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254627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估算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P13教学要求: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学生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能根据情景进行估算。3初步学会用口算、估算,解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教学难点:学会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引入如今社会网上购物是个主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生活课题:网上购物课件出示本单元的信息窗1

2、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 :每箱 20 根,共有 3 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学生会提出:一共有多少根玉米?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共同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如何列出算式,学生汇报中板书算式: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1)学生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根玉米?”这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汇报出不同的算式,用加法算是 20+20+20用乘法算: 20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能用乘法解答,回忆交流乘法的意义,说一说谁会计算,如何计算。(学生会有知道结果是60,用加法得出答案,

3、或者了解到个位添0。)(2)讨论交流教师追问质疑:为什么要添“ 0”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再班内汇报。(这一个探讨交流能让学生真正的去交流口算乘法方法的意义。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理解。)汇报口算方法: 3 乘 2 个十得 6 个十,也就是 60。学生多说一说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计算方法 , 现在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口算。口算卡片: 10 7 20 3 50 2 60 92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再来解决, 2003=8200=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 交流口算 “ 整十、整百乘一位数 ” 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教

4、师强调:可以把整十、整百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进行计算,也就是只看数位上的数字,计算后在添零补位就行。2. 教学估算西瓜每箱 48 元哈密瓜每箱 62 元讨论交流怎样解决:张大叔带了200 元,买 4 箱西瓜够不够?“300 元够买 5 箱哈密瓜吗?”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每个同学先独立计算,把几种估算方法写到练习本上。(2)小组交流:你们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最接近精确值,为什么?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这时教师明确估算的策略,在不需要准确计算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数看成和其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如: 142、 112 3 学生试着估算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说一说

5、今天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估算的必要性和方法。教师总结我们大家用集体的智慧探究出口算方法,非常了不起,其实有的时候一些数字结果的要求不是太准确时,用估计的方法算出得数也是非常方便的。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想想做做 1,2,3,4,5小结:我们在估算时要注意便于口算、与实际结果接近,还要符合实际。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估算A.20+20+20B.203=60(条 )3 乘 2 个十得 6 个十,也就是20080。33=600(元)乘 2 个百得 6 个十,也就是600。教学反思:课 题: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P45教学

6、目标:1. 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 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方法:理解”倍“的本质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学生根据情境图,直观性的说出红花、黄花和蓝花的数量。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1、出示蓝花、黄花情境图1(6 朵黄花):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告诉学生:除了比多比少之外,我们还可以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怎样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1) 提问:黄花有几朵?你能把黄花像

7、蓝花一样两朵两朵地圈一圈吗?(2) 学生圈一圈(3) 提问:黄花有几朵?黄花里有几个 2 朵?师:蓝花有 1 个 2,黄花有这样的 3 个 2 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 3 倍。(学生跟着读一读)2出示蓝花、红花情境图2(8 朵红花 ) :(1)提问:红花有几个 2 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先圈一圈再填空吗?(2)学生动笔圈一圈。请学生说说思考过程。(3)提问:为什么红花是蓝花的4 倍呢?(4)小结:红花的朵数有 4 个 2 朵,红花就是蓝花的 4 倍,也就是几里有几个 2,就是 2 的几倍。如果要列式计算,怎样列式?学生说,教师板演:82=4小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倍数是

8、没有单位的。3. 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谁和谁比。第一行有 1 个几,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提示:应该把哪条彩带的长度看作一份?要求“第二条彩带的长度是第一条的几倍?”就是求“第二条彩带有这样的几份”,用什么方法计算?四、全课总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五、作业:教学反思:课 题: 3、练习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P6. 第 5 9 题教学目标:1. 学生练习,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

9、凸现出来使,学生掌握倍,建立倍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5 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6 题在学生解决“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多少倍”这个问题前, 可以适当启发:要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多少倍,应该把哪条线段的长度看作 1 份?要求第一条线段里有这样的几份,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7 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8 题先让学生依次解

10、答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再要求他们说说解答时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为什么选择这些条件。5、完成“想想做做”第9 题综合性较强,不仅表现在条件和问题较多,而且表现在问题本身既涉及两个数量的倍比,又涉及两个数量的差比,因此,教学重点一是引导学生依据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或依据条件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比和差比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深对相关教学方法的认识。a二、全课总结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三、作业:教学反思:课 题: 5、练习一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P910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和估算,

11、理解“倍”的含义、2、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从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 、练习 1、2 题(学生独立的分析题目,独立完成,再交流算法)2、练习一 3、 4 题根据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条件,知道谁是谁的几倍。3、练习一第 5、6 题:要求学生先看图口述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再独立地完成,然后汇报算法和解题思路。4、练习一第

12、 7 题。(1)、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完成(2)、交流: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5 、练习一第 8 题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求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几倍,就是求 40 里面有几个 8,要用除法计算; 而求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就是求 40 比 8 多多少,要用减法计算。6 、练习一第 9 题看图说说已知条件,然后让他们先求出鸡的只数,引导他们认识到:求鸡的只数,就是求 90 的 3 倍是多少,要用 903. 因为兔是与鸡进行比较,所以求兔的只数就要把鸡的只数作为已知条件,并联系“兔比鸡少 75 只”,列出算式 270-75.7、练习一第 10、11 题二、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通过摆摆、说说

13、、算算学会了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课 题: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P7-8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3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从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学重难点:1 、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小棒若干支等教学过程:一

14、、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出示“猪猪侠,”谈话: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板书课题),大家都知道猪猪侠有超强的本领,每次遇到困难它都能迎刃而解,今天猪猪侠又会遇到什么难题呢?大家愿意和它一起克服困难吗?2、说一说:3个 6就是( )的( )倍。4个 7就是( )的( )倍。5的 3倍就是()个( )。7的 2倍就是()个( )。小结:这里的倍数就是个数。3、画一画第一行画: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 倍能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回答:(谁与谁比与谁为标准数第二行画这样的几份)独立完成后提问:你在第二行画了几个,怎样画的?二、自主探究,质疑解疑。过渡:

15、你们真能干,其实我知道你们有很多方面表现都很能干的,比如,每周的劳动课,你们表现得很积极,劳动很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美化环境,(多媒体显示主题图)。1、学习例题、捕捉信息,引发问题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把图中的信息整理成文字,板书(杨树有5 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 3 倍)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并选出问题(柳树有多少棵?)、深入探究,理解算理读题理解题意提问: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问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重要?(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 倍)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上划一划,圈一圈,并与小组交流,汇报时结合板书。提纲:( )和()比;以()为标准数;(柳树的棵树)有这样的()份,就

16、是()个()。利用小棒直观显示(学生独立操作)想一想,如果用小棒分别表示杨树和柳树的棵树,你说应该怎样摆呢?汇报:你是怎样摆的?追问:一共摆了几根,也就是几个几,为什么?(3)、列式解答,口述解题思路、指导看线段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杨树有5 棵,柳树的棵数有 3 个 5 棵,你能说说怎样求出柳树有多少棵吗?(同桌互相交流)汇报:(对应板书)想:求柳树有多少棵,就是求5 的 3 倍,也就是求3个 5 相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53=15(棵)或 35=15(棵)答:柳树有 15 棵。、 5、3、15 分别表示什么?、回顾步骤,归纳方法1、看图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2、读题,找出重点

17、句,从中分析3 点内容3、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所以用4、乘法计算。列式计算并解答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要用乘法计算。(多媒体显示)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借助实际操作完成填空并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求三角形有多少个,就是求4 个 3 是多少;求原片有多少个,就是求2 个 5 是多少。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让学生在教材给出的直条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再要求他们说说思考过程。3、完成“想想做做”第35 题明确已知条件,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4、完成“想想做做”第6 题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知道要求 7 周后树苗大约高多少厘米,就是求 40 厘米的 3 倍是多少,列式为 403.四、知识整理,总结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你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五、作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 杨树有 5 棵,柳树的是杨树的3 倍, 柳树有多少棵?想 : 求柳树有多少棵,就是求5 的 3 倍,也就是求 3 个 5 相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53=15(人)或 35=15(人)答:柳树有 15 棵。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