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9271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现状一、主要成就“十四五”是我市水利发展改革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时期,在上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下,全市大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工作任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继续实施防洪减灾工程,以落实河(湖)长制、河流综合治理、碧道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海堤工程建设及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水利发展的重点,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基本完成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

2、标和任务。“十四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完成投资万元(包括未列入“十四五”规划但已完成项目万元),投资规模再创新高,解决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水利问题,水利事业稳步发展。二、“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每月对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和通报排名,2025年全年我市水质较好,据市河长制水质监测月报显示,我市主要跨界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标。二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各河流水环境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三是开展“清四乱”及“五清”专项行动,潭江“清四乱”和全市江河湖泊违法违规建筑问题均完成整治并销号,各镇(街)逐步形成河道日常保洁常态化管护机制。另外,我市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项目、水库河流纳污能力核定、碧道建设工程

3、饮用水源保护工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等13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十四五”期间合计完成投资121038.09万元。(三)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供水工程体系,提高供水保证率是保障全市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市采取“引、输、蓄、调、备”等综合措施,实现“江河调蓄、分区供给,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建设、管理、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十四五”期间,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响水潭水库及南坑水库水源迁移工程等3宗水资源保障工程,解决全市7.0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十四五”期间合计完成投资8839.48万元。(四)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

4、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发挥河道综合功能,实现人水和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L碧道建设。“十四五”期间,对四九河开展清淤疏浚工作,以“生态、运动、休闲”为主题启动新昌水碧道建设工程(四九段)试点。该工程包括宽3米、长5公里的沥青人行道,路桥景观提升工程,湿地景观提升工程和休闲配套设施等。其中,位于四九镇于桐桥附近的河长制主题公园是碧道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公园建设与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和碧道建设相结合,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此外,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开展10公里新昌水台城段城镇型碧道建设,在原中

5、小河流治理工程(新昌水台城段整治工程)的基础上,铺设堤顶沥青人行绿道,沿河打造河滨体育公园、五福公园等景观景点,切实做好高标准碧道建设。截至2025年底,我市已建设碧道20公里,主要以市碧道建设工程(段)EPC项目中端芬河新桥至海口埠段碧道(以下简称端芬河碧道)、潭江大江至水步段碧道(以下简称潭江碧道)为先行段,该两段碧道于2025年8月17日动工建设,项目其余四段(新昌水台城至五十段、新昌水四九段、端芬河新桥至海口埠段及那扶河镇海湾段)也在2025年11月相继动工。端芬河碧道全长5公里,起点为端芬母端芬新桥,终点为海口埠,建构筑物87平方米,新建广场1661平方米,提升绿化12574平方米;

6、以及若干标识系统、景石、休闲座椅、宣传栏、太阳能灯等小品设施设备。潭江碧道全长16.91公里,分为沿江段10公里及支流公益水6.91公里,建设广场7327平方米,提升绿化27849平方米,新建构筑物739平方米。2 .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按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市被列入省第一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评价对象,2019年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先行选取10个工业企业、32个公共机构、8个居民小区作为创建节水型社会的典型示范点,以典型示范引领节水型社

7、会建设。该项目于2019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市和省水利厅的验收,我市获得“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市、区)”称号。3 .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我市严格按照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求,部署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6-2018年,首次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PPP)推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额3.16亿元。2019年,采用EPC模式将17个镇(街)分成三个流域,总投资2.89亿元。2018-2019年,推进水步工业新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总投资1.7亿元。2025年,采用PPP模式推进第二轮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8.96亿元。“十四五”期间

8、全市新增12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镇级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53万吨/天,完成358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任务。截至2025年底,全市共有18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约10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5%。4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大力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根据水源和用户特点,通过扩建镇级水厂的供水管网、改造配水管道来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任务。该工程涉及大江、水步、白沙、三合、冲篓、斗山、赤溪、广海、海宴、深井等10个镇,共涉及48个行政村、476条自然村,新增受益农村人口7.0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28%o计划投资7993.26万元,2019年底已

9、完成全部投资。截至2025年底,已完成端芬镇庙边、西泽、莲湖、墩寨等4个行政村,共82个自然村及三合镇联安、新安等2个行政村,共64个自然村的供水建设,解决约2.3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四、总体投资完成情况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投资278682.0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43654.776万元(包括未列入“十四五”规划但已完成的项目75817.116万元)。其中防洪减灾工程完成投资103223.08万元,占总投资的42.36%;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完成投资121038.09万元,占总投资的59.68%;水资源保障工程完成投资8839.48万元,占总投资的3.63%;农村水利工程完成投资

10、7257.13万元,占总投资的2.98%;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完成投资3297万元,占总投资的1.35%o部分未完成的项目将在“十五五”期间优先安排实施。全市“十四五”期间投资完成情况见表Ll-K表1.-2及图1.I-Io表1.1-1市“十四五”期间项目完成情况单位:万元项目分类序号项目名称“十四五”规划投资(万元)实际完成投资(万元)备羽、防洪减灾工程合计115534.14103223.08列入“十四五”规划投资小计115534.1461523.34未列入“十四五”规划投资小计041699.74(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969.830001桂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50030002丹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1、200003市广海镇康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69.80(二)海堤工程40058.0626306.061广海湾工业园核心岛海堤1375202广海湾工业园内湖海堤576057603广海湾工业园西海堤北段936093604*市北陡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4148.924148.925*市老李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4439.084439.086*市赤溪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2598.062598.06(三)水闸工程2980001烽火角水闸加固工程1500002川岛北斗水闸重建工程220003川岛略尾水闸重建工程160004北陡围达石水闸加固工程100O05赤溪围大冲水闸重建工程120006海宴镇中门海水闸重建工程25

12、0007广海湾工业园白宵水闸重建工程63000(四)河流治理工程38706.2873917.02列入“十四五”规划38706.2832217.281潭江河流段治理工程22000200032*市大隆洞河斗山河支流整治工程2971.232971.233市大隆洞河镇口河支流整治工程295029504市那扶河整治工程2814.532814.535*市白沙河整治工程2884.522884.526大坑水库排洪河整治8007广海湾工业园白宵河整治76008广海湾工业园双马联涌新开渠道工程5762169广海湾_L业园双马联涌河道整治工程60020810广海湾工业园大马河整治工程1080011广海湾工业园小马河

13、整治工程1820012广海湾工业园大马河园区外防护河段整治工程100100、防洪减灾工程13广海湾工业园小马河园区外防护河段整治工程7070未列入“十四五”规划041699.741新昌水台城段整治工程/2770.27未歹五”划2新昌水水步三八段治理工程/2687.913新昌水(四九河)治理工程/2250.734新昌水(五十河)治理工程/2362.915新昌水(凤河)治理工程/1897.266新昌水(三八水)治理工程/3835.437公益水(水步段)治理工程/4531.838公益水(大江段)治理工程/4213.47板潭、爆鱼角水库河湖健康评估10008新昌水、公益水河湖健康评估100559市城镇

14、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7544692478未列入“十四五”规划028267.0261市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项目/34172市塘田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程/3003市猪瞋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程/200未歹4市石花等20宗小(一)型水库纳污能力核定/48.7五”5市斗山河纳污能力核定/25划6市碧道建设工程/212007市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项目/27008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376.3264永安电排站54005渡坦浪电排站9006五福电排站27007小略电排站18008奥布咀电排站39009深落湾电排站180010东边村电排站80011市大隆洞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12036.524900

15、12市塘田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2496.42013市老营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1489.47014岐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3848015响水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力水改造工程2496016猪也潭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2522032亲仁电排站(1)90033亲仁电排站(2)90034北闸电排站90035文明电排站90036菱笋电排站90037菱笋联村电排站90038磅礴电排站900未列入“十四五”规划02357.131市桂南灌区第一期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357.13未及五,划五、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合计6503297列入“十四五”规划投资小计650650未列入“十四五”规划投资小计

16、026471市二防决策支持系统1001002市三防水情遥测系统维护2502503移动端的三防决策支持系统1001004大中型水库水闸视频监控系统维护项目200200未列入“十四五”规划026471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标准化建设等)/2150未歹五”划2水利前期工作(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等)/497列入“十四五”规划投资合计278682.05167837.660未列入“十四五”规划投资合计75817.116总计278682.05243654.776表1.1-2市“十四五”水利投资使用方向单位:万元工程类型“十四五”规划投资(万元)“十四五”期间已完成投资(万元)

17、工程类别防洪减灾工程115534.14103223.08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76316.00121038.09水资源保障工程45993.268839.48农村水利工程40188.657257.13水利行业能力建设650.003297.00合计278682.05243654.783.63%2三135*防洪31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农村水利工程水利行业建设图1.1-1市“十四五”水利投资分布五、主要目标实现情况(一)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十四五”规划目标85%,“十四五”期末达标率为75%o(二)用水总量:“十四五”规划目标7.141亿立方米/年,“十四五”期末用水总量为6.4776

18、亿立方米,低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7.141亿立方米,符合控制指标。(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十四五”规划目标较2015年下降27%,“十四五”期末万元工业增加值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2744.27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3333.22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98.86农业用水计量率()55100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150.521六、“十四五”工作亮点(一)主动加压,强力推进农田水利我市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配置水资源,围绕“挖潜力、强骨干”的思路,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项目。2019年,完成市桂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并于

19、2025年作为省的代表之一接受水利部的绩效考核,得到水利部充分的肯定。基于桂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我市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用于市大隆洞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该工程设计工期为2年,在有效施工时间不足2个月的前提下,于2025年底完成60%以上的工程量,完成投资4900万元,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施工进度位于市前列。(二)生态治理新理念,水安全保障提升我市中小河流众多,近年来部分地区发生重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十四五”期间,完成治理任务25宗,其中,纳入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的治理任务11宗,占市完成比例的44%;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专项的项目共6宗,占市完成比

20、例的85.7%,水安全保障得到较大提升,水生态建设进程全面提速。(三)节水增效,节水型社会初建成“十四五”期间,在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市用水总量呈现逐年稳定的趋势,全市用水总量均控制在市下达的用水总量指标范围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其他五项考核指标持续向好,水资源管理和节约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我市以典型示范引领节水型社会建设,率先选取10家重点用水行业企业、8家居民小区和32家公共机构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工作,于2019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并顺利通过市和省水利厅的验收,作为省首批、市第一个县级市获得省水利厅授予的“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市、区)”称号;2025年

21、11月25日,我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水利部复核认定。第二节存在问题“十四五”期间,全市加快水利建设,积极推进水环境整治,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筑牢全市防洪排涝安全屏障,江河流域系统整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也取得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老水问题交织,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当前的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仍有不足。一、区域水安全的保障能力仍待提升一是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依然存在不少三类坝急需进行除险加固。二是仍有部分中小河流缺乏系统有效的整治,存在河势不稳、河道淤塞、行洪

22、不畅等问题。三是由于经济发展,流域内排涝设施和周边环境发生极大变化,使得原有的排涝设施从工程布局到排涝能力上都无法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且部分区域排涝工程存在建设标准较低,机电设备老化、效率低,工程配套不足,排水能力弱等问题。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状况的变化以及治水理念的更新,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对水利建设及流域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防洪(潮)及排涝的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现有的防洪(潮)以及治涝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亟需补齐水利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短板,提升区域水安全的保障能力。与“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七、水利人才建设

23、行业能力有待提高2025年末,我市水利系统在岗职工227人,机关在职人员36人,事业单位在职人员191人。其中,研究生1人,占总人数的0.4%;本科85人,占总人数的37.4%;大专48人,占总人数的21.1%;中专27人,占总人数的12%;高中及以下学历66人,占总人数的29.1%;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总人数的37.8%o水利人才建设及基层水利人员队伍存在老龄化、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第三节水利发展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

24、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市水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水利发展指明新方向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要有新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一、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还河湖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江湖安澜的

25、美好家园,实现水利IwJ质量发展。二、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需求,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不断增强水利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把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聚焦重点领域节水,加强用水计量监测,加大节水技术、产品的推广,大力

26、培育水产业。四、系统治理,整体施策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高质量建设碧道工程为重点,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统筹促进区域、城乡、流域协调发展,提高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水资源要素与其他要素的适配性,构筑空间均衡格局。五、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六、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水利发展机制体制,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大力推动水利科技创新,把理

27、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建设,打造智慧水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治理体制机制,高质量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节规划思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分析研判我市目前水利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短板,明确水利发展改革目标,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任务。规划以加强防洪(潮)治涝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打造江河安澜的防洪减灾体系;以强化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河湖水安全、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永续利用,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推动节水型社会建

28、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节水改造,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防洪防潮减灾应急和水利行业精细化管理能力;强化监管手段,加大水利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监管,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从供用水安全、水生态安全、防洪安全、水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等方面全面谋划市水利发展目标,并结合“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好水利“十五五

29、规划与其他领域的衔接。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以加强防洪(潮)治涝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聚焦短板,开展病险水库、水闸、泵站除险加固和改扩建、江海堤防达标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有序开展涝区整治,构筑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利体系。三、将碧道工程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重点、亮点任务,创新推进特色古邑侨乡碧道,继续争创河湖治理新亮点。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持续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提高农业节水效益,改善灌溉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全面完成自然村

30、集中供水全覆盖建设,建设美丽新农村,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五、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根据区域内江河水系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建设科学、合理、高效的江河水系预报调度系统,优化调度流域水系各个控制性工程,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江河水系防洪预报调度系统,为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水生态调度提供科技支撑。六、通过河长制湖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水土保持监管等制度的实施,全面提升工程监管水平。七、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要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及灌区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八、建立符合我市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31、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管养经费足额到位,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第四节编制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H一

3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三次修正。(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发布,发布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2017年3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18年3月1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07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3、496号公布,2013年7月18日第一次修订;2016年2月6日第二次修订,2017年3月1日第三次修订。(五)省水文条例,2012年11月29日省第H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1991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6号公布,2005年7月15日第一次修订,2011年1月8日第二次修订。(七)省河道管理条例,2019年11月29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八)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999年11月27日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0年1月2日起施行,

34、2019年11月修正。(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4年11月26日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二、相关文件(一)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二)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三)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四)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五)202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

35、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等文件。(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八)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

36、决定。(九)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十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十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三)中共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十四)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十五)水利部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关

37、于推进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水利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十六)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十七)关于抓紧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思路报告编制工作的预通知(水利部规计司,2019年4月)。(十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十九)省水利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工作大纲。(二十)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十一)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三、

38、相关规划(一)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二)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三)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省水利厅)。(四)省治涝规划(2012-2030)o(五)省重点易涝区项目规划(2011-2030)o(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o(七)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02030)o(八)省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2005-2030)o(九)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报告(2006-2025年)(市环保局、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7.12)o(十)省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市水利局、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12)o(H一)市治涝规划(2012

39、2030)o(十二)省市节水减排实施方案。(十三)省市水土保持规划(20102030)o(十四)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2015-2030年)o(十五)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十六)市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十七)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十八)让五邑河更美行动方案(2019-2025)o(十九)市农村水利治理规划(2018-2027)o(二十)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二十一)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O(二十二)大广海湾经济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2030年)o(二十三)大广海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4-2030

40、年)o(二十四)市市水资源总体规划报告。(二十五)市西部发展区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年)。(二十六)市“十五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第五节规划水平年根据省水利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工作大纲,建议现状水平年选取2025年,故本规划现状水平年取2025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第六节发展目标一、确定总体目标至“十五五”期末,全市基本实现构建安全牢固、生态和谐、空间均衡、适度超前的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和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管控有力、智慧融合的现代化水利行业治理体系。到2030年,建成与省、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水利监管体系。防洪(潮)和供水安全基本满足经

41、济社会发展需求,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主要指标有三项,分别为水土保持率(预期性)、碧道建设长度(预期性)、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预期性)。4 .农村水利方面:主要指标有两项,分别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期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预期性)。5 .涉水事务监管方面:主要指标为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约束性)。6 .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主要指标为物业化管理率(预期性)。(二)主要指标预测L防灾减灾方面: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加强江河堤防安全,加强对易涝区的治理,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预计到2030年,我市江河堤防达标率达到85%,万亩以上海堤达标率达95%,病险水

42、库处置率100%o7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制定规划水平年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目标指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力争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过7.14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按上级要求确定(目前尚未下达指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按照上级要求确定。8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加强水土保持,基本建成绿色生态水网、平安生态水系,高质量建设碧道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预计2030年,全市水土保持率达

43、到94.30%,碧道建设长度达到54.2公里,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o9 .农村水利方面: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村供水保障,预计2030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5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o10 涉水事务监管方面:“互联网+现代水利”引领水利信息化,水利行业管理能力稳步提高,加强对河湖的监管,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健全水行政执法体系,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进而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预计2030年,全市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不低于80%o11 积极推进物业化管理模式:到2030年,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率不低于10%o12 划从以上6

44、个方面设置水利发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详见表2.7.2-1o米7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亿方米/预期性8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按上级要求预期性9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率%85.7394.29预期性10碧道建设长度公里20.054.2预期性11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5预期性12农村水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10.535预期性1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8100预期性14涉水事务监管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80约束性7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新增供水能力包括新建工程增加的供水能力和现有工程通过加固、配套、挖潜、改造和扩建等增加的供水能力,一般采用此工程的实际供水能力或者最大供水量代替。8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质达标水功能区个数占水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