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减肥讲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6834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埋线减肥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埋线减肥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埋线减肥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埋线减肥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埋线减肥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穴位埋线疗法 武警总医院郝晋东 副教授n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外治法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n它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经络学说相结合,以达到长期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效优价廉的优点。n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等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埋线效应及后作用效应,是多种方法和效应的集中和整合,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效果。n而埋线使用的羊肠线是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化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n羊

2、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等缺点,符合现代人快速高效的生活节奏。n埋线是一种集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其机制为多种刺激发挥作用,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内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功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穴位埋线的治疗原理n羊肠线作为一种特异蛋白

3、埋入穴位后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n羊肠线入穴后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粘连。产生良性诱导n埋线后可在大脑皮层区建立新的兴奋灶,从而对病灶产生良性诱导,缓解病灶放电,保证大脑皮层感觉区细胞的正常功能,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局部减肥原理n局部埋线是否能减少局部脂肪呢?局部埋线是否能减少局部脂肪呢?n局部的肥胖是由于局部运动总体消耗能量少,局部的肥胖是由于局部运动总体

4、消耗能量少,容易造成脂肪堆积,且不易消耗。容易造成脂肪堆积,且不易消耗。n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控制。并非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调节控制。并非练哪就减哪的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条件好,哪练哪就减哪的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条件好,哪里就能减肥。里就能减肥。n埋线可通过直接调节神经埋线可通过直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内分泌功能,改善肥胖局部的血供,从而起到局部减肥的作用。善肥胖局部的血供,从而起到局部减肥的作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n主穴:中脘 气海 上巨虚 大横 n配穴:风市 脾俞 胃俞 肾俞 n埋线减肥的基本取穴图具有减肥作用的穴位局部减肥方法及选穴n1 1、腹部减肥、腹部减肥n2 2、臀部

5、减肥、臀部减肥n3 3、腰部减肥、腰部减肥n4 4、背部减肥、背部减肥n5 5、腿部减肥、腿部减肥n6 6、胳膊减肥、胳膊减肥n7 7、颈部减肥、颈部减肥n8 8、面部减肥、面部减肥1、腹部减肥n脐周八针:脐周八针:n天枢、滑肉门、下脘、大横天枢、滑肉门、下脘、大横n关元、气海、水道、中脘关元、气海、水道、中脘 天枢天枢天枢天枢(大肠募穴大肠募穴大肠募穴大肠募穴)S25)S25大巨大巨大巨大巨S27S27归来归来归来归来S29S29大横大横大横大横 Sp15Sp152、臀部减肥n承扶、环跳、局部围刺承扶、环跳、局部围刺3、腰部减肥3、背部减肥n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n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膀胱经第一

6、侧线穴位4、腿部减肥n伏兔、风市、箕门、伏兔、风市、箕门、n局部排刺局部排刺5、胳膊减肥n臂臑、臂臑、n肩贞、肩贞、n臑会臑会6、面部减肥n颊车、大迎、下关颊车、大迎、下关n局部直刺局部直刺6、颈部减肥n颈夹脊、颈夹脊、n局部高点局部高点微创埋线法此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埋线方法及操作n1心理准备:在进行埋线之前,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本疗法的治疗特点,告知埋线的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n2物品准备:物品准备包括一次性的微创埋线针,埋线线体以及常规消毒所用的碘伏、酒精及棉球等。n3术者消毒: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手心、指缝、手背、手指、指腹、指尖、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流动水清洗。术前准备术前准备n

7、1患者俯卧位和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的部位。n2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n3.准备针具和线体,采用9号一次注射式埋线器,向后拉出针芯,然后用镊取一段线体。置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操作步骤和技术说明n4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拿针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深入到穴位适当深度。n5在获得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皮下组织或深层肌层内。n6出针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并敷贴医用胶贴。继续下一个穴位的操作。操作步骤和技术说明埋线部位皮肤消毒穿线进针注线出针贴敷一次性使用无菌埋线包穴位埋线使用器械专利药物羊肠

8、线 根据辨证分为四种型号的药物羊肠线:1号为清热开窍作用;2号为活血化瘀作用;3号为补气补血作用;4号为滋阴补肾作用。药物羊肠线特点n药物羊肠线:由中药提取剂和羊肠线基础材料融合一起,然后合成线体。n1、降低排异反应n2、提高稳定性,15天左右吸收代谢。n3、药物功效,根据辨证选择不同功效线体。自主研发的产品n纳米银丝线纳米银丝线发明专利:20042008811.4纳米银线:200810112191.5(遇水抗感染反应)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现代穴位埋线微创埋线的线体植埋深度n一般来说,线体深度为1.52.0厘米,四肢末端由于皮下组织和骨头之间肌肉较少,埋线比较困难,尽量不用埋线。有些穴位下方

9、有血管和神经,对于这些穴位应该避免深刺,以防伤及血管和神经。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n适应证 临床主要适应于针灸所能治疗的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癫痫、顽固性失眠、抑郁性神经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甲亢、单纯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症、黄褐斑、银屑病等。穴位埋线的应用举例n慢性胃炎 n主穴:胃俞(双)、中脘、足三里(双)n随症配穴:大便秘结加天枢,烧心反酸加 梁丘顽固性、陈旧性面瘫n顽固性面瘫: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未能恢复者。n陈旧性面瘫:指病程在6个月以上未能恢复者。n穴位:地仓 地仓上、下各一寸 n 地仓向颊车方向一寸处 n 瞳

10、子髎向太阳方向一寸处萎缩性胃炎 n上脘 中脘 n梁门(双)胃俞(双)n 脾俞(双)功能性消化不良 n中脘 天枢(双)n肝俞(双)足三里(双)n脾俞(双)胃俞(双)溃疡性结肠炎 n处方一 中脘 天枢,足三里 处方二 脾俞 大肠俞 上巨虚(双)n处方三 肾俞(双)三阴交(双)气海过敏鼻炎 n以耳门 迎香 肺俞 为主 n足三里 脾俞 肾俞为配穴 支气管哮喘 定喘 (双)肺俞(双)风门(双)丰隆(双)足三里(双)癫痫 n主穴:1大椎 筋缩 丰隆(双)n 2心俞 肝俞 阳陵泉(双)n 3心俞(右)肝俞(右)n 配穴:风火上炎型加胆俞(双)n 风动痰阻型加风池n 瘀血内停型的加膈俞(双)n 心脾两虚的加脾

11、俞(双)n 肾气不足型加肾俞(双)顽固型失眠 n心脾两虚取神门 三阴交 心俞 脾俞 n心肾不交取神门 三阴交 心俞 肾俞 太溪 n脾胃不和型取神门 三阴交 肝俞太冲 n心胆虚怯型取神门 三阴交 心俞 胆俞 抑郁性神经症 n主穴:内关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肝俞 气海 n配穴:肝气郁结者配箕门 气郁化火者配侠溪 阴虚火旺者加太溪 心脾两虚的配心俞 脾俞 抑郁伤神者配心俞 胆俞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n主穴:n患侧曲池 合谷 环跳 足三里 丰隆 每次必取n配穴:n肝胆湿热重者配肝俞 三焦俞 阳陵泉 n久病肾虚者配三阴交 n肌肉萎缩型配脾俞 条口 风市糖尿病 n第一次:胃脘下俞(双)三阴交(双)气海 肺俞

12、双)n第二次:脾俞 三焦俞 足三里(双)n第三次:关元 肾俞 围绝期综合症 n主穴:肾俞 命门 关元n配穴:心俞 肝俞 三阴交多囊卵巢综合症 n中脘 天枢 气海 肾俞黄褐斑 n印堂 阳白 太阳 下关 迎香 地仓 阿是穴 n按黄褐斑分布取穴510个银屑病 n选择脊柱旁开4.5厘米,n自第7颈椎至第2骶椎分为5等份,两侧共10个n埋线点,相当于大杼 心俞 胆俞 肾俞 膀胱俞等穴位n1)埋线主要根据辩证进行治疗,必须根据四诊分清证型。n2)埋线以经络穴位为基础,临床应该取穴正确。n3)埋线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采用适当的刺激方式和强度。n4)进行穴位埋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事项n5)根据

13、线体在体内分解吸收时间不同,治疗间隔就有差异。分为快吸收1周和慢吸收24周。患者症状控制后应继续埋线1次以巩固疗效,或延长埋线周期。n6.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注意事项n7.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n8.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注意事项埋线后的注意事项n1.出血和血肿:埋线操作出针后出血,应立即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术后出现青紫或血肿,可先给予冷敷止血,24小时可以热敷止血n2.感染:一旦由于操作不当发生感染时,可以给予局部抗感染处理,或是服用抗生素,出现化脓应

14、排脓。n3.过敏: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瘙痒、丘疹甚至线体排异,应给予抗感染处理,严重者给予口服抗过敏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n埋线术后的局部反应,不仅与操作的方法施术部位的杂质有关系,而且和线体材料有关。羊肠线因含有动物蛋白和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容易导致感染和蛋白过敏反应,应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的线体PGLA则很少发生感染和炎症现象。注意事项(补充)n埋线时针眼会有少量出血,有时可采用放血的方法,又增加了穴位的刺激量,进一步激发经气,辅助羊肠线发挥作用。穴位埋线的研究进展和展望复合刺激作用 线犹入针,线的粗细长度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这与针刺进针、留针、行针、起针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相似;羊肠线埋入机体后,逐渐液化吸收的过程为异体蛋白刺激,类似组织疗法,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n纵观近年的临床研究报道,穴位埋线对多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如:单纯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甲亢、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癫痫、顽固性失眠、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穴位埋线的作用较广泛,效果较满意,为中医外治之理想疗法,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近年来研究及展望谢谢聆听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素材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