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落实“双减”工作作业管理制度发挥政策引领和推动作用,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控总量、提质量,釆取系列措施为学生作业“减负”。“双减”作业管理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釆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分析学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业管理提岀如下要求:一、实施的意义学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作业管理模式,践行作业管理改革,旨在进一步取得阶段性成效。严格执行上级要求的“三个十条”,即作业设计十项原则优秀作业十项标准作业评改十条策略,以目标化要求、条目化表述的形式提岀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优秀作业的标准、作业评改的要求。同时明确要求,作业内容分段分层科学设计
2、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及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分别不超过60分钟和90分钟,学生能够在学校完成所有作业,有了更多时间去参加感兴趣的活动。还倡导作业布置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布置思维型作业,布置实践型作业,布置创新型作业;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布置,死记硬背的作业不布置,繁难陈旧的作业不布置。作业督查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组员:各教研组长及班主任二、具体措施(一)从作业设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做好作业总量的“减法”与作业质量的“加法”,得到师生、家长的充分认可。1、作业布置科学化。学校成立了作业审查委员会,制定作
3、业管理方案,坚持“涵盖面广、针对性强、总量限时”三个基本原则,打造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作业管理新格局。2、作业设计多样化。结合学生课业实际,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由的周三”和“开放的周末”作业管理新模式,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打造宽松而充裕的空间。具体是指,每周三学校不留书面作业,学生能够利用这个天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周末为学生免费提供活动场地、专业教练,学生能够随时进入校园练习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也能够与小伙伴进校共享快乐时光,实现了学生劳逸结合、适度锻炼的目的。3、课程开发多元化。学校本着“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理念
4、构建了“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的校本课程和文化类、德育类、艺体类、手工类、科技类、心理类等六大类综合课程体系,让学生不再拘泥于纯文化知识的学习,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活动的良好局面。(二)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初中生身心成长规律,深化作业改革。1、作业形式改革。学校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原则,在作业管理方面做好“三个结合”,即: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在服务中感受自身的社会价值,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2、作业评价改革。教师对本学科作业
5、内容进行评价,家长对学生作业习惯、完成时间进行评价,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作业难度及自身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价。学校在作业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设计与使用下大功夫,增强了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学生的特色作业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之中,体现了作业评价的多元化。3、作业管理改革。一是完善制度,评价引领。学校教务处釆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规定落实情况,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作业量超岀规定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进行通报。二是创新内容,改革管理。学校开展实践探究性作业的开发与完善,将实践探究性作业统一规划布置,对双休日、节假日的实践探究性作业进行选题规划,提岀具体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三)通过丰
6、富作业类型、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加强作业管理等举措,培养督促教师立足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科学优化作业功能,全面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1、明确目的,提高效率,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学校通过校本教研、培训、跟踪指导、督查反馈等方式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师遵循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因材施教,引领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2、统筹规划,强化协调,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校长是学校作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和学科组长是学校作业管理的具体负责人。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
7、作业,在校内托管或其他课上时间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阅读、背诵、实践操作等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试做,科学确定完成时间,并设置弹性书面作业和一定的分层作业。3、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根据各学段、各学科特点及学生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组织各学科教师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4、规范作业批改,做好作业反馈,精准分析学情。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一二年级和学困生作业一律通过面批面改的方式进行评价反馈。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教师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釆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学生作业的学情调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