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2132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5年《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5年《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5年《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5年《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事故隐需内部报告奖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单位在提供用餐等的安全管理,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等,并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从事食堂用餐、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单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单位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即上岗作业,存在传播病菌污染食品的风险。2 .从业人员患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或皮肤有伤口感染时,未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继续参与食品加工。3 .从业人员进入食品处理区时未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或在专间操作时未佩戴口罩,导致头发、皮屑等污染食品。4 .从业人员加工食品前未按规范洗手消毒,或接触污染物后未重新洗手直接操作,造成手部细菌污染食品

3、5 .食堂工作人员将清洁剂、消毒剂等有毒物品与食品混放,存在误饮误食或污染食品的风险。6 .食材初加工时,未按要求拣选、清洗蔬菜,导致泥沙、杂草等异物带入后续加工环节。7 .肉类、水产品加工前未进行感官检查,或未去除毛、淋巴结、内脏等不可食用部分。8 .工用具使用后未及时清洗消毒,或生熟刀具、砧板混用,造成交叉污染。9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未按规定称量,或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导致食品添加剂超标。10 .烹饪过程中未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C以上,造成食品未烧熟煮透。11 .备餐过程中未对食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或烹饪完成至食用时间超过2小时未按要求存放。12 .餐饮具洗消后未存放在保洁设施内,

4、或保洁设施不足导致二次污染。13 .留样时未按要求留存足够品种和数量,或留样时间不足48小时,影响食品安全事件调查。14 .餐厨废弃物未及时清理,或未与资质单位签订收运合同,存在废弃油脂回流风险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冷藏冷冻设备温度控制失灵,导致冷藏温度高于8。C或冷冻温度高于-12t3C,食材腐败变质。2 .食品加工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未分离,或供水设施损坏导致水质污染。3 .排水设施堵塞、破损,或未安装防鼠网,导致污水外溢和有害生物侵入。4 .洗手设施数量不足、无法正常使用,或未配备洗手液、干手器等附属物品。5 .专间内紫外线消毒灯损坏或照射时间不足30分钟,导致空气消毒不彻底。

5、6 .餐饮具洗消设备故障,如洗碗机水温不足、消毒剂浓度不准确,造成消毒不达标。7 .食品留样冰箱未专用,或未定期清洁消毒,导致留样样品污染。8 .通风排烟设施堵塞、损坏,造成厨房油烟积聚或凝结水掉落污染食品。9 .库房内货架不足或损坏,食材未离墙离地存放,导致受潮变质。10 .工用具存放架未按要求设置,接触食品的容器直接放置在地面,易受污染。11 .杀虫剂、杀鼠剂存放于食品处理区,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有毒有害物品。12 .食品加工设备如切片机、搅拌机等防护装置缺失,存在机械伤害风险。13 .留样容器使用前未清洗消毒,或冷藏设备未专用及保持清洁,易污染留样样品。14 .排水管道与外界相通的出口未安

6、装金属篦子或篦子缝隙大于Iomm,导致有害生物侵入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食堂周边25米内存在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等污染源,增加有害生物孳生风险。2 .食品处理区地面有积水、油污,墙壁、天花板有灰尘、蜘蛛网,形成卫生死角。3 .蔬菜、肉类、水产品清洗池未标识或混用,导致交叉污染。4 .专间未实行“五专”管理,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造成污染风险。5 .食堂内未设置防蝇灯或防蝇灯安装位置不当,无法有效杀灭苍蝇。6 .与外界相通的门窗未安装纱网、风幕机,或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导致虫害侵入。7 .垃圾容器未加盖或数量不足,餐厨废弃物溢出,散发异味吸引有害生物。8 .食品处理区与就餐区未有效分隔,人员流

7、动导致交叉污染。9 .备餐场所未在使用前进行空气消毒,或消毒设施失效。10 .食堂内照明设施不足或使用非安全型灯具,影响食品感官检查或导致玻璃碎片污染。11 .库房内原料、半成品、成品未分区存放,或未按先进先出原则储存,导致超期变质。12 .餐饮具保洁柜未密闭,或内部不清洁,造成洗消后的餐饮具二次污染。13 .食堂周边环境有孳生鼠、苍蝇、蚊子、嶂螂等有害生物的空间,增大餐饮服务场所遭到有害生物侵害概率。14 .食品处理区墙壁、地板有缝隙,天花板不完整,所有管道与外界或天花板连接处未封闭,导致有害生物侵入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以集中用餐单位作为主体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导致责任界

8、定不明。2 .许可证过期未及时延续,或超范围经营,存在无证经营风险。3 .承包经营企业选择时未严格审核资质,或未签订合同明确食品安全责任。4 .未建立供货商评价和退出机制,或未定期对供货商进行食品安全状况评价。5 .未按规定设置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或岗位职责不清、能力不足。6 .未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或记录流于形式、不真实。7 .自查发现问题后未查明原因、未落实整改措施或未设定整改期限。8 .未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或未按要求开展晨检并记录。9 .原辅材料索证索票不全,或未按批次进行进货查验,无法实现溯源。10 .未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或使用时未按规定记录

9、11 .未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或未定期组织演练,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12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不足或使用不合理,影响设备维护和安全设施配备。13 .未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员工发现隐患缺乏报告积极性。14 .对承包经营企业疏于管理,存在“一包了之”思想,未督促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单位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单位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单位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

10、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单位设立了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也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按以下程序组织核查:1 .初步核查:接到报告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第一时间联系报告人,核实具体情况,初步评估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2 .现场核查:经初步判断属于事故隐患的,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复核,确保隐患识别准确、风险评估到位。3 .整改落实:(1) 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闭环处理;(2)重大事故隐患若无法即时整改,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及应急措施,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彻底消除。4.闭

11、环管理:所有整改完成的隐患均需建立台账记录,实施销号管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关闭流程。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七条单位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事故隐患报告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激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第八条奖励标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小隐患奖励和大隐患重奖两类:L小隐患奖励:针对可快速整改、影响较小的一般隐患,给予报告人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等)及通报表扬等精神激励。2.大隐患重奖:对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重大隐患,经核实并完成整改后,对报告人给予高额奖金、晋升机会或福利待遇等奖励,并在单位范围内公开表彰。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

12、运用第九条单位对隐患报告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实行正向激励:L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考量并给予加分;2.对隐患排查治理贡献突出者,在职务晋升、岗位调整时予以倾斜;3.设立“安全生产之星”“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定期表彰先进典型。第十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定期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分析员工报告隐患情况,举一反三排查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七章宣传引导第十一条单位通过以下方式加强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的宣传引导:1 .利用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及奖励落实情况;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隐患辨识能

13、力与主动报告意识;3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若单位其他规定与本制度冲突,以本制度为准。第十三条本制度每年开展有效性评审,每三年系统性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临时调整。附表:1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单位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单位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单位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

14、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曰僦队:WA:第11页,共16页第12页,共16页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3页,共16页单位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4页,共16页第15页,共16页单位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1 .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单位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小.hongshu:EHS安全教育交流第16页,共1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