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343105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刍议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趋势。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新课程的特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实现素质教育,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之才,本文将对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见解。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刍议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以教材和老师为中心,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老师依据教材、教学大纲机械地传授,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课堂缺乏活力,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丧失了应该有的学习能动性,难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新课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呢?一、新课程中师生角色在课堂中的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教师有权决定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等。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习惯了等待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老师的监督和控制下学习,学习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接受评定。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成为单线连接方式,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显得缺乏生气和创造力。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合作关系。学生获取知识是一种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

3、得的。可见教师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进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建构意义的方向发展。二、新课程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1.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新课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把增强吸引力,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况时,不光要考虑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还应该强调情景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在讲哲学部分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征,利

4、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哲学道理简单化,表面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哲学道理。2.倡导“对话”式课堂讨论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倡导“对话”,构建一种互动教学模式。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在学生与教师间,还包括学生间的互动。“对话”教学的主要体现就是课堂讨论教学,这种讨论可以是自主,也可以是合作,还可以是探究,形式可以分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成学生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厚。3.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育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真正感觉

5、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知、鲜活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的生动的形象感觉,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考。同时对发挥政治课堂德育教育功能有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时,我截取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时,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作为结束来教育学生祖国的统一事业还未最终完成,每个学生现在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人人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6、,提高教学质量。)三、完善政治课堂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确立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也确立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标准。但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尺,分数是确定性的标准,往往用一个标准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学生。这种以单纯分数和考试作为衡量标准的观点存在诸多的弊端。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经常给予学生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进而激起学生对学习更大的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体系必须重新建构,由关注

7、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为本位,建立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虑。教师做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要注重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情感、态度及关心、合作、交流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这有利于更真实、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检测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将教学经验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营造一张轻松、快乐、高效的课堂新环境,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