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31958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 朗读教学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语言是美丽的, 语言是需要品味的。 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原野上徜徉,用动听的嗓音、丰富的表情读出世界的缤纷、生活的感悟、独特的自我,赋予语言生命以最亮丽的底色,聆听这样的声音是最美的享受。1有效示范,追寻一份朴素的美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 它既是一种艺术, 又是一种技能。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 与学生的气质类型、 生活经验以及个体体验有关,如果一味地想让学生读好,而不断地引导学生分析、挖掘文本的情感价值,再变个方式引导学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只会割裂课文的情境,使朗读僵化,味同嚼蜡,从而失去品读的兴致。如

2、果教师能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在学生读不到位时适时搭建示范的桥梁, 用自身充沛的情感传递言语信息, 激起学生再一次触摸语言的欲望, 朗读教学则会如坐春风, 教而无痕。下面是笔者教学触摸春天时的一个朗读指导片断。师:海伦凯勒曾说: “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得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就在那一刻,盲女安静经历了她前所未有的感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她手中扑腾、挣扎、涌动,直至振翅而飞,她不由自主地抬头张望,那一刻她望到了什么 ?生:她望到了翩翩起舞的彩蝶围在她身边诉说着飞翔的快乐。生:她望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盛世繁花。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全新的感受和体会来读这段话。师:

3、老师觉得你们的读还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我们要静得下心来, 走进安静的内心,用心去体会这一份心灵触摸后的快乐。请听老师读。生:我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了你的快乐。生:我感受到了安静在她八岁的那一年似乎长大了。师:多好呀,请把你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吧!( 朗读得到了无限的升华 )2拓展会文,追寻一份意象的美“字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对具有一定内涵而在课文中又起关键作用的语段的朗读指导,可以通过借鉴美文重组表象,补充课文内容,在鉴赏玩味、掂量比较中激活联想和想象, 化简单的词语解析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新的意象之美,从而使朗读一波三起,充满情思和韵味。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其朗

4、读教学颇具匠心。师:别人看到的花是怎样的 ?请大家好好读一读,看谁能把独特的异国风光带给大家。师:请你再读一读,其他同学闭眼感受一下,她的读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窗户外很多的花连成一片,就像是花的海洋。生:我看到了百花竞相开放,五颜六色,异常美丽。师:是呀,很多的花连成一片,那就是 ( 花团锦簇 ) ;很多的颜色光彩夺目,那就是 ( 姹紫嫣红 ) 。听着你们说,老师想到了一段话: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

5、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出示朱自清春中的这一段话)师: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 谁也想来试一试 ?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学生非常投入、忘情地读。师:这样的感觉, 用上书里的词就是 (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 能读出你理解的关吗,谁来试一试 ?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课程开发的实践者。 在这个片断中, 课文本身的语言朴素简练,对花的描绘仅仅用上了两个生动优美的词语, 如果只凭着对词句的解析理解春天的五彩斑斓, 是远远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的。 而该教师以敏锐的课程整合意识,巧妙地引用外来的优秀语言拓展文本的意象之美, 熏陶学生的语感,此处的朗读言为心声,情为达意,

6、似悠悠琴声,舒缓而美丽 !3语言创境,追寻一份和谐的美活化的朗读教学便是在读之前酝酿出 “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朗读磁场, 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掷地有声,字字入味。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创设语言情境,以情传声,以声带情,使情感的催生与技巧的点拨似水乳交融般和谐。 一位老师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时,对“静静地” 这一词语的朗读处理就非常巧妙:师:( 出示句子 )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从“静静地”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那位青年虽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内心却极不平静。此时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 生答,略 )师:请把

7、你们的体会送进朗读中。 ( 大多数学生读得平淡无味,言不由衷,似有说归说、读归读之势,无法动情。 )师:不着急,这句话中不仅仅只有这个词触动我们的心灵,再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让你感动?师:( 在学生交流感悟的基础上, 教师紧紧抓住 “此时此刻” 、“仍”、“也”这几个关键词语层层推进,同时配上舒缓略带忧伤的音乐,娓娓道来) 这场里氏7.3 级的大地震顷刻间袭击了整个台湾地区,就在那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中, 2295 人永远地长眠在了废墟中, 38 万户房屋似排山倒海般倒塌,十几万人颠沛流离,无家可归。而此时,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也在承担着生命的危险, 进行着紧张的手术,了解了这么多,你们的心还能

8、平静得下来吗 ?谁再来读 ?( 有了教师语言的催化,再加上融技巧性的点拨于真实自然的体悟中,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 )当学生悟不透, 读不好时,教师言语情境的创设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储备,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深入学习的探究点,深化语言的认知与感受。4优化形式,追寻一份诗意的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赋予他们新鲜好奇的特性,假如我们的朗读教学能留足时间想着法哄孩子认真专注,有滋有味地读,还愁朗读教学的效率无法提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秋天的雨 第一自然段时, 将原来的语言形式进行了转化,运用了诗化的方法, 在娓娓动听的音乐声中, 朗读了这样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学生在这样的格式引读下, 自然地随着音乐的伴奏、 优美的意境,有声有色、情趣盎然地读出了秋天的美,层次丰富,气氛浓郁。由此,笔者联想到,让我们的朗读教学多一些自由灵动,多一些真知锤炼,多一份诗情画意,这才是我们有声的价值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