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648612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金融业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特征码 JXDpGTyHtxFyUumLwdPW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运行 过程中,由于体制交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金融职务犯 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金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 骗、操纵证券价格等职务犯罪等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 金融和经济的安全。 一、形成金融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 、放松学习,忽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是导致犯 罪的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一些人忙于事务性工作, 忽视了自我学习和教育,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 的取向产生偏离,在金钱的诱惑下思想防线崩溃,走上犯罪道 路;一些人往

2、往随着职务的升迁,不注重个人的政治修养和道 德修养,放弃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拜金主义开始在头脑 中作怪,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变成谋私的资本,最终跌入犯 罪的深渊。 (二) 、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到位,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近几年打击金融业职务犯 第 2 页 罪总结出来的深刻教训。监管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监督制度 不落实,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从局部利 益出发,欺上瞒下,违规越权经营,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有的 只注重业务拓展,忽视内控制度的执行和管理,监督防范功能 较薄弱,案件因此而发;有的制度检查不够到位,监督检查的 方式比较原始,且流于形式,

3、使一些本来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 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没有起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 作用。 (三) 、滥用职权,是导致犯罪的直接原因。如果金融业领 导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然导致滥用权力。从近年来 金融犯罪的案件看,几乎所有的职务犯罪行为都与滥用职权有 关系,越权批贷,违规融资,必然出现索贿受贿;违规操作, 内外勾结,造成贪污挪用。许多不良贷款的产生,其背后多数 都有犯罪的动机和故意;金融诈骗之所以能得逞,与玩忽职守 不是没有直接关系;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背后均有违规操纵 或内外勾结团伙作案;不规范的抵押与担保,不公正的理赔都 使国家大额资金蒙受损失。 二、对策及建议 (一) 、强化法

4、规法纪教育,增强金融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做到 警钟常鸣。预防金融行业职务犯罪工作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 第 3 页 上有赖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制意识的提高。因此,必须抓好 廉政教育和法规教育。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和教育重点,制定和 落实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职能,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各单位、部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积极性, 保证员工教育的深入开展。三是要突出教育的普遍性,多形式、 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抓好结合点, 把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和学先进、学英模 活动结合起来。使员工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与此同 时,进行案例剖析,分析和评价犯罪

5、成本,运用反面的教训警 醒人,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按照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自觉性。 (二)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抓住要害岗位,强化内外监 督:首先,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在金融监督中的作用,加大 对金融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实行财务、业务、 稽核审计、纪检监察多管齐下,分兵把口,层层堵塞可能引发 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漏洞,遏制案件的发生。其次,加强领导 班子内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规范领导干部 行为,防范腐败现象发生,促其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对重大 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第三,加强对要害部门、要害岗位的管 理和监督

6、检查。其重点是基层行、处、所,保险、证券负责人 第 4 页 和重要岗位、业务骨干。在加强监督制约,加强管理和教育的 同时,实行强制休假制度。第四,加大违章违纪行为的处罚力 度,对违章操作,有章不循、违规经营的责任人,应相应给予 必要的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直至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起到 惩戒作用。 (三) 、加强高科技防范手段,完善业务权限管理。预防利用计 算机作案应作为当前防范金融业职务犯罪的一个重点。首先, 加强对科技人员和电脑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教育。其次,强化制 约,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杜绝作案机会。 第三,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 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检测软件的正确性。第四,注重业务软 件的技术防范,开发业务软件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安全保密等技 术措施,修改文件和数据要自动进行登录备查。第五,严格计 算机密码管理,在级别管理技术上,对不同的行业功能和不同 的使用权限要严格控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