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20847 上传时间:2020-10-0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型糖尿病及IGT、IFG、IGR,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IGR血糖调节受损,它包括: 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糖耐量减低 IFG(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血糖调节受损IGR,血糖调节受损 (IGT 和 IFG) 是正常血糖状态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 IFG 与 IGT 不能相互转换,代表了不同的血糖调节异常,前者是空腹,后者是餐后。 IGT

2、and IFG本身不是临床的症候,但对将来的糖尿病和/或心血管疾病是极大的 危险因素。,WHO 1999,IGT 定义,1、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阶段; 2、IGT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3、是代谢综合征的必备成份之一; 4、是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根据静脉血浆的初步诊断,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诊断的标准mmol/L(mg/dl),糖尿病: 空腹或 葡萄糖负荷后2h/或随机*,糖耐量低减(IG

3、T): 空腹(如果测定)和 葡萄糖负荷后2h,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 2h(如果测定),7.0(126) 11.1(200),7.0(126) 7.8(140)且11.1(200),6.1(110)且7.0(126) 7.8(140),WHO血糖指标图示,IGT,75gOGTT 2小时血糖值(mg/dl),140 199,IGT,WHO 代谢综合征的条件,高胰岛素血症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血脂异常 血糖升高 心血管疾病,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

4、的临床研究,显性糖尿病、未被确诊的糖尿病和IGT发病率的评估 (US, 1996),King H et al Diabetes Care 1993;16:157-177,不同国家和地区糖尿病及IGT流行病学 (%),中国糖尿病和IGT流行病学,作者 年 年龄 样本 糖尿病 IGT 潘孝仁 (大庆) 1981 30-64 90187 0.86 0.62 潘长玉 (首钢) 1994 30-64 29859 3.63 4.19 潘孝仁 (全国) 1995 25-64 224251 2.51 3.30 向红丁 (全国) 1996 30-64 38216 2.45 3.64 贾伟平 (上海) 2000

5、15-94 2978 9.70 10.50,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IGT的病理生理,胰岛素抵抗 轻度胰岛素分泌缺陷 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降低或消失 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反应轻度延迟,单独IFG患者,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正常,而单独IGT患者,空腹血糖正常。尽管这两种糖代谢异常都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 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升高和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升高,和肌肉胰岛素抵抗关系更加密切。,单独IFG患者有第一时相(010 min

6、)和早期时相(030 min)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但晚期时相(60120 min)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而IGT患者,早期和晚期时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都受损。单独IFG,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单独IGT,则提示存在肌肉和肝脏共同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肝糖生成,内源性胰岛素,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内源性胰岛素,IGT,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 4 7 年 ,“诊断糖尿病”,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显性糖尿病,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

7、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IGT 糖尿病 ( % / 年),IGT者 每年糖尿病转换率,Da Qing Study: Diabetes Care 1997,中国大庆IGT 6年糖尿病转化率,空腹血浆胰岛素 (pmol/L),糖尿病累积发病率 (%),负荷后2 h血浆胰岛素 (pmol/L),IGT者5年糖尿病累积发病率( 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Cumulative incidence DM (%),2-hour pl

8、asma glucose (nmol/L),Adapted from: Heine, R.J. et al. Diabeitc Med. 13:S12-S14, 1996,IGT向糖尿病转化的影响因素,体重 空腹血糖 2h 血糖 (OGTT) 空腹血浆胰岛素 2h 血浆胰岛素 (OGTT),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IGT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高胰岛素血症 血脂异常 高血压 中心性肥胖 高尿酸血症 微量白蛋白尿 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 肾

9、病等。,IGT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的机理,内皮细胞层通透性增高,蛋白质漏出,间质水肿,基质增多。 血管舒缩不平衡:血管收缩。 舒血管的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 缩血管的内皮素增多 纤溶作用减弱,抗血栓形成能力减弱。 内皮细胞表面粘附物质增多,促使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IGT大血管的患病率明显增高,Fujimoto: 1987年 男性(229例)CHD(%)HT(%)LE(%) NGT(79) 6.3 29.1 8.9 IGT (72) 26.3 51.4 16.7 NIDDM (78) 29.5 53.8 24.4,其它有关研究正在继续进行中 来自中国的临床试验(大庆IGT与糖尿病的研究)

10、577例IGT 519例对照 4% IGT 0.4% NGT,心电图呈冠心病的异常表现,IGT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Diabetes Care 1993:16.150-156,与血糖正常者相比,IGT组24小时ABPM的变化具有夜间血压增高和昼夜血压差值减小的趋势,表示IGT患者已开始出现早期高血压改变,结果:,*,*,* *,*,( ) 校正年龄、性别, ( )校正收缩压、体重指数、异常心电图、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后,*p0.05 * p0.01 与正常人群相比。,NGT、IGT及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对危险率,Fujishima Diabetes 1996;

11、45(suppl 3): 514-516,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率,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干预治疗的目的,防止或延迟IGT进展为DM。 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促使IGT逆转为NGT。,糖尿病基因或基因群组 + 环境因素,胰岛素 抵抗,葡萄糖耐量 正常 IGT 2型糖尿病,胰岛素 缺乏,(-),IGT干预治疗的可行性,(+),(-),IGT干预治疗,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 运动 药物干预,饮食和运动对IGT长期干预治疗的影响,作者 年份 WHO 随

12、访时间 干预 改善情况 定义的(年数) 葡萄糖耐量 IGT 异常的措施 Sartir et al1980-10D + Ericsson et al1991+ 5D+E + Page et al1993+ 6D+E + Ramalya et al1992- 2D+E - Bowrn et al1994+ 2D+E + Dyson et al1995- 1D+E - * Pan XR et al1997+ 6D+E +,D: diet; E: exercise,大庆 IGT 干预试验 (557 例 IGT 随访6年),DM DM相对危险率 转换率 的降低,对照组 饮食组 运动组 饮食 + 运动组,

13、67.7% 43.8% 41.1% 46.0%,-35% -46% -41%,X.R. Pan et al. Diabetes Care, 1997,用于IGT 干预治疗的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有效地减轻餐后高血糖,不引起低血糖; 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 减轻细胞负荷,改善细胞功能; 改善血脂异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不增加体重; 长期应用的安全、无严重副作用; 经过预初试验确实有效。,DM 每年转化率,例数 NGT IGT DM DM 转化率 脱落,(%) (%) (%) (%),NGT, DM, IGT:根据 1985 WHO 75g OGGT标准确定,W.Y.

14、Yang, et al. Publication in Preparation,2型糖尿病转化率,(%),C.Y. Pan, et al. Publication in Preparation,The STOP-NIDDM Trial实验设计,安慰剂TID (n = 700),阿卡波糖 100 mg TID (n = 700),-1,0,36,6,12,18,24,30,39,月,1,2,3,4,5,6,7,8,9,10,11,12,13,14,15,随访,安慰剂n = 1400,安慰剂,Chiasson, J.-L. et al. Diabetes Care 21: 1720-1725, 1

15、998,The Stop-NIDDM Trial,IGT 随机例数: 1409 100 提前终止试验: 272 18.8 糖尿病转化率: 343 28.9 心血管事件: 34 2.4,N,%,截止2000年小结,Chiasson, J.-L, et al.,流 程 图,建议步骤 - 有许多危险因素时 + 对饮食+运动干预反应差 考虑药物干预。,药物干预IGT尚须解决的问题,什么人用?如何筛选病人? 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是长期用还是间歇用? 随访间期多长?,哪些人需要筛查,肥胖超重者 年龄45岁者 有家族史者(DM) 原发高血压病人 血脂异常者 出生时体重过重或过轻者 妊娠期DM 多

16、囊卵巢综合征,结 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IGT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IGT的危险性 - CVD的危险因素 - DM与代谢综合征 干预性治疗已取得初步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尚有待解决,提 要,IGT 、IFG 、IGR的定义 IGT 、IFG诊断 IGT的流行病学 IGT的病理生理 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IGT的危害 IGT的干预治疗 中国关于IGT的临床研究,中国关于拜唐苹与IGT的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 - 副作用 - 体检 - 实验室指标的标准分析 - 尿液分析和心电图检查,五个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高妍) 上海瑞金医院(罗邦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

17、院(陈家伟)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傅祖植、 程桦),入 选 情 况,入选时一般情况,安慰剂 拜唐苹 P值 性别(男/女) 52/75 49/76 0.875 年龄(平均岁) 55.68.31 53.48.63 0.011 BMI(kg/m 2) 25.83.29 25.7 2.97 0.624,SBP(mmHg) 129.214.80 126.613.78 0.102 DBP(mmHg) 79.78.55 79.57.52 0.836,52,试验前后血糖动态改变(mg/dl),#为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均数的显著性检验,试验前后胰岛素动态改变(pmol/L),#为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均数的显著性

18、检验,试验前后血脂谱动态改变(mg/dl),#为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均数的显著性检验,DM发生率和体重变化,#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均数的显著性检验P=0.0001。,两组严重不良事件,30045 腱鞘炎 29 57 重度 无关 痊愈,组别/随机号 事件 开始天数 持续天数 严重程度 与药物关系 转归,安慰剂组,拜唐苹组,20041 脑梗塞 51 中度 无关 缓解,40050 肝炎 99 重度 可能无关 缓解,50042 青光眼 28 11 重度 可能无关 痊愈,两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安慰剂组(n=132),拜唐苹组(n=126),N (m) %,N (m) %,低

19、血糖、头晕 味觉倒错、胃炎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能异常 无力 便秘、口干 腹胀、腹泻、腹痛 嗳气、恶心、消化不良 心悸 瘙痒 高脂血症 体重下降,2 0 1 0 0 1 19 3 3 1 2 0,2 0 1 0 0 1 21 3 3 1 2 0,1.6 0.0 0.8 0.0 0.0 0.8 14.5 2.4 2.3 0.8 1.5 0.0,0 2 1 0 1 1 52 5 1 3 1 2,0 2 0 1 1 1 64 5 1 3 1 2,0.0 1.6 0.0 0.8 0.8 0.8 41.3 4.0 0.8 2.4 0.8 1.6,小 结,拜唐苹治疗3个月对IGT患者的餐后最高血糖和胰岛

20、素、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甘油三酯以及体重等明显较安慰剂有效。 除拜唐苹已知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外,其它安全性参数(包括血尿生化及心电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本试验所使用拜唐苹(50mg,3/日)的剂量对中国IGT患者是有效安全的。,IGT干预治疗的必要性,根据大组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IGT患病率高,多高于糖尿病 每年有3-8%的IGT患者转变为2型糖尿病,其累积患病率可高达40%,使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增加5-8倍 IGT合并心血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IGT有潜在的可逆性是适时的干预对象,预防措施的可行性,2型糖尿病的预防应该是可行的,因为: 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无临床症状 筛选试验能够发现高危易患人群 确实存在着安全且可能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