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9394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四五”工作回顾与“十五五”形势分析2一、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2二、“十四五”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9三、县主要污染现状10四、存在问题12五、“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挑战14第二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20一、指导思想20二、基本原则20三、规划目标22第三章“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26一、加强“碧水”工程,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26二、提升“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1三、坚持减污降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36四、深入实施“净土”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37五、加强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43六、提升固体废物处置水平,降低环境风险4

2、4七、强化宏观调控,加快生态优势转化47八、推进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建设54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筑生态安全屏障59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督管理力度64十一、优化体制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制度机制67第四章“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70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1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环保责任制71二、完善资金保障,创新融资模式71三、加大技术保障,强化人才培育72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把好环境准入关72五、加大环保宣传,鼓励公众参与73附表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县区位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县行政区划图错误!未

3、定义书签。附图3县水系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4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5县秸秆禁烧区示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6县重点排污企业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7县主要优先保护类农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8县环境质量现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9-1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现状分布图(生活污水)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9-2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现状分布图(生活垃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0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1刖5“十五五”时期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时期,是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县创建“国

4、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五个转变,确保四个提升”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挑战与重要机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在总结“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十五五”县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设置“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十五五”时期指导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十四五”工作回顾与“十五五”形势分析一

5、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县全面贯彻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等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稳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切实维护环境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十四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与任务。(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十四五”期间,全县主要地表水监测断面和县城饮用水水源地

6、水质稳定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1I类标准要求,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达100%。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2025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市水质位居全国第一,县洛清江断面位列其中。我县辖区水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形成县“水清景美河”的生态环境名片。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十四五”期间,我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主要污染物So2、PM25等均达二级浓度限值。2025年我县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8.1%,完成市下达任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十四五

7、期间,我县未发生土壤污染相关的重大健康风险事件和不良社会影响事件。2025年我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97%,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声环境总体稳定。“十四五”期间,我县在城区内设置的4个功能区声环境噪声监测点,环境噪声均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要求,区域噪声达标率达100%,全县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卓有成效1 .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县开展了“清四乱”专项行动,保持非法采砂高压打击态势,打击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完成了洛清江流域沿岸县

8、江口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县中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工程、鹿化公司磷石膏渣堆场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有效减少洛清江沿岸污染物入河量;同时加强对洛清江断面监测,掌握洛清江水质动态,配合市生态环境局解决洛清江渔村断面总磷超标问题。通过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重点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十四五”期间完成县城及8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调整划分,印发实施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问题清单整改方案,多部门联合对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排查,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问题整治工作,依法打击保护区内网箱养殖、游泳、垂钓等

9、违法行为;督促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分散式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非点源污染,有效保障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每双年的第三季度开展109项全分析,其余季度开展61项常规项分析。对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16个农村1000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信息调查,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2 .蓝天保卫战有力推进着力推进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县开展工业炉窑排查,燃煤(生物质)锅炉整治专项行动,对燃煤锅炉、工业锅炉、水泥粉磨的除尘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建成“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减少企业煤炭使用量,全面实施火电厂、新

10、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烟气脱硝治理工程,加大废气污染处罚力度。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建设了县空气自动监测站。开展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单位的排查,督促、指导涉VOCs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一步升级改造VOCS治理工艺及设备。加强多部门联合对辖区内建筑工地及矿山进行检查,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减少道路运输扬尘污染,督促采石企业严格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作业方式开展生产工作,实现密闭运输、绿色开发。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制度。“十四五”期间,我县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制度,制定实施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有效指导开展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粉尘治理,全面推进二氧化硫减排工作,2019年印发实施了县禁放烟

11、花爆竹区域严控方案(2019年修订),依法划定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加强县域范围内烟花爆竹管控,强化巡查执法,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25年印发县秸秆禁烧管控及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划定禁烧区与限烧区范围,强化秸秆禁烧与限烧管控要求,实施网格化巡查管理,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通过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我县大气环境质量。3 .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积极配合市开展自治区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制定实施年度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督促柳化氯碱有限公司和市旭平首饰有限公司完成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加强尾矿库安全整治。完成疑似污染地块

12、初步调查,并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完成涉镉等重金属重点区域(50个行政村)排查工作。核实确定全县1109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完成全县24家重点行业企业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制定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未发生土壤污染相关的重大风险事件和不良社会影响事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日趋完善1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十四五”时期,我县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新增污水处理量1.2万td,新建污水管网34.39km,服务人口约4.2万人。其中县第二污水处理厂2018年投入使用,一期处理水量为1万td,配套管

13、网22km,收集处理城南居民生活污水及经预处理后的工业园区二区生产废水,服务人口约3万人;中渡镇、黄冕镇、平山镇、四排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污水处理量2000td,配套管网12.39km,服务人口约1.2万人。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我县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已在镇、江口乡、导江乡、四排镇、中渡镇、寨沙镇、平山镇等7个乡镇完成73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规模2520td,服务人口35287人,有效改善项目实施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2025年印发实施县

1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6-2035年),指导县中长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县加强县城垃圾填埋场维护管理和维护,加大县城垃圾收运力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积极推进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完成7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25td,有效改善各乡镇垃圾乱堆乱放情况。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完成四排镇那当村、四排镇江南村、寨沙镇龙江村、寨沙镇长田村、平山镇棉花坳、导江乡马步林场、江口乡新安村、黄冕镇幽兰村、黄冕镇旧

15、街村、拉沟乡拉沟村、中渡镇黄腊村等8个乡镇11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主要建设村级垃圾中转室、可回收垃圾储存室、管理室及工具室等,加强村级垃圾转运能力,改善村庄垃圾乱堆乱放情况。(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十四五”时期,我县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关闭落后产能、推进园区产业循环建设等措施推进减排工作。对43家重点工业企业、24家农业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全县种植业、养殖业等进行环境统计,全面掌握我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园区产业循环建设,2019年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制定年度减排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落实责任;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纳入

16、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与乡镇、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污染减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到位,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氨氮、总氮、总磷、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均完成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十四五”期间,我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已获“自治区级生态县”命名,并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修订了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组织乡镇、村庄申报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截至2017年底我县已获6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称号;7个乡镇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占全县乡镇

17、数的比例77.8%。荣获住建部认定“绿色村庄”7个,综合示范村1个、绿色村屯10个。2018年,获“自治区级生态县”命名;2019年印发实施了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30年),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林业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5.45万亩,绿化工程效果显著;全县森林面积达289.19万亩,公益林面积达63.6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3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6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2.31%),森林面积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6.24%,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1.95%,活立木蓄积总量增长了93.86%,超额提

18、前完成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深入民心,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十四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法律法规宣传,把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来抓。利用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专栏等活动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及法律法规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环保袋24000多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250多条,展示环保宣传展板60多块,营造了全民参与环保宣传的良好氛围,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以窗口、网站等为载体,内容涵盖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行政处罚情况、有奖行为举报办法及环境日主题标识及主题海报等,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六)环境执法、监管工作

19、再上新台阶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十四五”期间,我县按照“双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日常监管,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排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约1500人次,检查企业约720家次。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多次对县城污水处理厂、金利水泥有限公司等排污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规范企业排污秩序。制定了建材行业环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多部门联合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人员185人次,检查企业60家次,排查出存在问题的建材行业企业共18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业务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培训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四所合一”机构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

20、基层环保队伍业务水平。组织人员参加生态环境部专项督查,提升执法水平。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检查企业约60家次,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实战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县共办结环评报告书(表)批复198份,指导项目业主完成182例登记表项目网上备案。及时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完成辖区内列入排污许可核发对象的制糖、屠宰、汽配、人造板、电镀设施等多个行业排查工作,督促相关企业及时申领排污许可,共核发排污许可证58个。环境保护监测能力明显提升。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2018年完成空气自动站建设

21、并正式投入运行,加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019年完成2座24小时采样监测的水自动站建设,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二、“十四五”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县环境保护“十四五”发展规划指标分为环境质量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建设指标3大类指标,“十四五”期间通过不懈努力,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详见表1。表1县“十四五”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十四五”规划指标指标属性完成情况备注1环境质量指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约束性100完成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指导性100完成3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指导性

22、100完成4环境空气达二级标准天数的比例%85约束性98.1完成5区域噪声达标率%100指导性100完成6污染防治指标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OD排放量吨/年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上级未下达减排任务完成NH3-N排放量吨/年SCh排放量吨/年NOx排放量吨/年7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指导性98完成8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指导性100完成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指导性98.82完成10生态建设指标森林覆盖率%60约束性70.07完成1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指导性43.87完成三、县主要污染现状(一)工业污染源1.工业废水。2019年寨县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CODcrNH

23、3-N.TN、TP排放量分别为1610.53吨、56.13吨、126.95吨、1.48吨。2.工业废气。2019年县工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884.28吨,比2016年排放量增加;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516.10吨、1312.43吨,比2016年排放量减少。(二)生活污染源1 .生活污水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污染:2025年县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26万吨/年,主要污染物COD、NH3-N.TN、TP排放量分别为4316.71吨/年、506.74吨/年、725.71吨/年、506.74吨/年。农村生活污水污染:2025年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29.

24、32万吨/年,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CoD、NH3-N.TN和TP排放量分别为13233.08吨/年、2205.51吨/年、3087.72吨/年、264.66吨/年。2 .生活垃圾污染2025年县生活垃圾产生量76879.95吨/年,生活垃圾污染物COD、NH3-N.TN和TP排放量分别为4228.40吨/年、622.73吨/年、1076.32吨/年、215.26吨/年。(三)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源2025年县粮食种植面积40.76万亩、桑园种植面积20.4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5.85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6.4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7.19万亩。农业种植业废水产生量730943.50吨/年,农业种植

25、业污染物CoD、NH3-N.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15071.00吨/年、169.42吨/年、1807.28吨/年、253.91吨/年。(四)畜禽养殖污染2025年县畜禽养殖尿液总量产生量284670.44吨/年,畜禽养殖污染物COD、NH3-N.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35249.20吨/年、372.70吨/年、3580.29吨/年、480.16吨/年。四、存在问题(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压力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十四五”时期,我县均能完成市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但细颗粒物(PM2.5)临界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空气质量改善成果仍然脆弱,

26、存在超标风险,空气质量面临反弹压力。随着“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示范县”深入开展,更多的企业入驻我县,大气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且县缺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及项目支撑,秸秆综合利用能力不足,对县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增幅较大,未得到有效减排,而且“十五五”时期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目标要求,县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水环境面临污染风险。县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逐年改善,但局部区域内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县域内河流沿岸多为自然护坡,流域沿岸分布有农业种植,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排放量大;分散畜禽废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

27、存在污染风险。农村1000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尚未确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土壤污染防治基础工作薄弱。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不明,对土壤缺乏全面的监测,污染状况尚未明确,部分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及土壤污染状况尚未完全摸清,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隐患短时间内无法根除,仍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目前仅对市公布的3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进行重点监管,重点企业监管范围深度不够。未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工作,地下水污染源及现状情况尚未摸清。(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需提质增速。随着城镇化发展提速,县城人口聚集效应不断凸显,对生态资源

28、的需求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目前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县城南居民生活污水及沿线工业发展需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区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生态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需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并且提高出水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各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不完善,收集率较低;江口乡、导江乡、拉沟乡未建设污水处理厂,集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刚刚启动,垃圾收运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量大,涉及农业、生活等多种类型污染源,牵涉乡镇、村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造成农村环保工作在政策措施、资金配套、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足够的

29、支持。县共有115个行政村1081个自然屯,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528.43万t/a、COD792.65t/a、NH3-N132.11ta.TNI84.95t/a、TP15.85ta,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量大,但目前全县仅建设了73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农村环境整治面临巨大挑战。(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需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生态环境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体系有待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和考评结果应用制度仍需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30、生态补偿制度仍需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薄弱,底数还未完全摸清、工作合力还未形成、考核机制还未完善、资金保障还不充足。资源、能源价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执法、治理能力欠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对环境管理的要求越加严格,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者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及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硬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审批权限和监管职责的不断下放,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重。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不足,监测人员紧缺,技术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仪器设备陈旧,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31、更高的工作要求与基层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因素。五、“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挑战(一)“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

32、展六大主要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深入贯彻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十四五”的基础上,“十五五”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开创更加广阔前景。“十五五”时期,国家继续坚持“绿水青山

33、就是金山银山”基本理念,严格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路,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局工作中分量更重,核心地位更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优化调整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强化生态环境硬约束,以生态环境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生态立区、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主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34、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及方案,为各市指明方向和建设要求。市党委、政府提出持续营造“三大生态”,扎实推进美丽建设,持续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县党委、政府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加大污染防治,不断提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蓝图已经成为永恒的发展战略,为县提供更加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县域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协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县

35、是自治区层面的重点开发区,承担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承接东部产业和市产业转移。随着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柳来河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倾斜,改善和提升县域基础设施,为县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协同推进县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多渠道融资局面逐步形成。近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政府和社会资金合作受到激励,大型国有企业携资金和高新技术进入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国内及区内涌现出一批上市环保企业,资本市场在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

36、资金保障。(二)“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对各国经济发展、科技研发、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依然很大。“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也是县加快推进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实现五个转变,确保四个提升”的关键时期。县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入绿色促进发展的全面建设期,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责任更加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新的挑战。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县资源丰富,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

37、发展,土地承载力、环境容量等压力不断加大。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框架下,产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要求越来越高。县承接市工业转移,大力发展机械汽配、林业、新材料产业,全县工业企业以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等资源型产业为特征的主体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风险依然严峻。县尚未开展乡镇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突出的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对污染隐患严重的尾矿库、废弃物堆存场地、矿厂、矿区等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任务重。部分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及土壤污染状况尚未完全摸清,重金属、危险废物、

38、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隐患短时间内无法根除,仍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一些企业偷排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非法小企业隐蔽生产转移污染排放尚未杜绝,极易发生环境事件。县环境风险防范水平与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问题多重叠加,供给侧压力倍增。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积累,环境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污染介质将从以大气和水为主逐渐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类型将从以常规污染物为主继续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种植业面源污染和黑臭水体整治难度大。污染防治工作压力大,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在运行中问题不断。

39、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多重叠加之下,环境可用容量下降,生态环境保护供给侧压力倍增。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需求量大,国家和地方政府环保资金预算不足、投入有限,环境科研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较为缺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生态环境改善进程与群众诉求存在差距。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水源安全等环境诉求日益强烈,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环境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但是全县城乡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全有效的公众参与生态环

40、境保护的途径机制日益紧迫,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责任更加重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转型,重型化、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现象依然存在,经济对资源依赖性强,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产出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结构低碳化进展缓慢,低碳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转型动力不足。目前,我县的新能源开发、节能降耗等指标都难以达低碳经济的要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任务更加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呈现新常态,机制创新迫在眉睫

41、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新环境问题的衍生,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发生改变,产业优化升级,新兴行业涌现,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也将发生改变。持久性有机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新型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解决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新常态的出现,迫切要求驱动各类监管和奖惩机制的创新,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第二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题词精神,牢

42、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建设壮美、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市推进“三大建设”、持续营造“三大生态”的要求,以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实施“高质量发展、高科技投入、高标准市场化、高水平开放、高效率治理”五大发展战略,以“保优、治污、强基、防风险”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绿色发展,驰而不息打好“十五五”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防重大环境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

43、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一)系统规划、突出重点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划,结合县生态环境现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并重,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突出抓好重要区域、核心产业,以生态产业转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协同推进“水、气、土”治理,切实改善县生态环境。(二)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

44、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坚持把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坚持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优先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统筹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四)政府主导、协力推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

45、政府意志,创新部门间共管共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完善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机制,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投入、政策的匹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五)信息公开、社会共治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知行合一,着力提升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战线。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30年,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

46、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达市考核要求,洛清江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地表水11I类,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深化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加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镇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具有县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

47、置与上位规划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衔接,并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要求,结合县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县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指标体系设置了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五个类别,共18项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表2县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指标体系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现状值2030年规划值指标属性1(一)环境质量改善空气环境质量PMlO年平均浓度ugm345达二级标准指导性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ugm310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ugm314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mgm31.3臭氧日最大八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ugm3108PM2.5年平均浓度ugm329达市考核要求约束性空气质量优良率%98.1达市考核要求约束性2水环境质量地表水达或好于HI类水体比例%100100约束性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3声环境质量区域噪声达标率%100100指导性交通干线噪声达标率%10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