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30580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三关注”人教版新课标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走入了数学课堂。 创设情境成了计算教学重头戏。然而在计算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简单、 狭隘地创设教学情境, 导致情境教学陷入单一、片面、低效的误区。一、情境创设仅关注生活情境是不够的案例描述:在一次“数与计算”专题教学活动中,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8 的乘法口诀”、“小数加减法”等计算题的情境创设中,“超市购物”、“外出旅游”、“工程队修路”等生活情境充斥于耳。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成为生活情境的单色板,缺乏多样与活力。分析思考:教学情境应是丰富多样的,不仅要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还应包括充盈数学

2、味的数学情境。然而由于教师盲目追求时尚, 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 简单地把教学情境局限在生活情境中,势必使计算教学变得呆板、单调、机械,缺乏生机与活力。事实上,评价情境创设是否得当,很大程度是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计算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数学情境与生活情境没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和教学内容特点,摆脱生活情境的束缚,创设适合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情境,焕发计算教学的生命力。改进策略:计算教学不仅应突破“生活情境”的框框,还要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时,除了可以创设生活情境

3、之外,还可让学生口算复习已学过的“ 27-3 ”,再让学生试着改变算式中的一个数字,成为个位不够减的新算式。从而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中,积极观察、思考,提出 22-3 、21-3 、20-3 、27-8 、27-9 等诸多开放性算式。这样创设数学化教学情境,同样能激活计算教学的课堂,收到与生活化情境异曲同工的效果。二、情境创设仅关注外在形式是不够的案例描述:在教学“两位数笔算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时,许多教师往往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的: 出示本校课外兴趣小组外出参观人数的信息:男生12 人,女生 35 人。问一共有多少人外出参观?以此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12+35;又问男生

4、比女生少几人, 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算式:35-12 。分析思考:有的执教者认为计算教学式题的情境引入,无非是给计算式题简单地“戴上一顶情境的帽子”而已,由于囿于“形式化情境”的狭隘理念,忽略了让学生经历数学算式提出的思考过程。 这样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计算一共有学生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这种情境引入仅有花哨的外在形式, 而少了内在的数学思考, 仅是计算教学的形式过渡而已。 因此,情境创设要摒弃花哨的表象,以促进学生内在的数学思考为目的, 让学生真正经历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数学化过程,有效参与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改进策略:上述案例的情境创设可改进为: 教师出示本校课外兴趣小组

5、外出参观人数的信息:男生 12 人,女生 35 人。问:“如果给每位学生一瓶矿泉水,学校准备 3 件( 48 瓶)矿泉水,够发吗?我们该怎么思考?”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先求出学生总人数,再比较,引出 12+35;还可以先把 48 瓶矿泉水发给男生每人一瓶,算出剩下的瓶数,再与女生人数比较,引出 48-12 ;或把 48瓶矿泉水先发给女生每人一瓶,再将剩下的瓶数与男生人数比较,引出 48-35 。这样从“学校准备的矿泉水是否够发” 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入手, 引领学生主动将生活问题提炼成“先求总人数”或“先求剩余数”,再进行比较的数学问题,进而用抽象的算式表示出来,充分体验了生活问题数学化

6、的思考过程。三、情境创设仅关注算式引入是不够的案例描述:在教学“减法的简便计算”时,课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爸爸带了 137 元钱,买了一双 98 元的皮鞋,剩下的钱能够再买38 元钱的皮带吗?从而引出137-98 的数学算式。而后在简便算法的探索中,游离购物情境进行纯数学化的数学简便算法的教学,以至到计算结束时也没有再提及课始的购物情境。分析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 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极调用已有生活经验, 参与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与运用实践,促进数学认知建构活动。 但在计算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如上例那样, 狭

7、隘地理解情境创设, 把教学情境局限于课始的算式引入,而忽略了对情境自身潜在功能的挖掘与利用, 束缚了情境教学作用的发挥,异化了情境教学的本质。 因此,要用开放的眼光审视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应全程化地为计算教学服务,让计算教学源于情境,寓于情境,用于情境,全面提升教学情境的魅力。改进策略:在课始创设购物情境引出 137-98 后,在简便算法的探索中,还应结合购物情境,让学生联系“先付 100 元,找回 2 元”的付款经过,加深对简便计算中“多加了,要减去”算理的认识, 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数学认知建构活动。最后,在简算出 137-98=39 后,还应再结合课始情境,让学生对“剩下的钱够再买 38 元钱的皮带吗”作出判断与推测,在生活化数学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感受计算教学的价值。计算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由表及里、 去粗取精,全面审视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既讲究情境创设的丰富和多样,又重视内在的数学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创设在计算教学中的意义与功效, 进而改进、优化计算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