大领域精耕细作,以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推动民生福祉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跃升。数字赋能基层,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服务跟着需求走”的理念,正是民生改革的方向。一要平台整合破壁垒。打造全市统一的“社区云”平台,整合部门信息系统,实现“一次认证、一口登录”。基层告别重复采集、多头报表,多类证明实现“少跑免跑”。二要智能减负提效能。依托智能报表预填、台账自动生成功能,解放基层干部双手。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让居村干部从“表格围城”中突围,回归
11、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三要数据驱动优治理。推动治理模式升级,绘就“要素一张图”实现人房企数据可视化;打造“因病致贫预警平台”精准防贫,动态更新独居老人档案,实现“主动关爱”。攻坚居住痛点,焕新城乡宜居空间。面对居住痛点,上海打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组合拳。一要城市更新解“旧困”。全力破解“老小旧远”,创新“党政协同+分区包干”机制,旧改听证会吸纳居民建议,让政策更贴民意,生动诠释“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二要乡村振兴探新路。创新“宅基地整建制归并平移”,盘活土地资源,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引入上海地产集团打造“乡悦华亭”田园综合体。三要功能品质双提升。改造紧扣“功能补缺”与“价值增值”。加
12、大中心城区旧里厨卫改造,完善智能农具房设计,解决空间升级,追求安居乐业品质。聚焦“一老一小”,织密全周期保障网。上海将“一老一小”服务作为民生改革的温度标尺。一要服务场景嵌入式。打造嵌入式服务,亲子早教与老年英语角相邻,血压测量区紧邻托育空间,全方位24小时“服务不断档”,布局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可及性。二要深化“社区云”应用,老人便捷预约上门助浴、康复护理;家长实时查询普惠托位、报名亲子活动,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三要制度供给强支撑。推动托幼一体化,探索医疗机构嵌入社区综合体,落实生育补贴、扩大长护险覆盖范围等政策,构建生育友好、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坚实制度底座。民生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民生”到“民心,一字之差,却需要千万次的“改”与“进”。上海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民生关键处持续发力,让这座城市不仅有摩天大楼的璀璨,更有市井巷陌的温度;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