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0710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华东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教案华东师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相交线和平行线课标要求了解对顶角,知道对项角相等。 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干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典型例题1.判定与性质例1 判断题: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2、同位角相等。()答案:(1)错,应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错,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错,应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错,应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例2 已知:如图,ABCD,求证:B+D=BED。分析:可以考虑把BED变成两个角的和。如图5,过E点引一条直线EFAB,则有B=1,再设法证明D=2,需证EFCD,这可通过已知ABCD和EFAB得到。证明:过点E作EFAB,则B=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D=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ED=1+2, BED=B+D(等量代换)。变式1已知:如图6,ABCD,求证:BED=360-(B+D)。分析:此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E点的位置及结论。我们通常所说的BED都是指小于平角的角,如果把BED看成是大于平角的角,可以认为此题的结论与例1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模仿例1作辅助线,不难解决此题。证明:过点E作EFAB,则B+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D+2=180+180(等式的性质

4、)。 又BED=1+2, B+D+BED=360(等量代换)。 BED=360-(B+D)(等式的性质)。变式2已知:如图7,ABCD,求证:BED=D-B。分析:此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E点的位置不同,从而结论也不同。模仿例1与变式1作辅助线的方法,可以解决此题。证明:过点E作EFAB,则FE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FED=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D=FED-FEB, BED=D-B(等量代换)。变式3已知:如图8,ABCD,求证:BED=B-D。分析:此题与变式2类似,只是B、D的

5、大小发生了变化。证明:过点E作EFAB,则1+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又EFAB(已作), EF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FED+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2+D=180。 1+2+D-(1+B)=180-180(等式的性质)。 2=B-D(等式的性质)。 即BED=B-D。例3 已知:如图9,ABCD,ABF=DCE。求证:BFE=FEC。证法一:过F点作FGAB ,则ABF=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过E点作EHCD ,则DCE=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FGAB(已作),ABCD(已知), FGCD(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又EHCD (已知), FGEH(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3+4(等式的性质) 即BFE=FEC。证法二:如图10,延长BF、DC相交于G点。 ABCD(已知), 1=AB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F=DCE(已知), 1=DCE(等量代换)。 BG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果延长CE、AB相交于H点(如图11),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证明(过程略)。证法三:(如图12)连结BC。 ABCD(已知), AB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F=DCE(已知), ABC-ABF =BCD-DCE(等式的性质)。 即FBC=BCE。 BFE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