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0532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复习学案苏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则 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巩固文言字词句,体会二则寓言蕴含的道理;3、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复习过程:课前自主复习:一、郑人买履重点词语解释郑人有欲( )买履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 )其坐,至( )之( )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 )反,市罢( ),遂(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以( )足?”曰:“宁( )信度( ),无自信也。”二、刻舟求剑重点词语解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 )舟中坠于( )水。遽( )契( )其舟,曰:“是( )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

2、( )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 )此( ),不亦惑( )乎?三、文学常识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是 , 时期哲学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2)刻舟求剑选自 。这本书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四、重点句子翻译(1)何不试之以足? 译:_(2)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_(3)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译:_(4)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_(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_五、这两则寓言分别蕴含了怎样的道理?_ 课堂互动一、文体常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

3、训。寓言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是通过简单的故事以寄意,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直接说明某种生活事理。二、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而置之其坐: 2、反取之: 三、一词多义1、先自度其足( ) 2、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遽契其舟(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至之市( ) 何不试之以足(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置之其坐( )四、特殊句式1、倒装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相当于“有欲买履之郑人”,定语后置);(2)试之以足(是“以足试之”的倒装,状语后置);(3)无自信自(是“无信自也”的倒装,定语前置);(4)楚人有涉江者(是“有涉江者楚人

4、”的倒装,定语后置)2、判断句:是吾剑之所从坠3、固定句式:不亦惑乎?(“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可译为“不也吗?”表反问)五、朗读节奏划分(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3)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4)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六、问题研讨1、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写出有关句子。(1)郑人最可笑的“言”:_(2)楚人最可笑的“行”:_2、这两则寓言都具有怎样的讽刺意义?_3、郑人买履结尾对话有什么作用?_4、你还知道出自韩非子的哪些寓言故事?_课后拓展(一)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

5、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初竖执之拿俄有老夫至来到 但见事多矣只,只是遂依而截之2、句子翻译:(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分析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执长竿入城门者: 老人: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寓意? (二)大鼠 蒲松龄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

6、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阖(h):关闭。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啻(ch):仅;止。龁(h):咬。 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7、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翻译: 4、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导学01参考答案:六3、郑人买履结尾对话有什么作用?对话式的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前文叙述的郑人一系列的可笑行为已让读者感到这是个愚人,结尾又恰到好处的加上一组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4、你还知道出自韩非子的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守株待兔课后拓展:(一)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

8、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初竖执之:拿俄有老夫至:来到 但见事多矣:只,只是遂依而截之:于是,就2、句子翻译:(1)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2)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3、分析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执长竿入城门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9、做事无主见。老人:自作聪明、好为人师、贻笑大方。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寓意?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和固执;认识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认识清楚事物,事情才能办成。(二)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这只猫害怕了,认为它也是一只没有能力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

10、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被嚼碎了。这样以后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勇斗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 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吃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正巧、恰逢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都)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缓慢、迟缓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翻译:这样以后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4、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C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