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7283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演讲稿】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1 特征码 MXvveWsXiUKKhSElIHwH 中华颂的演讲稿范文 中国社会的改造只有通过“根本解决”的途径才能实现,这是 李大钊在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基本看法。 在那场著名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中,马克思主义与实 验主义发生了第一次冲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 看, “问题与主义”之争表达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持的科 学态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意识,这主要表现为 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李大钊明确提出“主义”与“问题”有不能分离的关系, 强调了“主义”所具有的“工具”性质,在思想方法上尽量避 免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李大

2、钊认为“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 两个方面, “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 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 境的变化” 。李大钊坚信, “主义”与实际的社会运动相结合, 可以使理想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思想意识中,任何理论都具有 “工具”性质,其目的在于造成社会的实际运动,实现社会的 改造。因此,他认为:“我们惟有一面认定我们的主义,用他 第 2 页 作材料、作工具,以为实际的运动;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使 社会上多数人都能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 题” 。在这里,李大钊所关注的重心在于实现社会的改造,因此, 只有将“主义”引向实际的社会运动才能达

3、到目的。李大钊这 种务求实际的思想,在 1922 年他与邓中夏等人向“少年中国学 会”的一个提案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他表示:“为革 命的民主主义,我们全体动员了。我们不要躲在战线后,空谈 高深的主义与真理,我们要加入前线,与军阀及军阀所代表的 黑暗势力搏战” 。李大钊一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和中国社 会改造和革命的实际进程相关联的。这样的思想意识使他对马 克思主义理论采取了科学的理性态度,即不把它当作教条,而 是当作行动的指南,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奠定 了思想基础。 第二,李大钊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

4、想 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寻找到把“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 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 。当他还是一个民主主义者的时候,就 提出了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中国的国情要靠中国人来研究、 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解决的思想。他认为,考虑中国的问题是 不能“置吾国情于不顾”的。这里的“国情”既包括“近今之 国情” ,也包括“往昔之国情” ,而且“近今之国情,较往昔之 国情为尤要” 。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重视马克思主义在 第 3 页 中国具体条件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 代的产物” ,我们接受某一学者的学说时, “不要忘了他的时代 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研

5、究马 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 。李大钊 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有着与西方先进国 家根本不同的历史任务。他指出:“在别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国 家,他们可以用社会主义作工具去打倒资本阶级。在我们这不 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 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 。1923 年 10 月,李大钊对日本 记者谈道:“由于俄国与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不管外国怎样 宣传,我国的改造惟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完成” 。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走中国自己的解放之路, 虽然这只是对中国革命特殊性的初步认识,但对实现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具有奠基的意

6、义: 首先,李大钊思想中的灵活性原则,其核心是坚持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法,没有这一原则,也就不 会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何理论成果与实践成就。在李大 钊的“根本解决”思想之中,他特别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地 位和作用,他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竞争”理论视为达到“根 本解决”目标的重要手段或“工具” 。实际上他是把阶级之间的 对立与共存视为达到社会进步和改造的重要政治手段。在一定 意义上说,他对“阶级竞争”的理解更具有哲学意味和客观性, 第 4 页 这样的认识使他在革命与改良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如前所 述,在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之时,已经与他自身的政治改良 主义立场相脱离,

7、但他在选择“阶级竞争”为“根本解决”的 政治手段时,又对社会上诸种政治改良思潮表达了一定程度的 理解,改良只是达到推翻旧制度这个大目标的某种方法,并非 目标本身,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这也是李大钊与胡适在 “问题与主义”论争中的深刻分歧所在。李大钊认为:“我们 应该承认:遇着时机,因着情形,或须取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 而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 ”李大钊的 “根本解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充满了五四时代智慧 的。他以社会革命论容纳了社会进化说的不少合理的地方,他 并不认为“根本解决”之前,就不需要以新的理想尺度研究具 体的社会问题, ,就可以随意嘲笑真诚的“教育救国”

8、、 “科学救国” 、 “实业救 国”的人们的徒劳无功;他的“交互为用,并行不悖”的说法, 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表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特 殊国情条件下运用的理解。正是在这一点上,先后转变为马克 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比陈独秀在理论上更加深刻和成熟。 第 5 页 其次,李大钊保持了理论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即用自己对中 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尽量在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吸收其他理论的合理成份,不固守成见,保持了理论思维 的开放性。李大钊的“根本解决”这一思想包含了这样几个成 分:有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把握,有对“互助 论”主张的吸收,有对人道主义的认同及倡导人类的“物心两

9、面改造” 。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必须以阶级斗争为政治手段,这 一点在李大钊那里是十分明确的,但他又不把阶级斗争视为目 的。在这里,他对“互助论”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我们 应该看到,在对“阶级竞争”的理解上,他与马克思主义并无 冲突,但在人类生存的未来和本质上,他强调“互助”的意义, 使他把手段与目的严格区分开来。他认为“人类应该相爱互助, 可能依互助而生存,而进化;不可依战争而生存,不能依战争 而进化。这是我们确信不移的道理。依人类最高的努力,从物 心两方面改造世界、改造人类,必能创造出来一个互助生存的 世界” 。他的结论是:以阶级竞争为手段改造社会组织,以互助 原理为信条改造人类精神,实行

10、“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 的改造” 。李大钊的这一主张具有双重含义:它与中国传统的道 德主义思想相区别,强调对社会组织进行改造的重要意义;它 包含有对偏重物质进步而忽视人类伦理进步意义思想的批判和 匡正。这是一个唯物史观的命题,并非是一种二元论的主张, 而且从现实性来看,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 第 6 页 我们看到,在李大钊的整个理论构架中,既规定了中国社会改 造的最终目标,即实现“经济问题的解决” ,同时也看到了达到 这一目标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他不仅寄希望于通过“阶级竞争” 来实现社会组织的改造,而且也肯定了人类精神进步的巨大作 用。中国社会改造任务呈现出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的认识使 他保持了策略上的灵活性、理论上的开放性,也使他对知识分 子在社会改造中所担负的角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他强 调指出:“知识阶级的意义,就是一部分忠于民众作民众运动 的先驱者” 。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 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而李大钊恰恰是根据中国的特殊环境赋 予了它丰富的内涵。他并没有恩格斯晚年所批评的把经济因素 当做历史进程中唯一决定性因素的机械论的倾向,虽然在理论 上,李大钊并没有达到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 的高度去认识问题,但在实践中、在心态上,李大钊却与历史 发展的“合力论”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