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卓资县体育学校 李茂胜7/9/2025n n(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n n1 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和时间n n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相任务: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相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得竞对应,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就是提高运动员得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n n时间:一般不少于时间:一般不少于1.5-21.5-2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备个月。全年单周期的准备可长达可长达5-65-6个月。双周期中,冬春大周期较长,可个月。双周期中,冬春
2、大周期较长,可达达4-54-5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个月,夏秋大周期的准备期只有1.51.5个月个月 7/9/2025竞技状态竞技状态n n简介简介n n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获取本人最佳成绩的最适宜状态,它主要取决于运动员通过训练后机体内部各系统功能的和谐积聚,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已形成一种较高级的平衡,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达到顶点。所以,表现竞技状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运动成绩。7/9/2025科学考证n n据专家研究,竞技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人为地进据专家研究,竞技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人为地进行调节。每一次竞技状态从获得到保持再到消退这
3、一过程都是循环往复的。行调节。每一次竞技状态从获得到保持再到消退这一过程都是循环往复的。在运动训练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其竞技状态动态变化的表现各在运动训练中,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其竞技状态动态变化的表现各不相同。如有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峰全年只出现一次,而有的运动员则会不相同。如有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高峰全年只出现一次,而有的运动员则会出现两次或者出现两次或者3 3次,因此,人们为了使运动员能在重大比赛期间处于竞技巅峰次,因此,人们为了使运动员能在重大比赛期间处于竞技巅峰状态,有意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控制和调节。状态,有意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控制和调节。n n一般来说,每一次竞技状态
4、在保持了一定的时间后,都会消退,消退原一般来说,每一次竞技状态在保持了一定的时间后,都会消退,消退原因是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丧失,表现为专项训练水平衰因是构成竞技状态诸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丧失,表现为专项训练水平衰退,运动成绩下降。退,运动成绩下降。n n不过、在竞技状态消退这一阶段内并不意味着构成竞技状态的一切因素都停不过、在竞技状态消退这一阶段内并不意味着构成竞技状态的一切因素都停滞不前,事实上在这个时期,运动成绩赖以提高的诸因素仍在局部地或重点滞不前,事实上在这个时期,运动成绩赖以提高的诸因素仍在局部地或重点地获得发展,只是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和谐。竞技状态
5、的消地获得发展,只是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和谐。竞技状态的消退具有暂时性,因为,由于运动员工作潜力消耗和机体疲劳,以致难以把已退具有暂时性,因为,由于运动员工作潜力消耗和机体疲劳,以致难以把已形成的最佳状态维持下去。同时,为了向更高水平发展,运动员必须要打破形成的最佳状态维持下去。同时,为了向更高水平发展,运动员必须要打破已经形成的体内平衡,由于旧状态被打破,新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和巩已经形成的体内平衡,由于旧状态被打破,新的状态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和巩固,这样竞技状态就难以达到最佳点。固,这样竞技状态就难以达到最佳点。7/9/2025统计n n有人对奥运会和各大洲田径、游泳比赛的一些
6、冠有人对奥运会和各大洲田径、游泳比赛的一些冠军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只有军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只有15152020的运动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成绩,而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成绩,而80808585的人都低于自己平时的最高水平。显然,成的人都低于自己平时的最高水平。显然,成功地调节和保持运动员的功地调节和保持运动员的 最佳竞技状态,已成为一最佳竞技状态,已成为一 个普遍的和需要解决的问个普遍的和需要解决的问 题。题。7/9/2025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n n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方法 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
7、间重复训练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法负荷时间大于30秒30秒2分钟25分钟负荷强度最大次大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相对充分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步、按摩走、坐、按摩走、坐、卧、按摩供能形式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有氧无氧混合供能负荷性质速度素质、爆发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7/9/2025(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n n1 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和时间n n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任务: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具有竞技能力。中充分表现自己具有竞技能力。n n时间:时间:1.51.5个月以上个月以上
8、n n安排重大比赛计划的要求:安排重大比赛计划的要求:n n(1 1)安排好比赛节奏,使运动员在在比赛体能变化处于)安排好比赛节奏,使运动员在在比赛体能变化处于超量恢复超量恢复n n(2 2)技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悉和自动化)技战术的掌握达到高度熟悉和自动化n n(3 3)适合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竞争欲望)适合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竞争欲望n n(4 4)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进取动机)采取各种措施激励运动员进取动机n n(5 5)保持运动员心理的适宜松弛度)保持运动员心理的适宜松弛度7/9/2025(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n n2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训练方法、手段和
9、负荷特点n n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能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解法。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解法。n n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n n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n n(1 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少少n n(2 2)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高分的技能
10、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高分的技能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练习。练习。n n(3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n n(4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加个人技术减少比重增加个人技术减少n n(5 5)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7/9/2025(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n n1 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和时间n n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高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
11、理的高度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度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教训。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教训。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n n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 11.51.5个月,双周期中个月,双周期中每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每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2 23 3周。周。n n2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n n方法、手段:以游戏手法、变换法为主,运用多方法、手段:以游戏手法、变换法为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恢复种手段进行恢复n n负荷特点: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负荷特点:降低练习强度,保持一定的量7/9/2025重复法
12、重复法 n n概念:是指多次重复同一联系,重复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n n应用时机:掌握和巩固技术或战术时;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时;提高心理品质时。7/9/2025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和特点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法负荷时间大于30秒30秒2分钟25分钟负荷强度最大次大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相对充分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步、按摩走、坐、按摩走、坐、卧、按摩供能形式磷酸盐代谢供能为主糖酵解为主混合供能有氧无氧混合供能负荷性质速度素质、爆发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7/9/2025间歇训练法n n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
13、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n n制约要素: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式的休息方式。7/9/2025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高强度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发展性间歇训练A型 B型负荷时间大于40秒4090秒 90180秒大于5分钟负荷强度大大 较大 中心率指标190次180次 170次160次间歇时间很不充分不充分不充分间歇方式走、慢跑走、慢跑走、慢跑每次心率120140次120140次120次供能形式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有氧为主的混合供能7/9/2025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n n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7/9/2025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循环持续训练法循环过程间歇且充分间歇不充分基本无间歇负荷强度最大次大较小负荷性质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耐力供能形式以磷酸原代谢为主以糖酵解代谢为主有氧代谢功能为主7/9/2025再见7/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