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集市芳华.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51625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集市芳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集市芳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集市芳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集市芳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征文:集市芳华 特征码 PBbUqryuiCaBYkjWyrHV 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征文:集市芳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中的集贸 市场,既是乡民进行物品互换的交易之地,又是少男少女谈情 说爱的浪漫之处。千百年来,集贸市场已经演绎成为一种烂漫 的山花,一种恋念的乡愁。 纵观攸县集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谓是“芳华一览千年过,集 市风流唱攸州。 ”请随我回溯集贸市场的流年碎影,欣赏那时花 开的刹那芳华: 初露“尖尖角”的五十年代:1950 年,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攸 县城关镇十字街南门口形成了日日市的露天小集贸市场,结束 了城关镇无

2、集贸市场的历史。农村许多小集市如惊蛰春雨,花 蕾初绽。对长期战后休养生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 估量的作用。但此时的集贸市场,为全面计划性管理。 第 2 页 遭受“倒春寒”的六十年代:1960 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创伤。此时的集贸市场管理,重点放在完 成国家统购、派购、收购任务方面。攸县的集贸市场经过两次 关闭,市场沉寂冷落。 集市“妖魔化”的七十年代:1972 年,攸县革委会发出恢复集 贸市场的通告 。但此时正是荒唐文革闹剧盛行的年代,对集 贸市场的管理也到了登峰造极的荒谬时期,狠抓阶级斗争成为 社会主流。集贸市场被妖魔化为“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 ,当成 “资

3、本主义尾巴”给割掉,集市经营者也被当成“投机倒把分 子”受到严厉打击。 墟场“满天星”的八十年代:时间进入到了 1981 年,形势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成了社会主流,农村改革开放成效显 著,给农副产品松绑已成为必然。集贸市场如雨后春笋,破土 而出。集贸市场的恢复遍地开花,集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 期。 齐栽“摇钱树”的九十年代: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 第 3 页 过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勾划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 “谁建设、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下,各界人士嗅到商机,看到 前景,纷纷出手投资,兴起全民建市场的热潮。此时

4、的集贸市 场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构建和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 花开“满堂红”的黄金时代:20XX 年开始至 20XX 年,对集贸 市场的管理,重心放在服务市场方面。这一时期是攸县集贸市 场的“黄金十年”时期。所有的集贸市场都红红火火,所有的 市场经营户都赚得盆满钵满。此时的重点是改造、培育、分类、 提质市场等等。 遭遇“打头风”的转身时代:从 20XX 年开始,集贸市场受到超 市的冲击,开始出现疲软。现在出现的电商网购,更是雪上加 霜,集贸市场有所萎缩,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求实现华丽 转身。 开启“新纪元”的征途时代:“柳暗花明又一村” 。20XX 年底, “攸州义乌国际商贸城”第一期主体

5、市场建设完成并开业。线 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型市场呈现在世人面前,开启了攸县 市场新的纪元。 第 4 页 现奉上几束盛艳的丽葩,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与诸君细细品 赏。 一 桃花潭水 古集韶华 一块一块的青石板,挤挤挨挨地聚集在这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古 街。石板周身泛着青绿色的流光,就像一根根古朴的竹简,裹 着一层层厚重的历史包浆,静谧地展示着它们记录的古雅之美。 古街道的旁边,则是一条流逝千年的小河,在这个桃花朵朵的 季节里,河水哗啦啦地唱着欢快的歌,仿佛在向世人述说这个 拥有三百多年历史古街的繁华过往。濛濛的细雨、灼灼的桃花、 清清的河水、熙熙的人群、窄窄的街巷,让人一下子沉浸在 “桃花潭水深

6、千尺”的唐诗古韵里。这个古老集镇,就是桃水 镇老君潭集贸市场。我在九十年代初期,看到的老君潭,就是 这么美。 据老先生们考证,老君潭集贸市场是全县有文献记载最早的集 市,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距今三百三十三年,巧合“三生 第 5 页 三世十里桃花” 。建成以来,即以老君潭集镇的街道为市,没有 厂棚和固定摊位。在逢场赶集的时候,十里八村的乡民,提框 携篮,将田土里的出产、溪河里的所获、手心里的编织、以及 鸡屁股里抠出来的蛋蛋,都带到这里来交易。卖了钱之后,就 来到古街的各色店铺,把盐油锄镰和针头线脑带回家。小镇的 日子,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里悠悠地流淌了数百年。 解放后,区政府和撤区并乡后的老君潭

7、乡政府设在老君潭集镇 上,国营商业的派出机构和供销合作社也先后在此建立,老君 潭的集贸市场一度繁荣无比,甚至辐射周边县、乡。此时的老 君潭集贸市场就是一朵美艳芬芳的灼灼桃花,含笑嫣然,诗情 画意。 可惜好景不长。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集贸市场也 与自留地一样,当成“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集市经营者被 当成“投机倒把分子”受到严厉打击,集贸市场因而两度关闭。 加上老君潭公社机关迁至桃水,繁荣了数百年的老君潭集贸市 场也冷落了下来。 在文革时期,对市场管理可以说是左得出格。记得当时打击集 贸市场投机倒把活动,发生了许多荒唐可笑而又心酸沉痛的事 件。 第 6 页 1975 年工商部门在全

8、县共查处投机倒把案件 744 起,其中集团 大案 6 起,罚没 x 元。下面这个例子让人震惊。1976 年,大同 桥巫某父子俩承包鱼塘,在集贸市场销售鲜鱼时,被认定贩卖 鱼苗和承包养鱼属投机倒把行为,两年共牟取暴利 x 元,决定 追缴其“暴利款”x 元。巫某无钱退赔,被迫将八间房屋以 2500 元价格出卖给罗家潭大队;加上变卖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变 价款 x 元,合计 x 元上交县财政,还欠“暴利款”x 元。 这样的事情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却是司空见惯。 1978 年,皇图岭公社大和大队巫某、陈某俩社员在完成派购任 务后,将自养的肥猪宰杀运到江西萍乡集贸市场出售,被按投 机倒把论处,受到四

9、种处罚:一是没收俩人所得暴利 61.7 元; 二是印发 300 份书面检讨发至全公社;三是关押三天;四是在 全公社万人大会上批斗。这样的处罚,是不是感到恐怖,感到 令人窒息? 虽然以上两个案件比较典型,但是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集贸市场就像被捆绑了身体的壮汉,动弹不得,更别说施展拳 脚了。 第 7 页 1978 年,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桃花盛开的老君潭古集。公社、 大队共划定 1000 平方米空地,并拆除少数单位的建筑物,作为 集贸市场建设用地,开始建设攸县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农村集贸 市场。 1981 年 9 月,省人民政府制订湖南省城市和农村集市贸易试 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出:“城

10、市和农村集市是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的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活跃城 乡经济,方便群众生活,补充国营商业的不足具有积极作用。 开展城乡集市贸易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的经济政策。 ” 这个时候,国家对粮、棉、油、牲猪、蛋品等等取消统购统派, 在完成订购合同后允许自由上市。许多农民抓住时机,从田间 地头拔出泥脚,冲破樊篱,闯进市场,夺占滩头,终于赚取了 第一桶金,成为了第一批“万元户” ,如古代状元郎一样,戴红 花,披绶带,跨马游街,巡回表彰,好不风光。集贸市场成为 一个承载创业希望、实现致富梦想的地方。 计划经济走到了尽头。那些需要凭票凭折凭指标才能购买的物 品,几乎全部放开了。记得变化最大的是

11、服装。以前做新衣服, 要凭布票。市场开放以后,布票就作废了。那些个体户就一起 第 8 页 到湘潭的布市去进货,贩运到乡间的集市去巡回销售。以前的 国人,穿衣方面不是“黑蚂蚁” 、 “蓝蚂蚁” ,就是“灰蚂蚁” 、 “黄蚂蚁” ,哪怕是妙龄少女亦不例外。而这时集市上的布料, 颜色五彩缤纷,图案漂亮新颖,品种千变万化,质地惹人喜爱, 一下子让人们欣喜若狂。市场上最火爆的摊位就是布匹,常常 是人群拥挤,纷纷抢购,还要强行搭配着买。有些人甚至是整 匹整匹地把布卖回家,然后请裁缝师傅做十天半个月的上门工 夫,给全家老少一人做几套新衣服!泥脚杆子穿起了西装,美 丽的村姑穿起了花裙子。漂亮的服装扮靓了沉寂的

12、大地,古老 的市场成为了恢复经济、带动发展的发动机。每一次的逢场赶 集,都成为村民们的节日盛会。这里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希望, 更充满了活力。 像这样重新焕发了青春的古老集市还有一大批,如:网岭市场、 新市市场、罗家潭市场、黄丰桥市场、湖南坳市场、丫江桥市 场、石羊塘市场、渌田市场等等,这些都是清朝时期开业的古 老市场。还有柏市、槚山、高车头、鸭塘铺等民国时期开业的 市场。加上解放初期兴建的蔡花坪、凉江、土楼等集贸市场, 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华局面。其中花开最艳、最为 绚丽夺目的,当数皇图岭市场。 二 皇图万象 第 9 页 峥嵘年华 在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我拜访了七十一岁的刘爱

13、 斌老先生。他是原皇图岭市场管理所的所长,从 1990 年市场管 理所成立上任,至 1998 年市场管理所撤销卸任,一口气干了八 年。谈起那段峥嵘岁月的往事,他仍然眉飞色舞、兴致勃勃。 关于皇图岭市场的历史和掌故,他信手拈来: 清道光元年二月一日,由刘、贺二姓筹资 15 股兴建的黄图岭圩 场,在鞭炮锣鼓声中开市了!第一场上市的第一担商品是大蒜。 寓意蒜(算)谋第一,预兆市场繁荣兴旺。这个当初只有 3 间 茅棚,7000 平方米场地的简易圩场,不负众望,日趋繁荣,发 展成为一个大型农贸市场。抗战胜利后,市场更加发达,每逢 圩日,商贩云集,上市人员多时达二万人,少时也有万人,成 为当时全省五个万人

14、市场之一。仅醴陵、萍乡来的土车子,每 场就有 600 余辆。 在改革开放后的 1978 年 8 月,县工商局在皇图岭市场投资 7 万 多元,新建各类厂棚 265 间,摊位 395 个,扩建场地 2492 平方 第 10 页 米。 1986 年以前,攸县城乡集贸市场大大小小有 45 个,但是,条 件简陋的“马路市场”就有 18 个,都集中在 106 国道、S315 省道以及县道上,成为交通运输线上的“肠梗阻” 。据统计, 1983 年至 1985 年,106 国道上皇图岭、网岭、新市、大同桥发 生的交通事故就有 155 起,死亡 27 人,伤 128 人。整改“马路 市场”迫在眉睫。经过两年多的

15、攻坚战,至 1988 年,皇图岭、 网岭、新市、大同桥四个“马路市场”终于全部迁建、扩建改 造完成。马路畅通了,交通上的便利为皇图岭市场的腾飞,带 来了更加有利的优势。 1991 年,市场上有十多个经营大户经销玉米,曾经创造十天销 售十二个车皮合计 720 吨玉米的记录。1992 年,仅鄱阳县莲湖 朱家村就有 50 多人,长期在皇图岭市场经营干鱼,每逢圩日, 销售数量最少七、八吨,最多的一场达 40 多吨。1993 年他们 在皇图岭市场销售干鱼达 x 吨。这个市场的吞吐能力,堪称农 贸市场的神话。 “什么东西都有卖,什么东西都卖得出” 。这是株洲日报老记者 第 11 页 唐山江在皇图岭市场采访

16、时,震惊之余而发出的感慨。霸气的 口号,宏大的规模,超旺的人气,无以伦比。操醴陵、萍乡、 广东、上海、武汉、河南等等各地口音的客商,纷至沓来,万 商来朝。其市场“皇者风范” ,尽显无遗。 “你应该到皇图岭市场去实地感受一下。 ”刘所长最后向我建议。 早春二月的湘东丘陵,百花竞放,万物萌发。雨后初霁的田野, 油菜花香,蜂鸣蝶舞,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皇图岭 圩日,我慕名而来,亲身感受了它恢宏的气派和独特的魅力。 大清早,远近乡村的农民,肩挑手提或摩托运载,将自己劳作 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汇集起来,涌进圩场。大卡 车把远方的物质拉进来销售,然后又把本地的农产品运到全国 各地。市场里

17、,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商品种类繁多、琳 琅满目。白菜青翠欲滴,辣椒红润透亮,仔猪在乖叫,鱼儿在 蹦跳,真正体现了“鲜活”二字;南杂齐、百货全、电器精、 服装靓, “鸡毛火什炭”全部囊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应有 尽有” 。我像那鱼儿,穿行在拥挤的人流中,流连在摊位前。这 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人 们。因为这里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好用的,太多太多了。 皇图岭最出名的就是辣椒和豆腐。这里辣椒研究所培育的新品 第 12 页 种“皇椒一号” ,享誉中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这里还 形成了夜市,每天凌晨两点到五点,集市交易进入高潮,大宗 买卖都是在此时成交。检验

18、、装货、过秤、付款、上货、发车, 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上午六至十点,皇图岭鲜活的农产品就出 现在全省乃至粤鄂贛等省数十个城市的集贸市场上。在农贸市 场普遍萎缩的今天,皇图岭市场依然这么牛气冲天,实在是令 人佩服和赞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皇图岭市场先后五次获得湖南省 “文明集市”称号;两次获得全国“文明集市”称号。多次在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个栏目展示它的繁华风采,引无数专家 学者来探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现在的皇图岭市场还是湘贛 边界最大的集贸市场,总场地面积 23800 平方米,钢架和混凝 土结构的厂棚 13159 平方米,摊位 1200 个,逢圩日上市人员五 万人左右,年成交额达

19、 3.7 亿元。整个市场呈现交易有序、繁 荣兴旺的大好景象,由此奠定了它在全县乃至全省农贸集市的 霸主地位。皇图岭市场恰如缀满无数金粟繁星的潢川金桂,芳 香四溢,香飘万里。 三 梅城新景 尽显风华 第 13 页 攸县县城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贸市场,只有两处马路早市。 上世纪 50 年代在南门一块空地上,自然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小的 市场。上市交易的产品,主要是蔬菜、蛋品、苗木、木炭以及 仔猪等等。后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县城最大的市场, 即南门农贸市场。 原城关市场管理所副所长、网岭市场管理所所长肖方明是个资 深的“市场通” ,对攸县县城的市场建设情况了如指掌。他回忆 道: 刚开始时的南门农

20、贸市场,真是“脏、乱、差” 。泥巴地上污水 横流,遍地烂菜烂叶猪屎尿,无处下脚,日头一晒,气味难闻。 市场周边的居民,用两条长凳,一块门板,占一块地盘,作摊 位出租。摊位顶棚上是烂布、油布、杉树皮、烂木板等,五花 八门。居民与经营户、经营户与消费者之间,经常是扯皮打架, 纠纷不断。市场内,野秤当家、扒手汇集、地痞横行,交易人 员拥挤不堪。市场吞吐量的日益增加与市场场地严重不足的矛 盾十分突出。 第 14 页 改革开放后的 1979 年,县工商局对南门市场进行改造。先后两 次向城关渔蔬场征地,加上原来以街为市的场地,将市场面积 扩大到 7325 平方米。另投资 18 万元,先后建成钢架厂棚 15

21、66 平方米,砖木结构厂棚 208 平方米,水泥摊位 38 只,肉砧 54 只,商品存放处两处、牲猪交易所、公厕以及停车场 808 平方 米,水泥硬化地面 4000 多平方米。并且划行归类,将市场划分 成蔬菜水果、肉类牲猪、南杂副食、苗木种子等等 11 个区域, 经营者按区入市,秩序井然,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 城第一个正规的新型城镇农贸市场终于建成。南门农贸市场日 益红火,管理有序,1992 年市场成交额达到 4598 万元。1983 年至 1989 年间,曾六次获株洲市授予“五好集市”或“文明集 市”称号。 邵东人和浙江人的看到攸县南门市场超高的人气,纷纷入场经 营。他们主要经营的商

22、品是塑料制品、小五金、服装等等,随 着市场生意兴旺,出现了行业混杂、摊位不足的矛盾。到了九 十年代,这种混合市场的矛盾尤为凸显。于是,县工商局向县 政府报告,建议另建一个专业性的工业品市场。选址就在建设 路与北街之间的大巷路上。共投资 14 万元烧制钢架钢棚、水泥 硬化场地、修建水泥摊位。把南门农贸市场上的工业品商品和 服装布匹行业全部迁到这里。开业后生意兴隆,持续多年火爆。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末,这个市场又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一 第 15 页 是因为它毕竟是一个“马路市场” ,影响市民交通出行;二是当 时的五中学校大门口就在市场中间,影响学生出入和学校教学; 三是个体工商户日益增多,摊位资源

23、不够,场地有限,造成市 场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兴建一个大型综合市场势在必行。 在九十年代初的这个时候,全县兴起了一股大建市场的热潮。 县、镇、乡、村甚至组都在建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私人也在 筹资筹股建市场,一时间烽烟四起,乱象纷呈。县城里,县饮 食服务公司将地处十字街的原攸县饭店改建成“攸州商厦”和 “梅苑商业城” ;县百货公司将建设路百货二楼改建成“服装市 场” ;县生资公司在公司内院建成“钟声市场” ;县印刷厂将临 街门面建成了“印刷商贸大厦” 。因为盲目上马,终究昙花一现, 先后倒闭。特别是酒埠江镇,原有酒埠江集贸市场和东塘集贸 市场,两个市场相距不到两公里,已经是不合理的了,但是, 1

24、995 年,镇政府和该镇的东田村,却依然投资 70 万元,在两 个市场之间,兴建了“江东集贸市场” 。由于严重违背了市场规 律,所以这个“江东集贸市场”于 1995 年、1996 年、1997 年, 三次启动开市,均未成功,最后废弃。全县自动关闭的市场不 胜枚举。这些盲目兴建的集贸市场,停市后的场地、厂棚、摊 位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到九十年代末期,滥建、重建集 第 16 页 贸市场之风才停止下来。曾经刹那芳华,已成凄婉绝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 县工商局投资 2700 万元,在 1995 年 11 月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 的综合性大市场。开业时叫“攸州商城

25、” ,1998 年改称“湘东 大市场” 。它座落在城关北街与交通路交汇处,是一座四层混凝 土结构的室内营业大楼。集批发、零售于一体。也是湘东南地 区综合型、多功能、远辐射、大吞吐的商品流通中心。占地面 积 x 平方米,建筑面积 x 平方米,摊位 x 余个,独立营业门面 100 余间。县开发公司随即投资 7500 万元,在周边建成配套的 农贸市场、建材市场、专业商厦等六栋,还有商住楼 35 栋,旺 铺门面 468 个。这里不仅有本地个体工商户摆摊入市,还有广 东、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和省内邵东、祁东、衡东、醴陵、 茶陵等县市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市经营。这里天天车水 马龙、到处人山人海,市场成

26、交活跃。日人流量 3 万人次以上, 日成交额上百万,1999 年的年成交额就达到 3.2 亿元,成为县 城一处繁华靓丽的风景、购物休闲的天堂、发财致富的宝地。 “走湘东大市场切(去)!”成为二十多年来攸县县城最时髦 的一句话。 “开业的头五年,那些搞批发的邵东人和浙江人,每年都赚 100 多万元回去。2000 年以前的 100 万元是什么概念?那是多 第 17 页 大的一笔财富啊?”肖所长至今谈起这一财富传奇,仍然感到 不可思议。许多人在湘东大市场发了大财;许多人从这里创业 腾飞,实现了人生梦想。湘东大市场开业 20 余年,红火了 20 余年,经久不息,堪称奇迹。因此,这里还诞生了一个“新民

27、俗”:很多人在乔迁新居的时候,都会到湘东大市场主体楼的 通道里去“接火” 。就是在那里点燃一盆红红旺旺的木炭火,抬 到新家去,希望把这里的人气和财气带回家,预兆新居人丁兴 旺、财源滚滚。 湘东大市场犹如花开富贵的牡丹,雍容华丽,长盛不衰。 2000 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工商行政管理 系统实行“管办脱钩” 。 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 所以县工商局将集贸市场建设以及物业管理和服务设施全部移 交给攸县市场服务中心。移交集贸市场 54 个,场地面积 32.3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3.55 万平方米,固定摊位 13364 个,总 资产 3883.59 万元。时间的车轮

28、转到了 20XX 年。全县的集贸市 场为 40 家。其中县管 17 家,乡镇村管 23 家,总摊位 7690 个, 从业人员 9734 人。虽然数量减少了,但是市场总成交额却增长 为 x 亿元。 第 18 页 “关山几度花万重,次第开放到湘东。 ”现在攸县的集贸市场经 过了专业分流、提质改造、主体重组等等多重进化,达到了一 个全新的高度,那就是:农贸市场专业化、专业市场连锁化、 连锁市场超市化、超市市场电子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开业 的“攸州义乌国际商贸城” ,就是目前集贸市场最前沿的杰出代 表。那里将继续建设“红星美凯龙商业城” 、 “义乌五金机电城” 、 “奥特莱斯购物公园” 、 “林安物流园” 、 “义乌国际酒店” 、 “义 乌欢乐世界”等一系列的专业市场和商贸集群。相信不久的将 来,攸县的集贸市场又将迎来一个繁花满树、惊艳四海的盛世 芳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