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73063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一、不同的概念1、渲染 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 “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清人刘熙载艺概 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 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

2、物更加突出。齐已有早梅一诗: “万木冻欲折,孤根 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3、 衬托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 以乐衬乐, 以哀衬哀, 即“绿叶衬红 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1最新资料推荐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

3、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 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 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谢亭送别 唐代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鸟之“惊” 、“鸣”反衬春山“夜静” 。 4、对比 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 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

4、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2最新资料推荐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5、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词将今日千里之外的“孤坟”与梦中十年前相守的妻子于“小轩窗,正梳妆”两幅画面对比,突出今日孤独凄凉,往日温馨,从而表达了对亡妻的深长思念之情。二、用法的区分1、渲染 :通过 (环境 )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从正面着笔。 杜甫的登高 ,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6、2、烘托 :通过(景物 )环境描写来烘托 心情。 从侧面 着笔。(只写侧面一面)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3如柳永的雨霖铃 ,最新资料推荐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 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

7、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 ,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3、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 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如梅尧臣 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总结:渲染和烘托:

8、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 “烘托”4最新资料推荐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范畴区分 渲染

9、、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三、练习题一、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简析本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诗的意蕴。第题的要点是两个,一是要答“表现手法”,二是要答写景角度。最主要的手法应是侧面烘托。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雷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 ,烘托大雪之厚重,以雪夜奇寒烘托出作者心情之孤寒。这样回答,才能做到“虚实并举”,即既要有术语、套话,又要落实到具体诗句。回答本诗“写景的角度”,就要清楚知晓 “角度” 这一术语的内涵。这是从

10、触觉、 视角、5最新资料推荐听觉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第题要求赏析“意蕴” ,“时闻折竹声” 一句包含哪些意蕴呢, 若能结合全诗, 展开想像,设身处地, 发散思维, 不难看出,“折竹声于”“夜深” 而“时闻”,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 “折竹”,极言雪之大之重,因雪压断了竹竿: 其二,衬出夜之静。 此为以声衬静; 其三,诗人彻夜未眠, 不然,何以“时闻” ?为何不眠?不仅因 “衾枕冷”,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独居(谪居江洲)异地的孤苦难耐的心情。二、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

11、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参考答案】1、 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 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 的原因。 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6最新资料推荐适”,而是闲得无聊。 )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 “闲敲棋子” 表现出来。约客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三、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