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目录前言-1-1规划背景-2-1.1 基本情况-2-1.1.1 自然地理-2-1.1.2 社会经济-4-1.1.3 资源概况-5-1.1.4 总体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7-1.1.5 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9-1.1.6 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续接情况-17-1.2 水利改革发展现状-20-1.3 面临形势-21-1.4 存在问题-25-2总体思路-28-2.1 指导思想-28-2.2 基本原则-28-2.3 规划依据-29-1.1.1 律法规及重要文件-29-1.1.2 技术标准-30-1.1.3 相关规划报告和文件-31-2.4 规划水平年-32-2.5 主
2、要目标-32-2.6 发展布局-33-3规划架构体系-35-3.1 以水定需,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35-3.1.1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35-3.1.2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36-3.1.3 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40-3.1.4 培养公民节水节水意识-41-3.2 防治并重,完善江河安澜的防洪体系-42-3.2.1 优化全县防洪空间布局-42-3.2.2 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43-3.2.3 加强洪水风险防控能力-44-3.3 质量统筹,构建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45-3.3.1 完善供水格局-45-3.3.2 加快重大项目实施进度-46-3.3.3 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4
3、6-3.4 防治结合,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47-3.4.1 加大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47-3.4.2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52-3.4.3 大力开展农村水利综合整治-52-3.5 多措并举,加强城乡一体的供水灌溉体系-53-3.5.1 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灌溉系统-53-3.5.2 提升城乡一体化供水灌溉水平-54-3.5.3 强抗旱应急能力-55-3.6 着眼未来,建立重大战略的保障体系-56-3.6.1 建立重大战略保障体系-56-3.6.2 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项目-57-3.7 稳步推进,健全调控精准的智慧水利体系-58-3.7.1 智慧水利体系规划-58-3.7.2
4、加快数据中心建设-59-3.7.3 加快工程管理监测系统建设-60-3.7.4 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60-3.7.5 加快水文、水土保持现代化体系建设-60-3.7.6 加快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60-3.7.7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60-3.8 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61-3.8.1 完善监管法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61-3.8.2 强化江河湖泊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61-3.8.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61-3.8.4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62-3.8.5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62-3.8.6 强化水
5、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62-3.8.7 强化水行政执法,维护水法规权威-62-3.9 改革创新,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62-3.9.1 全面推进依法治水,提升水利法制化水平-63-3.9.2 落实政府水安全保障责任,健全河湖管理长效机制-63-3.9.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64-3.9.4 加强人才教育,提升水利行业能力-64-3.9.5 深化水资源税和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65-3.9.6 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建设资金需求-65-3.9.7 加强创新引领,提升水利行业科技支撑能力-66-4投资规模匡算-67-4.1 投资主要指标-67-4
6、2 编制依据-67-4.3 编制方法-67-4.4 编制方法-69-4.5 投资汇总表-70-4.6 规划评价-73-5环境影响评价-75-5.1 环境影响分析依据-75-5.2 环境评价范围-77-53环境保护目标-77-5.4 水环境质量现状-77-5.5 规划环境影响因素分析-78-5.6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减缓要求-80-5.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84-6风险评估-86-6.1 风险因素-86-6.2 风险应对措施-87-6.3 风险等级-89-7保障措施-90-7.1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90-7.2 完善投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91-73加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实施-91-7
7、4 力口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管理-92-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刖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实施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的国家水安全战略,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推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为全面科学评估“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超前研究
8、系统谋划“十五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建设布局、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为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水安全保障,并力争更多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针对县县情、水情,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县水利建设成效,分析水利发展的现状,围绕新时代县水利发展新要求新方向,基于以往工作基础,组织开展县“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县“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共规划项目56件,包含防洪、供水、水生态、水利信息化4大类,采用综合类比法进行估算,规划工程总投资为26.73亿元。1规划背景1.1 基本情况1.1.1 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县位于省中部偏南,介于东经,北纬,东西最长39km
9、南北最宽36.15km,呈海棠叶形状,总面积739.55km2,县城距省会昆明市138km,距市政府所在地50km,东接华宁,南连石屏、建水,西与、峨山交界,北邻江川,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地区。玉蒙铁路经过境内,交通极为便利。县境内由中山、平坝、河谷地貌组成,山地77.07%,平地21.63%,河谷占1.3%,在四面环山的平坝中镶嵌着面积达375km2的杞麓湖,成为供给坝区用水及调节气候的主要水源。县总体上属云贵高原湖盆山原地貌的一部分,其北部是一个以杞麓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地形南尖东西阔,北微弧状。地势北高南低,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地貌组成。县内最高为西部的螺峰山海拔2
10、441m,最低为曲江河谷的马脖子,海拔1350m,最大高差1091mo县的主体杞麓湖盆地包括:等7个街道、乡镇的坝区,海拔17951830m,杞麓湖镶嵌其中,为冲积、湖积盆地,地形平坦,面积约155.9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1.63%o县域中部地形变化复杂,多为山原、台原、高丘和山间小盆地,海拔1450244Im,面积约555.6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7.07%o县域南部河谷即高大乡的曲江及其支流库南河、路南河等河谷地带,面积约9.7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o(2)气候特征县地处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秋两季主要受印度洋孟加拉湾西南及北部湾东
11、西两支暖湿气流控制,热湿多雨;冬春两季受来自北非、西亚及印巴半岛等干燥气流和北方南下冷气流的控制,温燥少雨,具有四季寒暑不分明、干湿季节分界明显、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特点。据县气象站近40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6,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8.4C,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0.5,极端气温分别为1982年12月27日的55。C和1966年5月1日的31.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49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20cm蒸发器观测值)1812.0mm,年内蒸发量差异不大,水面蒸发量在1000mm1200mm之间。蒸发量年际变化小,变差系数CV值仅在0.08左右;最多风向为正南,平均风速2.7m
12、s,最大风速出现在1984年2月4日达到21ms,风向为西南方。县一般5月下旬进入雨季,10月中旬结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2.7mm,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一般在800mm1000mm之间,最小年份(1963年)仅610.6mm,最大年份(1983年)为1208.9mmo年内分配不均,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8%,114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7.3%,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容易发生干旱和洪涝。(3)河湖水系杞麓湖流域位于省中部,隶属市县,是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杞麓湖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东经102。33,48102。52,36,北纬2443624。14,2之间,北枕江川星云湖,南
13、望曲江干流,西依大河(曲江上游段),东邻华宁龙洞河。流域近似为一个封闭形的西东向平行四边形形状,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起伏,中部为湖泊,湖周为平坝区,主要分布在湖泊的南、西、北三面,坝区外围为中、低山,海拔高程多在19792100m之间,流域集水面积354.2km2,湖面面积37.5km2,湖岸线长42.2km,平均水深4m,最大水深6.8m,湖泊蓄水量1.68亿m3;根据省杞麓湖保护条例(2018年11月29日修订)杞麓湖最高蓄水位为1796.62m,湖泊蓄水量18285万m3;杞麓湖最低蓄水位为1793.92m,相应湖面面积34.4km2、湖泊蓄水量8440.00万m3;当湖水位为1796.2
14、2m时(正常蓄水位),东西长10.4km,南北平均宽3.5km,湖面面积37.3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0%o杞麓湖据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杞麓湖全湖水质综合类别为劣V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湖泊营养状态为中度营养化。县境内河流及湖泊均属珠江水系南盘流域,县境内主要河流有红旗河、大兴河、者湾河、库南河、路南河、曲江河,其中河谷区主要河流为曲江(段高大河)、路南河及库南河,杞麓湖盆区主要有红旗河、大新河、者湾河,还有十里沙沟、二街沙沟、姜家冲沟、大桥沟和窑沟等14条季节性小河,最大的入湖河流红旗河由西北向东南穿越坝区后注入杞麓湖。1.1.2 社会经济县共有2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
15、3个乡,49个村委会、27个社区居委会,331个村民小组、219个社区居民小组,361个自然村。截至2019年末,县常住人口为31.17万人,自然增长率4.1%0o其中城镇人口17.05万人,城镇化率54.7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10.5478万户29.21万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3.56万人,占总人口的46.4%;乡村人口15.65万人,占总人口的53.6%;少数民族人口5.04万人,占17.2%o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等严峻考验,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16、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文化和县”战略,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全年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567739万元,比上年增长8.9%o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46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01300万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945493万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重为14.1:25.6:60.3。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40.9%、50.1%,分别拉动GDP增长0.8、3.6、4.5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达到50296元,比上年增加4933元,增长8.7%o非公经济增加值1
17、052912万元,比上年增长9.0%,占全县GDP的比重达67.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1.1.3 水资源概况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324亿m3,人均水资源量432nW人,仅为省平均水平4805nW人的9%,低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人均水资源标准500nW人,亩均耕地398nW亩,属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呈现资源性缺水。县主要供水水源杞麓现状水质为V类,不能作为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甚至工业用水,县呈现水质性缺水。加上流域时空分布极为不均,611月(比降水滞后约半月泮年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8%以上。而最枯的3、4月径流
18、量仅占年径流量的4.5%。杞麓湖流域人均水资源量198m3,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4224m3)的4.7%,湖泊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1983年旱灾湖水濒临枯竭,2013年旱情严重时湖泊水位仅1.4m。2019年杞麓湖主要河道入湖水量仅2384万m3,从湖中取水用于农业生产就达3870万m3,湖体水面蒸发大于湖面降雨量。2025年杞麓湖年最低运行水位2.93m,接近法定最低蓄水位(2.50m),年最高运行水位3.86m,低于常年蓄水位(4.80m)o2025年12月31日水位为3.71m,比2017年同期水位下降1.18m,湖体水量减少4366万m3湖体水量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同时,泛亚铁路秀山隧
19、洞、河西隧洞修建,改变了杞麓湖地下水补给条件,以致区域地表水径流系数较历史有所降低,加剧了流域资源性缺水态势。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61.1%,远高于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6.9%,也高于市现状开发利用水平7.3%,也远远高于40%的水资源合理开发上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县2025年总用水量5102万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571万m3,农村生活用水405万m3农田灌溉用水2031万m3工业生产用水560万m3,生态用水1530万m3,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截至2025年底,县共建有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41座,坝塘163座,其中县水利局管理的水库4座,分别是秀山沟水库、白
20、家山水库、台家山水库、甸苴坝水库,蓄水工程总库容2198万H?,兴利库容1652万m3o2025年全县水库坝塘蓄水量为591.34万m占计划51%,与去年同期相比多28.14万m3,与正常年景(2008)年同期相比少757.25m3;其中:小(一)型水库280.82万m3,占计划59%,与去年同期相比多27.26万m3,与正常年景(2008)年同期相比少296.76万m3;小(二)型水库236.72万m3,占计划41%,与去年同期相比多15.38万m3,与正常年景(2008)年同期相比少345.69万;小坝塘73.80万m3,占计划60%,与去年同期相比少14.50万m3,与正常年景(2008
21、年同期相比少114.80万m3o1.1.4 总体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由于本次规划年限较短、工作时间较紧,加之规划项目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要求不算高,同时为了短期发展规划与总体发展规划相互统一,本次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引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市水利局、2016年5月版)相关结论,简要进行供需水格局分析,对远期2030年供水格局进行展望。(1)杞麓湖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杞麓湖流域基准年供水量7566万m3,2025年前对现有工程挖潜改造和实施大龙潭引水工程、县提水应急工程、大湾水库等工程后,新增供水量1451万m3,其中地表水新增957万m3,大龙潭引水392万m3,杞麓湖新增103万m3o地下水压采470万
22、m3o因此,2025年在基准年的基础上净增982万m3,供水量达到8548万m3o2030年实施滇中引水工程后在2025年的基础上新增供水量为7025万m3,其中滇中引水6995万m3o2030年退减或置换的水量为6253万m3,其中,退减河道生态流量22万m3,地下水压采408万m3,退还杞麓湖4901万m3(不含滇中引水给杞麓湖补水6000万m3)以及置换保证率低的引提水或五小水利工程等水量922万m3o因此,到2030年,多年平均供水量比2025年净增771万m3,达到9319万m3o(2)县城供水保障工程方案2025年县城多年平均总需水量1765万m3,其中城镇生活需水量为670万m3
23、工业需水量为1017万m3,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8万m3o2025年县城多年平均可供水总量为1765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595万m3,占总供水量的90.4%,地下水供水量为170万m3,占总供水量的9.6%o2030年县城多年平均总需水量2061万m3,其中城镇生活需水量为835万m3,工业需水量为l118万H?,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08万m3o2030年县城多年平均可供水总量为2061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729万m3,占总供水量的35.4%,调水供水量为1332万m3,占总供水量的64.6%o县城基准年多年平均供水量1444万m3城镇生活主要依靠老城区地下水井、城西自来水厂地
24、下井工程(272万m3)、秀山沟水库供水(14万m3),工业用水主要依靠杞麓湖和其他小型供水工程供水(1158万m3),基本满足需水要求。规划水平年通过新增大龙潭引水工程(392万m3)和县玉蒙铁路秀山隧道提水应急工程(482万m3),县城供水量2025年比基准年增加321万n?,多年平均总供水量达到1765万;2030年增加滇中引水工程(1332万m3),同时退减杞麓湖提水和压采地下水1036万m3,增加供水量296万m3,同时退减河道生态基流和压采地下水多年平均总供水量达到2061万m3,基本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求。1.1.5 “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及成效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水利发
25、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关键之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市水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水利局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全力推动县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四五”期间,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24项水利发展主要指标中共完成16个指标,未完成8个指标。具体见下表I-Io表Ll县十四五期间规划目标达标情况指标单位规划目标2025年达标情况城镇防洪标准达标率%100100达标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率%4545达标农村坝塘综合整治率%7022.8不达标水旱灾害损失率%0.50.6达标农村饮水安全解决人口万人4.1812.46达标有效灌溉面积万亩8.588.42不达
26、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0.527不达标综合亩均灌溉定额m3/亩280448不达标新增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面积万亩0.40.65达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O-达标城市供水保障达标率%100100达标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90100达标工业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20.4达标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8040不达标用水总量控制亿m30.930.51达标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2050达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万元2269达标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1010达标重要水功能区监测率%100100达标集镇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率%100100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80不达标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
27、达标率%100100达标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085不达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km271.7326不达标(二)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1、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县水利局负责落实“推进五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中的“构建高效节约的水网”任务,主要内容为实施12项重大水利设施工程(包括196件项目),规划投资31.2亿元(其中滇中引水配套工程规划18亿元)。截止2025年10月,已实施76件(其中:规划内项目31件,规划外项目45件),具体为水源工程3件、病险小坝塘除险加固工程18件、河道治理工程15件、湖堤治理工程2件、水土保持治理工程1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件、乡镇供水工程2件、中小型灌区改造工
28、程2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件、水利体系建设1件、高大乡整乡推进项目1件,共完成投资2.8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04%o2、重点工作推进情况(1)水政执法五年来,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2起。封填未经批准擅自开采地下水行为11起(机电井IO起、大口井1起)、未经审批长期抽取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1起、开展执法巡查132次。县水利局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在案件萌芽阶段,我局收到举报或上报后,及时介入调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教育督促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撤离现场。只有云龙纸箱厂未经审批长期抽取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进入行政处罚程序。(2)水资源费征收严格执行省物价局、省财政
29、厅、省水利厅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云价价格(2011)128号),对取用水的工矿企业做到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五年来共计征收水资源费479.03万元。(3)水土保持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依法进行水土保持行政审批、行政征收,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36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36.672万元;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95次,不定时、随机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抽查;组织实施了县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县高大乡路南村下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了县象平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县“十二五”期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验收工作;在相关部门和社
30、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共完成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km2o(4)水价改革市级分两个年度(2018年、2025年)共下达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央水利发展资金170万元(其中:2018年131万元,2025年39万元),改革目标任务为6.77万亩(其中2018年5.18万亩,2025年1.59万亩)o截至目前,2018年农业水价改革完成5.2万亩,计量设备安装正在抓紧施工中为进一步推进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2025年10月制定了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对从杞麓湖直接取水的提灌站(取水口)及辖区内国有水利工程,在原执行水价基础上,均按05元/m3加收原水费,方案自2025年11月1日起执行。(
31、5)农村饮水安全“十四五”以来县共建设、维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2件(包括中央、省级、市级资金项目,扶贫资金项目、抗旱救灾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工程总投资1597万元,巩固提升人口1245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1户,1875人。截止2025年10月29日,共完工48件,完成投资1465万元,还有54件(2025年省级水利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概算投资132万元未完工,计划于今年H月底全部完工。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8件设计供水规模30123m3d,受益人口26.069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228件,供水人口26.069万人
32、全县集中式供水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在已建工程中,千人以上工程件数60件供水人口20.8928万人,占总供水人口的80.14%o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6)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认真履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职责,严格执行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程序,按要求做好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安全生产、开工备案等工作,严格审查工程的项目划分是否符合水利的相关规范。同时抓好对工程实物质量的监督,认真检查项目法人、参建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实行“监督、帮助、促进”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各参建单位做好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十四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县蔬菜基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街镇四寨村高效
33、节水项目、省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二期)嘎洒、杞麓湖水文站建设工程、杞麓湖入湖河道治理等项目的质量监督。(7)河长制工作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紧紧围绕杞麓湖保护治理这一主线,聚焦抓牢“河长制,工作的要求。一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抓实县级河长巡查、工作督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以及县级部门联合执法等四项制度,将县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的实施方案、2018年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制定实施县实施“高原湖泊卫士”行动方案和杞麓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推进规划工作,建立“一河(湖)一档”动态台账,加快河(湖)长制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河湖监测监控,夯实支撑体系;三是配合“清水行动全
34、面开展河湖保护治理攻坚战、河湖“清四乱”、入河排污口清理、水源地综合保护、杞麓湖保护治理雷霆行动、乡村“七改三清”、“河长清河”等专项行动,重点推进沿湖14条主要沟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和7条主要入湖河道脱劣工作;四是加强省杞麓湖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强化涉河湖项目监管,划定河湖管理范围,通过严管严治,推进水域岸线管控;五是抓实重点工作,完善督察和暗访,推进考核问责问效。经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杞麓湖水质有了显著改善,2017、2018、2019年水质总体评价为V类。受气候影响,2019年、2025年降雨减少,杞麓湖水位急剧下降,水量减少,导致杞麓湖上
35、半年水质在V类和劣V类间摇摆。为确保“十四五”水质目标实现,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项目实施,综合施策,持续深入开展杞麓湖保护治理雷霆行动,目前各项水质指标正在逐步改善。(8)防汛抗旱工作“十四五”期间,由于受铁路隧道、杞麓湖隧道建设的影响,造成全县部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隧道经过区域部分泉眼发生枯竭,加之由于蓄水工程及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农作物受灾严重、供需水矛盾突出,一些山区半山区地方饮水困难长期存在,特别是2019-2025年,由于受降雨分布不均等影响,县防汛抗旱一度面临严峻挑战。全县因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8962万元,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37.87万元。水利
36、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职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构建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减灾责任制,按照“三个责任人、三项措施”的要求,狠抓“防汛减灾工作、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水资源调度管理”等措施落实,切实加强防汛抗旱的应急管理工作,保障防汛安全、缺水区域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供水,确保全县无因旱涝灾害造成人员死伤、大牲畜死亡情况发生。五年来,共计投入抗旱救灾2.95万人次,投入抗洪抢险6.04万人次、防洪纺织袋24万只、出动机动抗旱设施7287台套、机动运水车6510辆次、抗旱用电214.4万度、用油269.7吨,抗旱浇灌面积81740亩,解决河西集镇、九龙集镇26353人、1435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和临时解
37、决7348人、163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为减免旱涝灾害损失作出了积极的努力。(9)组建水资源调度中心县原有6个国有水利工程水管单位,因体制不顺、机制不全、收支矛盾突出,形成职工工资难以保证,职工积极性难以发挥,影响水利工作的发展,已难适应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2019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成立“县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为县水利局所属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单位编制总数36名,具体负责全县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及水费征收。机构改革后,有效地促进了灌区职能职责的发挥,实现了灌区职能从“灌溉服务、防洪度汛”逐步向“防汛泄洪、沟渠管理、水资源管控”转变,助力“全面推进河长制协助乡镇(街道)抓好“河湖库渠
38、及排灌设备的维护管理”。(三)工作中的特点、亮点和措施通过兴建了一批包括水库、塘坝、堤防、泵站、水闸、农村五小水利等水利基础设施,全县初步形成了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为一体的水利设施体系新增灌溉面积0.0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13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LO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km2,解决14.48万人及4.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治理堤防保护耕地面积15.3万亩、保护人口16.6万人,在兴利除害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做好前期,科学规划注重近、中、远发展目标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梳理了各类项目,科学编制和实施了全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有效
39、指导了水利建设和发展。2、加强组织,落实责任通过进一步强化各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水利工作发展。3、打造队伍,培养人才通过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I,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步伐,大力培养水利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与水利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4、强化监管,提高效率在水利建设中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大项目质量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生产安全、工程安全、质量安全和资金安全。1.1.6 “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续接情况县“十四
40、五”规划水利建设分为:水源工程、水库坝塘除险加固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湖堤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镇供水工程、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山区“五小”水利工程、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工程、整乡推进和水利体系建设等12项重大水利设施工程,包括196件项目。“十四五”期间已实施76件(其中:规划内项目31件,规划外项目45件)。“十四五”规划项目主要完成和续接情况如下:(1)滇中引水配套工程,“十四五”规划投资18亿元,由于政策、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在“十四五”期间未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十五五”期间继续规划和推动本项目实施,结合
41、实际情况,“十五五”期间规划投资52133万元。(2)重点水源工程,小一型包括木格水库、琉璃河水库、改水沟水库、天红水库。木格水库按照规划顺利推进实施;琉璃河水库由于涉及滇中引水调蓄的事情,前期工作时间加长,批复总投资1.2453亿元,十四五”期间投入0.071亿元,“十五五”续建;改水沟水库在十四五可研已经批复,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建设;天红水库根据现行政策建设条件不成熟,故没有考虑开展前期工作,“十五五”也暂不考虑纳入规划开展工作。小二型改扩建工程十四五”规划有14件项目,由于政策、经济、技术条件多不成熟,在十四五”期间仅建设了1座香箸沟水库,目前已经建成并供水。为了系统治理和保护杞麓湖,
42、在杞麓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中规划有三岔河水库、洪水河水库、河门口水库、石门坎水4座水库清淤增效工程,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包含姜家冲水库扩建工程、窑冲河水库及大板桥水库防渗处理工程等,这些项目的推进,将做为杞麓湖水资源合理源循环利用的重要调节水库,在“十五五”期间计划再次对这些水库进行改造和提升。(3)水库坝塘除险加固工程十四五”规划进行病险小坝塘除险加固工程79座,由市级统筹资金进行建设,原计划分3个年度实施。2016年第一批项目完成前期工作22件组织实施完成项目18件剩余4件项目在“十五五”期间继续建设。由于后续2批市级资金按照现行政策无法落实,县级财政资金困难,故剩余的病险小坝塘除险加
43、固工程不再继续推进。(4)河道和湖堤治理工程十四五规划河道治项目10件,实际开展工作14件,基本已经完成既定项目计划;湖堤治理项目十四五”规划1件、入湖河道支堤建设4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2件。杞麓湖生态治理和保护做为本次“十五五”规划的重点,入湖河道是保证湖泊水质和水量的命脉,在“十五五”期间,计划重新梳理治理与保护的思路,开展农田尾水、初期雨水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红旗河、者湾河、中河、大新河、万家大沟、白渔河及窑沟进行系统治理,切实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入湖河流水质。(5)水土保持工程“十四五”规划水土保持工程6件,规划治理面积71.73km2,根据实际项目立项情况,开展高大乡路南
44、村下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1件,同时结合其它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共完成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km,水土保持工程由于治理面相对单一,计划将需要治理的模块纳入杞麓湖生态治理和保护项目内进行综合治理,在“十五五”期间,不再计划和续接单独的水土保持工程。(6)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十四五”规划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30件,实际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件、乡镇供水工程2件,已经完成既定目标。对照“十五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新标准,国家和省级提出了更高的保障要求,县编制了县“十五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共规划农村人饮项目27处。同时,结合省农村供水保障3年行动计划,在“十五
45、五”期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次提升县农村供水保障能力。(7)灌区改造和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十四五”规划中型灌区改造工程2件、小型灌区改造工程15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4件,实际完成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2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件。在“十五五”期间,根据市“湖泊革命”实施方案(玉办通202636号)文件要求,控制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保护杞麓湖的重点和关键,全领域、全行业系统推进“退、减、调、治、管”5字方针,水利行业再次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5万亩,连同农业部门规划的7.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推广,系统衔接清水入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杞麓湖流域
46、流域的入湖水量和水质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1.2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十四五”以来,县水利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精准有力地发挥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引导作用,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推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加快转变用水方式,着力缓解水资源水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在推进水利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四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治保障的水利体制机制,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范化。县水利改革发展
47、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树立新的治水理念、补齐发展短板、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保障和支撑。1.3面临形势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都为县水利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党中央系列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对水利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11Po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过国情水情、针对我国水安全严峻形势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突出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结人的错误行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当前水利改革方位,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